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12-10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累运用(29分

  • 1. 默写古诗文。
    (1)、 ,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
    (2)、后值倾覆, ,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诸葛亮《出师表》)
    (3)、但愿人长久,。(苏轼《水调歌头》)
    (4)、槲叶落山路,。因思杜陵梦,。(温庭筠《商山早行》)
    (5)、忽如一夜春风来,。散入珠帘湿罗幕,(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小语写了一副对联,这幅对联是由两首描写古代将士英勇杀敌的诗词化用而成的,请你写出下联中化用的古诗词原句。上联:铁骑逐朔漠(化用了卢纶《塞下曲》中的“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下联:雕弓射天狼(化用了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 , 西北望,射天狼”。)
    (7)、古代诗文中的亭台楼阁,往往寄托着作者的情思。岳阳楼承载着范仲淹对国家百姓的忧乐情怀;“”(《岳阳楼记》)。《咸阳城东楼》留存着许浑对荒废的秦汉两朝宫殿的无限感慨“行人莫问当年事,”。
  • 2. 结合下面的知识卡片,说说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四面歌残终破楚”一句中借用“四面楚歌”的历史故事,表达了词人什么感情?

    知识卡片

    四面楚歌:《史记·项羽本纪》载:公元前202年楚汉交兵时,楚军被围在垓下,项羽夜闻四面汉军都唱楚歌,以为楚地尽失,丧失信心,引兵突围至乌江,自刎而死。后用“四面楚歌”比喻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境。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站在山脚下远眺,桃林被一层薄雾笼罩着,迷离恍惚,宛若仙境一般。晨曦中,一朵朵桃花对着我浅笑,像极了村庄上空袅袅升起的炊烟,慵懒却不失____。几棵桃树灿如锦绣,艳如红霞,格外____。通过此时阳光暖暖的、懒懒的,使得地面上的桃花毯显得格外柔软。桃花 yāo ráo身影与不远处婆娑起舞的垂柳交相____,形成了柳暗花明的春日盛景。

    阳光格外宠爱这片土地,在蜿蜒的小径上洒下斑驳的影子。一棵棵粗壮的老树,还未长叶便先开了花。有的含苞待放,娇俏可人;有的半开半合,羞羞答答;有的翩然盛开,wēn qínɡ艳丽。朵朵桃花如飞舞的蜂蝶振翅,玲珑的花瓣中触须般细小的蕊,在春风中颤颤巍巍,惹人____。微风掠过红桃笑颜、阳光轻抚绿柳柔枝,两两相视,xiānɡ dé yìzhānɡ。蝴蝶飞来,感叹这十里桃花有多美;蜜蜂飞来,炫耀那新酿的蜜有多甜。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yāo ráo ②wēn qínɡ ③xiānɡ dé yì zhānɡ

    (2)、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轻盈 引人注目 映衬 爱怜 B、轻盈 举世瞩目 映衬        爱惜 C、轻巧 举世瞩目 陪衬 爱怜 D、轻巧 引人注目 陪衬 爱惜
    (3)、语段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下面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通过此时暖暖的、懒懒的阳光,使得地面上的桃花毯显得格外柔软。 B、随着此时阳光暖暖的、懒懒的,使得地面上的桃花毯显得格外柔软。 C、此时阳光暖暖的、懒懒的,使得地面上的桃花毯显得格外柔软。 D、随着此时暖暖的、懒懒的阳光,使得地面上的桃花毯显得格外柔软。
  •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西汉刘邦曾住在汉江上游之汉中,被封为汉王,建立的朝代名“汉”。我们这个民族为“汉族”,使用的语言为“汉语”,文字为“汉文”。章太炎先生说:“中国又称华夏,就因华山和夏水(今汉江)得名。”是汉江赋予我们民族名字,将汉民族的血脉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汉江万古流,她孕育了宝贵的民族精神。周封熊绎“子男五十里”,在汉江流域建立了楚国,几代楚人在荆山披荆斩棘,使楚国逐渐强大。其“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创业开拓精神,令人景仰。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内容,不超过30 字。
    (2)、请以“汉江风光无限”为主题,完成下列句子,抒发对汉江的赞美之情。

    汉江是美的,美在其山,连绵起伏;美在其。汉江之美令我陶醉!

  • 5. 根据名著内容,完成问题。
    (1)、林冲在“野猪林”险遭奸人暗算,幸得一位好汉出手相救。下列事件与这位好汉无关的一项是(    )
    A、拳打镇关西 B、大闹桃花村 C、沂岭杀四虎 D、火烧瓦罐寺
    (2)、“对比”是常用的写作技巧,通过构造对比,人物形象会变得更鲜明,文章主题也会变得更深刻。从下列名著人物中任选一人结合具体事例,仿照示例,谈谈对比的妙用。

    A.《儒林外史》匡超人           B.《水浒传》林冲

    示例:我选择孙悟空。在西天取经前,孙悟空是个桀骜不驯、性格乖张、不服管的猴王,在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的过程中,他逐渐变得克制、坚定、有毅力。在这样的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到孙悟空的成长。

二、阅读(41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匕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袁峻家贫,无书,每从人假借,必皆抄焉自课 , 日五十纸,纸数不登则不止。柳仲郢退公布卷 , 不舍昼夜。九经三史,一抄,魏晋南北史,再抄。手书分门三十卷,号“柳氏自备”。小楷精谨,无一字肆笔。东坡少时,手抄经史,皆一通。每一书成,则变一体,卒之学成。今时读书有力者必雇倩佣史其或不得已而抄又潦草成行而其贫者,又直诿于无书可抄。手抄之益,今之不解也久矣。读书者当观此。

    (选自《读书止观录》)

    【注释】①课:督促完成指定的工作,这里指自己规定。②柳仲郢:唐朝大臣。③退公:这里指闲暇时间。布卷:读书。④肆笔:纵笔,不端正。⑤雇倩:出钱雇请。⑥诿:推托。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疑质理 持沃灌  同舍生皆绮绣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五十纸/计以还 B、每一书成,变一体/入无法家拂士 C、之学成/获有所闻 D、手抄之/慕圣贤之道
    (4)、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今时读书有力者必雇倩佣史其或不得已而抄又潦草成行

    (5)、根据【甲】【乙】两篇选文,把下面对话补充完整。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读书贵有新得

    于洋

    ①读完著名教育家夏丏尊先生和叶圣陶先生合著的《文心》一书,颇受启发。两位教育家在这本谈论“读”与“写”的专著中,把枯燥的知识融入32个有趣的故事中娓娓道来,妙趣横生,生动活泼。读书与写作大概是人人都能做的事,但《文心》中提出“读书贵有新得,作文贵有新味”的观点,令人耳目一新。

    ②“读书贵有新得,作文贵有新味,最重要的是触发的功夫。所谓触发,就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文心》提出,读书要学会站在文中人物的角度去感受体会他人的经验。“勿只把文字当文字而读,勿只从文字上学文字。”只有学会正确的读书方法,在读书中练就触发的功夫,细心品读生活这本“无字天书”,才能从书中读出“新味”来,读出自己独有的“新得”。

    ③常言道:“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善于读书学习的伟人毛泽东曾说过:“《红楼梦》要读5遍以上,才有发言权。”这说明,经典作品有时并不是一下子就能从中看出道理、感悟出其深刻思想内涵的。毛泽东一生博览群书,曾反复精读过不少经典著作。他的床头总放着一部《资治通鉴》。这是一部真正被他读“破”了的名著,不少书页还用胶纸粘贴着。据说,他一生先后阅读《资治通鉴》17遍之多,对这部书爱不释手。晚年时,他曾对身边的人说:“每读都获益匪浅,一部难得的好书噢!”

    ④古人云:“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痰瘤。”大凡有成就的专家学者,都善于从书中读出“新味”、悟出“新得”。著名翻译家林纾为提升自己的翻译水平,花8年时间阅读《汉书》,又用8年时间“啃”《史记》,对于韩愈的文章更是反复品味了数十年。他常常把文章铺在桌上,每天打开阅读一遍,读后又合上,探求其中精蕴,直到装进脑海才另换一篇文章。

    ⑤刘伯承元帅倡导读书要下功夫背记一些必要知识。他曾反复阅读《三国演义》《水浒传》十多遍,不少故事情节和精彩的妙语佳句都能背下来。他一生研读最多的是《孙子兵法》,一些重要的章节能熟练地背诵。他注重将所学知识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结合军事实践学以致用、灵活运用。正因如此,在他的军事生涯中创造出诸多以弱胜强、以劣胜优、以少胜多的战争奇迹。

    ⑥读书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逮着什么书读什么书。读书仍然要有选择地读,只有选择那些有价值的书精读,才会有“读书贵有新得”的体会。别林斯基指出:“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读书并不在多,而在于精。与其读10部无关紧要的书,不如用读10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精读一部有价值的好书;与其10部书都只是浏览一遍,不如选一部书精读10遍。如果我们能潜心精读几部经典著作,就比走马观花、不求甚解地阅读百本、千本书受益更大。

    (刊载于2023.7.1,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读书有新得最重要的功夫就是“触发”,即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 B、经典作品只要多读几遍,就能从中看出道理、感悟出其深刻思想内涵。 C、刘伯承元帅在军事生涯中创造出诸多战争奇迹,是因为他研读了《孙子兵法》。 D、如果只是走马观花、不求甚解地阅读百本、千本书,就不会有所受益。
    (2)、小语读了选文后,想在下面经典名句中选择一句作为选文的道理论据,你觉得哪句更合适?请说明理由。

    A.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B.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

    (3)、读书分享会上,有同学向小语请教“有新得”的读书方法,小语想请你帮忙为此整理出读书笔记,请你结合选文内容帮小语解决这个问题。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山前该有一棵树(节选)

    张者

    ①这是个啥地方嘛,都是光秃秃的石头,裸山。

    ②树不知道跑哪去了,草也难觅踪迹,花儿那些娇惯的美丽都躲在人们的记忆里了。

    ③这是一个矿区,属于天山深处的神秘所在,一个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可是,由于找到了一种神秘的石头,兵团突然从三个建制团中抽调了近千人,集结到了这里,并起名506矿,我们生活的地方就有了一种神秘色彩,哪怕是喝着苦泉水也不觉得苦了,因为我们的父母正干着一件天大的事情。

    ④父母被调入矿山后,我们这些孩子就跟随着父母上了山,这样,一个简陋的学校就在山前用石头搭建了起来,屋顶用的是红柳枝和油毡。每天的上课铃声让正在开矿的父母们十分安心,只是他们开山的炮声却让我们十分惊恐。在炮声隆隆中上课,飞石砸在房顶上,如天神的战鼓。胡老师正领读课文《曹刿论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听到房顶的咚咚声,我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大家就会心一笑。胡老师也笑,望望房顶说,三而竭了,没事。同学们就哄堂大笑,疲惫的午后课堂突然就活泼了一下。相比来说,我们更喜欢作文课,因为胡老师有满肚子的故事。他是一个大学教授,右派,发配到新疆就成了我们的小学老师。让一个大学教授当小学老师,这对于他来说也许是一种惩罚,对我们来说却是最大的福分。我们这些在绿洲出生的新疆兵团人的二代,通过胡老师了解到外面的大千世界。他坚持让我们每周写一篇作文,比方:《苦泉水》《戈壁滩》等。当他望着远方的戈壁和漫山遍野的石头让我们写《树》时,我们不干了,因为我们的眼前根本没有绿色,更别说树了。

    ⑤有同学就喊,胡老师,我们山上连一棵树都没有,怎么写?胡老师就说,眼前没树,心中难道没有树吗?回家问问父母吧。

    ⑥于是,同学们就写了很多不一样的树。有村口的大榕树,有门前的大槐树。父母们都是有故乡的人,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屯垦戍边来到了新疆。他们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棵树,而每一种树都寄托着他们的乡愁。

    ⑦可是,我们这些土生土长的“兵二代”,眼前连一棵树都没有。在一次作文讲评课后,我们望着窗外所有的石头,喊:“山前该有一棵树!”

    ⑧胡老师望着我们,然后又望望窗外说,同学们,真不该让你们在没有树的地方成长。可是没有办法,你们是兵团人的孩子,父母走到哪里,就要跟到哪里。然后,胡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些关于新疆树的故事。老师讲到一个叫左宗棠的清朝人,抬着棺材收复新疆,沿途栽下了柳树,叫左公柳。老师还讲到了胡杨树 ……

    ⑨我们是从山下绿洲来的,那里就有树。有沙枣树、白杨树……还有一棵最茁壮的胡杨树,就生长在胜利渠边上。水罐车从胜利渠给我们拉淡水,会从那棵孤独的胡杨树边路过。

    ⑩那棵茂密的胡杨树孤独地生长着,在夏季它给我们带来一片巨大的绿荫,到了秋天,它那金黄的叶子展开来照亮了荒原。它是那么茁壮,又是那么孤独,美得却让人震撼。

    大家就齐声喊,把那棵胡杨树移到我们山前吧,让我们回家能找到路。

    胡老师说:“山上没有水,树不能活。”

    同学们喊:“山上没有树,人不能活。”

    大家七嘴八舌地说,我们可以喝山上的苦泉水,用山下拉来的甜水浇灌。胡老师被我们打动了,眼眶有些红,下课时他没有和我们告别,就独自走了。

    没想到,我们的无理要求有了结果。矿长派出了东方红拖拉机,拉着爬犁子,还派了一辆水罐车,要去为我们移那棵胡杨树了。胡老师让同学们坐上了水罐车,下山去看移树的过程,让同学们好好观察,要写作文。

    那棵美丽的胡杨树将移到我们的山前,成为我们的故乡树。从此,我们的心里也有一棵大树了,无论将来走到哪里,那棵树都会存在。无论我们走多远,那棵树都会在山前指引着我们回家。

    它实在太高大了,树根那个大圆球和树干被捆在爬犁子上,有一半树枝还拖在地上。拖拉机拉着爬犁在前,累得直冒黑烟。装满了甜水的水罐车跟在后面,整个队伍开始向山上移动,远远望去像一个送亲的队伍。

    胡杨树被运上山后,就栽在我们小学校操场中央。如果你上山,很远就能看见它。它高高地。耸立着,成了上山者的路标。坐在教室里依窗而望,也能看到它伟岸而又粗壮的树干,这让我们安心,给我们带来希望。栽树的时候全矿的人都来了,那简直就是一个节日。人们眼巴巴地望着从水罐车内放出的甜水浇灌它,用舌头舔着自己干裂的嘴唇。

    一口水只能解一时之渴,一棵树却能带来永远的绿荫。

    (1)、文章在描写孩子们与“树”的故事时环环相扣,因事见情,请结合文本填写下表。

    与“树”有关情节

    老师布置《树》的作文

    提出要移植胡杨树

    “我们”心理

    心有抗拒

    有所触动

    满心欢喜

    (2)、说说第一自然段在文中有着怎样的作用?
    (3)、本篇小说布局精巧,胡老师和胡杨树的命运有着奇妙的相似之处。选文虽未透露胡老师和胡杨树的结局,但早设伏笔,请你根据本文,揣摩胡老师和胡杨树的结局,并说说理由。
    (4)、作者张者曾说“树,不仅仅是遮荫那么简单”。请你说说小说结尾“一棵树却能带来永远的绿荫”的多重含义。

三、作文(50分

  • 9.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写作。

    生活如诗,岁月如歌。教室里你埋头苦学的身影,家庭里你体贴关爱父母的孝行,生活中你帮助他人的故事……都是你书写在时光长河里的美丽诗行。

    请以《这里,我写下最美诗行》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少于5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和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