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的探究、应用实践》-人教版物理八(上)“生活-物理-社会”实践探究

试卷更新日期:2024-12-10 类型:复习试卷

一、选择题

  • 1. 尼玛同学在利用蜡烛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5cm处(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放大的实像
  • 2. 项目学习小组在“自制望远镜”活动中选择了两块透镜,将其中一块透镜正对太阳光,观察到地面上出现了明亮的光斑,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透镜是凹透镜 B、该透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 C、该透镜可用来制作望远镜的物镜 D、可以使用这种透镜来矫正近视眼
  • 3. 如图是初二年级某同学在光学特色实践作业中用手机、凸透镜、鞋盒自制的投影仪,它能将手机上的画面放大投影到白墙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手机屏幕到透镜的距离应大于透镜的二倍焦距 B、墙上呈现的是手机画面正立、放大的实像 C、要使墙上的像变大,手机与透镜间的距离应减小 D、制作简易投影仪的透镜可以用于制作近视眼镜
  • 4. 小明用弹性膜注水制作了一个水凸透镜,通过注射器注水或抽水改变透镜的厚度,固定透镜,将一个F形光源放在合适位置后,调节光屏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模拟正常人眼球观察物体时的成像情况,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模拟图乙的成因时需要从水透镜向外抽水 C、若将远视眼镜靠近甲图透镜左侧放置,要将光屏靠近透镜才能承接到清晰的像 D、将蜡烛改为平行光源,将平行玻璃砖放在丙图所示位置,则会聚点将仍在焦点F处
  • 5. 小吴用弹性膜注水制作了一个水凸透镜,通过注射器注水或抽水改变透镜的厚度,如图甲是他用其模拟正常眼睛看物体时的装置,固定透镜,将一个F形光源放在合适的位置后,调节光屏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若用黑纸片将透镜遮挡一半,光屏上成半个烛焰的像 C、若将近视眼镜放到透镜前方,要将光屏远离透镜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D、模拟图乙的成因时需要从透镜向外抽水
  • 6. 如图所示是爱动脑筋的小明用手机和透镜自制的简易投影仪,它能将手机上的画面放大投射到白墙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制作简易投影仪的透镜,可以制作老花镜镜片 B、墙上呈现的是手机画面的正立、放大的虚像 C、手机到透镜的距离应小于透镜的焦距 D、要使墙上的像变大,应增大手机与透镜间的距离

二、填空题

  • 7. 如图所示,小明找到两个焦距不同的放大镜模拟望远镜观察远处的景物,其中较远的物镜的作用是使物体成倒立的(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目镜成(填“实”或“虚”)像。

  • 8.  把一滴水滴在玻璃板上,在玻璃板下面放置一个用眼睛看不清楚的小物体,这时水滴相当于一个镜,再拿一个放大镜位于水滴的上方,慢慢调节这个镜子与水滴之间的距离,你就更能看清玻璃板下的微小物体,这时它们的作用相当于一个(选填“望远镜”或“显微镜”).
  • 9. 小锐在课外物理实践活动中,透过没有水的圆柱形塑料瓶看白纸上两个完全相同的字母,现象如图甲所示,往瓶中倒入适量的水,透过塑料瓶,看到其中一个字母发生了变化,如图乙所示,小锐分析:圆柱形塑料瓶装有水的部分具有的特征,起到凸透镜的作用,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以判定,看到的这个发生变化的字母是放大(选填“实”或“虚”)像,请你仔细观察这个像,与凸透镜成像相比的不同之处是(写出一点不同即可)。

三、实验探究题

  • 10. 如图是小阳制作的多用途手电筒,AB处是可插入胶片的小插口,CDEF是可左右伸缩的套筒,DF处装入凸透镜。

    (1)、当手电筒先作照明用时,调节套筒,使灯泡灯丝处于位置,射出平行光线;
    (2)、小阳将胶片插入AB后,经调节后,将清晰的像投影在幕布上展示给同学们看。若测得幕布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8cm,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选填“8cm”或“10cm”);
    (3)、若将该装置作为放大镜使用,则胶片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应满足的条件为
  • 11. 某兴趣小组在“自制水膜透镜”活动中,如图所示,将内径4mm的细铁丝圆环在清水中浸一下后取出,布满圆环的水膜犹如透镜。实验过程中,小军和小华发现该透镜的观察范围太小,想制作更大的水膜透镜,但又易破裂。为研究液膜的增大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做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可能与制作圆环的材料有关

    猜想二:可能与液体的种类有关

    (1)、为了验证猜想一,小华选用细铁丝、细塑料片、细铝条制成圆环,改变圆环的直径后,分别浸入水中获取液膜,测量出液膜即将破裂时的最大直径。实验前,他应该控制三种材料横截面的相同。这里用到的实验方法是法;
    (2)、为了验证猜想二,小军找来比水粘稠的透明的色拉油、胶水,将细铁丝圆环分别浸入两种液体中,重复上述实验,记录的数据如表:

    液体

    色拉油

    胶水

    圆环的最大直径/mm

    9

    10

    小军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液体越粘稠,液膜的最大直径越大。请对小军的做法进行评价: , 改进方法是

    (3)、实验中,将大小相同的胶水膜和水膜,放在书本前相同距离处,发现透过胶水膜观察到的正立的字更大一些,说明胶水的对光线的折射程度(选填“更大”或“更小”),此时书本上的字透过水膜透镜成的是像。
  • 12. 中学生应特别注意用眼卫生,保护视力。小明利用透明薄膜、注射器和橡胶管制作了一个水透镜来代替眼睛的晶状体和角膜,利用推动和抽拉注射器的活塞来代替睫状体的收缩和放松。将平行光源,水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慢慢推动活塞将水注入到透明薄膜中,观察薄膜的形状,测出不同情况下水透镜的焦距f,记录数据如表:

    薄膜厚度

    较薄

    焦距f/cm

    15

    10

    5

    对光的偏折能力

    一般

    (1)、某次,小明将水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调节F光源与光屏的位置,使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如图所示,此时成像的特点与 相同(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2)、推动注射器将水注入活塞,发现像不清晰了,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信息,要找到清晰的像,光屏应沿光具座移动的方向及这样操作的分析过程 
    (3)、下列图中能反映上面过程包含的原理的是 

  • 13. 石老师上课时拿个水晶球,让同学们透过它看远处倒立的建筑物的像,引起同学对凸透镜的成像的兴趣。为此老师让大家一起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给同学们准备了凸透镜、凹透镜、光具座、蜡烛、光屏各一个,火柴盒。

    (1)周涛在挑选透镜时,把两个透镜甲、乙分别正对太阳光,在光屏上出现了如图所示的光斑,你认为他应该选择(选填“甲”、“乙”)透镜来进行实验;

    (2)为了使烛焰的像出现在光屏的中央,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中心、光屏的中心在

    (3)如图所示是小明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的像距v和物距u关系的图像。由图像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cm。

    (4)当烛焰距凸透镜35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的实像,生活中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光学仪器是(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5)在了解了该透镜的成像规律后,小红用长方形不透明纸盒、平面镜、该透镜设计制作了一个投影仪,其剖面图如图所示,平面镜与底面夹角为45°,平面镜的中心位于透镜的主光轴上,盒上方开一方形孔,将“F”光源按照图示方式朝下平放在方形孔上,中心与平面镜中心在一条竖直线上。若盒子高度h为10cm,为保证在正对透镜前方的屏幕上能看到一个放大的投影,则盒子长度l的范围为cm。

  • 14. 小明有三块厚薄不同但口径相同的玻璃凸透镜,他想用会聚能力最强的一块制作“太阳能火柴”会聚太阳光,点燃千木柴。请你选择适当的器材设计实验帮他找出会聚能力最强的一块凸透镜。
    (1)、实验器材:
    (2)、实验步骤:
    (3)、实验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