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上塘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物理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4-05-28 类型:高考模拟

一、选择题I(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3分,共39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 1. 静电力常量是计算静电力的重要常数。在大学教材中常写作14πε0的形式,其中的ε0是真空中的介电常数,ε0的单位用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表示为(  )
    A、kgm2s3A2 B、kgm2C3 C、C2N1m2 D、A2s4kg1m3
  •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放射性元素产生的α射线可用于铁轨的探伤 B、处于化合态的放射性元素也能发生天然放射现象 C、柏松亮斑现象揭示了实物粒子的波动性 D、玻尔的原子轨道理论同样适用于He原子
  • 3. 如图所示,甲、乙是课本上的两项实验,甲是探究晶体性质的实验(未画出加热工具),乙是薄膜干涉实验关于这两项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实验中,左图的石蜡熔化区域呈圆形,则呈放石蜡的是玻璃片 B、甲实验中,石蜡温度上升的过程中,内能不变 C、乙实验无论是在地面上还是在太空中,所得的实验现象一致 D、在太空中做乙实验,所得干涉条纹间距较在地面时更短
  • 4. 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有一半径为R的圆环,在圆环内放置半径分别为R1 , R2的两个小球。已知R=6m,R1=3m,R2=1m。OO1与OO2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α、β,则大球与小球的质量比为(  )

    A、sinβsinα B、4sinβ3sinα C、5sinβ3sinα D、5sinβ4sinα
  •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放在同一水平地面相同质量的实心木球与实心铁球,木球的重力势能一定更大 B、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C、乘坐摩天轮的游客随舱转动一周后,其受合力的冲量等于其受支持力对其冲量 D、以空间站为参考系,地球是静止的
  • 6. 如图所示,甲、乙两小球分别与地面成α,β角度从A点射出,初速度大小相等,最终均打在B点位置。已知A点与B点等高,α≥β,不计空气阻力,则(  )

    A、小球在空中先超重,后失重 B、当α=β时,α=β=45° C、甲小球在某时刻的动量变化率等于乙小球在该时刻的动量变化率 D、当α>β时,α+β=90°
  • 7. 如图所示,在一平行于竖直平面(纸面)的匀强电场中(未画出),有一梯形ABCD,其中AB平行于CD,已知AB间的电势差为5V,则(  )

    A、若AB的长度为5cm,则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大小为100V/m B、若电场方向不平行于AB,只测出AB、CD的长度,无法知道CD间的电势差 C、若AD、BC间的电势差相等,则AD、BC的中点间的电势差为5V D、向空间内静止释放一带电小球,小球一定不会沿着电场线运动
  • 8. 如图所示为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纵轴为T2 , 横轴为r3。其中r是卫星绕中心天体的轨道半径,T是对应的周期。图线A、B是在中心天体甲、乙上作出的图像,已知甲天体的质量大于乙天体,引力常量为G。A图线的斜率为kA , B图线的斜率为kB , 卫星均做圆周运动。图像中的实线的反向延长线经过原点O,则(  )

    A、中心天体甲上测出的图线为图线A B、中心天体甲、乙的密度可能不相等 C、中心天体甲的第一宇宙速度较大 D、中心天体甲的自转角速度更大
  • 9. 如图所示为一种简易的手摇式发电机的原理示意图。电路中不计一切能量损失,且仅考虑灯泡电阻,发电机输出电压峰值为E,原副线圈匝数比为k,灯泡电阻为R,则(  )

    A、灯泡中通的是正弦式交流电 B、副线圈中的电流大小为E2kR C、灯泡两端电压的有效值为2E4k D、若线框匝数增加,E的增大是由于线框中的磁通量变化率增加
  • 10. 如图所示是研究光电效应的实验装置,C为滑动变阻器的中点。现用蓝光照射光电管K,电流表中有电流,则(  )

       

    A、将滑片向a端移动,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不变 B、将滑片向a端移动,光电流将一直增大 C、用光强相同的紫光照射K,则形成的饱和电流大小相等 D、用光强相同的黄光照射K,则电路中的电流将增大
  • 11. 如图甲所示,有一直角三角形玻璃砖ABC,角C为直角,边BC上有一点光源S,光源发出光子的波长可调,光在玻璃砖上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为θ,在AB边上有光射出的长度为L,作出L-tanθ图像,如图乙。若直线1的斜率为233 , 直线2的在纵轴上的截距为33m , 不考虑二次反射,则SB的长度为(  )

    A、233m B、63m C、22m D、6+22m
  • 12. 如图所示是我国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天眼”。射电望远镜是主要接收天体射电波段辐射的望远镜。若国家天文台有两台直径分别为d1 , d2的构造相同的射电望远镜A、B。设射电望远镜A可观测到辐射功率为P的天体数数量为N,近似天体在宇宙空间中的分布均匀,则射电望远镜B可观测的辐射功率为P的天体数量约为(  )

    A、(d1d2)N B、(d2d1)32 N C、(d2d1)3 N D、(d1+d2d1)32 N
  • 13. 一列队伍长120m,正以某一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因有紧急情况需要通知排头兵,一名通讯员以不变的速率从队尾跑至排头,又从排头赶至队尾,在此过程中队伍前进了288m,则通讯员在该过程中往返的路程是(  )
    A、576m B、2162m C、408m D、432m

二、选择题II(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答案至少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 14. 根据玻耳理论,氢原子的能级公式为En=13.6n2eV , 其中n是能级,现有一个电子撞向一个处于基态的氢原子,碰后氢原子处于某激发态。已知处于该激发态的若干氢原子向基态跃迁最多发出3种不同波长的光,假设电子的动能被最大化利用且不计碰撞损失,则该电子碰前的动能可能是(  )
    A、11.5eV B、12.5eV C、12.7eV D、12.9eV
  • 15. 如图所示,一列简谐波沿x轴方向传播,t=0时刻与t=0.2s时刻的波形图分别如图中实线和虚线所示,波速满足500m/s≤v≤1000m/s。由图判断该简谐波的频率可能是(  )

    A、13.25Hz B、16.25Hz C、21.75Hz D、23.75Hz

三、实验题:(I、II、III小题共14分)

  • 16. 如图
    (1)、如图所示为探究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原理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单选)

    A、所选重物质量越大越好 B、重物必须由静止释放 C、释放前应让纸带自由下垂 D、若电火花计时器的频率变为51Hz,则测出的速度大小偏小
    (2)、实验中,得到一条如图所示的纸带,已知打点计时器打出O点时物块的速度为0。已知打点计时器的周期为T,若下落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则满足等式(用图中所给字母表示)

    (3)、某同学画出了v2h图像,h是计数点到起始点O的距离,v是该计数点的速度,如下判断正确的是             (单选)
    A、若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则重物下落过程中机械能一定守恒 B、若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则重物下落过程中机械能可能不守恒 C、若图像是一条不过原点的直线,则重物下落过程中机械能一定不守恒
  • 17. 如图所示是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实验的装置图

    (1)、现发现条纹较密,下列措施能使条纹宽度增大的是               (多选)
    A、增大光源与凸透镜的距离 B、改变光源的位置 C、改用间距更小的双缝 D、将毛玻璃屏向右移动
    (2)、测出第1条条纹与第n条条纹间距为Δx , 双缝间距为d,毛玻璃屏与双缝的距离为L,将实验中所用的单色光源照在一块逸出功为W0的金属板上,已知普朗克常量为h,电子质量为m,光速为c。若该色光能使该金属板发生光电效应,则逸出电子的最小德布意罗波长为(字母单位均为国际制单位,使用题中所给字母表示,无需化简)
  • 18. 小明想测量一节干电池的内阻,设计了如下实验:先将一个多用电表并联在一个电阻箱上,调节电阻箱阻值,使多用电表恰好指向中间刻度;不改变电表量程,将电表电池盒内电池取出,换用一节待测干电池作电源,重复上述步骤,得到两次实验电阻箱的阻值分别为R1 , R2 , 从而计算出待测干电池内阻。图示为多用电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关于实验步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单选)
    A、两次测量前,都需要机械调零 B、由于第一次测量与第二次测量的量程不变,故第二次测量不需欧姆调零 C、使用完多用电表后,应将旋钮旋OFF档至或交流电压最高档 D、红黑表笔的接入方式会影响测得电阻的大小
    (2)、多用电表的红表笔连接的触头是(填“A”或“B”)
    (3)、若电表原装电池内阻为r,则待测干电池内阻为(用R1 , R2 , r,ΔR6表示)
  • 19. 如图所示,有一长方体导热汽缸ABCD放置于水平地面上,其内部被两个活塞分为I、II、III三个等大的区域,活塞的面积为S,在汽缸的AD、BC边上分别有阀门K1K2。初始时三个区域内封闭的气体压强均与大气压强p0相等。现先后经历如下两个过程:①打开阀门K1 , 关闭K2 , 再将汽缸顺时针转动90°,等待气体状态平衡。②先关闭阀门K1 , 再打开K2 , 等待气体状态平衡。活塞的厚度不计,不计一切摩擦阻力,气体均可视为视想气体,过程中环境温度不变。已知每个活塞的质量均为m=1kgS=10cm2p0=1×105Pa。求:

    (1)经历过程①后,II室中的气体内能(填“增加”“减少”或“不变”,下同)III室中单位时间内气体分子碰撞汽缸壁的次数

    (2)经历两个过程后,II室所占的体积与整个汽缸的体积之比为

    (3)经历两个过程后,I中气体质量与原有气体质量之比为

  • 20. 如图所示为某游戏装置,装置分为四分之一圆弧轨道AB与竖直挡板BC,水平轨道CD与四分之一圆形轨道DE。在轨道的D点处放着一个质量为m,可视为质点的物块乙,其左端连接着一个原长为L并锁定的轻质弹簧,锁定时长度也为L。四分之一圆弧轨道与半圆形轨道半径分别为R1、R2。现有一物块甲从离A点的正上方h处由静止下落,在物块甲与轨道CD碰撞时,竖直方向上速度直接变为0,水平方向速度保持不变。物块甲与弹簧碰撞后,甲、乙、弹簧立即成为一个不可分离的整体。忽略一切阻力,甲与挡板的碰撞可视为弹性碰撞。已知物块甲的质量为4m,m=1kgR1=1mR2=1.6mL=7.5mh=4m , 弹簧的弹性劲度k=5120N/m , 弹簧的弹性势能公式为Ep=12kΔx2Δx为弹簧的形变量)。回答下列问题:

    (1)求物块甲在B点受到的支持力;

    (2)求物块乙运动至E点时的速度大小;

    (3)在E点水平放置一弹性板EF,乙与其发生弹性碰撞后甲、乙均以原速率返回。在甲与BC碰前,弹簧解除锁定:

    ①求甲与板BC碰后弹簧的最大压缩量;

    ②甲与板BC碰后至弹簧压缩量达到最大所用时间约为0.05s,求这段时间内物块甲与物块乙各自的位移大小。

  • 21. 如图所示为一种测量石墨晶体层数的装置。图中O1 , O2分别为EF,GH的中点,右侧为一含有n层sp2杂化的碳原子平面的石墨晶体,装置中所有的磁场及电场的方向及大小规律分布已在图中标出,不过多说明。装置的作用原理如下:一粒子源S发出一个带电粒子,该带电粒子无初速度地从AB极板中点的小孔进入加速电场,经加速后从O1进入板间,最终从O2点水平射出,之后粒子从P点垂直进入石墨层,并与有且仅有一个碳原子结合形成一个新整体,该过程整体视为质量与动量守恒。此后整体每经过一个石墨层都会再结合一个碳原子。当加速电压U=100V时,粒子恰好无法穿过该石墨晶体。已知粒子与碳原子的质量均为m=2×1026kg , 粒子的带电量q=+1×1016C , EF、GH间电场强度E0=600V/m,板长均为L=1.5πm,板间距d=1m,石墨各层间距均为D=1.2×1010m。图中E=1π2V/mB=13×105T但B0未知。不计粒子间相互作用力,仅考虑图中电场与磁场对粒子的作用,电场与磁场均视为匀强场,不考虑边缘效应、相对论效应。求:

    (1)粒子从加速电场中出来的速度v0

    (2)极板EF、GH间的磁感应强度大小B0

    (3)n的值以及粒子打在第n层时垂直纸面的位移大小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