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昭通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11-15 类型:期中考试

一、语文知识积累(共16分)

  • 1. 阅读感悟下面的选段。请根据要求完成下题

    来到湖边,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湖的四周被绿色植物所覆盖,这些植物种类繁多,形态各异,有的____如松,有的柔美如柳。绿叶间,几朵橙色的小花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它们犹如镶嵌在绿叶丛中的宝石,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吸引着成千上万无数蜜蜂前来采蜜。越过这片绿色,是一片宁静的湖水,湖面波光鳞鳞 , 微风拂过,荡起层层涟漪(yī)。湖边的水草随风摇曳(yè),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偶尔,几只水鸟掠(lüè)过湖面,为这片宁静的湖面增添了几分生气。——在湖边____,远处几座不起眼的小山掩映在苍松翠柏间,山上树木郁郁葱葱 , 仿佛为这片大地____上了一件绿色的外衣。仰望天空,几朵白云____地漂浮在蓝天之上。这些白云时而像羊群般聚集在一起,时而像棉花糖般四处散落。它们为这片天空增添了几分诗意和浪漫。

    站在湖边,不禁(jìn)被这神奇的自然景观所吸引,它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1)、文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漪(yī) B、曳(yè) C、掠(lüè) D、禁(jìn)
    (2)、文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映入 B、引人注目 C、波光鳞鳞 D、郁郁葱葱
    (3)、选文中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挺立 观望 披 悠闲 B、挺立 眺望 穿清 闲 C、挺拔 眺望 披 悠闲 D、挺拔 观望 穿 清闲
    (4)、对选段中划线病句的病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成分残缺 B、搭配不当 C、重复啰嗦 D、语序不当
    (5)、对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最后要学会做点读书笔记,可以抄名言,写摘要,做批注,列提纲,制卡片,画图表,写心得等,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②阅读名著以自读为主,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很有必要

    ③不妨先读前言、后记和目录,以便对这本书的写作背景、作者情况、写作目的和大致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犹如掌握了打开书的大门的钥匙

    ④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阅读它们,如同与大师们携手共游,可以增长见识,启迪智慧,提高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

    ⑤还要注意略读与精读相结合,略读全书有利于整体把握主要内容;精读精彩部分和难点部分有利于不断捉高欣赏能力

    A、②①③⑤④ B、④②③⑤① C、④③②⑤① D、②③④⑤①
  • 2. 名篇名句默写

    探行古人的思想“足迹”,走进丰富多彩的古诗世界,那里的美景尽在笔下,那里的诗情感真挚浓郁。曹操以“”(《观沧海》描绘了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景象;李白以“”(《峨眉山月歌》)展现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以“”寄托着诗人对饱受战乱人民的同情,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

二、综合性学习(共12分)

  • 3. 学习与探究

    七年级××班开展“有朋自远方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内容。

    材料一   战国时赵国舍人蔺相如奉命出使秦国,不辱使命,完璧归赵,所以被封了上大夫,赵王为表彰蔺相如的功劳,封蔺相如为上卿。老将廉颇认为自己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蔺相如只不过是一介文弱书生,只有口舌之功却比他官大,对此心中很是不服,而屡次对人说:“以后让我见了他,必定会羞辱他。”蔺相如知道此事后以国家大局为重,请病假不上朝,尽量不与他相见。后廉颇得知蔺相如此举完全是以国家大事为重,向蔺相如负荆请罪,后两人合好,开始尽心尽力的辅佐赵王治理国家。

    材料二   曾国藩说:择友乃人生第一要义。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曾国藩的朋友中,修身方面,有唐鉴、倭仁等人;在钻研经籍方面,有吴子序、邵惠西等人;在艺术创造方面,则有何绍基。每个人都身怀绝技,都值得曾国藩学习。曾国藩的朋友中,几乎没有远逊于他,并且上进心不强的人。曾国藩不仅要求自己远离那些能力不强并且庸庸碌碌的人,而且要求他的家人也做到这一点。

    材料三   中学生选择网友的标准

    标准

    人品

    凭感觉

    外貌

    才华

    知识

    其他

    人数比例

    30.8%

    21.4%

    19.1%

    17.0%

    8.9%

    2.8%

    (1)、阅读材料一、材料二的内容.说说这两则材料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2)、根据材料三的内容,谈谈中学生能否在网上交到真正的朋友?
  • 4. 名著阅读

    照例还有一个同乡会,吊烈士,骂满洲:此后便有人主张打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政府的无人道。会众即刻分成两派:一派要发电,一派不要发。我是主张发电的,但当我说出之后,即有一种钝滞的声音跟着起:“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我早觉得奇怪,注意着他的了,到这时才打听别人:说这话的是谁呢,有那么冷?

    (1)、上段选文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又名《》。选段中的“他”指的是
    (2)、用简洁的语言对选文中的“他”进行评价。
  • 5. 临写与鉴赏
    (1)、请仔细观察下面字帖中的字,从中挑选12个不同的简体字,将它们临写在米字格内。

    (2)、隶书—反篆字纵向取势的常态,改以横向取势,字形扁方,左右分展,起笔蚕头,收笔雁尾。下列书法作品中符合这一特点的一幅是( )。
    A、 B、 C、 D、

三、阅读(13~25题,共32分)

  • 6.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题目中的“左迁”指降职,李白听说王昌龄被贬官到龙标,写了这首诗。 B、首句写杨花落尽子规啼,点明了时令,融情于景,为后面的抒情做铺垫。 C、后两句抒情,通过大胆的想象,运用比喻手法,将“愁心”比作“明月”,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无尽关怀。 D、全诗感情真挚,既传达了对好友身遭贬谪的怜悯,也有对好友长途跋涉的担优,更有陪伴友人一路前行的深情。
    (2)、本诗“杨花落尽子规啼”与《江南逢李龟年》中“落花时节又逢君”,诗人都以“落花”为意象,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
  • 7.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 , 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选自《世说新语·德行》)

    【注释】①荀巨伯:东汉人。②郡:城。③败义:败坏道义。④班军:调回军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陈太丘与友行         期:

    ②元方入门不         顾:

    何男子         汝:

    ④不忍之         委: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②岂荀巨伯所行邪?

    (3)、【甲】文出自《世说新语》中《方正》篇,方正,指人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请指出文中哪些地方能够体现陈元方的“方正”?
    (4)、读了【甲】文和【乙】文之后,你得到了哪些启示?请结合选文内容作简要分析.
  • 8.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题

    栗花香

    疏泽民

    ①杏花落了,梨花谢了,桃花变成了青桃。时序进入五月,草木渐次葱茏,春天里的繁花渐次退场,而夏花尚未接力。朋友说,不妨到山里走一趟,那里有一种花,很可能你没见过。

    ②抵制不住诱惑,上了朋友的私家车。小车沿着蜿蜒的溪谷小道,向深山蛇行而去。随着山路的渐次抬高,车窗外的景致也由深绿幽暗变成嫩绿敞亮,隐隐约约地飘来阵阵暗香。

    ③小车开到半山腰的一处彩钢瓦搭建的民房前停下,那儿是朋友的园林生产基地。下了车,山野的草木清香夹杂着从未闻过的幽香扑面而来。这种幽香,不像槐花香得浓郁,不像枣花香得诱人,也不像秋天的金桂那样甜香。栗花香得清淡,深吸一口气,似乎没有多香;不经意地闻了,似有一种庄稼的清香。这或许就是农家管栗子树叫“铁杆庄稼”的原因吧?扬花时在玉米、稻子、荞麦的大田里,不都能闻到这透出一股青气的香味吗?朋友说:“栗花香得有些怪,不同的人,不同的地界,对栗花香有不同的感受。”环顾四周,没见着花,不知这香气来自何处。见我傻愣着,朋友说:“走,上山去看看。”

    ④山上是一大片果树林,栽种了板栗。板栗园里的香气更浓,犹如走进了糕点坊,清蒸的豆粉香将我包裹。朋友指着身边的板栗树说:“你看那一串串花穗,仔细闻闻,多香。”

    ⑤啊,那香味儿来自栗花!我感到意外。我吃过种植的板栗,也吃过山上的野毛栗,但还没有仔细打量过这种美味果实之花——栗花。其实这种栗花,在乡下不乏其踪,但因为不起眼,往往被忽视了。着实不起眼,若不仔细看,还以为是挂在枝头的毛毛虫,披着淡淡的黄绿色绒粉,在阳光下泛着幽光。

    ⑥凑近一闻,可不是嘛,那馥郁的香气就是从这儿溢出来的。单稳栗花藏在绿叶间,毫不起眼;千万穗栗花缀起来,一串串,一-树树,就有了气势。那些穗状栗花,如檐下晾晒的豆角,又似窗前垂挂的千纸鹤,在微风中轻轻摆动。花香的波纹一圈圈漾开,交叉,重叠,将整座山峦淹没,连我自己也概莫能外。沉浸在栗花的海洋里,被清新而质朴的栗香裹挟,感觉浑身上下都被香气洗了一遍,无比通透。

    ⑦这里是朋友承包的千亩山场,栗树园只是核桃、柑橘、枇杷等经济果林中的一项。朋友老家在这片山区,早年随外出务工人员跑到城里淘金,小赚了一笔后,又回到家乡投资创业,成立合作社,种植经济果林,带领山区群众共同致富。

    ⑧走进这片栗园,近距离感知栗花的素雅和香气的浓郁,深为栗花无形的气场所震撼:与百花无争,朴实低调,安静地坚守在山上。开花,结果,奉献人们可口的美食,成为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香饽饽。

    ⑨山上一片片果园如版画拼图,实在太美,我掏出手机,边走边拍。一回头,发现朋友正在指导民修剪栗枝,他们如同栗花一样,默默无闻,淡泊无争。此时此刻,我仿佛看到另一种栗树,正在山上安静地生长。

    ⑩漫山栗花香,让人念念不忘。

    (选自《福州晚报》有删改)

    (1)、文章第⑤段开头写“我”因为来自栗花的香味而感到意外,请联系上下文,简要概括“我”觉得意外的原因。
    (2)、请从修辞角度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时序进入五月,草木渐次葱茏,春天里的繁花渐次退场,而夏花尚未接力。

    (3)、通读全文,请说说标题“栗花香”有哪些含义?
  • 9.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题

    拾馒头的父亲

    莫言

    ①16岁那年,我考上了全县城最好的高中。听人说,考上这所学校就等于一只脚迈进了大学。父亲欣喜不已,千叮咛万嘱咐,希望我将来能考上大学。

    ②恰巧这时我家在县城的一个亲戚要搬到省城去住,他们想让我父亲去帮忙照看一下房子,还给父亲建议说在县城养猪是条致富路子,因为县城人多,消费水平也高,肯定比农村卖的价钱好。父亲欣然答应,一来这确实是个好法子,二来在县城还可顺便照顾一下我。

    ③等我在高中读了一个学期后,父亲在县城也垒好了猪圈,买来了猪崽。我平时在学校住宿,星期六的时候就去父亲那儿过夜,帮父亲照料一下小猪,好让父亲腾出时间回家去推饲料。猪渐渐长得大起来,家里的饲料早已吃了个精光,亲戚送给我们家的饲料也日趋减少。买饲料吧,又拿不出钱来,父亲整日显得忧心忡忡。

    ④我也愁在眉上急在心里,但也一筹莫展。有天我去食堂打饭时,发现许多同学常常扔馒头,倒饭菜,我突然想到,把这些东西拾起来喂猪不是挺好吗?我回去跟父亲一说,父亲高兴得直拍大腿,说真是个好主意,第二天他就去拾馒头剩饭。

    ⑤我为自己给父亲解决了一个难题而窃喜不已,却未发现这给我带来了无尽的烦恼。父亲那黑乎乎的头巾、脏兮兮的衣服、粗糙的手立时成为许多同学取笑的对象。他们把诸如“丐帮帮主”、“黑橡胶”等侮辱性的绰号都加在了父亲头上。

    ⑥我是一个山村里走出来的孩子,我不怕条件艰苦,不怕跌倒疼痛,却害怕别人的歧视。好在同学们都还不知道那是我的父亲,我也尽量躲避着父亲。每到他来时,我就离得远远的,但我内心害怕被别人识破和歧视的恐惧却日复一日地剧增。终于有一天,我对父亲说:“爹,你就别去了,甭叫人家都知道了,会嘲笑我。”

    ⑦父亲脸上的喜悦一下子消失了。在漆黑的夜里,只有父亲的烟锅一红一红的,良久父亲才说:“我去还是去吧!不和你打招呼就是了。这些日子,正是猪长膘的时候,不能断了粮的。”

    ⑧我的泪就落下来。对不起了父亲,我是真心爱你的,可你偏偏是在学校里拾馒头,我怕被别人看不起呀!接下来的日子,父亲继续拾他的馒头,我默默地读书,相安无事。我常常看见父亲对着张贴成绩的布告栏发呆,好在我的成绩名列前茅,可以宽慰父亲的,我想。

    ⑨1996年的冬天,我期末考的成绩排在了年级前三名,而且还发表了许多文章,一下子名声鹊起。班里要开家长会,老师说,让你父亲来一趟。

    ⑩我的心一下子就凉了,我不知别人知道那拾馒头人就是我父亲时会怎样嘲笑我。伴着满天风雪回到家,我对父亲说:“爹,你就别去了,我对老师说你有病……”

    ⑪父亲的脸色很难看,但终究没说什么。

    ⑫第二天,我挟着风雪冲到了学校,坐在了教室。家长会开始了,鼓掌声和欢笑声不断,我却一直蔫蔫呆呆,心里冰凉得厉害。父亲啊,你为何偏偏是一个农民,偏偏在我们学校拾馒头呢!我无心听老师和家长的谈话,随意将目光投向窗外。天哪!父亲,我拾馒头的父亲正站在教室外面一丝不苟地聆听老师和家长们的谈话,他的黑棉袄上落满了厚厚的积雪。

    ⑬我的眼泪就哗哗地流了下来。我冲出教室,将父亲拉进来,对老师说:“这是我爹。”掌声一下子如潮雷动。

    ⑭回去的路上,父亲仍挑着他捡来的两桶馒头和饭菜。父亲说:你其实没必要自卑,别人的歧视都是暂时的,男子汉,只要努力,别人有的,咱们自己也会有。以后,同学们再也没有取笑过父亲,而且都自觉地将剩饭菜倒进父亲的大铁椭里。

    ⑮1997年的金秋九月,父亲送我来省城读大学。我们乡下人的打扮在绚丽缤纷的校园里显得那么扎眼,但我却心静如水,没有一丝怕被人嘲笑的忧虑。我明白,在这个世界上,歧视总是难免的,关键是自己要看得起自己。正如父亲说的那样:别人的歧视都是暂时的,男子汉,只要努力,别人有的,咱们自己也会有。

    (选自《莫言作品全集》有删改)

    (1)、结合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我”与父亲相处时的心理变化过程。
    (2)、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句子。

    ①父亲啊,你为何偏是一个农民,偏偏在我们学校拾馒头呢!(赏析加点词)

    ②父亲的脸色很难看,但终究没说什么。(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

    (3)、标题“拾馒头的父亲”,拾起的不仅仅是馒头,你认为还拾起了什么呢?
    (4)、文中的“我”是如何战胜自己,并以实际行动来爱自己的父亲的?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四、作文(40分)

  • 10. 请从下面的题目中任选一题完成写作。

    题目一:我和未来有个约会

    题目二:生活需要    ▲    

    要求:①若选题目一,请在横线上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③不得在文中泄露个人信息和学校信息;

    ④不少于600字。书写工整,字迹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