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市永康三中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11-22 类型:期中考试

一、判断题(本题有8小题,每小题1分,共8分。正确的涂“T”,错误的涂“F”)

  • 1. 1945年重庆谈判,国共签署和平建国的“双十协议”。(  )
  • 2. 辛亥革命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它废除了存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
  • 3. 《南京条约》签订的时间是 1840 年。(   )
  • 4. 紫色盆地是指塔里木盆地。(   )
  • 5. 黄河是我国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治理黄河的关键是治沙。(   )
  • 6. 从东、西半球看,我国位于西半球;从南、北半球看,我国位于北半球。(   )
  • 7. 黑河一腾冲一线是我国人口密度分界线,西侧人口稀疏,东侧人口稠密。(     )
  • 8. 成长不仅是知识的丰富,能力的提高,更是规则意识的增强。(    )

二、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 9. 2023年暑期,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火热出圈。短剧结尾,回到祖国的小玉壶为流失海外的文物带回了一封封“家书”。阅读下侧家书,这件文物遗失海外的历史节点是(   )

    同胞们:我是「万寿山清漪园」玉玺。一眨眼,我离开家乡已163年了,我的家是清代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被称为“万园之园”。如今不知何时才能重归故土。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0. 《安吴四种》曾记载:1846年,由于洋布价格低廉,导致“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布可纺,松(松江)太(太仓)布市,消减大半。”这种现象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
    A、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遭受西方经济侵略 C、主动寻求与西方国家进行贸易 D、民族工业受到冲击
  • 11. 有一座城市,见证了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见证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诞生,同时也见证了国民党反动政权的覆灭。这座城市是(   )
    A、南京 B、北京 C、上海 D、武汉
  • 12. 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么一个情节:在西柏坡村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主席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是因为(   )
    A、粉碎了国民党对延安的进攻 B、实现了挺进中原的计划 C、取得了战略性大决战的胜利 D、攻克了中华民国的首都
  • 13. 历史地图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工具,下图中所示战役是(   )

    A、台儿庄战役 B、淮海战役 C、百团大战 D、淞沪会战
  • 14. 毛泽东的诗词是一部中国革命的壮丽史诗,其中“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泛指江西)一带不停留,便向潇湘(泛指湖南)直进”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
    A、秋收起义 B、北伐战争 C、南昌起义 D、武昌起义
  • 15. 孙中山曾发表文章,指出:“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这表明孙中山准备(   )
    A、讨伐慈禧太后,推翻清朝统治 B、讨伐袁世凯,开展护国运动 C、组织北伐战争,实现全国统一 D、改组国民党,注入新鲜血液
  • 16. 某导演筹拍电视剧《上海滩往事》,背景设置在1923年的上海,下列场景符合历史事实的有(   )

    ①朋友相见多采用鞠躬和握手礼    ②街头到处播放着《义勇军进行曲》

    ③妇女穿着旗袍,男子穿着西装    ④南京路上有轨电车和汽车来来往往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17. 这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这场运动是(    )
    A、护法运动 B、五四运动 C、“华北自治运动” D、一二•九运动
  • 18. 在北京市西城区文华胡同24号,坐落着一处名人故居:李大钊故居。李大钊的最重要贡献是(    )
    A、创办《新青年》杂志 B、发表小说《狂人日记》 C、将马克思主义介绍到中国 D、倡导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 19. 历史图示是对客观历史进程直观而简明的反映。下面的示意图更有助于我们了解(  )

    A、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历程 B、国民大革命的主要进程
    C、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历程 D、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
  • 20. “我们共产党人和全国一切真诚的革命志士,都是辛亥革命最忠实的继承者……我们共产党人誓与全国一切革命真诚志士一道,誓与全国人民一道,继续奋斗,不达目的,决不休止。”1941年,中共中央作出这一决定的主要目的是(   )
    A、完成土地革命 B、巩固苏维埃政权 C、团结抗战到底 D、组织百团大战
  • 21. “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下列诗句与之表述一致的是(   )

    ①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②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③夫喜群而恶独,相扶而相植者,人情之所乐也

    ④花在树则生,离枝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22. 2023 年8月,日本排放核废水,网络上大量 “碘盐防辐射〞的言论造成社会恐慌,后经证实为谣言。该市警方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对谣言传播者进行了处罚。出此可见(   )
    A、散播谣言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B、使用网络时要运用好诚信智慧 C、只要散播谣言就会受刑罚处罚 D、参与网络生活要遵守法律法规
  • 23. 近年来,利用网络对青少年实施诱拐、欺诈和性侵害等案件时有发生,为避免此类侵害,我们应该(    )

    ①提高警惕,安全上网             
    ②抵制诱惑,拒绝上网

    ③谨慎交友,防止上当                
    ④保护隐私,避免泄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24. “我每天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赖于别人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分量来报偿我所领受了的和今后还在领受着的东西。”爱因斯坦的这句话告诉我们(   )
    A、社会为个人的生存提供了条件,个人应努力回报社会 B、承担社会责任不应追求回报 C、社会要对我们负责 D、付出多少,收获多少
  • 25. 有关我国疆域、人口、民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疆域辽阔,北回归线穿过我国南部,北极圈穿过我国北部 B、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C、人口分布大致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呈西多东少的态势 D、少数民族集中分布在东部和中部
  • 26. 读中国某省级行政区域示意图,回答下题。

    (1)、山脉甲为(   )
    A、贺兰山 B、秦岭 C、祁连山 D、南岭
    (2)、对于该省自然环境特征,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A、长江流经该省 B、降水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C、地势北高南低 D、1月均温皆在0℃以下
  • 27. 下图是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的轮廓图,关于下列省份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省南临南海,是少数民族聚居区 B、乙省地处西南边陲,以种小麦为主 C、丙省人口多,省级行政中心是长沙 D、丁省孕育了华夏文明,其简称是冀

三、材料分析题(本题共有4个大题,每大题下面都设有小题,共52分。请在答题卷相应位置写上答案。)

  • 28.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探索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 1840 年开始,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蹒跚地步入近代,随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地剥夺榨取、管束控制中国,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清王朝消除了内外两个致命威胁,舒缓了一口气,随后的一段时期,清朝表现出一种相当显著的复兴气象。……保持与外国列强之问的和平,以及采纳西方的外交实践与军事和技术手段来发起自强运动。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中国的失败使国人痛心疾首、深受震撼,一些有识之士如康有为、梁启超等痛定思痛,开始探索新的救国之道。他们认为,中国要生存、要强大,应该而且也只能向日本那样维新变法,学习西方。

    ——雷颐《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

    材料四:对于孙中山领导了20 世纪以来中国第一次革命,胡锦涛认为,20世纪以来,我国先后发生三次伟大革命。…这场革命“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谱写了古老中国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篇章。

    ——《中共领导人眼中的孙中山一脉相承与时俱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写出中国步入近代的标志性事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清王朝消除的“内外两个致命威胁”分别是什么?据材料说明清政府“自强”的手段。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有识之士“探索新的救国之道”,是从哪一层面着手的?“中国的失败” 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次失败说明了什么?
    (4)、“20 世纪以来中国第一次革命”是指什么革命?你认为这次革命取得了哪些成果?
  • 2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8 年3月,日军濑谷支队向台儿庄发起进攻,与中国守军第2集团军第31 师展开激战………李宗仁令第2集团军死守台儿庄阵地,并严令汤恩伯部南下,协助第2集团军解决台儿庄之敌……….中共则组织鲁南老百姓,冒着炮火,把大刀、弹药、粮食等送上前线,再将大批伤病员运往后方救治。战至7日凌展,除一部日军突围至峰县附近固守待援外,被围之敌全部被歼。

    ——摘编自新华网等

    材料二:彭德怀制定作战方案时只调动了二十多个团参加此次战役,但是当战斗打响之后,各路人马自动加入抗击日伪军的队列当中来,形成了“百团”的规模………此次战役耗时三个月之久,将敌人内部搅得鸡犬不宁,特別是切断了敌军的运输通道,阻碍了援军的到来,使日伪军部队难以大规模集结,这也就削弱了敌军的战斗力。

    ——摘编自《百困大战的特点是什么》

    材料三:面对民族危亡,全中国人民同仇敌忾、义无反顾地同日本侵略者进行斗争。经过14年的浴血奋战,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有力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彻底洗刷了近代以来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突出作用和贡献,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摘编自姜廷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军队取得台儿庄战役胜利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台儿庄战役的历史地位。
    (2)、根据材料二,概括百团大战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 3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8月28日在京发布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人较 2022 年12月增长1109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6.4%,中国互联网行业整体向规范化、价值化发展,同时,移动互联网推动消费模式共享化、设备智能化和场景多元化。

    材料二:想享用美食却不擅长烹饪?出门就想坐上便捷舒造的接送车?在家就能预定城外旅行,遍看无限风光?只要拿起手机,上网找个应用程序(App),就会有人送服务上门。通过网络,我们可以随时随地与地球上任何角落的人交流、互动,世界变成了“鸡犬之声相闻”的地球村,人们不再“老死不相往来”,纵使相隔万里,也如近在咫尺。

    材科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开始带手机上学,有些学生利用手机上网、聊微信、玩游戏,写作业,更有甚者利用手机上网浏览不良信息。

    (1)、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网络丰富我们日常生活有哪些表现?
    (2)、网络是把双刃剑,请你说出中学生沉迷手机上网的危害。
    (3)、网络沟通无极限,青少年应该如何参与网络生活?
  • 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摘自台湾爱国诗人余光中《乡愁》

    材料二:如图。

    (1)、《乡愁》诗中“一湾浅浅的海峡”指的是海峡。“那头”中离台湾最近的省级行政区是
    (2)、台湾种植的水稻、甘蔗主要分布在。台湾岛的地势特征是
    (3)、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分析台湾岛成为“天然植物园”的自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