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12-24 类型:期中考试

一、判断题(本大题有8小题,每小题1分,共8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写“T”,错误的写“F”)

  • 1. 亚历山大东征具有侵略性质,但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  )
  • 2. 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
  • 3. 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建立了阿拉伯帝国。(  )
  • 4. 1861年农奴制改革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
  • 5. 欧洲人在早期的殖民掠夺中,最早进行殖民的国家是英国和荷兰。(  )
  • 6. 《人权宣言》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  )
  • 7. 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标志着社会主义运动的彻底失败。(  )
  • 8. 世界贸易组织担负着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主要责任。(  )

二、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 9. 探寻文明足迹,感受历史辉煌。著名学者余秋雨曾进行过一次“千禧之旅”,从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开启旅程,到中国的万里长城完美收官。在“欧洲文明的发祥地”,他可以看到的建筑是(  )
    A、金字塔 B、帕特农神庙 C、狮身人面像 D、巴黎圣母院
  • 10. “伊斯兰教自建立就以国家主义强权为工具进行推广。如果把三大宗教放到一起进行对比,就可以看出伊斯兰教在传播上的绝对优势”。这段材料主要说明的是(  )
    A、伊斯兰教有利于阿拉伯半岛统一 B、伊斯兰教赢得了民众广泛的支持 C、伊斯兰教比佛教、基督教更易理解 D、阿拉伯帝国扩张加速伊斯兰教传播
  • 11. 法国、德国和意大利是当今欧洲大陆上的三个独立国家,但他们在一千多年前曾经是血浓于水的亲兄弟。“三国时代”的出现缘于历史上(  )
    A、亚历山大帝国的分裂 B、罗马帝国的分裂 C、阿拉伯帝国的分裂 D、查理曼帝国的分裂
  • 12. 如下示意图反映出文艺复兴运动(  )

    A、弘扬了中世纪神权 B、继承和创新古代希腊罗马文化,提倡人文主义 C、持续了三百年之久 D、以延续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为最终目的
  • 13. 丁丁同学梳理了“探寻新航路”的知识体系,其中正确的是(  )
    A、原因:新生资产阶级渴求开拓新的贸易市场 B、条件: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C、过程:迪亚士横渡大西洋到达了亚洲的印度 D、影响:首次打通欧亚间的交通要道
  • 14. “他对法国的15年统治有两个特点:国内改革和军事战役。前者巩固了革命成果,后者在邻国激起了民族主义反应并最后导致他的垮台”。材料中“巩固了革命成果”的文献是(  )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拿破仑法典》 D、《大宪章》
  • 15. 下面图示是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引发的变化。★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

    A、手工业行会 B、手工工场 C、手工业作坊 D、西欧庄园
  • 16. 某历史兴趣小组编写了一个历史短剧——《1789年7月14日,不同寻常的一天》,在设计的台词中,最有可能出现的是(  )
    A、“砍掉查理一世的头” B、“雅各宾派万岁” C、“打到巴士底狱去” D、“美利坚合众国诞生了”
  • 17. 目录索引是阅读书籍的方法之一。下列标题最适合作下图第五单元标题的是(  )

    第五单元

    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第14课文艺复兴运动

    第15课探寻新航路

    第16课早期殖民掠夺

    A、封建时代的欧洲 B、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C、走向近代 D、封建时代的亚洲
  • 18. 1829年,法国4万多市镇中有1.4万个没有学校。1833年,法国政府基于经济发展需要,提倡普及初等教育。到1847年只有3213个市镇没有学校,小学生人数从140万增至353万。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法国实现普及义务教育 B、工业革命促进教育发展 C、教育进步促发启蒙运动 D、教育公平消除社会矛盾
  • 19. 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风靡世界,1918年8月的德国和1919年的匈牙利先后爆发了无产阶级革命,亚洲、欧洲、美洲一些国家成立了共产党。这说明俄国十月革命(  )
    A、极大提高了俄国国际地位 B、打破了帝国主义对社会主义的封锁 C、鼓舞了殖民地人民的斗争 D、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
  • 20. 绘制示意图梳理知识结构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示意图反映的学习主题是(  )

    A、科技革命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 B、科技进步加剧了贫富差距 C、科技革命促进世界市场的形成 D、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 21. 文学艺术丰富人类的精神世界。世界近代史上,涌现出了许多科学巨匠、文学艺术大师,近代科学文化进一步走向繁荣。下列人物与成就搭配正确的有(  )

     ①牛顿——万有引力定律        
    ②巴尔扎克——“俄国革命的镜子”

     ③达尔文——提出进化论的观点     
    ④贝多芬——《英雄交响曲》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 22.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主要是英国、法国、美国和日本建立的一种新的国际关系制度。它的积极影响是(  )
    A、中国完全收回山东的主权 B、帝国主义放松对中国的侵略 C、一段时间内维持了世界和平 D、消除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 23. 九年级(1)班同学在历史人物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找到了以下人物图片,下列最符合他们研究主题的是(  )

    A、亚非拉人民的反抗斗争 B、殖民体系的彻底崩溃 C、西欧封建制度的瓦解 D、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 24. 该国以“东方道德、西方技艺”为口号,向西方借用了它所盼望的东西,在19世纪末,成功成为亚洲第一个砸碎西方锁链的国家。推动该国“成功”的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大化改新 C、农奴制改革 D、明治维新
  • 25. 忽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使苏联轻、重工业比例失衡。1989年起,苏联每年要进口大量粮食等产品。据此可知,苏联改革带给我们的启示是(   )
    A、加强科技创新提高竞争力 B、以民为本并尊重经济规律 C、改革要沿袭原有经济体制 D、集中力量发展农业轻工业
  • 26. “1942年7月,德国集中兵力进攻苏联战略重镇斯大林格勒,苏联军民英勇抗敌。次年,德军投降……”这件历史事件造成的直接影响是(  )
    A、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B、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C、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D、欧洲战事结束
  • 27.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之间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冷战对峙局面。下列关于冷战局面表述正确的是(  )

    ①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开始

    ②“北约”和“华约”的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形成

    ③美苏主导形成的两极格局囊括了世界上所有国家

    ④柏林危机是美苏冷战的表现之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28. 2024年2月17日,中国代表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指出“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愿做推动大国合作的稳定力量,愿做应对热点问题的稳定力量,愿做加强全球治理的稳定力量,愿做促进全球增长的稳定力量”。材料表明中国(  )
    A、旨在构建与大国均衡的关系格局 B、展现推动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担当 C、推动了中华文化向世界各地传播 D、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

三、综合题(本大题共5题,共52分)

  • 29. 世界文明具有多样性,不同区域文明的交流与碰撞推动着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围绕这一主题,同学们进行了历史探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完成任务。
    (1)、任务一:【讲述文明起源与差异】

    区域

    古文明代表

    相关制度

    文明成就

    两河流域

    古埃及文明

    君主专制制度

    象形文字、金字塔

    印度河和恒河流域

    古印度文明

    种姓制度

    从0到9的计数法、基督教

    爱琴海地区

    古希腊文明

    城邦制度

    《荷马史诗》《掷铁饼者》

    上表是世界古代文明的部分资料,找出表格中的错误并改正。

    (2)、依据表格并结合所学知识,试归纳世界古代亚非文明与欧洲文明有何不同?
    (3)、任务二:【举例文明交流与进步】

    人类文明交流的史料(部分)

    时间

    史料

    646年

    日本颁布《改新之诏》,正式开始改革,全面学习唐代制度

    7-13世纪

    阿拉伯人将中国的四大发明和阿拉伯数字传到了欧洲

    15世纪

    哥伦布给国王的信中提到“携带有种马、母马、骡子和其他的禽类、大麦和各种果树等”运往美洲

    “文明交流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 30. 法治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从古至今,法律都起着保障社会稳定和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是其中最杰出的一部:这部法典试图明确地、永久地调整一切社会关系,因而它不仅阐明了古巴比伦的法律制度,也照亮了当时的社会。

    ——【美】L•S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材料二

     ——《罗马法图示》

    材料三   虽然在各国历史进程中,革命和改革是社会更替与变革的重要形式,但是一个国家在革命或者改革后是否能兴盛不衰,最重要的因素是这个国家有没有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法治体系

    ——【美】L•S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1)、材料一中的“法典”名称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它在世界法制史上有何重要地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十二铜表法》对后世的重要意义,并简述罗马法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化。
    (3)、请结合美国的史实,对划线内容加以论述。
    (4)、通过以上探究,谈谈你对法制建设的认识。
  • 31. 革命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近代重大事件节选

    材料二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示意图

    材料三

    工人变成赤贫者,贫困比人口和财富增长的还要快。由此可以明显的看出,资产阶级再不能做社会的统治阶级了,再不能把自己阶级的生存条件当做支配一切的规律加于社会了……

    ——节选自《共产党宣言》

    英国棉花加工量增长率 英国生铁产量增长率

    (1)、革命需要理论指导。法国大革命和巴黎公社的理论支撑分别是什么?
    (2)、革命充满艰难曲折。请将示意图中的重要事件①②补充完整,并据图说说这次革命具有的特点。
    (3)、革命推动社会发展。依据材料二、三指出三次不同类型的革命之间的内在联系
  • 32. 20世纪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浩劫,深深地改变着世界格局。

    材料一

    类别

    英国

    法国

    美国

    德国

    1870-1913年工业增长倍数

    1.3

    1.9

    8.1

    4.6

    1860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1

    2

    4

    3

    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3

    4

    1

    2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2

    5

    4

    一战后的近20年,德国随着经济、军事实力的迅速增长,强烈要求从英、法、美等战胜国手中夺取殖民地和市场,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

    材料二  
       一战深刻影响殖民地世界。美国黑人领袖杜波伊曾这样预测: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在他们(指殖民者)所占据的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非洲。
        二战之后,不可阻挡的革命浪潮席卷诸殖民帝国……欧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迅速失去了其大部分殖民地。在1944年至1985年间,总共有96个国家赢得了独立。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第七版修订版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共同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别归纳两次世界大战产生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应对当今国际形势的启示。
  • 33. 座座建筑,承载文明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注:为纪念林肯而建,雕像上铭刻着“林肯将永垂不朽,永存人民心里”。

    图1 埃菲尔铁塔


    注:为纪念法国大革命胜利100周年而建,铁塔在灯光照耀下,璀璨光彩。

    图2 林肯纪念堂 


    注:2023年年会主题为“不确定的世界:团结合作迎挑战,开放包容促发展”。

    图3 博鳌亚洲论坛永久会址

    (1)、解码埃尔菲尔铁塔所承载的历史信息。
    (2)、为什么要纪念林肯?谈谈你的认识。
    (3)、图1、图2所指向的资产阶级革命分别处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哪个阶段?结合图3,概括我国是如何为命运彼此相依的世界提供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