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4-12-02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2分,计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答案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卡的答题框内。)
-
1. 清末学者王韬在上海西人书馆做事时,常将洋皂、洋布等洋货作为礼品赠送给友朋。洋货大盘出现在上海,可能与近代签订的哪一个不平等条约有关(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虎门条约》 D、《北京条约》2. 新闻画报是以刊载摄影照片、绘画为主要内容的期刊,用形象直观的图像传播信息。图为19世纪中期《伦敦新闻画报》对中国报道的文章数的变化曲线图,与图中数据峰值出现相关的重要因素是( )A、中英矛盾进一步加剧 B、中英法律体系的差异 C、中英文化交流的发展 D、中英政治制度的冲突3. 中国版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像一个“大葡萄叶”,可后来由于东北、西北大片地区的割让,变成了一只“大公鸡”。版图的这一变化可能与下列哪国有关( )A、英国 B、法国 C、俄国 D、美国4. 鸦片战争结束后,仇官思乱的情绪继续在民间蔓延。参加三元里抗英的农夫、石匠、小贩们,后来就有不少参加了显然与英国人有点关系的反抗官府的红头军(注:指太平军。因其头裹红布)。据此可知( )A、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源 B、鸦片战争刺激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C、太平天国运动是规模宏大的农民运动 D、太平天国运动以反对外国侵略为主旨5. 江西厘金始创于咸丰五年(1855年),为解决军费紧缺的问题,清廷认可地方督抚抽取厘金等“就地筹款”的措施。在开办之初为1%,以后逐步提高,最终成为全国税率最高的省份之一。这一举措开始的背景是( )A、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B、开办近代军事企业 C、八国联军进入北京 D、农民运动不断发展6. “改革者所需要的乃是轮船与枪炮,所以他们设立的是船坞与兵工厂。他们小心谨慎,但传统中国之架构已被他们打下了一个大洞。”材料旨在说明改革者( )A、引进了西方技术 B、改变了原有制度 C、客观推动近代化 D、实现了富国强兵7. 19世纪中后期,西方列强侵略,边疆地区出现严重危机。下列相关史事发生的空间位置与序号对应正确的是( )A、左宗棠率军采用正确策略,成功收复① B、美、日对②进行侵略,遭到当地人民的反击 C、清军将领冯子材在③取得镇南关大捷 D、1885年,清政府在④建立了行省8. (致远舰)被1枚重炮弹……命中了水线。总之不管怎样,它开始严重倾斜,显然是受到了重创。该舰的管带……下定决心与敌人同归于尽,于是向一艘敌人最大的军舰冲锋,准备实行撞击。这场海战中为国捐躯的民族英雄( )A、左宝贵 B、关天培 C、邓世昌 D、徐邦道9.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下表诗歌最有可能写于( )
丘逢甲:《离台诗》
吴德功:《割台有感》
陈季同:《吊台湾》
谢颂臣:《割台书感》
A、19世纪40年代 B、19世纪60年代 C、19世纪90年代 D、20世纪初10. “乙未二三月间,和议将定……康有为创议上书拒之……既而合十八省之举人,聚议于北京……各省蒙昧启辟,实起点于斯举。材料中的历史事件( )A、推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 B、拉开了维新运动序幕 C、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D、成为了近代化的开端11. 甲午中日战争让所有中国人痛心疾首,有人意识到,仅仅学点西洋科技是不够的,问题的根源在于落后的封建制度。光绪虽然是个傀儡,但他开明而胸怀抱负,在他的支持下,大清开始了第二次自救。“第二次自救”主张( )A、自强求富 B、变法图强 C、民主共和 D、民主科学12. “清廷不再仅仅臣服于一两个对手,而是同时向11国低头。除正约之外,条约还有19个附件。”此“条约”签订的影响是(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13. 历史学家范文澜称赞近代中国某社会团体“充分表现出中国人民坚强的反抗精神,阻止了各侵略国的瓜分野心”。该团体是( )A、义和团 B、拜上帝会 C、兴中会 D、同盟会14.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之后,制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宣告了封建政治法律制度的崩溃,引发了20世纪的第一次法律革命,揭开了中国法制历史发展的崭新篇章。能够论证这一观点是( )A、写成《海国图志》 B、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C、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D、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5. 1913年7月12日,李烈钧按照孙中山的命令自上海潜回江西湖口,成立讨袁军司令部,宣布江西独立……黄兴……宣布江苏独立……安徽、上海、广东、福建、湖南、重庆等地也先后举兵讨袁,宣布独立。导致材料事件发生的原因是( )A、袁世凯解散国会 B、袁世凯建立独裁统治 C、袁世凯复辟帝制 D、袁世凯镇压护国战争16. 下表为民国时期中央政府军费开支占财政比例表,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民国时期中央政府军费开支占财政比例表
时间
军费占财政比例
民国五年
33.81%
民国八年
41.68%
民国十二年
64.00%
A、自然灾害频发 B、革命起义不断 C、列强侵略加剧 D、军阀割据混战17. “及今春一读大志,恍然悟青年之价值。西法之效用,腐旧之当废,新鲜之当迎……扫除往日脑中之旧式思想。”其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18. 观察某一时期的漫画《共诛卖国贼》、该漫画苹果中的虫子附文为“卖国贼”,下侧三只鸟附文分别为“商界”“学界”和“工界”。主要揭示出这一时期( )A、广大人民走向联合团结 B、资产阶级的政权被推翻 C、君主专制制度终被推翻 D、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改变19. “工人、贫农与小资产阶级建立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消除内乱,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以上内容可能出自( )A、三民主义 B、中共一大 C、中共二大 D、总理衙门20. 二七塔、二七路、二七商圈……“二七”是郑州最经典的城市符号。这些城市符合与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密切相关。下列有关“京汉铁路大罢工”说法正确的是( )A、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早期农民运动 C、遭到了袁世凯的血腥镇压 D、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题,第21题8分,第22题8分,第23题12分,第24题12分,共40分。)
-
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结合所学,将以上图片按时间先后进行排序(只写序号)(2)、史料有实物史料、文献史料、图像史料和口述史料等类型。据此,指出“北京圆明园大水法遗址”的史料类型。这一史料有何历史价值?(3)、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主题进行研究,你会选择哪幅图片(只写序号),请说明理由。2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时间
事件
1839年
虎门销烟
1840—1842年
鸦片战争
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洋务运动
1894年
甲午中日战争
1898年
百日维新
1900年
义和团运动
1901年
《辛丑条约》签订
选择材料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3. 船,在人们日常生活中通常作为一种交通工具,但在历史发展长河中,船可能承载着一个故事,一段历史,甚至一个民族的荣辱兴衰。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我兵用炮击中大船正身,反将炮子碰回,毙我守炮之兵,提臣(陈化成)见此光景,顿足长叹,自言事不可为,俄而被炮子击中左臂而毙。
——文庆等奡《筹办夷务始末(道光朝)》
材料二 “黄鹄”号蒸汽轮船是我国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艘蒸汽机轮船。1865年在安庆内军械所由徐寿、华蕃芳设计建造,曾国藩赐名“黄鹄”。
材料三 1898年3月,英国商人立德乐驾驶“利川号”成功抵达重庆,这是长江中上游开天辟地第一次驶来的非人力船只。这大大刺激了帝国主义进一步夺取川江航运权的欲望。
材料四
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复制品)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并结合所学回答,该战争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带来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材料二中“黄鹄”号蒸汽轮船设计建造的背景。(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回答“利川号”能够抵达重庆的法律依据。(4)、结合史实,简述“红船”反映的历史故事。(要求:语言简洁,观点正确,思想健康)24. 时代洪流奔涌向前,国家发展需劈波斩浪。历史老师以“时代洪流·见证发展”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板块,请你参与完成学习任务。【研读历史史料——明晰时代潮流】
材料一 郑师渠赞成太平天国与中国近代化潮流是一致的,主要在三个方面表露:第一,太平天国有开放的对外政策;第二,太平天国主张“师夷长技”;第三,太平天国提出了近代化的方案。
——张林君《从史学研究动态认识太平天国运动》
【分析数据图表——洞悉时代走向】
材料二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两学译著统计表
年份
书目
自然科学(含应用科学)
社会科学(政治、法学类为主)
总数
占比
总数
占比
1896
《西学书目表》
259种
73.6%
93种
26.4%
1900—1904
《译书经眼录》
164部
33.4%
327部
66.6%
【高唱历史歌曲——感知时代涌流】
材料三
【探寻历史人物——感悟时代精神】
材料四
【悟史知今立志——勇担时代使命】
材料五 广大青年要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展现青春作为、彰显青春风采、贡献青春力量,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2024年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青年节对全国广大青年寄语
(1)、结合所学,写出材料一中的“近代化的方案集中体现在哪部著作里?(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西学译著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3)、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三歌曲蕴含的史实。(4)、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四历史人物共同体现的时代精神。(5)、结合“时代洪流·勇担使命”主题,谈谈中学生自己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