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十堰市阳光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模拟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11-14 类型:期中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25 分)

  •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niàng) 黄(yūn) 抖(sǒu)  蓄(zhù) B、落(zhuó) 镜(líng) 粗犷(guǎng) 静(mì) C、啬(lìng)   临(lì)   应(hè)    咄逼人(duō) D、(miǎo) 憔(cuì) 菜(qí)     人迹至(hǎn)
  • 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瘫痪 暴怒 烂慢 捶打 B、决别 淡雅 高洁 烂漫 C、信服 分歧 取决 一霎 D、云宵 奥秘 感慨 拼凑
  • 3.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母亲____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②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____。

    ③学习上,我们如果不讲究方法,只是一味地死记硬背,结果只能是____。

    A、信服 诀别 事倍功半 B、佩服 永别 事半功倍 C、信服 永别 事倍功半 D、佩服 诀别 事半功倍
  •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 B、为了避免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错误,我们必须严格遵守纪律。 C、他的写作水平明显改进了。 D、一个人是否拥有健康的体魄,关键在于是否持之以恒地参加体育锻炼。
  • 5.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 20 篇。 B、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C、《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怪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D、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像“令堂”是对自己母亲的尊称,“家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 6.  古诗词默写。
    (1)、 , 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2)、我寄愁心与明月,。(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 , 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峨眉山月半轮秋,。(李白《峨眉山月歌》)
    (5)、正是江南好风景,。(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6)、 , 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 7.  综合性学习。

    班级开展“有朋自远方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请你写出两个与交友有关的成语。
    (2)、在“交友之道”的讨论会上,同学们就“网上交友的利与弊”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请你作为反方代表,发表一下你的看法。

    我方认为网上交友弊大于利。因为网上交友存在很多风险,比如网络信息真假难辨,容易上当受骗;在网上交友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影响学习和生活;而且长时间沉迷网络交友,还可能会让人忽视现实中的人际交往,导致社交能力下降。所以,我们应该慎重对待网上交友。

二、阅读理解(45 分)

  • 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日中  期:

    太丘舍  去:

    尊君在  不:

    元方入门不  顾:

    (2)、翻译下列句子。

    ①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②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友人的言行遭到元方批评,由此可知,做人要。(用文中的词语填空)
    (4)、文中“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请说说你的看法。
  • 9.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文章围绕“我”与母亲写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2)、结合语境,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3)、文中第⑥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4)、文章结尾说“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你认为文中的“我”懂了吗?请结合结尾段中的描写内容具体分析。
  • 10.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

    鲁迅

    ①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②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

    ……

    ③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1)、选文中作者调动了哪些感官来对百草园进行描写?请结合文段内容简要分析。
    (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这句话。
    (3)、文中描写雪地捕鸟的过程运用了一系列动词,有什么作用?
    (4)、百草园是作者的“乐园”,从选文中你能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 1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植物也“聊天”

    ①遇到家族亲属,会亲切地打个招呼,还会协调关系避免“窝里斗”;遇到竞争对手,就迅速地威胁警告,并释放毒素抑制对方生长。

    ②你能想象吗?植物居然也有自己的“语言”。植物的“语言”到底是如何表达的呢?

    ③20 世纪 70 年代,有一位澳大利亚科学家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现象——当植物遭受严重干旱时,会发出“咔嗒咔嗒”的声音。后来通过进一步的测量发现,声音是由植物体内的输水管震动产生的。植物在“渴”的时候会发出这种声音,是因为它们需要从根部吸收更多的水分,这就使得输水管内的压力增大,从而导致震动,发出声音。

    ④科学家还发现,植物的叶片被昆虫啃食时,会释放出一种特殊的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会随风飘散,附近的同种植物接收到信号后,会迅速地启动防御机制,分泌毒素来驱赶昆虫。比如,当一棵柳树被天幕毛虫啃食时,它不仅会释放出化学物质驱赶天幕毛虫,还会向周围的柳树发出信号,让它们也做好防御准备。

    ⑤更神奇的是,植物之间还能通过“地下通信”进行交流。研究发现,植物的根系会释放出一些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可以在土壤中扩散。当植物的根系接触到这些化学物质时,就能够感知到周围其他植物的信息。比如,当番茄的根系检测到附近有黄瓜的根系时,它会调整自己的生长方式,以避免竞争。

    ⑥植物的“语言”如此神奇,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利用植物的“语言”来为人类服务呢?科学家们正在努力探索这一问题。例如,通过监测植物发出的声音,我们可以了解植物的生长状况,及时发现病虫害,为农业生产提供帮助;利用植物之间的化学信号传递,我们可以诱导植物增强自身的免疫力,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⑦虽然我们对植物“语言”的了解还很有限,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未来我们一定能够更好地利用植物的“语言”,为人类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1)、植物的“语言”有哪些表现形式?请简要概括。
    (2)、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植物的‘语言’如此神奇,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利用植物的‘语言’来为人类服务呢?”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4)、请你发挥想象,说一说未来我们可能会如何利用植物的“语言”。

三、写作(50 分)

  • 12.  请以“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500 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情真挚,不得抄袭。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