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市曙光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11月期中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12-26 类型:期中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共37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日,深圳至珠海的首条低空短途运输航线正式开通,为商务往来、旅游观光、家庭出游提供了新的选择,进一步丰富了大湾区综合交通网络体系。这是当地抢占低空经济新赛道的一个缩影。
①何谓“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空经济一般是指各类航空器在真高1000米以下的低空空域进行各类飞行活动及其辐射产生的经济形态。其主要包括低空飞行器制造、低空运营服务、低空基础设施建设和低空飞行保障四个板块,具体涵盖居民消费和工业应用两大场景,呈现出产业链条强劲、应用场景复杂、使用主体多元、辐射效果明显等特点。其发展主要依托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因素:
科技创新是低空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技术进步为低空飞行提供了更加安全、高效的航空器和飞行控制系统。目前,国内低空飞行器行业在无人机及通用航空器的设计、研发与制造上积累了丰富经验和先进技术,众多企业纷纷涉足无人机制造、应用服务等领域,在适航审定、航线执飞、上线销售等方面取得了不俗的进展,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以无人机、飞行汽车为代表的“新通航”已走在世界前列。
近年来,我国低空经济发展环境持续向好,政策举措不断优化。不久前,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的《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提出,到2030年,推动低空经济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各省市也正在加速布局低空经济赛道,竞相发力建设“天空之城”。作为新质生产力催生的综合经济形态,低空经济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强劲赋能已渐露蓬勃之势,迎来了重大机遇期,2024年也被称为“低空经济元年”。
低空经济迎来风起之时,其背后所蕴含的超万亿市场规模逐渐显现,展现出巨大潜力。有机构测算,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达到5059.5亿元,民用无人机产业规模接近1200亿元。截至2024年2月,中国低空经济领域共有超5.7万家企业正在加快抢占“低空版图”,试图“乘风起飞”。从区域角度来看,地方政府灵活运用各类财政工具,一体推进低空经济各产业环节协同发展,产业集聚优势明显,呈现出各自的产业特征。其中深圳作为全球闻名的“无人机之都”,凭借着产业政策与资源上的优势,集聚了大量无人机行业头部企业,建立了良好的产业基础与相对完备的产业配套,飞行规模全国领先。
但也应看到,相较于高空飞行成熟的空域管理和商业运营,我国低空经济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面临一些不确定性。引导低空经济乘势起飞,助力低空经济“飞”得更高、“飞”得更快,基础在于优化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要充分释放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动能,优化空域资源配置,扩大低空空域开放,与此同时,要夯实低空基础设施,在充分利用直升机停机坪等通航基础设施的同时,推动通信导航、气象装备、能源动力以及低空空域管控系统、无人机飞行信息系统等配套基础设施更新换代。期待随着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空中的士”能加速走进大众生活,为广大消费者带来更多元的出行选择,为经济增添增长的动力。
(摘编自孙新《低空经济乘势起飞,开拓“万亿规模”新蓝海》)
材料二:
今年春天,江苏省无锡市丁蜀机场“空中赏樱”专线在樱花盛开期日均起降超30架次,为游客提供了欣赏春日美景的新视角。目前,低空应用场景仍在不断丰富,从“赏樱游”到“城市游”,更多特色低空旅游项目正在酝酿。此举为实现低空领域的市场化提供了一个范例。
应用场景是低空经济产业链的关键一环。现实中的应用场景为高技术产品提供了试验场,为企业提供了市场,也为科研人员提供了方向。②当前,一大批新技术、新产品正在各类应用场景中“拔节生长”,为培育新产业、新模式不断拓展新空间。一段时间以来,多个城市启动专门计划,积极开拓应用场景。以场景创新带动产业落地,实现场景与产品的“双向奔赴”,推动低空经济发展才有坚实的基础。
供需联动是场景创新的关键,应尽量避免出现供需不匹配。一方面,要从群众生活和城市发展的难点、痛点、堵点出发,打造智慧化、便捷化、普惠化的数字化应用场景;另一方面,应重视并满足人民群众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拿发展低空经济来说,可聚焦“低空+观光旅游”,策划多样化的低空观光产品;聚焦“低空+城市治理”,更好赋能环境、交通、应急、安防等治理需求,需求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动力,要根据市场变化,做好以场景育产业的文章。
开拓应用场景,不仅要挖掘现实需求,还要突出创新思维,探索更多“人无我有”的应用场景。要坚持因地制宜,在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现实能力的基础上,开动脑筋、大胆实践,形成自身特色。开发低空经济场景,可以与数字经济等其他领域的场景结合起来,培育智慧城市、文旅发展、数字生活等领域的潜在场景,进行协同开发。这需要加强统筹协调,做好数据共通、资源共享、发展共谋,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
为新技术新产品寻找更多应用场景,正成为各地开辟新赛道、塑造新动能的现实选择。抓住机遇,以需求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为产品找场景、为场景找产品,推动场景资源向企业开放,定能促使更多创新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摘编自杨丽《用新场景牵引低空经济发展》)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的低空经济涵盖居民消费和工业应用两大场景,是一种综合经济形态,其发展虽处起步阶段,但前景广阔。 B、以通用航空器、无人机产业为代表的低空飞行器行业近年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蕴含着万亿级市场规模。 C、地方政府可以灵活运用各类财政工具,力争一体推进低空经济各产业环节协同发展,以形成明显的产业集聚优势和特征。 D、需求是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发展低空经济,也应当根据市场变化,做好以场景育产业的文章。(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无人机之都”的深圳,到2030年,其民用无人机产业规模将基本实现翻番。 B、优化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作为引导低空经济乘势起飞的基础,理应受到足够重视。 C、建设“天空之城”将便利消费者出行,而“空中的士”的运行增添了经济增长动力。 D、把低空经济场景和数字经济场景结合起来开发,必然能探索出独特的应用场景。(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材料一中所阐述的低空经济发展需要依靠的“重要因素”的一项是( )A、低空经济的发展需要依托技术进步的支撑。 B、低空经济的发展需要依托国家政策的支持。 C、低空经济的发展需要依托巨大的市场潜力。 D、低空经济的发展需要依托高空飞行的加持。(4)、请简要分析材料中两处画横线内容的论证效果。(5)、材料二第一段无锡市丁蜀机场为实现低空领域的市场化提供的“范例”,体现了低空应用场景怎样的发展思路?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构思
铁凝
老画家站在房中央,对着破桌面发愣。根据构思,他要钉一只1×1.5米的油画内框,翻遍家里的破烂,最后总算物色到这张破桌面。
画油画要内框,就像绣花要绷子一样。每逢这时,画家总后悔自己为什么不改画国画。国画,铺张宣纸就可运笔。可每逢构思成熟,画家还是绞尽脑汁搜寻做内框的材料。
这张正方形桌面刚够画框宽度,长度从哪出呢?他一手拿锯,一手按桌面,掂配着。
有人敲门。走进一个身穿薄花呢短大衣的青年。
房间的窄小使青年显得格外高大,他的声音却温文尔雅。青年说明身份和来意。原来他是画家的同乡、旧友、空军某基地丁副师长的儿子。画家和师长是中学同学,后来,一个从军,一个学画,一直保持着书信往来。“文化大革命”才失掉联系。现在丁副师长要离休,准备携带家小来老画家的城市度晚年。青年是在父亲来之前特意赶来看房的。
老画家非常高兴,扔掉手里的工具,招呼青年就座。青年没坐,执意请画家立刻陪他看房,老画家拍拍身上的灰尘就要出门,青年从随身带来的一只样式朴素、质地考究的牛皮手提包里拿出一个麻线捆着的黄纸包放在桌上,告诉画家,那是父亲带给他的。老画家知道包里是家乡当年的新茶叶。看到茶叶,他立即想到那个憨实的小伙。老画家有些激动,把茶叶捧进小橱。青年又从包里抽出一本文学杂志,说:“这是我送伯伯的。我从事文学创作,将来的工作单位是本市文联。这是近作,请指教。”他熟练地翻到属于他的那一页,又极随便地把它放在桌上。
老画家更激动了。他抓住青年的衣袖说:“原来我们是同行。好,回来好好聊聊。”
“要不要叫出租汽车?”青年问。
“不必。乘公共汽车,很顺路。”
青年有些失望。因为他所在单位——市美协就有汽车。凭着他美协主席的身份,出门要车当然是应分的。
画家和青年还是坐上公共汽车。青年仔细打量着父亲这位旧友。他感到不论是他那双褪色的皮鞋、那条已被虫蛀的毛巾围脖,或者他那瘦小的身躯,都无法使人把他当成有身份的画家。青年设想假如他和他素不相识,会把他猜成什么人。
终点站到了。路边那幢幢乳白色的小楼才使青年打起精神。他先跳下车,径直向楼群走去。
干休所的管理人员把属于他家的南三栋二号的钥匙交给他,并再三表示,房内设备还不甚齐全,有什么要求和建议尽管提出来。
青年在前面走,老画家紧跟上来。青年推开门,一股清香的油漆味迎面扑来。客厅、卧室、纱门、钢窗、壁橱、卫生间、浴缸、厨房、贮藏室,南、北阳台,前庭、后院,一切都入时。一个螺旋形楼梯从客厅通往二楼,二楼竟还有个铺着红松地板的房间,刚漆好的地板油光可鉴。按常规,这房间应属于主人,主人自然是青年的父亲。青年立刻感到这套房子带地板的房间少了些。他想起自己拜访过的一些学者、名流,他们的书房大都镶木地板。除上架的书籍外,那名目繁多的杂志、报刊就堆在地板上。
青年大声对老画家说:“您看,这套房子的遗憾之处就在于带木地板的房间造少了。”空旷的房间里泛着他自己的回音。
没人回答,青年这才发现老画家不在身边。
也许他来过又退了出去,也许他根本就没进南三栋二号,它还不如堆在楼前的木头边角料对老画家的吸引力更大。他一眼就发现了这堆边角料,那里面还有笔直的木条。两三厘米宽厚,长度决不短于1.5米。画家奔向它们,抽出两根。一个警卫迎上来喊住他。
“哎,老大爷,怎么随便拿木头?”
“这……这是两根木条,是为了一张画。”老人举着木条,脸上堆着孩子般的微笑。
“木头能画画?”
“不是用木头画,是做画框离不了木头。”老人在空中画着方框。“你看,才这么短。”他意识到自己的过失,又尽量想减轻些。
“再短也是国家的呀。您哪个单位的?”
“美协。”
“证件。”
老人在上衣口袋里摸索着,真摸出个小本子。可惜那是通讯录。警卫冲老人微笑着,老人还在遍身搜索,但终未找到一件能说明自己身份的东西。
“你怎么进来的?”警卫进一步问。
“陪丁副师长的儿子来看房。”警卫的话似乎一下提醒了老人,“对,他就在那儿,他能证明。”老人兴奋地指着三栋二号。
站在二楼阳台上的青年早就看清院里发生的一切,但老人挥着胳膊指向三栋二号时,他却闪回身子,躲开楼下的指点。
他有必要下去作证吗?证明他以及父亲和这个偷木条的老人的关系?青年站在阳台的纱门内沉吟着。眼前的一切使他感慨万端,够他写一篇小说了。他窥见一个艺术家的灵魂,一个这样有身份的艺术家,原来灵魂竟这样猥琐。为了修一张破桌子(他想起他一手拿锯、一手扶桌面的情景)……退一步说,就算真为了钉画框吧,靠这种手段实现自己的构思,艺术还有什么价值可言!青年在红松地板上迈着富有弹性的步子,更加感慨起来。他是为艺术感慨,为中国感慨,瑰丽的、永不陨落的文艺之星何时才能从中国大地上升起。他的构思渐渐完整了,自信回去就可以动笔。
楼下的警卫和老画家在等青年出来。但他迟迟没出来。老画家只好带领警卫走进三栋二号。
一楼,二楼,没人。
画家主动先走出三栋二号。他觉得,已没必要到他认为不方便的那些地方去寻找了。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画家苦于找不到合适的木条来钉油画内框,后来和青年到干休所看房时,在堆在楼前的木头边角料中找到了。 B、老画家和丁副师长是同乡、旧友,也是中学同学,恰好丁副师长离休后准备携带家小来老画家的城市养老。 C、“熟练地翻到属于他的那一页”“又极随便地把它放在桌上”这两个细节,旨在表现青年的温文尔雅和谦卑低调。 D、老画家穿着“褪色的皮鞋”,围着“被虫蛀的毛巾围脖”,表明他不注重穿戴,生活俭朴,穿着打扮不赶潮流。(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奔”“抽”等动作描写简洁而传神地刻画出老画家的职业敏感和喜出望外的兴奋,照应上文他绞尽脑汁地搜寻钉画框的材料的叙述。 B、警卫与老画家的对话推动了情节发展,其中,“怎么随便拿木头”“再短也是国家的呀”等话语表现了警卫小题大做、严酷苛刻的神态。 C、青年躲起来而不愿给老画家作证,为老艺术家的“猥琐灵魂”而深感不屑,小说通过青年心理独白,揭示了艺术创作贵在真善美这一主旨。 D、小说在写到青年看房这一情节时,对房屋的结构布局和室内设施进行了详尽的陈述和描写,旨在从侧面反映丁副师长是一个追求奢华的人。(3)、小说写了哪两种“构思”?揭示了怎样的主题?请简要分析。(4)、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上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的?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孔子疾道不行于中国,恚恨失意,故欲之九夷也。或人难之曰:“夷狄之鄙陋无礼义,如之何?”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言以君子之道居而教之,何为陋乎?
问之曰:孔子欲之九夷者,何起乎?起道不行于中国,故欲之九夷。夫中国且不行,安能行于夷狄?“夷狄之有君,不若诸夏之亡。”言夷狄之难,诸夏之易也。不能行于易,能行于难乎?且孔子云:“以君子居之者,何谓陋邪?”谓修君子之道自容乎?谓以君子之道教之也?如修君子之道苟自容,中国亦可,何必之夷狄?如以君子之道教之,夷狄安可教乎?禹入裸国,裸入衣出,衣服之制不通于夷狄也。禹不能教裸国衣服,孔子何能使九夷为君子?或孔子实不欲往,患道不行,动发此言。
(节选自王充《论衡·问孔篇》)
材料二:
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为陋。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守仁以罪谪龙场。龙场,古夷蔡①之外,人皆以予自上国②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始予至,无室以止,居于丛棘之间,则郁也;迁于东峰,就石穴而居之,又阴以湿。予尝圃于丛棘之右,民谓予之乐之也,相与伐木阁之材,就其地为轩以居予。予因而翳之以桧竹,莳之以卉药,列堂阶,办室奥,琴编图史,讲诵游适之道略具,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因名之曰“何陋”,以信孔子之言。
嗟夫!诸夏之盛,其典章礼乐,历圣修而传之,夷不能有也,则谓之陋固宜。夷之民,方若未琢之璞,未绳之木,虽粗砺顽梗,而椎斧尚有施也,安可以陋之?斯孔子所为欲居也欤?虽然,典章文物,则亦胡可以无讲?今夷之俗崇巫而事鬼渎礼而任情卒未免于陋之名 , 然此无损于其质也。诚有君子而居焉,其化之也盖易。而予非其人也,记之以俟来者。
(节选自王守仁《何陋轩记》)
【注】①夷蔡:夷为夷人(古代指少数民族)所居住地,蔡为流放罪人的所居之地。②上国:这里指京城。因王守仁自京官贬龙场。
(1)、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今夷之A俗B崇巫C而事D鬼E渎礼F而任G情H卒未免I于陋之名。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难,反驳、质问,与《五石之瓠》中“越有难,吴王使之将”中的“难”意思不相同。 B、亡,同“无”没有,与《兼爱》中“故不孝不慈亡”的“亡”意思相同。 C、居,让……居住,使动用法,与《老子》中“不贵难得之货”的“贵”用法相同。 D、因,于是、就,与《鸿门宴》中“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的“因”意思不同。(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充认为孔子的政治主张在容易治理的中原尚且行不通,在难以治理的九夷就更难实行了,所以孔子或许并不是真想去九夷,只是担心主张行不通,一时激动才说的。 B、王充以禹为例,指出其入裸国,虽暂时改变其风俗,但终因文化差异巨大,无法教化裸国人穿衣服,是为了证明孔子不能用“君子之道”去教化九夷。 C、王守仁虽然被贬至偏远的龙场,面对艰苦环境,他仍能寻得乐趣,甚至忘却了自己正身处夷地,表现了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D、王守仁认为中原灿烂的文化没有传播到夷地,致使夷风显得粗陋,但夷人质性纯朴,是可以教化的,有必要在这里传播优秀的中原文化,渐渐消除落后的蛮风。(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孔子欲之九夷者,何起乎?起道不行于中国,故欲之九夷。
②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5)、对孔子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王充和王守仁的观点有何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鹧鸪天①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①本词作于苏轼谪居黄州时。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夏末秋初的雨后,幽居的村舍周围蝉声杂乱、衰草肆生的景象,流露出词人的失意情绪。 B、词人的内心世界可以在他手拄藜杖,缓步慢行于城边小道至日暮时分的行为中窥见一二。 C、天公饶有情义,下的这场好雨使得词人度过了凉爽的一天,进而生发出飘然如仙的快意。 D、全词先写游赏村景,最后点明游赏之景与昨夜之雨有关,避免了平铺直叙,读来婉转蕴藉。(2)、多角度描写景物是本词特色,试结合“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两句加以赏析。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论语〉十二章》中,反映了“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的句子是:“ , 。”(2)、《老子》第六十四章中的“ , ”,与荀子《劝学》中的“积土成山,风雨兴焉”有异曲同工之妙。
(3)、古人常常感叹时光流逝之迅速,在古代诗词中就有借助比喻手法写时间流逝的句子,比如“ , 。”
三、语言文字运用(17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随着新兴科学技术 A 的发展,人类过去几十年在信息收集研究、疾病治疗和医患沟通等方面完成了众多创新——从望闻问切到用可穿戴设备监测健康数据;从治病到治未病;从医生为主到( 甲 ),让患者也参与到疾病的管理。
①随着新兴技术与医疗行业的逐步融合,②新兴技术将会进一步为医疗赋能,③增加智慧医疗建设的进程。④当前医疗科技行业方兴未艾,⑤尤其是在AI、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蓬勃发展下,⑥这些技术的集成在疾病监控、辅助决策、健康管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⑦为现代化智慧医疗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⑧使患者就医更从容,医者行医更轻松。
其中,最值得关注的便是AI技术在医疗当中的应用。医生常要面对 B 的医学数据,以影像科医生为例,AI技术可以帮助他们在海量影像中( 乙 )。AI技术帮助医生减少了重复劳动,使他们可以专注于诊断。此外,AI还可以快速圈定病灶,提供结构化报告,有助于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大大提高效率。可以说,AI技术是一缕春风,吹开了我国医疗科技的一扇大门。
(1)、请在文中A、B两处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成语。(2)、文中画线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不得改变原意。(4分)(3)、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4)、从前,在一个孤岛上有一个奇怪的风俗:凡是漂流到这个岛上的外乡人都要作为祭品被杀掉,但允许被杀的人在临死前说一句话,然后由这个岛上的长老判定这句话是真的还是假的。如果说的是真话,则将这个外乡人在真理之神面前杀掉;如果说的是假话,则将他在错误之神面前杀掉。有一天,一位哲学家漂流到了这个岛上,他说了一句话,使得岛上的人没有办法杀掉他。该哲学家说了什么话呢?( )A、你们这样做不合乎理性。 B、我将死在真理之神面前。 C、无论如何我都会死。 D、我将死在错误之神面前。四、写作(60分)
-
7. 阅读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认为,拥有钝感力能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宁静,不为琐事所扰,专注于自己的目标;也有人觉得,过于钝感可能会使人对周围的变化反应迟钝,错过一些重要的机会。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阐述自己的观点。
要求:找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