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闻涛中学2024-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测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12-24 类型:期中考试

一、判断题(本大题有8小题,每小题1分,共8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请将答题纸相应题号后的T涂黑,错误的请将答题纸相应题号后的F涂黑

  • 1. 《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的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成文法典。
  • 2. 古代希腊文明是大河文明的典范,包括了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
  • 3. 儒略历后来成为今天人们使用的公历(阳历)的基础。
  • 4.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约500年,东罗马帝国也灭亡了。
  • 5. 西欧中世纪乡村,领主统治下的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 6. 在早期殖民扩张与掠夺中,法国凭借强大的实力战胜荷兰和英国,自诩为“日不落帝国”。
  • 7. 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导致人民文化水平下降。
  • 8. 卡德纳斯率领华夫脱党向英国政府提出让埃及完全独立的要求。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最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 9. 古埃及法老被认为是“神之子”,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自称“众神之王”,古代中国君主被认为是“天子”。据此可知,这些最高统治者都(  )
    A、加强中央集权 B、宣扬君权神授 C、是宗教创立者 D、是神的后代
  • 10. 下列人物与其历史贡献组合正确的是(    )
    A、伯里克利——推动罗马民主发展到高峰 B、苏格拉底——创立了逻辑学等新的学科 C、亚历山大——建立横跨欧亚非的大帝国 D、凯撒——首创“元首制”,建立罗马帝国
  • 11. 一个历史事实可由若干事件构成,事件又由若干小事件构成,由此排列事件的层次(如右图)。下列选项符合右图的是 (    )

    A、①古代两河流域   ②古巴比伦   ③《汉谟拉比法典》 B、①罗马法   ②《十二铜表法》 ③爱琴文明 C、①自治城市   ②大学      ③早期资产阶级 D、①大化改新    ②公民公地   ③幕府
  • 12. 中世纪早期的教会不仅收集、翻译古代希腊、罗马时期的作品,编写史籍,还直接创办学校(见下表)。据此可知,当时(     )

    学校类型

    开设课程

    培养对象

    修道院学校、在主教驻节的大教堂兴办的大教堂学校

    “七艺”: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音乐、天文

    修士、教士和世俗人家的子弟

    A、教育发展促进大学兴起 B、基督教对文化传承起一定的促进作用 C、欧洲科技文化成就显著 D、西欧经济发展促使基督教的主动革新
  • 13. 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史实和结论能够成立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日本大化改新确立一套先进的管理体制

    学习西方先进制度

    B

    法兰克王国推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

    形成奴隶主贵族等级制度

    C

    拜占庭帝国实行军区制

    有效抵御了十字军东征

    D

    阿拉伯帝国扩张

    使伊斯兰教向阿拉伯半岛以外的地区广泛传播

    A、A B、B C、C D、D
  • 14. 迈尔斯教授认为,阿拉伯人几乎把他们所能触及的科学都加以改进和充实,然后再传到欧洲。下列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
    A、“儒略历” B、《天方夜谭》 C、《荷马史诗》 D、“阿拉伯数字”
  • 15. 构建知识结构图,能很好地从整体驾驭和把握所学知识。下面是一幅未完成的知识结构图,其中空白框中应填写的内容是( )

    A、西欧土地关系变化 B、西欧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C、西欧手工业的发展 D、西欧生产组织资本主义化
  • 16. “正当西班牙和葡萄牙用武力在海上和遥远的大陆上进行征服的时候,意大利凭着它的精神,在整个古老的欧洲建立起自己的帝国。”能够体现材料中的“精神”的是(     )
    A、《查士丁尼法典》 B、《神曲》 C、《人间喜剧》 D、《物种起源》
  • 17. 所谓全球史观,简而言之就是站在全人类的立场上,客观、公平地看待历史。如果从这种角度看待殖民扩张,下列表述最合适的是( )
    A、冲击了欧洲的封建制度 B、极大地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C、“带着血泪的进步” D、给亚非拉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 18. 1649年,英国查理一世被处死之后,大量怀念国王、怀念君主制并为其正名的小册子、挽歌和布道辞在民间流传。这表明当时英国( )
    A、历史传统影响深远 B、君主专制深受欢迎 C、民众毫无民主意识 D、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 19. 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期间,都颁布了一些文献,下面对四部文献特点的归纳,其中正确的是( )

    ①《权利法案》——以法律的形式限制君主权力 

    ②《独立宣言》——分权制衡原则的充分体现 

    ③《人权宣言》——体现了联邦共和国的思想 

    ④《拿破仑法典》——很多国家民法的参照蓝本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20. “国王顽固地拒绝了宣言的革命原则,而巴黎民众再一次战胜了王室的反对,以妇女为主的饥饿民众袭击了巴黎的面包铺,然后向凡尔赛的王宫进军。”“宣言”指的是( )
    A、《独立宣言》 B、《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C、《人权宣言》 D、《联合国家宣言》
  • 21. 构建知识的结构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能力。下面是某同学编制的知识结构示意图,由此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 

    A、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进程 B、近代西方工业浪潮发展的过程 C、近代西方反对君主专制的过程 D、近代西方反对殖民压迫的历程
  • 22. 《共产党宣言》指出:“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这里的“革命”是指(    )
    A、珍妮机的发明和应用 B、资产阶级革命高涨 C、工业生产方式的变化 D、无产阶级革命兴起
  • 23.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广泛吸收人类优秀思想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共同创 立了富有生命力的马克思主义。这表明马克思主义( ) 
    A、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产物 B、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开展 C、指导了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D、推动了法国巴黎公社建立
  • 24. “与其坐等彼等昌明,共兴亚洲,莫若早脱其列,携手西洋诸国断然废旧制,立新政。朝野一心,革除旧弊,举凡一切均效法西方列强,以图傲视亚洲诸国。”材料表明日本(    )
    A、改革不彻底,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B、废除农奴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C、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D、变法图强,向西方学习的决心
  • 25. 以下图片反映了14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

    A、英国在每次变化中都处于领先地位 B、都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C、内燃机推动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D、蒸汽革命催生了垄断组织
  • 26. 欧洲的一位巨人被誉为“光明的使者”,其诸多贡献如下表所示。据此可知,这位“光明的使者”(      )

    领域

    贡献

    力学

    提出运动力学四大定律

    天文学

    建立了行星定律理论的基础

    光学

    致力于三棱镜色散之研究并发明反射式望远镜

    数学

    发现二项式定理及微积分方法等

    A、成为文艺复兴的中坚力量 B、冲垮了天主教的统治地位 C、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D、发展为法国启蒙运动领袖
  • 27. 下列事件中,发生在下面图示发展阶段二的是(    )

    ①美国独立战争    
    ②俄国农奴制改革   
    ③日本明治维新   
    ④法国大革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 28. 1922年华盛顿会议签订的《九国公约》第一条第四款规定:“(各缔约国)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别权利,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该条约的签署(   )
    A、使美国实现了“门户开放”等目的 B、废除了德国在中国的特权 C、纠正了巴黎和会的不当决定 D、促使日本放弃了对山东问题的要求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有5小题,共52分。)

  • 29. 人类文明是一个不断产生、发展与交流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所示

    材料二:亚历山大的征服战争,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横贯亚欧大陆丝绸古道上的商队来往......诸海航路的船只航行,对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也许是更为重要的。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

    材料三:对许多人来说,中世纪就是“黑暗时代”......对中世纪的这种不公道的观点持续了整整500年。无论如何,中世纪都不是一个沉睡的、可怕的时代,而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

    ——【美】朱迪斯·M·本内特等《欧洲中世纪史》

    (1)、将材料一图片所示文明成果与地图中的诞生地进行匹配(写数字序号)。

    A ;B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列举古代不同文明交往的方式。结合所学任选一个帝国简要分析其扩张的影响。
    (3)、如何理解材料三中“……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请列举一个史实进行分析。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古代文明的发展特点。
  • 30. 14—16世纪被称为“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这一时期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水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它促使了欧洲人从以神为中心过渡到以人为中心,在于人的觉醒,使人们把关注的重点从来世转移到现世。它唤醒了人们积极进取的精神、创造精神以及科学试验的精神,从而在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确立开辟了道路。

    ——《图说天下世界历史系列:文艺复兴》

    材料二:只有到1500年左右......这种状态才被打破,过去处于相对隔绝的各地区才开始建立了直接联系。这是人类社会向全世界连为一体迈出的第一步。......西欧人走向海外,开始殖民征服......从而促进了欧洲的封建生产方式迅速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三:持续四个世纪之久的非洲奴隶贸易给西欧资本主义带来巨额财富,成为资本原始积累的一个重要来源......然而,对非洲来说,这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纪录片《世界历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它”促使欧洲人的思想发生了怎样的转变?并指出它对资本主义的产生有何影响。
    (2)、指出材料二中“1500年左右”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二,概括该事件对世界历史进程造成了哪些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最能反映资本原始积累血腥性的事件。综合材料二、三,指出早期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4)、结合所学,简要说明上述材料所述重大历史事件间的联系。
  • 31.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巩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民主法治建设进程示意图

    材料二:

    时间

    事件

    1853-1854年

    ①美国舰队强行进入日本港口,日本被迫在不平等条约上签字。

    19世纪六十年代

    ②南方有400万黑奴,其中60%的黑奴在种植园劳动。

    1861年

    ③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法令,农奴获得自由,还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需出钱赎买。

    1862年

    ④林肯颁发《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黑人奴隶踊跃参战。

    1868年

    ⑤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以西方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

    1881-1893年

    ⑥日本工厂数由1100个增至3340个,工业年均增长率为12.1%。

    1890年

    ⑦俄国的钢产量和棉纺织业的产值都增加了3倍,煤炭产量增加19倍,石油产量猛增200多倍。

    1894年

    ⑧美国在世界工业国家中跃居首位。

    (1)、请完善材料一中空白处的内容并简要概括这些法律文献产生的共同作用。
    (2)、从材料二中选择两至三件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提炼出一个观点,并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目清晰)
  • 32. 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同时也造成了新的社会矛盾。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一次工业革命尚未结束之际,新一轮的技术革新浪潮已经兴起。......从早期的中小型家族企业占多数,到企业规模越来越大,生产和资本出现集中趋势。

    ——《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材料二: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和总结欧洲工人运动经验的基础上了共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1871法国在历史上尽管存在了72天的政权,但它破天荒地为世人展示了一个由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民主国家的雏形,极大地丰富了这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材料三:

         

    (1)、 材料一中“新一轮的革新”最显著的成就是什么?根据材料二,指出这一时期生产组织形式的新变化。
    (2)、 材料二中“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诞生的标志是什么?“1871年法国存在了72天的政权”指什么事件?
    (3)、 结合材料三,分析两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
  • 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如今,大多数历史学家已能分清一战爆发的直接原因和背景原因。1914 年6月28日弗兰兹·斐迪南大公被刺是一战爆发的直接原因。一战最重要的背景因素有四个:经济上的竞争、殖民地的争夺、相冲突的联盟体系和势不两立的民族主义愿望。

    ——改编自《全球通史》

    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在战后应该审判的是它们;而英国、法国、俄国是世界秩序的保护者,应该肯定。

    材料三:1917年,俄国的一场革命在世界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这场革命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拯救了落后挨打的俄国,这场革命使俄国重新成为世界强国,这场革命也改变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方向。

    (1)、材料一中 “相冲突的联盟体系”指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评价是否正确?请从一战的性质和目的角度加以说明。
    (3)、材料三中的“一场革命”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如何理解材料三中“拯救了落后挨打的俄国”“改变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方向”这两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