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珠海市九洲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4-11-10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
1.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B、声音传播的速度与温度无关 C、声音在真空中传播得最快 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2.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B、吹奏笛子时,演奏者用手指按住不同气孔,是为了改变发出声音的响度 C、公共场合要“轻声慢语”指的是减小声音的音调 D、超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3. 下图是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4. 《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喜爱,下列诗词中涉及的物态变化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雪是升华形成的 B、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霜是凝固形成的 C、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是液化形成的 D、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是汽化形成的5. 如图所示,青藏铁路两旁插着一根根高达2m的“铁棒”,其数量多达1.5万根。这些“铁棒”也叫无芯重力热管或两相封闭式虹吸管,通过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可将冻土层的热量单向导出地面,防止以冻土为路基的铁路在运行时的反复冻胀和融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冻土层熔化过程中放出热量 B、土壤中的水分凝固过程中吸收热量 C、“铁棒”底部液态导热物质变成气流是汽化现象 D、“铁棒”顶部气态导热物质变成液态是凝华现象6. 水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关于水的三态变化分析错误的是( )A、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 B、高空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相互聚集结成大水滴下降成为雨 C、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固成小冰晶,小冰晶聚集变成雪花飘满大地 D、雪花熔化成水,和其他降水一样,汇入江河,又注入大海7. 网红小吃“会冒烟的炒酸奶”是将﹣196℃的液氮(液态氮)倒入容器中,然后倒入酸奶,同时出现大量“白气”。下列论述分析不正确的是( )A、可以通过压缩氮气的体积使液氮发生汽化 B、可以通过降低氮气的温度获得液氮 C、酸奶在凝固的过程中需要放出热量 D、出现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8. 下列关于声和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月亮是光源 B、光速和声速一样大 C、声和光传播都需要介质 D、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9. 如图,若要让反射光线射中目标,在激光笔不动的情况下,可将平面镜A、竖直向上移动 B、竖直向下移动 C、水平向右移动 D、水平向左移动10. 水平过道上方有一盏灯(如图)。小明站在1号地砖上时,通过2号地砖看到灯的像;走到2号地砖上时,通过3号地砖看到灯的像。则小明通过两块地砖所看到的像( )A、大小相同、位置不同 B、大小相同、位置相同 C、大小不同、位置相同 D、大小不同位置不同11. 射水鱼发现水面上的小昆虫后,从口中快速喷出一束水柱,将昆虫击落。下列图中能表示射水鱼观察到小昆虫的光路是( )A、 B、 C、 D、12. 如图所示为一种身高测量仪,其顶部的感应器竖直向下发射超声波信号,经下方物体反射后返回,被感应器接收。小龙站上测高台,感应器记录信号从发射到接收所经历的时间为s。已知感应器到测高台的距离为2.5m,空气中的声速取340m/s,则小龙的身高为( )A、0.68m B、1.14m C、1.36m D、1.82m
二、填空题(共7小题,每空1分,共21分)
-
13. 习总书记在青岛考察时指出,发展海洋科研是推动强国战略的重要方向。我国自主研发的深海水声学探测器,安装了包括导航、水声通信测速、图象信号传输等多部不同功能的声呐,由此可以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 声呐使用时发出的是(填“超声波”或“次声波”),这种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14. 如图所示,用手拨动塑料尺,塑料尺振幅越大,声音的越大。若改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会使声音的发生改变。中考、高考期间,考点学校附近的路段禁止鸣笛是为了在处控制噪声。15. 温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不可靠,准确判断温度的高低要用温度计测量。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规律制成的。图甲为实验室用的温度计,示数为 , 图乙为体温计,示数为。16. 小凡同学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和水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有关。(1)、通过A、B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有关;(2)、通过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3)、如图所示,在一些洗手间装有热风干手器,洗手后用它可以很快把手烘干,关于图中利用了哪几种方法加快水的蒸发,以下选项中正确的是(填写序号)。
①提高液体的温度 ②增大液体的表面积 ③加快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
17. 为了更好的开展春耕和缓解干旱,某市进行人工降雨以增大降雨量,如图所示。人工降雨的原理是:将干冰撒在大气中,干冰迅速并吸热,空气中的水蒸气有的液化成小水滴,有的 成小冰晶,冰晶在下落过程中 成水滴,形成降雨。(以上均填写物态变化名称)18. 一只小鸟在平静的湖面上飞过,当小鸟距水面4m时,该“倒影”距小鸟 m,小鸟在湖面的“倒影”是(填“实”或“虚”)像,它是由于光的形成的.19. 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其实诗人观察到的落日并非太阳的实际位置(如图所示),而是太阳光经过不均匀的大气层发生了所成的(选填“实”或“虚”) 像,太阳实际在图中 (选填“甲”或“乙”)位置。三、作图题(共3小题,共7分)
-
20.(1)、图中MN为平面镜,OB为入射光线AO的反射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光线AO并标出入射角的度数;(2)、如图,一束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请作出它大致的折射光线;(3)、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的像。
四、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共18分)
-
21. 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海波的熔化规律:(1)、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填“A”、“B”或“C”);(2)、下列措施不能使海波受热均匀的是;
①加热过程中不断搅拌
②通过水给试管加热
③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海波中
(3)、根据实验数据绘出海波温度—时间图像,如图乙所示,时刻后试管内出现液态海波,由图像可知,海波熔化时热,温度 , 它的熔点是℃;(4)、若海波的沸点与水的沸点相同,继续加热到水沸腾时,试管里的海波(填“能”或“不能”)沸腾。22. 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水平放置平面镜,白色纸板竖直立在平面镜上,纸板由E、F两部分组成,可以绕ON翻折。(1)、为了看清楚纸板上的光路,纸板应选表面(选填“光滑”或“粗糙”)的。实验时,把纸板ENF垂直放在平面镜上,光线AO的入射角大小是度;(2)、为了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大小的关系,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A、改变纸板与平面镜之间的夹角 B、沿ON向后转动纸板E C、沿ON向后转动纸板F D、改变入射角的大小(3)、将一束光贴着纸板E沿AO射到镜面上O点,纸板F上会显示出反射光束OB,接着将纸板F绕ON向后翻折,则纸板F上(选填“能”或“不能”)显示出反射光束,由此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内(选填“同一平面”或“不同平面”);(4)、若让另一束光沿BO方向射向平面镜,反射光将沿OA方向射出。该实验现象说明_________。A、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B、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23. 艾英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带底座的玻璃板、白纸、笔、火柴、光屏、刻度尺、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A和B .(1)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 .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拿(选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 .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选填“虚”或“实”)像.
(4)当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时,像的大小 .
(5)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艾英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选填“向右移动”“向左移动”或“不变”).
五、综合能力题(共3小题,共18分)
-
24. 某实验小组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1)、实验中,老师发现某小组的温度计玻璃泡碰到了烧杯的底部,则该组测得水的温度比实际温度偏;(2)、水中气泡如图乙所示时,水(填“没有沸腾”或“已经沸腾”);(3)、分析图丙图像可知,在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填“升高”、“不变”或“降低”),本次实验中水的沸点为℃,该地气压标准大气压(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4)、撤去酒精灯后,同学们发现水很快停止沸腾,说明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不断。25. 如图所示,某小组探究小孔成像的特点。(1)、该实验最好在(较明亮、较暗)的环境中完成。小孔成像应用的是光的原理;(2)、烛焰所成的是(选填“倒立”或“正立”)的像,实验过程中蜡烛燃烧不断缩短,导致光屏上烛焰的像向(选填“上”或“下”)移动;保持光屏位置不变,若将蜡烛靠近小孔近一些,烛焰的像将(选填“变大”、“变小”“不变”),若只将小圆孔改为三角形小孔,则像的形状(选填“改变”或“不变”)。26. 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
(1)在本实验中适合做声源的是(选填“音叉”或“机械闹钟”);
(2)如图所示,分别用不同材料将声源包裹起来,然后放在鞋盒内,通过实验来探究它们的隔音性能。这些材料包裹的厚度应该(选填“相同”或“不同”);
(3)小明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在此过程中,他所听到声音的(选填“音调”或“响度”)发生改变。当听不见声音时分别测量并记录此处到鞋盒的距离(如表所示);
材料
报纸
羽绒服
塑料袋
泡沫板
人听不到声音的距离/m
8
4
7
5
(4)分析实验结果,这些材料中隔声性能最好的是;
(5)为了进一步验证,同组的小红认为还可以保持人到声源的距离相同,分别改变不同隔音材料的厚度,直到测试者听不见声音为止,然后通过比较材料的厚度来确定材料的隔音性能。若材料越厚,则说明其隔音性能越(选填“好”或“差”);
(6)在控制噪声的方法分类中,“隔音”是在减弱噪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