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之经典好题单元练(四)——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试卷更新日期:2024-12-09 类型:一轮复习

一、选择题

  • 1. 朱绍侯在《中国古代史》中写道:“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又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还有在血与火的民族斗争中的附带同化。”以上材料说明(    )
    A、汉族在民族交融中占居主导 B、民族交融方式多样 C、斗争是民族交融的主要方式 D、胡汉之别观念淡化
  • 2. 跪坐习俗是儒家礼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垂脚高坐被视为傲慢。魏晋南北朝时,随 着“ 胡床、胡坐” 的传播,汉人的跪坐礼俗逐渐变成垂脚高坐。这一转变体现了( )
    A、民族交融的加强 B、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 C、政权分立的加剧 D、少数民族汉化的开始
  • 3. “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从而使自然条件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这则材料说明的是(    )
    A、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 B、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目的 C、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意义 D、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结果
  • 4. 《晋书·食货志》中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息,几乎家给人足矣。”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大量荒地被开垦,耕地面积增加 B、铁器牛耕的出现改变了生产方式 C、手工业发展推动商业和城市繁荣 D、北人南迁带去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
  • 5. 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均能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   )
    A、顺应了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 B、符合当时统治阶级的利益 C、得到了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D、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
  • 6. “鲜卑族在汉化、融合的过程中失去的只是落后的格局,迎来的则是它融于中华民族大家庭而在隋唐的新生和大放异彩。”这说明鲜卑族的改革( )
    A、为后世发展注入了活力 B、加强了其对中原的统治 C、消除了民族之间的隔阂 D、促进了北魏经济的发展
  • 7. 历史解释是在史事的叙述和理解的基础上,对历史事物进行的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公元前3世纪初,秦国军队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B、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 C、200年,曹操获得官渡之战的胜利,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D、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
  • 8.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地区长期战乱,社会动荡,但这一时期北方也实现了几次短暂统一,下列哪一政权没有统一过黄河流域(  )
    A、曹魏 B、前秦 C、北魏 D、东晋
  • 9.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此战(    )
    A、袁绍以少胜多打败了曹操 B、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C、战后形成了三国鼎立局面 D、为西晋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 10. 魏主下诏:“今欲断诸北语, 一从正音。……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 如语音仍旧,若有故为, 当加降黜。”《资治通鉴》这段记载, 反映的是 ( )
    A、汉文帝以德化民 B、汉武帝独尊儒术 C、光武帝释放奴婢 D、孝文帝改用汉语
  • 11. 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曰:“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诗中所描述的历史事件的影响是(   )
    A、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B、为三国鼎立形成奠定基础 C、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 D、最终结束三国鼎立的局面
  • 12. 东晋诗人谢灵运在其作品《山居赋》中提到了麻、粟、豆等农作物和梨、枣、杏树等果树,原来都是种植在北方的,而这时也在南方种植了。北方的农林品种出现在南方的主要原因是(       )
    A、江南地区生产力水平明显高于北方地区 B、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不断更迭 C、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光照充足 D、北方人南迁带去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
  • 13. 苏东坡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道:“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段词描述了我国古代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这场战役( )
    A、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B、交战双方为曹操军队和袁绍军队 C、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D、导致了前秦的瓦解和北方的再度分裂
  • 14. 台湾及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在内,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历史上大陆政权最早与台湾联系可以追溯到什么时期?(   )
    A、 B、西汉 C、三国 D、东晋
  • 15. 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中,才可能对历史有准确的理解。下列对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

    A、发生在三国时期 B、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C、使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割据局面 D、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 16. 下表是从北魏到金朝对“中国”概念认知的变化。这反映出(       )

    北魏

    推出“脱夷统华”理论。

    后唐、后晋、后汉

    沙陀人以“政治正统”观念进行正统建构。

    契丹人

    提出“北极之下为中国”、“大辽中国”的说法。

    金朝

    宣称“我本中国”。

    A、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 B、古代大一统思想的发展演进 C、民族交融促进了国家的统一 D、统一多民族国家疆域的扩大
  • 17. 西晋时期造成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高潮的直接原因是(     )
    A、国民暴动 B、七国之乱 C、八王之乱 D、农民起义

二、材料分析题

  • 18.  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往往要依赖多方面因素的推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内部大小血缘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之间,关系平等和睦。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著《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哉!

    ——摘自班固《汉书》

    材料三:据统计,东晋南北朝时期南渡人口不下百万。当时北方人口700余万,大体上每七、八人中就有一人南迁。南方人口约540万人,南朝境内的人口中有近六分之一为北方南下流民。

    ——摘编自詹子庆主编《中国古代史》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农业“有了很大发展”的表现。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西汉初年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政策?这一政策实施后出现了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的哪一治世局面?
    (3)、材料三反映了哪一历史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该现象对我国古代的经济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 19. 探究中国古代制度创新、经济发展、文明交流、兵戎相见、民族交融的历史,完成下列问题。 

    【制度创新】

    材料一:自秦朝起,中国形成了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大国……他创建的许多制度,是符合当时社会需要的。后来延续两千年之久的封建体制,基本上是秦制的逐步演变。秦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朝代。

    ——范文澜《中国通史》

    【经济发展】

    材料二:江南之国盛矣。……自晋氏迁流,迄于太元之世,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晏 (安定) 如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 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南朝·梁]沈约:《宋书》卷五十四传论

    【文明交流】

    材料三:“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

     · ·- 《汉书》

    【兵戎相见】

    材料四:公元383年,这流亡政府的弱势军队出人意外地打败了前秦领袖苻坚所统率的绝对优势的北方联军。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民族交融】

    材料五:(孝文帝) 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北齐]魏收:《魏书》卷七《高祖纪》

    (1)、 材料一中“延续两千年之久的封建体制”指的是什么体制? 秦朝在地方实行了什么制度? 
    (2)、 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现象? 这对我们发展经济有何启示意义? 
    (3)、 材料三“然骞凿空”指的是什么事件? 汉朝为加强对西域地区的管辖设置了什么机构? 
    (4)、材料三中的“流亡政府”指的是哪一政权?这一政权以少胜多打败号称百万的前秦军的著名战役是什么? 
    (5)、材料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推行的什么措施? 结合所学知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这些措施有什么历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