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11-22 类型:期中考试

一、判断题(本大题8小题,每小题1分。共8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填T,错误的填F)

  • 1. “我为两会提议案”活动,彰显主人翁意识,是亲社会行为。(   )
  • 2. 小明说用“作业帮”做作业效果很好,打算各门功课都用它来解决。(   )
  • 3. 网络问政有利于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   )
  • 4. 王某犯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并处罚款2万。(   )
  • 5.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
  • 6.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英国。(   )
  • 7. 洋务运动创办的京师同文馆是中国第一所新式学堂。(   )
  • 8. 20世纪初,八国联军侵占北京,火烧圆明园,是为中华国耻。(   )

二、选择题(本大题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 9. 在家里,我们是子女;在学校,我们是学生;在小区,我们是业主;在商场,我们是消费者……这说明(   )
    A、人的身份是随意确定的 B、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C、人的身份多了,容易产生混淆 D、虽然身份不同,但是对社会的作用相同
  • 10. 下表中对初中生小明同学行为的点评,正确的有:(   )

    序号

    行为

    点评

    参加“百万市民讲礼仪”活动

    文明有礼决定国家的未来

    参加“创建文明城市”实践活动

    培养亲社会行为

    给学习有困难的同学答疑解惑

    能够做到平等待人

    按约定时间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做到诚实守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1. 2023年10月26日,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飞行乘组由航天员汤洪波、唐胜杰和江新林组成。这三位宇航员的社会关系属于(   )
    A、血缘关系 B、地缘关系 C、业缘关系 D、亲缘关系
  • 12. 《伤自尊》这个漫画告诉我们,尊重他人要(   )

    A、学会欣赏他人 B、要遵守法律 C、学会换位思考 D、平等对待他人
  • 13. “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开展期间,公安交管部门依法查纠摩托车、电瓶车骑乘人员不佩带安全头盔,汽车驾乘人员不使用安全带行为,助推养成安全习惯。这说明(   )

    ①所有人都缺乏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
    ②自由受到社会规则的约束

    ③维护交通安全主要依靠法律惩戒
    ④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 1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的底线

    ②违法一定犯罪,犯罪不一定违法

    ③任何人的犯罪行为都应受到法律的惩罚

    ④诉讼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15. 下列案例与违法行为类别对应正确的是(   )

    案例

    违法行为类别

    ①小王因饲养宠物狗扰民被公安机关予以警告处罚

    民事违法行为

    ②某公司因擅用方某照片进行商业宣传被判赔偿500元

    行政违法行为

    ③聂某某因非法狩猎野猪被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

    刑事违法行为

    ④小强的爸爸因违规停车被交警依法处以200元罚款

    行政违法行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6. 小龚的妈妈试用期内工作15天后决定辞职,但公司以试用期未满为由拒绝支付报酬。小龚的妈妈想要回自己的报酬,她可以(   )
    A、依法与公司协商解决 B、网上捏造散布公司的谣言 C、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D、依法追究公司的刑事责任
  • 17. “虽然这些人的思想和实践没有向政治改革继续前进,但他们确实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为社会进步的部分质变和量变创造了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是中国近代化的先驱。”“这些人”应包括(   )
    A、李鸿章 B、康有为 C、章炳麟 D、孙中山
  • 18. 史学家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曾国藩对于洪秀全采取大包围的战略。同时英、美、法三国也给了曾、李、左不少的帮助。同治三年湘军在曾国荃领导之下打进南京,洪秀全自杀,太平天国就此亡了。”材料说明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   )
    A、领导集团的腐败和内讧 B、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C、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 D、革命纲领不切合中国实际
  • 19. 1895年,日本终于拿到了想要的《马关条约》,西方政界议论纷纷。下列议论符合史实的是(   )

    ①美国:中国,你的一个孩子走了
    ②英国:伙计,我们的工厂可以建到中国去了

    ③德国:中国的辛亥革命真是失败
    ④俄国:我们可以在东交民巷设大使馆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20. 在戊戌变法的高潮时期,“上自朝廷,下至士人,纷言变法”,一度出现了“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的政治局面。可见戊戌变法(   )
    A、为中国近代化拉开序幕 B、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 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21. 1899年美国外交官海约翰在谈到对华政策时写道:“我们最好的政策是警惕地保护我们的商业利益,而不与其他有关大国正式结盟。”美国对华采取的政策是(   )
    A、尊重中国主权 B、门户开放 C、强租港口 D、划分势力范围
  • 22. 近代中国某社会团体宣称:“扶清灭洋,替天行道,出力于国家而安于社稷,佑民于农夫而护村坊。”该团体是(   )
    A、拜上帝会 B、义和团 C、兴中会 D、光复会
  • 23.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签订了若干条约,其中赔款数目最多,丧失主权最严重的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 24.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之一,陈独秀曾被称为“中国思想界的清道夫”。他把“启蒙之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这里的“启蒙之水”是指(   )
    A、师夷长技 B、变法图强 C、民主科学 D、自强求富
  • 25.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西方列强屡次侵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请将列强攫取的权利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

    ①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②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③开放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商埠   
    ④赔款2100万银元

    A、④②①③ B、④②③① C、③④①② D、②③①④
  • 26. 学者齐卫平认为,中共一大选择在上海召开,有三个主导因素:第一,上海是中国工人阶级的重要发源地;第二,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的早期组织……第三个主导因素应该是上海(    )
    A、最早被开辟为通商口岸 B、是辛亥革命爆发的地方 C、是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 D、是五四运动爆发的地方
  • 27.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顶点,但最终以失败告终,它的失败使共产党认识到革命必须(   )
    A、反对帝国主义 B、坚持中共的领导 C、开展武装斗争 D、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
  • 28. 1922年中共二大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之后“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广大群众的共同呼声。这说明中国共产党为当时的中国革命(   )
    A、准备物质条件 B、奠定思想基础 C、指明斗争方向 D、积蓄群众力量

三、综合题(本大题有5题,共52分)

  • 2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6月,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79.4%,同时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加深融合。此外,报告还显示有23.8%的网民遭遇个人信息泄露,一些低俗内容在网上传播,对人民特别是青少年造成不良影响。

    材料二:小明的周末

    (1)、 根据材料一谈谈你对“网络是把双刃剑”的认识。
    (2)、 上述两则材料对我们合理利用网络有哪些启示?
  • 30. 某校八年级(1)班同学以“增强规则意识强化法治精神”为主题,开展了实践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1)、【制作卡片】

    调查卡

    生活中的规则有:①

    宣传卡

    社会规则与社会秩序的关系:

    践行卡

    遵守社会规则,我要这

    样做:③

    请你完成卡片上的任务。

    (2)、【以案说法】高中生陈某原本品学兼优,自从结识了社会上一群游手好闲的“朋友”之后,便无心学习,经常旷课去网吧玩游戏、帮“朋友”打架,在明知“朋友”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诈骗的前提下,仍将自己名下的银行卡和绑定的手机卡进行出售,其银行账户被用于电信网络诈骗,涉案金额巨大,最终,陈某及其“朋友”因网络诈骗罪被判刑。

    陈某参与网络诈骗属于哪类违法行为?请简述这种违法行为的基本特征。

    (3)、【明理践行】目前,中学生犯罪多为“激情犯罪”,他们往往不考虑后果,采用暴力的手段解决问题,法律意识极其淡薄。

    与青春共舞,携法治同行。以“预防违法犯罪,从我做起”为题向全校同学发出倡议,请你写出倡议要点。

  • 31. 19世纪中期开始,列强的侵略让大清王朝开始风雨飘摇,中华民族在屈辱、抗争和探索中开始不断走向觉醒。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但戊戌新政并不只是继承了洋务新政的遗产,……更多的是对洋务新政的超越。戊戌新政的口号是“保国”。……在这个口号的后面,还有更为真实的“兴西学”“兴民权”“开民智”口号和发展资本主义、建立君主立宪制的目的

    ——《历史教学》2002年第2期

    材料三:德国宰相俾斯麦在1870年曾断言:30年后日本会兴旺起来,中国会更加衰弱下去。根据就是日本使节到欧洲,注意的是讲求政法,兴办工商,研究学术,而中国人到欧洲则是忙于探询军火的价钱和何种军舰装备精良。思想观念的不同造成了中日两国在近代化过程中分道扬镳。

    屈辱史:探索史:

    (1)、根据不同主题,填入材料一中相对应的序号。
    (2)、运用所学知识说说材料一中图④与图③、图⑤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领导力量、政治主张两个方面说明戊戌变法对洋务新政的“超越”的主要表现。
    (4)、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说你对“中日两国在近代化过程中分道扬镳”的理解。
  • 3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假设孙中山会发朋友圈

    请回答:

    (1)、孙中山先生的第一条“朋友圈”,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什么新团体?这个新团体是什么性质的组织?该团体的机关刊物是什么?该团体的政治纲领是什么?
    (2)、 孙中山先生的第二条“朋友圈”,1911年11月10日让他“震惊、意外”的大事件是什么?该事件对近代中国发展有何重大意义?
    (3)、孙中山先生的第三条“朋友圈”,1912年1月1日,他在南京宣告了哪一个政府的成立?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颁布了哪一部法律?
  • 3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国早期……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5月4日下午,北京大学等13所大专院校的3000多名爱国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他们高呼"外争国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等口号,…学生的爱国行动得到各界人士的同情和支持……这是真正伟大的历史转折点。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雾访旧踪。”

    ——1964年4月董必武同志题诗

    (1)、 材料一中“激烈的社会变革”是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2)、 材料二中“学生的爱国行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材料中哪句口号最能反应此次运动的性质?为什么说“这是真正伟大的历史转折点”?
    (3)、 上述两个事件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4)、材料三中的“画舫”因为召开了哪一次重要会议而闻名天下?大会成功召开的历史意义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