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稠州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月考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12-18 类型:月考试卷
一、多彩·文化
-
1. 按要求完成下列小题。
传统色彩种类繁多,让人眼花(liáo) ①____乱,色彩文化更是伴随着社会生活与时代历史的变迁,经历了漫长的更迭演变,得到了全新的传承与演绎。色彩是古人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传统色彩融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拥有别出心(cái) ②____、诗意盎然的名称:桃夭、秋香、缥碧、月白、(fēi) ③____红……使人产生无边遐思——粉红的桃花在风中摇曳,金黄的稻谷在秋日成热,青绿的溪水在山涧流淌……中国的色彩,承载了古人的情思,晕染了华夏的底蕴。
(1)、根据拼音填写汉字。①眼花(liáo)乱 ②别出心(cái) ③(fēi)红
(2)、给加点字“缥”选择正确的读音。( )A、piǎo B、piāo(3)、下面词语中“载”的读音与“承载”的“载”不同的一项是( )A、下载 B、载歌载舞 C、记载 D、怨声载道2. 诗词皆着颜色,经典亦有色彩。传统色彩渗透在古典诗词、文学著作当中,请你担任小编,完成设计,寻找传统色彩与文学作品间的联结。【色卡一】
白色:沧桑
① , ②。(杜甫《春望》)
【品读】:容颜的憔悴是对家国沦丧的忧思。
而山不加增,③?(《愚公移山》)
【品读】:白发年老是对困难不畏惧的坚定。
【色卡二】
绿色:生机
最爱湖东行不足,④(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品读】:信步闲游是对湖东春景的留恋。
⑤ , ⑥。(欧阳修《采桑子》)
【品读】:碧绿的春水是对春日胜景的描摹。
【色卡三】
紫色: 沉痛
角声满天秋色里,⑦。(李贺《雁门太守行》)
【品读】:⑧。
3. 下列有关传统文化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采薇,采食野菜。据《史记·伯夷列传》,商末孤竹君之子伯夷、叔齐在商亡之后,“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后遂以“采薇”比喻隐居不仕。 B、“阴”“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在地理上有“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的说法,“达于汉阴”中“汉阴”即指汉水的南岸。 C、古代年龄有特殊的称谓,比如“始龀”是指五六岁的儿童,“弱冠”是指男子二十岁。 D、古代见面礼节中有“拜”“揖”等方式,“拜”是两腿跪地,两手扶地,叩头;“揖”是拱手行礼。二、红色·经典
-
4. 下面是一位同学在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时,以“领袖人物形象”为主题进行梳理,整理了一份思维导图。有A、B、C三处尚未填出,请帮他完成。5. 书籍封面设计选用的色彩往往与名著的内容和主旨相关。以下几部名著的封面应有哪些色彩?请你仿照示例,结合名著内容和阅读体验,说明理由。(可以从底色、图案颜色、字体颜色等角度设计)
A.《红星照耀中国》 B.《长征》 C.《飞向太空港》
【示例】:我设计《朝花夕拾》封面,底色为米黄色,封面竖向排列四个黑色大字“朝花夕拾”,在特别放大的“夕”字中间点缀鲁迅灰色头像。米黄色代表温馨的回忆,黑色代表理性的批判,与本书的内容相一致。鲁迅的头像极具个性,放在“夕”里,表明本书是鲁迅的回忆性文章。鲁迅头像灰色,严肃认真,给人以力量。封面色彩搭配美观大方,辨识度高,吸引读者。
我设计( ) 封面,( )
三、暖色·回忆
-
6. 回忆,以见流彩华章之美,总能温暖心灵。请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爸爸教我们读诗
琦君
爸爸是个军人。幼年时,每回看他穿着笔挺的军装,腰佩银光闪闪的指挥刀,踩着马靴,威风凛凛地去司令部开会,我心里都很害怕,生怕爸爸又要去打仗。我对大我三岁的哥哥说:“爸爸为什么不穿长袍马褂呢?”
爸爸一穿上长袍马褂,就会坐轿子回家。轿子在家门口停下来,他笑容满面地从轿子里出来,牵起哥哥和我的手,到书房里唱诗、讲故事给我们听。
一讲起打仗的故事,我就半捂起耳朵,把头埋在爸爸怀里,眼睛瞄着哥哥。哥哥边听边表演:“‘砰砰砰’,孙传芳的兵倒下去了。”爸爸拍手大笑,我却跺脚喊:“不要‘砰砰砰’地开枪嘛!我要爸爸讲白鹤聪明勇敢的故事给我听。”
白鹤是爸爸的白马。它英俊健壮,一身雪白的毛。爸爸骑着它飞奔起来时,像在腾云驾雾。所以爸爸非常宠爱它,给它取名叫白鹤。
一提白鹤,哥哥当然高兴万分,马上背起爸爸教他的对子:“天半朱霞,云中白鹤;湖边青雀,陌上紫骝。”我不喜欢背对子,也没见过青雀与紫骝是什么样子。我喜欢听爸爸唱诗,也学着他唱:“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我偏着头想了一下,问爸爸:“床前月光怎么会像霜呢?屋子里怎么会下霜呢?”
爸爸摸摸我的头,笑嘻嘻地说:“屋子里会下霜,霜有时还会积在老人的额角上呢。你看二叔婆额角上,不就有雪白的霜吗?”
哥哥抢着说:“我知道,那叫作鬓边霜,是比喻老人家头发白了跟霜一样!”
爸爸听得好高兴,拍拍哥哥说:“你真聪明,我再教你们两句诗。‘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他解释道:“风吹过老树,发出沙沙的声音,就像下雨一般。月光照在沙洲上,把沙照得雪白一片,就像霜。但那不是真正的雨、真正的霜,所以诗人说是‘晴天雨’‘夏夜霜’。你们说有趣不有趣?”
哥哥连连点头,一副深深领会的样子,我却听得像只呆头鹅。我说:“原来读诗像猜谜,好好玩啊!我长大以后,也要作谜语一样的诗给别人猜。”
爸爸却接着说:“作诗并不是作谜语,而是把眼里看到的、心里想到的,用很美的文字写出来,却又不直接说穿,只让别人慢慢地去想,愈读愈想愈喜欢,这就是好诗了。”
我听不大懂,十岁的哥哥却比我领会得多。他摇头晃脑地唱起来,调子跟爸爸唱的一模一样。
在我心里,哥哥是个天才。可惜他只活到十三岁就去世了。如果他能长大成人的话,一定是位大诗人!
光阴已经逝去了半个多世纪。爸爸和哥哥在天堂里,一定时常一同吟诗唱和,不会感到寂寞吧!我是多么想念他们啊!
(1)、【活动一:初探——读材料,概括事件】读回忆性散文要抓住文章选取的典型事件。请你概括本文记叙的典型事件。
(2)、【活动二:赏析——品细节,感知形象】读回忆性散文要关注文章中的细节描写。请对文中划线句,完成赏析式批注。
爸爸摸摸我的头,笑嘻嘻地说:“屋子里会下霜,霜有时还会积在老人的额角上呢。你看二叔婆额角上,不就有雪白的霜吗?”
(3)、【活动三:关联——知情感,传承精神】父亲,不仅是“我”童年的温暖回忆,也是未来生活中的宝贵财富。结合文章内容和材料链接,谈谈父亲给予了“我”哪些宝贵的精神财富。
材料链接:父亲尽管在病榻上,常口授《左传》《史记》《通鉴》等书,要我不仅记忆史实,更要体会其义理精神,并勉我背诵《论孟》《传习录》《日知录》,可以终生受用不尽。《曾国藩家书》与《饮冰室文集》亦要熟读。他说为人为学是一贯道理,而端品励行尤重于学业。他说自己戎马倥偬中,总不离这几部书……父亲的教诲,使我于后来多年的流离颠沛中,总像有一股力量在支撑我,不至颠仆。 —— 选自琦君散文《父亲》
(4)、【活动四:得法——读视角,领悟匠心】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将“写作时的回忆”与“童年的感受”彼此交错转换。请你参照示例,体会文中运用“成年的我”和“童年的我”两种叙述视角的效果。
示例:《藤野先生》。①作者将解剖图的血管改动了一个位置,被藤野先生指出后不服气,“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以“青年的我”的视角叙述。②“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以“现在的我”的视角叙述道出歉疚之意。③作者以“青年的我”回忆藤野先生,“现在的我”对当年藤野先生的苦心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老师的敬意又增加一层。读者通过他的内心变化,对作者表达的情感领会也更加深刻。
四、绿色·蟋蟀
-
7. “小昆虫蟋蟀”的绿色世界,让人充满好奇。阅读以下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①蟋蟀(xī shuài)(Gryllulus;Gryllus)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直翅目,蟋蟀总科。亦称促织,俗名蛐蛐、夜鸣虫(因为它在夜晚鸣叫)、将军虫、秋虫、斗鸡、超织、地喇叭、灶鸡子、孙旺,土蜇,“和尚”则是对蟋蟀生出双翅前的叫法。据研究,蟋蟀是一种古老的昆虫,至少已有1.4亿年的历史,还是古代和现代玩斗的对象。
②全世界已知22亚科55族595属(包括17个化石属),约4649种(亚种)(包括50个化石种)。该科昆虫体长大于3cm,缺少鳞片;触角丝状,长于身体;跗节3节,前足为步行足,胫节常具鼓膜听器,后足为跳跃足;多数种类雄虫前翅具发声结构;雌性产卵瓣发达,呈刀状、矛状或长板状。
( 百度百科 本词条由“科普中国”编写)
【材料二】
居住在草地里的蟋蟀,差不多和蝉是一样有名气的。它们在有数的几种模范式的昆虫中,表现是相当不错的。它之所以如此名声在外,主要是因为它的住所,还有它出色的歌唱才华。只占有这其中的一项,是不足以让它们成就如此大的名气的。动物故事学家拉封丹,对于它只谈了简单的几句,仿佛并没有注意到这种小动物的天才与名气。……然而,蟋蟀则要比它们中的任何一位都聪明得多。在选择住所时,它常常轻视那些偶然碰到的以天然的隐避场所为家的种类,它总是非常慎重地为自己选择一个最佳的家庭住址。它们很愿意挑选那些排水条件优良,并且有充足而温暖的阳光照射的地方。凡是这样的地方,都被视为佳地,要优先考虑选取。蟋蟀宁可放弃那种现成的天然的洞穴,因为,这些洞都不合适,而且它们都建造得十分草率,没有安全保障。有时,其他条件也很差。总之这种洞不是首选对象。蟋蟀要求自己的别墅每一点都是自己亲手挖掘而成的,从它的大厅一直到卧室,无一例外。
(节选自法布尔《昆虫记》王东伟编译)
【材料三】
善鸣之虫:变化多端被当做古代的mp3
①夏秋之际,正是昆虫生发最旺的时节。每到日落月升,各种虫鸣便凑成了夜间一曲独特的“交响曲”,而这其中的主角儿,非蟋蟀莫属。蟋蟀高歌,也与它的生理结构息息相关。
②借着解剖镜观察,你会发现,雄性蟋蟀的前翅上有一排像锯齿(学术上将其称为音齿)一样的音锉,而且两侧前翅发育并不对称,这就好像小提琴的琴弓与琴弦。通过将前翅相互摩擦引起震动,雄性蟋蟀便能演奏出美妙的音乐。
③值得注意的是,雌性蟋蟀由于不具有这样的生理结构,所以无法鸣叫,但造物主却赋予了它强大的听力,让它能够尽情欣赏雄虫的演奏。
④相比蝉从腹腔发出的单调枯燥的声音,蟋蟀可以通过改变翅膀摩擦的频率,来发出节奏和频率截然不同的鸣叫声。而常见的类型主要有三种:1.召唤声,用来吸引异性;2.求偶声,用来求偶;3.争斗声,用来威慑对手。
⑤研究发现,不同种类的蟋蟀由于在音齿和音锉的结构上具有差异,其发声也各有特点,这也成为了如今对蟋蟀进行物种鉴定的一种有效手段。
⑥更有意思的是,有研究发现蟋蟀的发声频率与其所处环境的温度还有一定的相关性。例如,生活在美洲的雪白树蟋(Oecanthus fultoni)其在15秒钟内发出的颤音数再加40,便大约等于当时环境的华氏温度,因而它也被称为“温度计蟋蟀”。
⑦蟋蟀变化多端的鸣叫,使其成为了古人难得的消遣玩意儿。据唐朝《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宫中秋兴,妃妾辈皆以小金笼贮蟋蟀,置于枕畔,夜听其声,庶民之家亦效之”。如同前些年流行过的MP3,早在一千多年前,这小虫也算是风靡一时的玩物。
好斗之虫:斗蛐蛐大赛开始了!
⑧除了能说会唱,蟋蟀还有个好勇斗狠的名声。
⑨作为穴居昆虫,为了争夺领地或者雌性,只要两雄相遇,就免不了会大打出手。争斗时双方互不相让,撕咬冲撞,辗转腾挪,不拼出个你死我活誓不罢休。战败一方,或伤或残,只能逃之夭夭。而战胜一方则会振翅高歌,宣示主权。
⑩古人感其勇猛善斗,常寻来捉对厮杀,称为“斗蛩之戏”。于是,斗蛐蛐自唐始至宋兴,直至明清两代都是人们乐此不疲的游戏项目。即使到了近现代,在电子游戏还没有普及之前,男孩儿们暑假里最爱干的事情,也是在夜里打着手电到处在墙角旮旯儿里翻找蟋蟀来斗架。
⑪历史上因斗蛐蛐而出名的,莫过于两人。一个是宋朝晚期的宰相贾似道。蒙古大军已经兵临城下了,他还在忙着斗蛐蛐。另一个,就是明宣宗朱瞻基。为了迎合皇帝的喜好,各地官员费尽心思,向民间百姓征收蟋蟀,很多地方被折腾得民不聊生。在蒲松龄写的《聊斋志异》里,有一则故事就是专门控诉此事的。
⑫到了清朝,满洲八旗子弟受国家供养,终日游手好闲,遛鸟斗虫儿成了公子哥儿们的标配,以至于斗蛐蛐儿这项活动,都受这些纨绔子弟牵连,被贴上了不务正业的标签。
(中国科学院官方科普微信公众号)
【材料四】
促织
唐•杜甫
促织甚微细,哀音何动人。
草根吟不稳,床下夜相亲①。
久客得无泪,放妻②难及晨。
悲丝与急管,感激异天真③。
【注释】①相亲:相亲近。②放妻:被抛弃的妇女。③天真:这里指促织自然真切的鸣声。
(1)、同学们选取材料三的小标题作为橱窗栏目名称,请你根据材料一、材料二的内容再拟写两个名称。材料一:材料二:;
(2)、根据括号内的提示,分析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体会说明文的特点。①蟋蟀要求自己的别墅每一点都是自己亲手挖掘而成的,从它的大厅一直到卧室,无一例外。(说明方法及作用)
②据研究,蟋蟀是一种古老的昆虫,至少已有1.4亿年的历史,还是古代和现代玩斗的对象。(“至少”一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3)、从【材料二】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法布尔是在用什么方法研究蟋蟀?请结合本则材料和《昆虫记》中其他内容,理解法布尔对生命的态度。(4)、阅读【材料四】,思考以下问题。①同学们将材料四作为“善鸣之虫:变化多端被当做古代的mp3”栏目的事例,你认为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
②苏轼的《倦夜》中,也用了“蟋蟀”这个意象,请结合诗句具体内容,说说苏轼和杜甫借此意象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倦夜①
宋•苏轼
倦枕②厌长夜,小窗终未明。
孤村一犬吠,残月几人行。
衰鬓久已白,旅怀空自清。
荒园有络纬③ , 虚织竞何成。
【注释】①这首诗作于元符二年(公元1099年),诗人谪居儋耳(今海南儋州)的第三年,时苏轼已六十四岁。②倦枕:对枕头厌烦,即失眠。③络纬:即蟋蟀,虫名,俗称纺织娘。
五、金色·史记
-
8. 《史记》乃“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在历史长河中散发出熠熠金光,也照亮今人之路。
【甲】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节选自《周亚夫军细柳》)
【乙】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①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为中庶子。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座之中庶子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②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王许诺而去。公叔座召鞅谢曰:“今者王问可以为相者,我言若,王色不许我。我方先君后臣,因谓王即弗用鞅,当杀之。王许我。汝可疾去矣,且见禽。”鞅曰:“彼王不能用君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君之言杀臣乎?”卒不去。
公叔既死,鞅闻秦孝公③下令国中求贤者,乃遂西入秦。公与语,数日不厌。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④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有删改)
【注释】①庶孽:旁支侧出或妾生之子。古代称诸侯的嫡长子为“太子”或“世子”,其他统称为“公子”;②即:如果;倘若。③秦孝公:秦献公之子,用卫鞅而强国。后世遂得并吞六国。在位二十四年。④黥qíng:这里指墨刑,用刀刺刻犯人的面额,再涂上墨。
(1)、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文中加点词。文言词句
方 法
解释
且见擒
迁移法:天子且至
公与语,数日不厌
参考成语法:贪得无厌
彼王不能用君之言任臣
查字典法:①信任;②任用;③放任;④听凭。
(填序号)
卒定变法之令
语境推测法:联系上下文推断
(2)、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的划线句。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3)、用“/”给【乙】文中划线句断句。(限断三处)座 之 中 庶 子 公 孙 鞅 年 虽 少 有 奇 才 愿 王 举 国 而 听 之
(4)、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经过几年锐意创新的改革,“秦人富强”。结合【乙】文内容,谈谈秦国最终富强的原因。(5)、《史记》长于记人,书中擅用不同的手法来刻画各具特点的历史人物。《商君列传》和《周亚夫军细柳》在写法上有哪些共同之处?六、本色·创作
-
9. 作文
只要春天还在,我就不会悲哀,
纵使黑夜吞噬了一切,太阳还可以重新回来;
只要生命还在,我就不会悲哀,
纵使身陷茫茫沙漠,还有希望的绿洲存在;
只要明天还在,我就不会悲哀,
冬雪终会悄悄融化,春雷定将滚滚而来。
这首小诗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作文,可以叙写自己的经历和见闻;可以发挥想象,创作故事;也可以对这个话题发表见解。
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得抄袭、套作;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师生姓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