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11-22 类型:期中考试

一、判断题(8小题8分,正确的用T表示,错误的用F表示)

  • 1. 离地球最近的两颗行星是金星和月球。(   )
  • 2. 一般以0°和180°组成的经线圈划分东西半球。(   )
  • 3. 考古人员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现了距今约7000年的半坡遗址。(   )
  • 4. 黄帝和大禹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
  • 5. 为解决七国文字书写各异问题,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制定了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
  • 6.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是陈胜、吴广起义。(   )
  • 7. 初中阶段是我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最终形成的时期。(   )
  • 8. 教师也是有喜怒哀乐的普通人,我们应该主动理解、关心老师。(   )

二、选择题(20小题,共40分)

  • 9.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那么它的平均半径大约是(   )
    A、4万千米 B、6371千米 C、5.1亿千米 D、9378千米
  • 10. 关于五种地形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山地的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具有陡峻的山坡 B、盆地周围多被高山或高原环绕,中部相对较低 C、丘陵的海拔在200米以下,相对高度较山地小 D、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特点是内部平坦地形起伏小
  • 11. 三月街是云南大理白族最具民族特色的节日活动之一。2024年4月22日开始,大理州各地组织富有地方特色的各种活动来欢度节日。据此并结合下图,完成下小题。

    (1)、节日期间,太阳直射点运行在(   )
    A、春分与夏至之间 B、夏至与秋分之间 C、秋分与冬至之间 D、冬至与春分之间
    (2)、此时大理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是(   )
    A、昼短夜长-昼渐长夜渐短 B、昼长夜短-昼渐长夜渐短 C、昼长夜短-昼渐短夜渐长 D、昼短夜长-昼渐短夜渐长
    (3)、家住宁波的小甬一家坐飞机到昆明后,打算租车自驾游云南,第一站首选大理,他们到云南后选择的自驾线路图是(   )
    A、云南省地形图 B、云南省气候图 C、云南省政区图 D、云南省交通图
  • 12. 世界粮食生产地区不平衡和国家间分配不均,是产生粮食问题的根源,许多国家长期存在粮食危机,被视为“饥饿热点”。读图,完成下小题。

    (1)、对图中粮食运输经过③地,对其经纬度描述正确的是(   )
    A、(90°W,30°N) B、(90°E,30°N) C、(90°W,30°S) D、(90°E,30°S)
    (2)、图示四个地方中,位于低纬度的是(   )
    A、 B、 C、 D、
    (3)、关于④地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位于热带 B、位于南半球 C、在②地的西北方向 D、可能出现极昼现象
  • 13. 制作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知识直观形象的展现出来。下图是某同学在学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情况时所做的年代尺。图中②处发生的历史事件是(   )

    A、夏朝建立 B、商朝建立 C、西周建立 D、春秋时期开始
  • 14. 小明学习历史,发现夏朝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由此可知,我国(   )
    A、国势逐渐走向衰弱 B、国家进入鼎盛 C、已有成熟国家形态 D、出现社会动荡
  • 15. 关注历史教材的单元标题,可以准确把握历史的阶段特征。如下图教材目录横线处应填(   )

    夏商周:____
    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第5课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
    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第7课   百家争鸣
    第8课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A、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B、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C、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 16. 《史记·商君(商鞅)列传》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发吏捕商君……秦惠文车裂商君以徇”。而商鞅死后,商鞅创立的新法却并未被废除,这说明商鞅变法(   )
    A、得到旧贵族的支持 B、遏制地主阶级势力 C、维护旧的政治经济秩序 D、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 17.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逐步实现“均衡教育”。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言行中最能体现“均衡教育”思想的是(   )
    A、提出“仁”的学说 B、提出“为政以德” C、创办私学,“有教无类” D、提出学习要“温故而知新”
  • 18.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解决“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的问题,采取了以下哪项措施(   )
    A、实行分封制 B、实行禅让制 C、统一货币 D、建立郡县制
  • 19. 比起小学来,中学可以用“三多一少”来概括:课程多,书本多,老师多,老师“盯”得少。“三多”说明中学阶段所学知识量增加了,知识难度加大了;“一少”说明初中老师不再像小学老师那样管得那么细了。面对这些不同,我们应该  (   )

    ①合理规划和管理时间               
    ②养成提前预习、及时复习的好习惯

    ③自觉、主动学习,勤于思考促提高   
    ④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求好成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20. 语文老师说我学习很用功,同学说我性格很内向,爸爸说我做事太马虎……对于这些评价的正确态度是(   )
    A、不予理睬,不必在乎 B、用心聆听,理性应对 C、表面接受,内心反感 D、不加思考,盲目认同
  • 21. 2023年9月21日,“天宫课堂”第四课在中国空间站正式开讲,“天宫课堂”传授太空知识,点燃了学生们的科学梦想。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A、青少年的梦想都是不切实际、可望而不可即的 B、青少年的梦想反映了对个人利益和欲望的追求 C、青少年的所有梦想,都是可以通过努力实现的 D、编织人生梦想,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主题
  • 22. 在一个家庭中,祖辈、父辈、子辈之间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这些差异可能带来矛盾和冲突。面对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或冲突,应该(   )

    ①以彼此尊重为前提进行沟通和交流    
    ②学会换位思考

    ③主动化解矛盾,增进情感            
    ④只看到对方的缺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23. 七年级学生小方在日记中写道:“语文老师的课犹如春风化雨,数学老师的课就像蒙蒙细雨,而英语老师的课则宛若阳光雨露。”这启示我们(   )

    ①只认真学习自己喜欢的老师所教的学科        
    ②尊重不同风格的老师

    ③承认老师之间的差别,接纳每位老师的不同   
    ④全盘接受每个老师的观点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 24. 每个人都有过集体生活的需要,集体生活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影响甚至改变一个人。下列情境符合这一观点的有(   )

    ①年级里有几个同学关系要好,考试时相互配合传小抄

    ②升国旗时全场肃立,大家情不自禁地被带入庄严的氛围中

    ③自习课上大部分同学专心学习,爱发呆的小王也开始看书了

    ④小郑受班级同 学的热情感染,内向的性格慢慢变得活泼开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三、综合题(5大题,共52分)

  • 25. 某中学组织了研学活动,同学们绘制了当地的等高线地形图。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研学前】

    (1)、因为疏忽,绘图的同学漏画了一个地图要素,此要素是 。
    (2)、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A:B: 。
    (3)、判断小马河的大致流向是 , 并写出你的定向依据是
    (4)、【研学中】

    研学过程中,同学们发现此地森林繁茂。为了预防监控森林火灾,你认为最适合运用的地图类型是(       )

    A、地形图 B、政区图 C、卫星影像图 D、交通图
    (5)、同学们利用定位系统得知BD两地的实地距离为5千米,那么在此等高线地形图上应该为厘米。
    (6)、为了助农增收,同学们认为当地可以利用地形设立一些登山运动项目。同学们在绘制的等高线图上设计了①②③三条登山路线,请你为同学们选出最省力的路线 , 并向同学们说出你的理由
    (7)、【研学后】

    同学们下山时发现了附近有张庄和王庄两个小村庄,你认为哪个村庄更有可能发展成为城镇?请结合图上信息简要分析其原因。

  • 26. 某校七年级学生开展了历史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共同完成。
    (1)、【探寻百万年人类史】

    上图中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遗址位于 处(填写图中数字),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位于处(填写图中数字)。距今约3万年山顶洞人出现,请简要描述山顶洞人的生活:

    (2)、【探寻一万年文化史】

    701班同学开展历史遗址“明信片”设计活动。图一是同学设计的作品。

    图一

    图二:半地穴式房屋

    图三:干栏式房屋

    与图一明信片上史实相关的是哪一历史遗址?现要制作与图一同一遗址的系列明信片,

    应选用图二、图三中的哪一张图?请说明图二、图三房屋样式不同的原因。

    (3)、【探寻五千年文明史】

    良渚古城遗址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杭州,距今5300-4300年,由宫殿区、内城、外城组成。城内外祭坛上有权贵墓地,随葬着数量不等制作精美的玉礼器。

    陶寺都城遗址

    陶寺都城遗址,位于山西襄汾,距今4300-4000年,遗址中有一个围墙环绕的宫城。城内有高等级墓地,墓葬往往随葬陶鼓、玉钺、龙盘等表明墓主人尊贵身份的礼器。

    良渚古城遗址:龙首玉镯

    陶寺都城遗址:彩绘龙纹陶盘

    图四

    注:不同地区出土的器物均有“龙”的元素

    根据材料三中的文字材料,指出两处遗址考古发现的共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些考古发现的重要意义

    (4)、根据图四说明中原文明起源及发展的特征。
  • 27.  从西周到战国,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思想领域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变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周初形势图图二:春秋争霸形势图

    材料二

    图三:春秋·穿鼻环牛牺尊 图四:铁制农具

    材料三:耕者之所获,一夫百亩;百亩之粪,上农夫食九人,上次食八人,中食七人,中次食六人,下食五人。(译文:耕种的收入,一夫一妇分田百亩。百亩土地的施肥耕种,上等的农夫可以养活九个人,其次的养活八个人,中等的养活七个人,其次六个人,下等的五个人。)

    材料四:“▲    ”的局面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繁荣的鼎盛时代。诸子学说的不少命题成为后代学说的萌芽形态,后来的学者大都从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论形式,进行改造和发展的工作。

    ——摘编自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纲》

    (1)、图一主要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什么政治制度?这一制度有何积极意义?图二反映出当时社会出现了什么现象?
    (2)、依据材料二中图三和图四说明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材料二与材料三之间有怎样的联系?
    (3)、完成材料四横线部分的填空,并阐明这一局面对中国文化的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对今天中国社会发展的启示。
  • 28. 【在学习中成长】小明对本学期以来的学习生活进行了梳理,并记录了两个情境。

    情境一

    开学寄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也绝不是一马平川、朝夕之间就能到达的。而是需要我们青少年脚踏实地,付出艰苦努力才能实现的。

    情境二

    班会课上:周老师说,要培养好心态、保持好兴趣,做到学会学习、学会理解、学会联系,死记硬背是没有用的,要在理解中记忆,在实践中运用,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经验。

    (1)、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如何实现梦想。
    (2)、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情境二中的小明是怎样来认识自己的。
    (3)、学习不仅仅局限在学校,我们所看、所听、所尝、所试、所做,都可以是学习。学习不仅表现为接受和掌握,而且表现为探究、发现、体验和感悟。寒假来临时你将利用假期时间进行哪一方面的学习?进行这种学习的意图又是什么?
  • 29. 集体,是一个温暖的词语。每天我们都在集体中生活,学习过集体生活是我们青春成长的必经之路。某校七年级(8)班同学围绕“在集体中成长”开展了主题班会,请你参与其中。
    (1)、【感受集体温暖】

    片段一:如果下雨时我们忘记带雨具,不用担心,学校为我们准备了“爱心雨披”。

    片段二:我生病了,在家休息。同学打来电话问候,并为我辅导当天的功课。

    请你列举一个在集体中感受到的温暖片段。

    (2)、【憧憬美好集体】

     陈同学:还记得学校艺术节比赛,班主任王老师征求了班级每一位同学的意见,大家各抒己见,最终确定了歌舞表演的方案,制定了表演目标。有的同学负责排练,有的同学负责音乐剪辑、制作,有的同学负责乐器演奏……许多同学放弃了自己的休息时间,积极融入班级排练,最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根据以上材料,说说七年级(8)班如何成就同学?

    (3)、【共建美好集体】

    结合陈同学的分享,我们可以怎样做使集体变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