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末全优测评名校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12-30 类型:期末考试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 1. 合理规划 , 要做到个体活动与群体活动结合、室内活动与室外活动互补,处理好课内学习与课余生活的关系。
  • 2. 理性对待 , 会让我们有合情合理的看法和思考。
  • 3.  不仅需要班委尽职尽责,也需要班级其他同学发挥主人翁精神。
  • 4. 班级成员集体形成的最终决定在班级中具有
  • 5. 世界遗产包括遗产和遗产。还有一些要保护的世界遗产属于双重遗产。
  • 6. 在不同的环境下,我因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各具特色。
  • 7. 编写成了总结药物学知识和经验的巨著《本草纲目》。
  • 8. 的发明与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 9. 健康文明的课余生活有利于家庭幸福和个人身心健康。
  • 10. 我们青少年要拒绝吸烟、喝酒的诱惑。
  • 11. 我不是班干部,班级的事情与我无关。
  • 12. 在班级建设中,遵守规则是保证公平的前提。
  • 13. 我们要尊重自然、爱护生态和保护环境。
  • 14. 茶马古道仅仅是促进了我国西南边疆的经济上的交流。(  )
  • 15. 吸烟、喝酒直接危害青少年的身体健康。
  • 16. 火把节是彝族、白族和纳西族等同胞的节日。(    )
  • 17. 汉字与绘画同出一源,早期汉字的这种写意性形体使得人们很容易根据字形去判断它所表达的意义。()
  • 18. 我国陆地面积与非洲差不多。                           (    )

三、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

  • 19. 丰富的课余生活,有助于 (   )。

    ①开阔视野,提高动手能力 ②培养创新意识

    ③学会与人交往 ④能激发我们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 20. 当两人之间的兴趣爱好不一或观点看法不同时,我们应该(    )。
    A、贬低他人的兴趣爱好 B、嘲笑他人不同的观点看法 C、尊重他人的不同,做到“和而不同”
  • 21. 班委的产生,你认为哪种方式最好? (   )
    A、由同学们投票选举产生 B、推荐和我关系好的同学 C、班主任指定
  • 22. 五(5)班要选一位生活委员,选举方式不公正透明的是(   )。
    A、个人自荐,同学表决 B、班主任直接任命 C、全班不记名投票
  • 23. 红红准备在假期和父母一起外出感受祖国山河之美,下列行为属于文明旅游的是(   )。

    ①爱护世界遗产 ②保护所看到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③尊重自然 ④爱护生态和保护环境 ⑤在景区乱丢垃圾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⑤ C、③④⑤
  • 24. 下列乐器中,属于哈萨克族的是(   )。
    A、 B、 C、
  • 25. (   )的应用,使中国的印刷业告别了“铅与火”的时代,用“光与电”续写汉字的辉煌。
    A、活字印刷术 B、铅字印刷术 C、汉字激光照排系统
  • 26. 人民币上印有(   )种民族文字。
    A、 B、 C、

四、连线题。(20分)

  • 27. 气节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爱国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仁爱                 终日乾乾,与时偕行

    求新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诚信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 28. 张衡                 锯

    鲁班                 麻沸散

    华佗                 活字印刷术

    毕昇                 最早的星表

    甘德与石申       地动仪

五、简答题。(共14分)

  • 29. 班会上,你提的意见没有被采纳,你会怎么办? 
  • 30. 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的分布呈现什么特点?

六、材料分析题。

  • 31. 少年毛泽东

    少年毛泽东意识到,拯救处在危难之中的因家和民族,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从此,他认真研究中国的社会问题,希望寻求到报国救民的真理。本来为了让他继承家业,父亲扶意要送他到县城一家来店当学徒。但毛泽东决心已定,他坚持外出求学。他从表兄那里得知,县城有一所新式学堂,在那里可以受到新式教育。为了说服因执的父亲,他搬来众多的说客为他说情。最后,父亲终于被说服了。1910年,毛泽东终于走出了韶山,迈向了更广阔的新天地,他立下志愿;“学不成名誓不还。”

    读了这则故事,说说你对爱国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