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历史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之材料题专训

试卷更新日期:2024-12-19 类型:期末考试

一、材料分析题

  • 1.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在世界直立人的遗址中,最被人肯定的、最丰富的用火遗迹当属北京人的用火遗迹。在北京人遗址中的13层文化堆积里,共发现了5层面积较大、堆积较厚的灰烬和其他用火的遗迹。其中最厚的灰烬层可达6米。灰烬成堆分布,含有烧过的朴树籽、木炭、烧石、烧过的鹿角和各种动物骨骼。灰烬成堆、成层分布的现象,表明北京人已具有管理火的能力,对火的使用能力具有相对的连续性。

    ——摘编自安家媛《北京人的发现:中国重要古人类遗址》

    (1)、根据材料一的我国早期人类分布图,指出①处跟④处分别生活着哪些早期人类。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些早期人类使用的工具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任选一个方面,说说两个时期的早期人类的异同。
    (3)、从材料三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早期人类在用火方面的发展。
  •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材料二 

    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

    材料三 班固赞曰: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定历数,协音律,作诗乐,建封禅,礼百神,绍周后,号令文章,焕然可述,后嗣得遵洪业,而有三代之风。如武帝之雄才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

    ——《汉书·武帝记》

    材料四 臣光曰: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感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然秦以之亡,汉以之兴者,孝武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统守,受忠直之言。恶人欺蔽,好贤不倦,诛赏严明。晚而改过,顾托得人。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乎?”

    ——《资治通鉴》

    (1)、材料一中秦朝开创的政治制度是什么?根据所学知识,说出秦朝建立者在治理国家中还采取了哪些重要措施。
    (2)、材料二反映出西汉初期中央面临什么问题?汉武帝采取什么措施解决这一问题?
    (3)、材料三、材料四中对于汉武帝的评价,有以下观点:第一种,汉武帝是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帝王;第二种,汉武帝有暴秦之恶而没遇到亡秦之祸。你认为哪种观点更准确,请简要说明理由。亦可提出你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说明。(要求:明确写出自己的观点;说明理由要有史实依据)
  • 3.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经济、政治和思想领域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变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根据《汉书》记载:周朝分封的诸侯国大约有“千八百国”。到春秋时期,还剩140多个诸侯国;到战国初期,只剩下十几个诸侯国。

    材料三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四   当时,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它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呈现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据材料一回答代表当时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两项重要技术分别是什么?它们的推广促进了哪个阶级的兴起?
    (2)、材料二中诸侯国数量不断减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记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有什么作用?
    (4)、历史上把材料四所述的现象称为什么?材料四局面的形成与材料一、二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雄关漫道】
    材料一:孝文帝决心迁都,但迁都的决定遭到许多鲜卑贵族的反对。公 元493年,孝文帝以南征为名,亲率文武官员和20万大军南下。到    ▲    城时,正值秋雨连绵,道路泥泞,长途跋涉的鲜卑贵族和官兵们疲惫不堪, 不愿意继续前进了,孝文帝趁机说:“行军中途,怎么可以无功而返?如果  不愿意继续南征,可以先定都在此。”随行人员没再反对,于是大功告成。
     请将材料一 中 ▲ 补充完整,并运用所学知识说明迁都的原因。
    (2)、【革故鼎新】

    材料二:

     材料二依次体现了孝文帝改革中的什么措施?

    (3)、【今非昔比】

    材料三:成书于6世纪中期的《洛阳伽蓝记》记载:“自晋宋(东晋、  刘宋)以来,(南朝人)视洛阳为荒土……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衣冠  楚楚的社会名流),并在中原,(洛阳城里)礼仪富盛,人物殷阜(富足)。”

     材料三中的现象与材料二中的改革有什么联系?

    (4)、【以史为鉴】

     综合上述材料,说说孝文帝改革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空观念江南产生巨变】

    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ⅆⅆ 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 无千金之家。

    ——《史记 ·货殖列传》

    材料二:会土(会稽郡)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土地……荆 城(今荆州)跨南楚之富,扬郡(扬州)有全吴之沃……丝绵布帛之饶,覆 衣天下。

    ——《宋书》

    (1)、从材料一到材料二,江南地区的经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这种变化 产生了什么影响?
    (2)、【历史解释江南何以开发】

    材料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口迁徙。

    材料四: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宋书》

    两宋时期,政府奖励州县官兴修陂塘堤堰等工程,州县官大都兼“提举 圩田”或“主管圩田”的职务,致使“低田常无水患,高田常无旱灾”。

    ——摘编自《中国史纲要》

    东晋时,区田法(原适用于北方旱作地区的耕种法)已传入南方,并已 使用粪肥……。

    ——许辉《六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与发展述论》

    联系材料三、四,归纳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得到发展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影响古代经济发展的因素
  • 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朝

    汉朝

    政治

    思想

    丞相李斯曰:“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史记·秦始皇本纪》

    建元五年, 汉武帝设置五经博士, 诸子学官一时并罢; 建元六年,“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 延及文学儒者教百人”; 元朔五年, 开办太学, 培养儒家治术人才。

    ——摘编自《汉魏六朝时期的教育变革》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和汉朝在政治、思想方面的重大举措。

    材料二 下图为轮台古城遗址,它位于今天的新疆轮台县境内,当地人称轮台城为“奎玉克协海尔”,大意是“灰烬中的城”。公元前60年,西汉正式在此设官、驻军、推行政令,治理西域“三十六国”,开始行使国家主权。

    ——摘编自央广网《丝路遗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在此“设官”的名称。“行使国家主权”意味着什么?综合材料一、二,归纳秦汉时期的历史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