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2024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12-26 类型:中考模拟

一、(5小题,16分)

  • 1. 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然/蜒   公/辅相成 B、悬/颠   蹒/姗姗来迟 C、潭/拘   守/沉寡言 D、别/择   瞰/仰生姿
  •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浩翰  精益求精  渊博  无可耐何 B、渺远  戛然而止  陨石  旁逸斜出 C、诬篾  暴风骤雨  翘首  不醒人事 D、烦燥  如坐针毡  惦记  不言而谕
  • 3. 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经验证明,以旧换新等政策的刺激拉动对于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行之有效 B、正月十五晚上,羊城处处华灯璀璨、流光溢彩,大街上车辆行人川流不息 C、每年灯光节,璀璨灯光照亮广州夜空,各地游客纷至沓来 , 享受极致浪漫。 D、对于长辈们的强聒不舍 , 我们千万不能当作耳边风,而必须要牢记在心中。
  •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 B、今年“五一”假期,番禺铁路客流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白云站分流了部分客源。 C、福布斯中国杰出商界女性百人榜显示,今年上榜者的平均年龄为51岁左右。 D、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将助力番禺各大文化和旅游场所加快产品迭代、业态升级。
  • 5. 学校组织学生到广东省博物馆进行研学活动——参观“共饮一江水——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特展”,请你帮助文佳完成以下两个任务。
    (1)、任务一:参观特展后,文佳想用“绘画+文字”的方式将部分展品记录在研学册上。请你参照示例,描述图2展品,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示例:铜神树枝头花蕾及铜鸟,器物构型为铜鸟立于铜花朵的果实上。鸟头上扬起三支冠羽,羽尖各穿一孔,状如孔雀开屏。尾上翘,尾羽向上下各有分支。

             

    图1 铜神树枝头花蕾及铜鸟          图2 铜人面具

    (2)、任务二:文佳的远方亲戚小语是一名初二学生,他计划在五一假期跟随父母来广州游玩,他对以上展览很感兴趣。请你结合以下信息,帮助文佳编写一条微信,向小语介绍参观攻略。要求从参观时间、门票购买、注意事项三个方面作答,100字以内。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7:00,16:00停止入馆。逢周一闭馆。

    展览地点:广东省博物馆三楼专题展厅(省博的常设展览是免费的,但是进馆要提前在公众号上预约。如果买了特展的门票,可以不用预约,有专门的通道可以直接检票进去)。

    门票价格:全票60元半票30元;60岁以上老人和1.2米以下儿童免票;优惠套票:双人票99元,家庭套票(两大一小)129元。(通过微信小程序“大麦”购票)。

    免费人工讲解时间:10:30/12:30/13:30/14:30/15:30.

二、(1小题,8分)

  • 6. 古诗文默写
    (1)、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 于我如浮云。 (《论语》)

    ③存者且偷生,。(杜甫《石壕吏》)

    , 徒有羡鱼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⑤伤心秦汉经行处,。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

    , 去以六月息者也。 (《庄子·逍遥游》)

    (2)、中国是诗的国度,初中三年我们学习了很多优美的诗篇。小文同学进行了分类整理,请你根据批注,完成表格。

    类别

    默写名句

    批注

    诗中“景”

    (曹操《观沧海》)

    荡漾耸立,动静结合。

    诗中“情”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

    与友别离,难舍难分。

    诗中“理”

    (龚自珍《己亥杂诗》)

    甘愿奉献,培育新蕾。

三、(5小题,16分)

  • 7.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孟子•滕文公下》)

    【乙】

    飞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访,迎归。母有痼疾,药饵必亲。母卒,水浆不入口者三日。家无姬侍,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 , 饰名姝遗之。飞曰:“主上宵旰 , 岂大将安乐时?”却不受,玠益敬服。少豪饮,帝戒之曰:“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遂绝不饮。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选自《宋史•岳飞传》)

    【注释】①药饵必亲:一定亲自给母亲喂药。②交欢:结友。③宵旰,天不亮起床,天黑才吃饭,形容终日操劳国事。④营第:建造住宅。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吴玠服飞/吴广爱人 B、少豪饮,帝之曰/必敬必 C、岂不大丈夫哉/帝感其 D、往送门/学而时习
    (2)、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的画线句子。

    ①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②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是一篇驳论文,开篇摆出景春的观点,然后针对其“论点 ”和“论据”展开批驳,先破后立,有力的阐述了孟子“何谓大丈夫”的观点。 B、甲文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丈夫之冠”为举例论证;“广居”“正位”“大道”为道理论证;“得志”与“不得志”为对比论证。 C、乙文中的“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体现了岳飞对太平盛世的信念,只有官员清廉为公,军人不怕牺牲,国家才能实现真正的太平。 D、两篇选文都强调了大丈夫应有的品德,但甲文更抽象地探讨了大丈夫的概念,而乙文则通过具体事例展现了大丈夫的形象。
    (4)、从选文看,岳飞称得上“大丈夫”,请结合两篇选文简要分析其理由。
  • 8. 阅读下面的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上片中“悠悠”一词一语双关,请解释其含义。
    (2)、作者融典故入词,寄情委婉深沉。请对“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作出赏析。

四、(8小题,30分)

  • 9.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跟着书本去旅行”刷屏了朋友圈,引起了文佳的兴趣。她搜集了一些关于旅游的资料。

    材料一

    ①2019年,央视推出了体验式文化教育节目《跟着书本去旅行》。节目以中小学课本或经典名著为线索,在“读万卷书”的同时“行万里路”,走近文化古迹、实地实景讲故事、身临其境受教育,触摸历史、感知文化,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活起来。在节目带动之下,许多地方火爆“出圈”,旅游发展的内涵不断丰富,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而助力。

    ②自疫情褪去后,人们的旅行热情高涨,“跟着课本去旅行”一度成为热潮,成了一种新潮的旅行方式。各地文旅利用互联网平台,纷纷发出“在XXX拍到了语文课本封面”的介绍推广,跟着书本去旅行的一段段视频,让课本中描述的字字句句成为眼前的风景,让书本上的插图变得全面立体,让大家共同感受语文课本里的中国有多美。

    ③百闻不如一见,专家表示,欣赏美不胜收的景色,是一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真实的感受与收获,打破了“纸上谈兵”的肤浅。同时更大的意义在于,激发孩子们更加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浓烈情怀。

    ④这种寓教于乐的旅行推荐打开了看见新世界的新方式,也引领着观众们用脚步丈量祖国山河,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获得不一样的人生体验,更好地探索和发现自己的人生。

    (来源:《扬子晚报》有删减)

    材料二

    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副司长 马力:今年以来,文化和旅游部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供需两端发力,丰富文化和旅游产品供给,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加快恢复,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顺应形势变化推进产业提质升级。二是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三是加强产业发展的平台载体建设。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数据,今年暑期国内旅游人数18.39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21万亿元。

    2023年暑期旅游相关数据与2019年同期比较结果

    项目

    各地酒店预定量

    景区门票预定量

    热门城市机票预定量

    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人次

    民航境内客运航班班次

    增长率

    140%

    35%

    40%

    4.76%

    6.31%

    (来源:《第一财经》有删减)

    材料三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南昌滕王阁景区东门服务中心内,背诵《滕王阁序》的声音此起彼伏。滕王阁景区接待人员告诉记者,景区从2021年就开展了“背经典免门票”活动,2023年又推出了VR(虚拟现实技术)自助背诵平台,由数字虚拟人化身唐代诗人王勃,担任“考官”,为游客评分,达标的游客可以免费游览滕王阁景区。事实上,我国已有多地景区在推出“背经典免门票”活动的基础上,创新游览方式,注重游客的沉浸式体验。例如,四川剑门关景区除延续背诵《蜀道难》可免门票的做法外,还创设了沉浸式场景,打造了崖壁灯光秀《剑门长歌》,开启川北首例夜游经济项目,用新时代的语言向游客讲述千年雄关的精彩故事。这些景区努力挖掘自身的文化资源,从传播自身文化品牌出发,积极探索新形式实现了推广景点和增加客流量的良好愿景。

    (来源:《扬子晚报》)

    材料四

    走街串巷,欣赏悦目的城市风景,在传统街区和老建筑中感受广州底蕴;漫步珠江两岸,感受烟火气,沉浸式体验时尚消费。这就是新型旅行方式——“城市漫步”。 它开启了人们重新认识自己城市的新角度。红墙金瓦的古建筑群,树影婆娑,古色古香,这是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一年四季都有别样的美,仿佛闯入了绿野仙踪,这是广州华南植物园;在橙光暮色的时候,来沿江路近距离感受历史繁华的长堤,邂逅一场美丽的黄昏;光孝寺的黄花风铃木、余荫山房的白花风铃木、陈家祠的紫玉兰惊艳了时光……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用脚步“丈量”街头百态,在自然与人文风景线间穿梭,成为重新认识广州,爱上广州的新方式。除了城市漫步,郊野露营、非遗体验、文旅夜经济等一大批新业态蓬勃兴起,满足了人们对旅游业多样态、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可以说,游客需求的变化催生了消费理念的更新,助推了产业发展,为今夏旅游业带来了新气象。

    (来源:《广州日报》)

    (1)、关于“跟着书本去旅行”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在央视体验式文化教育节目《跟着书本去旅行》节目带动之下,人们的旅行热情高涨。 B、“在XXX拍到了语文课本封面”,其实是各地文旅利用互联网平台,发出的介绍推广活动。 C、景区推广的“背经典免门票”活动,是创新游览方式,提升游客沉浸式体验的最佳方式。 D、“课本游”因能用脚步丈量山河,感受文化的魅力,获得不同的人生体验,所以成为热门游。
    (2)、关于旅游热,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旅游热离不开文旅部贯彻、落实党的决策,顺应形势变化、促进文旅融合、加强产业发展的平台载体建设。 B、2023年暑期国内旅游人数18.39亿人次,酒店预定量、景区门票预定量、热门城市机票预定量相比都有大幅提升。 C、崖壁灯光秀《剑门长歌》,是四川剑门关景区用新时代语言讲故事,通过创设沉浸式场景,增加客流量的积极探索。 D、游客消费理念的更新、旅游方式的更新、旅游需要的更新,催生了需求的变化,为2023年暑期旅游业带来了新气象。
    (3)、文佳设计了几条城市漫步的线路,其中不合适的一项是(   )
    A、荔湾怀旧线路:永庆坊——上下九路——文化公园 B、越秀红色线路: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省港罢工委员会旧址——天字码头 C、番禺亲子线路:长隆野生动物世界——长隆欢乐世界——珠海长隆海洋王国 D、天河生态线路: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火炉山森林公园——天河湿地公园
    (4)、请你根据广州实际情况,结合以上材料,对广州文旅提几点建议。
  • 10.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瓦格纳作品音乐会

    (美)薇拉·凯瑟

    ①一天早上,我收到一封信,信封上打着内布拉斯加州一个小村庄的邮戳。这是我叔叔霍华德寄来的。叔叔告诉我说,某一位单身的亲戚给他妻子留下了一小笔遗产,因此她必须来波士顿办理有关的手续。他请我去车站接婶婶,给她一些必要的帮助。

    ②次日早上,我通知了房东准备招待客人,随后就前往车站。列车到达以后,我好不容易找到了婶婶。她一路坐的是硬座车,亚麻风衣被煤烟熏得发黑,黑帽子上落满了灰尘。我望着婶婶那饱经风霜的身影,满怀敬爱之情。

    ③大约在六十年代后期什么时候,乔治娅娜婶婶在波士顿音乐院当过教师,后来在叔叔的狂热追求下,乔治娅娜跟他私奔了。为了逃避家里人的责难和朋友们的批评,他们来到内布拉斯加的边远地区。他们在红土山坡上挖了个窑洞,他们从野牛饮水的小湖中取水,他们那点为数不多的储粮往往变成一群群流浪印第安人的囊中之物。三十年来,婶婶从未到过离家五十英里以外的地方。

    ④第二天下午两点,交响乐团将演出瓦格纳的作品,我准备陪婶婶去听听。不过,在我们交谈的时候,我开始怀疑她能否欣赏这音乐会。她心不在焉地向我询问城市的种种变化,但主要使她关切的却是她忘记了吩咐家里人用半脱脂牛奶喂一头体弱的小牛。此外,她还一时疏忽没告诉女儿赶紧吃掉地窖里新开封的一桶鲐鱼,弄不好这些鱼会臭掉,这也使她忧心忡忡。

    ⑤然而,从我们进入音乐厅之时起,婶婶就不再那么消极、迟钝了。她似乎开始注意四周的环境,这还是头一遭。当乐师们出场各就各位以后,婶婶期待地动了动身子,带着愈来愈强烈的兴趣越过栏杆向下望去,注视着那编制分毫未变的乐队。也许,这是自她离开那头孱弱的小牛以来,映入她眼帘的头一桩完全熟悉的事物。

    ⑥第一个节目是《汤霍塞》序曲,号声带出朝圣者合唱的第一个旋律时,乔治娅娜婶婶紧紧抓住了我的衣袖。这时我明白了,对她来说,这声音打破了三十年的沉寂。

    ⑦序曲结束了。婶婶放开了我的衣袖,但没说话。她坐在那儿,发呆地盯着乐队。她究竟从中得到了什么?我暗自忖度。想当年她是个不错的钢琴家,她在音乐方面受过的教育比四分之一个世纪前的绝大多数音乐教师要好。她多次对我讲起莫扎特和迈尔比尔的歌剧,我记得好多年以前她还唱过威尔地的一些曲子。我在她家里,每逢我生病发烧,傍晚时她常常坐在我的小床边。凉爽的晚风透过窗上钉的褪了色的蚊帐布吹进来,我躺着,凝望着玉米地上方一颗红红的、明亮的星星,她便唱起“让我们复返故乡吧。回到那鲜山环抱的家园!”唱得令我这个原本就十分想家的佛蒙特州孩子心都要碎了。

    ⑧演奏《特利斯坦与伊索尔德》前奏曲时,我留心观察乔治娅娜婶婶,想猜出对她来说琴弦和空气沸腾般的骚动意味着什么,却一无所获。她坐着,默默无声地凝视着,一根根琴弓倾斜向下拉去,宛如夏日阵雨大作时道道急冲而下的雨丝。在演奏《飞行的荷兰人》中的一段乐曲时,她一直这样一动不动,但她的手指却在黑衣服上机械地移来移去,仿佛它们在回想曾经弹奏过的钢琴键盘。这双可怜的手呵!为了举举拿拿,捏捏揉揉,它们不断地伸开、举起,如今变得几乎像动物的爪子似的;其中一个手指上套着个薄薄的、磨损了的小环,它曾经是一只结婚戒指。

    ⑨男高音开始唱“名曲”之后不久,我听到一声急促的抽泣声,便转向乔治娅娜婶婶。她两眼闭着,泪水在面颊上闪闪发光。那个如此创巨痛深而又无止无境地忍受苦难的灵魂并不曾真的死去。只不过从表面看它枯萎了,像某种奇特的苔藓,它可以在满足尘埃的岩石上呆上半个世纪,但是一旦把它放回水中,它就立刻又变得绿茵茵的了。在这首歌的演唱过程中婶婶一直这样哭着。

    ⑩音乐会结束了,人们鱼贯走出大厅,谈笑风生,很高兴放松一下精神,重新回到日常生活中来。但我婶婶却不肯起身。竖琴师用绿色毡套罩上他的乐器;长笛手甩去吹口中的水分;乐队的人也都一个一个离去了,舞台上只剩下椅子和乐谱架,像冬天的玉米地一样空荡荡的。

    ⑪我劝婶婶动身,她一下子哭了,抽噎地恳求着:“我不想走,克拉克,我不想走呀!”

    ⑫我懂得,对她来说,音乐厅外就是另一个世界:那污黑的池塘,四围的陡岸上遍布牛马踪迹;那像塔一样光秃秃的没上漆的高高的木房,由于日晒雨淋,板壁已经凸翘不平;那些弯弯扭扭的小样树上晾着洗碟布;还有那些正换毛的瘦火鸡在厨房门前的垃圾堆里啄来啄去。

    (有删减)

    (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以音乐会为线索,婶婶因音乐会来到城市,又因音乐会而受触动。 B、小说插叙了婶婶过去的生活片段,有助于读者更全面地认识这一人物。 C、小说采用第一人称的旁观者叙述视角,增加了故事的层次感和复杂性。 D、小说中的“音乐”代表精神追求,“边远地区的生活”则是现实世界。
    (2)、结合上下文,按要求赏析画线句。

    ①她一路坐的是硬座车,亚麻风衣被煤烟熏得发黑,黑帽子上落满了灰尘。(从描写的角度)

    ②只不过从表面看它枯萎了,像某种奇特的苔藓,它可以在满是尘埃的岩石上呆上半个世纪,但是一旦把它放回水中,它就立刻又变得绿茵菌的了。(从修辞的角度)

    (3)、小说第⑫段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听完音乐会后。婶婶是否还会回到音乐厅外的“另一个世界”?结合小说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五、(1小题,50分)

  • 11. 请以《    ▲    也许更精彩》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600字以上;④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

六、附加题(8分)

  • 12. 任务一:班里以“名著中的老师”为主题,对课内必读名著进行归纳、梳理、研究。请根据提示完成研究记录卡。

    名著中的“老师”

    名著

    人物

    相关内容

    点评

    《朝花夕拾》

    藤野先生

    治学严谨

    《经典常谈》

    孔子

    大招学生,不问身家。

    《红星照耀中国》

    以57岁高龄参加了长征。

    言传身教

    智真长老

    力排众议收留了鲁达。

    宽宏睿智

  • 13. 任务二:在小说中,作者常常会塑造一些看似可有可无,实质不可或缺的“小人物”。请从下面选择一位,结合他和主人公之间的故事,说说为什么他在小说中不可或缺。

    孙侦探《骆驼祥子》        圣·约翰《简·爱》         潘三《儒林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