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11月期中联考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12-25 类型:期中考试
一、四季美景欣赏活动
-
1. 阅读安安收集到的描写四季的句子,完成以下任务。
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大自然生生不息。文人将四季书写于字里行间,带我们【甲】时序之美。春天,花团锦簇,美不胜收,轻风流水应和着牧童的笛声嘹亮响起,【乙】着春天的气息,惹得乌儿呼朋引伴地卖弄清 cuì的喉咙。热烈而又粗犷的夏雨迫不及待,它的到来,就更有另一番风情,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生长……当田野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那是秋天来了,给人们以丰收的喜悦。夜晚,玻璃窗上发出了响声,那是雨,是使人静 mì, 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还有那可爱的水藻,把一年到头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一并奉献给济南的冬天。
(1)、根据拼音写汉字。①清cuì ②静mì
(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应和 (A.hè B.hé)
②粗犷(A.kwàng B.guǎng)(3)、 依次填入语段中【甲】【乙】两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领悟传递 B、领悟传承 C、领略传递 D、领略 传承(4)、下列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语段中加点的词语“气息”“风情”“怒放”“喜悦”都是名词。 B、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一年到头”与“终年”重复,可删去“一年到头”。 C、“惹得鸟儿呼朋引伴地卖弄清 cuì的喉咙。”中的“卖弄”一词,语境义是炫耀,作贬义词用。 D、“那是雨,是使人静mì;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这句话用祈使语气读,朗读时宜用降调,节奏轻快舒缓。2. 在“领略四季美景,体会文人情怀”活动中,安安整理了如下资料,请帮他补充完整。(6分)四时景色各异,美不胜收,总能牵起文人的思绪。初春时节,我们跟随王湾停宿北固山下,但见“ , 江春入旧年”,于红日初升、新春已至之景中悟哲理(《次北固山下》);暮春之际,我们与杜甫在江南共赏落花,吟咏“ ,”,感慨与友人的重逢(《江南逢李龟年》);秋景荒凉,我们陪伴马致远羁旅他乡,看到“枯藤老树昏鸦,”之景,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的家乡,一时悲伤到断肠(《天净沙·秋思》);秋高气爽,我们随曹操登上碣石山,领略“秋风萧瑟,”的波澜壮阔之景(《观沧海》);比起古代文人的满怀愁绪,朱自清笔下的春天则充满了生机:“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春》),二、四季美文共读活动
-
3. 四季不仅有秀美的景色,还有温暖的故事。班级开展四季美文共读活动,请阅读文章,体悟情感。
春天的节奏
康健
①北京的春天,总是从容不迫地带着自己的节奏,农历二月、三月、四月,一步步走来,顾盼生辉。
②早春二月,春意初露。我路过公园的土坡旁,发现有亮眼的小花在悄然绽放,一点、几点,一小片、一大片……就像是一张张调皮孩子的灿烂笑脸,天真无邪又肆无忌惮地挑逗你,似乎都能听见花丛中传来的咯咯笑声。
③看远处,朝阳的柳树梢上,已有一抹亮色的鹅黄点染,像是高悬的米黄酒旗,又像是万千流苏迎风摆动,提醒人们春意已闹上枝头。北方的柳树多高大伟岸,看似粗粝豪放一些,却也呈现出潇洒妩媚的面相。柳色鹅黄新绿,也是春来的播报。
④仲春三月,春意开始浩荡。草色一天比一天绿,也一天比一天深。因中的花木由爆蕾而发华,而生新叶,而成花海、成绿阵。所有这些,都不用等上多少天,变化好像就是瞬息之间的事,稍不留神便会错过。
⑤才几天不见,草地新绿已是无边蔓延,明亮晃人眼。每一根小草都挺直了腰肢,像花枝招展的小姑娘,通体新鲜闪亮,是努力生长的样子。而抬眼远望,几片小树林集体着了春衫。最惹眼的是春阳照耀之下,一树树的新叶也一天天长大不少,发出油亮而柔和的光泽。而各种花儿这时候已次第盛开,红的桃花,白的梨花、杏花、海棠花,还有各种粉的不知名字的什么花,一树树,一丛丛,高高低低盛开,各自乐此不疲。园中湖泊和池塘都是水清见底,倒映着周围的绿树杂花,居然还有偶尔几声零星的虫鸣,呈现出一种宁静幽远之美。林间、花丛,河边、路上,有各色各样好看的小鸟落下、飞起、掠过,三五成群,啾啾啊,叽叽喳喳,七嘴八舌很热烈的样子。
⑥四月春深,已至暮春。绿色的规模和程度都大大地推进,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境界,所有的空间乃至所有的空白都被绿色充满。满坑满谷的绿意足够盛大,在地上膨胀溢出,还想往天上去。于是,看到那些遍地铺陈、漫无际涯的绿意真的就飞上天了。一树一树成排连片,腿脚扎进绿色的海洋,挺拔的腰身向空中延伸,拔挂茂盛的绿叶连天蔽日。暮春是春之盛,此时的春天,是青春勃发、是风华正茂,热情迸发,活力彰显。
⑦春意最浓,花事也最盛,大地就是一座大花园。这个时候,有花开,也有花落,一茬接着一茬。这边厢,花开正欢;那边厢,落英缤纷。花有花期,不过,大可不必伤春,在当下尚是脉脉温情,在前方更有炎人的热情,新陈代谢更加频繁,生命也会加速成长。
⑧也该说说雨了。春雨贵如油,是对春雨的夸贊,也透露出人们对春雨的期盼之情。悠闲的人在春燥时盼春雨,是为了让春雨滋润心田,给生活添加诗意;四季忙碌的农人在春耕时也盼春雨,是为了让春雨滋润禾苗,给一年好收成打下基础。“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经过雨水洗染的大地,花木扶疏,草色新绿,水汽氟氲于天地之间,不外是浓浓的春天的气息。
⑨人们在春天之初做出各种计划,播种希望的种子,心心念念全是向着前方和未来。一年又一年,人们盼春、迎春、惜春,是因为春天总是激励着一整年的奋斗与创造。
(选自《人民日报》2024年5月11日,有删改)
(1)、本文把春天分为三个节奏,春意由浅入深。结合全文把下面的思维导图填写完整。(2)、 从重音、语气两个角度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作朗读设计,并简要说明设计理由。绿色的规模和程度都大大地推进,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境界,所有的空间乃至所有的空白都被绿色充满,
(3)、请分析结尾段在全文中的作用。(4)、本文与朱自清的《春》有许多相似之处,请从语言、写法、情感、内容等角度加以阐述。4. 阅读总有梨子路过秋天
李柏林
①外婆家的院子里有一棵梨树。
②从我记事起,它就在那儿,长得高大壮硕。夏天的时候,供我们遮凉避暑。秋天的时候,结满梨子。
③有时候风儿吹着吹着,便听见声响,一只梨子重重地摔在地上。这些声响,从来都不会触动我,对我来说,都已司空见惯。这棵树每年都会结很多的梨子,也会有很多的果子掉落。
④外婆从屋内走出来,捡起梨子,又随手摘了几个伸手够得着的梨子,进了厨房。每到秋天,我总是会咳嗽,在老一辈人的思想中,是药三分毒,一定要食补。于是,外婆便在那低矮的厨房里给我熬梨汤。
⑤梨汤是用瓦罐熬的,很像煎中药。外婆守在旁边,她给了一个梨子足够的虔诚,也让梨子在我的心中变得沉重。接着,外婆给我盛上一碗梨汤,因为这梨汤和咳嗽联系在一起,它在我的印象中便不再美好。
⑥成人后,我住城里。外婆还是会让外公每年秋天扛着一口袋梨子送到我家。那些梨子甚至放到腐烂,我也不愿意吃。可是外婆依旧送,年年如此,而我却不以为意,因为我本就不喜欢吃梨子。
⑦去年秋天,朋友夏夏说她那边盛产秋月梨,要给我寄一箱。我没告诉她关于梨子的那段并不美好的回忆,说着自己不爱吃,她说没关系,可以熬梨汤啊。秋月梨收到后,我不忍辜负远方的心意,准备尝一尝,没想到梨子汁水饱满,我竟不忍拿它去热汤了,还专门买了好看的果盘,将它们置于餐桌之上。那个时候,我才觉得梨子变得美好了。
⑧今年去兰州游玩,临行时朋友默默送了我一袋香蕉梨,说我肯定喜欢吃,因为有冰激凌的口感。我在车上尝了一个,觉得新奇,于是上网搜了搜,才发现这梨子还有一个名字,叫阿婆梨。
⑨秋雨缠绵的归途啊,我又想起了我的外婆,想起了那些从树枝上掉落的梨子,想起了充满咳嗽声声的童年。我想,外婆种梨子,不过是希望我能在秋天有一碗热汤喝,而朋友赠我以梨,不过是想让我体会秋天的美好。不论是外婆的大黄梨,还是朋友的秋月梨、阿婆梨,都是他们对我的真心啊!
①秋风将起,秋雨未落,想到有人还惦记着我,并奉上一片心意,便从心底生出一阵暖意。梨子仿佛与秋天一期一会,而人生漫漫,那些我记挂的人和记挂我的人,都能在梦中频频相会。
(选自《平潭时报》2023年10月12日, 有删改)
(1)、结合全文,填写表格。时间
事件
情感
从记事起
每到秋天,我就会喝到外婆用自己家树上的梨子熬的梨汤,用来治咳嗽。
不喜欢
成人后
我收到友人寄来的秋月梨。
心生美好
今年去兰州
我的朋友送了一袋香蕉梨。
(2)、结合文章,品析文章的题目“总有梨子路过秋天”的妙处。(3)、读完这篇文章,你也许会想到这么些词语,如亲情、品格、心意、温暖、真心等。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自选一个词语,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感想。三、读书经验分享活动
-
5. 常言道:“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需花。”自古以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读书是其中一种既普通又直接且非常有效的方法。为了激发同学们的阅读兴趣,学校举办名著读书交流活动,请完成以下任务。(7分)
亲爱的同学们,《朝花夕拾》是值得一读的好书。我建议大家读一读。在书中,有描述小鲁迅与小动物为友的____:有表现他在日本与师友交往的____:也有反映他家乡赛会风俗的____,在这些温馨的回忆里,蕴含着深沉的情感和理性的批判,令人回味无穷。
(1)、将下面篇目的序号填在上文中的横线上。A.《狗·猫·鼠》
B.《阿长与《山海经》》
C.《二十四孝图》
D.《五猖会》
E.《父亲的病》
F.《藤野先生》
G.《琐记》(2)、在《朝花夕拾》读书交流会上,同学们提炼出“温馨的回忆,理性的批判”的评价,请结合这本书的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 阅读诗歌观书有感(其一)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①开,天光云影共排徊。
问渠②那得③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④来。
【注释】①鉴:镜。古人以铜为镜,包以镜被,用时打开。②渠:指方塘,③那(nà)得:怎么会。那:通“哪”,怎么的意思,④源头活水:比喻知识需不断更新和发展,人只有在不断的学习、积累、探索中,才能永葆青春和活力。
(1)、诗中第一、二句通过描绘半亩方塘中 、 两个意象来表现水的清澈。(2)、第三、四句在一问一答中,运用比喻的手法表现诗人怎样的读书感受?7. 阅读【甲】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周,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节选自课文《论语十二章》
【乙】
任末①曰年十四,学无常师,负笈②不远险阻。每言:“人而③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④ , 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缚⑤麻蒿以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⑥悦⑦其勤学,更⑧以净衣易之。非圣人之言不观。临终诚曰:“夫人好学,虽死若存;丕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节选自王嘉《拾遗记》)
【注释】①任末:东汉学者。②笈(jí):书箱。③而: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④庵:小草屋。⑤缚:捆绑。⑥门徒:此指学生,⑦悦:佩服。⑧更:轮流。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②学而不思则罔
③负笈不远险阻
④更以净衣易之(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若”,与“虽死若存”中“若”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欣喜若狂 B、旁若无人 C、若无其事 D、人若犯我(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4)、结合【甲】文的语录和【乙】文任末的求学经历,在学习方面,你掌握哪三种学习方法。四、个性表达交流活动
-
8. 根据提示,按要求作文。
本学期我们走进了《论语》《世说新语》,还走进了济南的冬天、百草园、三味书屋……,沉醉其间,我们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陶冶了情操。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还有许多千姿百态的事物,多姿多彩的生活,如昆虫、花卉、篮球、音乐、种植、旅游、书籍、亲情、友谊……让我们心驰神往。
请以“沉醉在 ▲ 的世界里”为题,写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