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历史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复习卷(四)

试卷更新日期:2024-11-14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 1. 学者齐卫平认为,中共一大选择在上海召开,有三个主导因素:第一,上海是中国工人阶级的重要发源地;第二,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的早期组织……。第三个主导因素应该是上海(  )
    A、最早被开辟为通商口岸 B、是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 C、是辛亥革命爆发的地方 D、是五四运动爆发的地方
  • 2. “(20世纪初)尽管中国告别了过时的政治体制,往昔的阴影却继续沉重地支配着社会习俗和思想生活……民国的创立并未带来人们期望的和平与秩序,于是中国的知识分子逐渐相信,如果不进行一场彻底的思想变革,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政府和进步的社会。”材料试图说明(____)
    A、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B、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C、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D、新文化运动和辛亥革命之间的关系
  • 3. 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说:“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五曰,务去烂调套语;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语。”据此推断胡适 (____)
    A、提倡民主与科学 B、抨击封建伦理道德 C、主张文学革命 D、倡导男女地位平等
  • 4. 在一个中国共产党党史展览中,展出了一幅示意图(如图)。这一展品揭示了(  )

    A、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阶级基础 B、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进入黄金时代 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D、中国共产党成立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 5. 这是一个跌宕起伏的年份。上半年,千军竞发,万众欢腾,许多工人、农民第一次发现命运和生活原来可以掌握在自己手里。但顷刻之间,所有的恐惧和黑暗又变本加厉地回到身边,表面上开始走向统一的中国,实为破裂了。基于这一变化,当时的中国共产党迅速(       )
    A、与国民党合作 B、发动南昌起义 C、召开遵义会议 D、实行北上抗日
  • 6. 毛泽东在井冈山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到1930年,全国各地创建了大小十几块革命根据地。其中面积最大的革命根据地是(____)
    A、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B、中央革命根据地 C、湘鄂边革命根据地 D、闽浙赣革命根据地
  • 7. 《西江月·井冈山》有言:“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军队来到井冈山与谁领导的军队胜利会师(____)
    A、毛泽东 B、贺龙 C、彭德怀 D、周恩来
  • 8. 1927年下半年,国民党某官方文件中写道:“它是一次以国民党的名义发动的对国民党的暴动,是中共走上布尔什维克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此事件是指(____)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广州起义 D、红军长征
  • 9. 在北伐战争的江西战场上,人民群众处处想方设法地阻碍孙传芳的军队,如使其运输粮食困难等,而给予国民革命军种种便利,包括引路、刺探军情、组织运输队等。这表明(    )
    A、人民群众是北伐的主力 B、北伐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C、江西是北伐战争的主战场 D、北伐战争取得最终胜利
  • 10. 2004年,美籍华人鲁照宁到访南京,向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捐赠了一位亲历过南京大屠杀的日本人撰写的南京大屠杀题材的书籍等。鲁照宁捐赠的这些书籍可以作为研究南京大屠杀史料的最主要理由是(     )
    A、日记时间的准确性 B、日记内容的全面性 C、作者身份的特殊性 D、作者经历的真实性
  • 11. 下图为丰子恺所作的画《胜利之夜》,画中的字是“胜利之夜:日本投降后三日于子恺画,赠新吾先生”。该画被重庆建川博物馆评为“国家一级文物”。其中“日本投降后三日”指的是(____)

    A、1945年8月15日 B、1945年8月18日 C、1945年9月2日 D、1945年9月3日
  • 12. 1937年9月23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本日罗店第四军溃退,但左右各部队未动摇,故未致大害。保定阵线如常,山西平型关幸获大胜,此晋局转危为安之机乎。”材料表明平型关大捷 (____)
    A、标志着全民族抗战局面形成 B、实现了国共两党全方位合作 C、推动了正面战场局势的转变 D、制止了日本武力侵华的行动
  • 13. 毛泽东在《八路军军政杂志》发刊词中写道:“友军的协作是明显的,没有正面主力军的英勇作战,(我军)便无从顺利地开展敌人后方的游击战争……也不能得到这样大的成绩,八路军将士应该感谢直接间接配合作战的友军。”毛泽东此举旨在(____)
    A、肯定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的作用 B、说明抗日战争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 C、突出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 D、强调只有全民族抗战才能取得胜利
  • 14. “武汉会战震宇寰,百万雄师战犹酣。长江两岸同抗击,中部四省共围歼。四个半月我威振,二十五万日军完。战略相持已见晓,基础奠定坚如磐。”该诗反映了武汉会战(____)
    A、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B、历时4个多月,使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C、战场上中国军队占据了主动 D、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 15. 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1947年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支持广大农民获得土地的正当要求,把地主占有的大量土地分配给农民。这场改革(   )
    A、推翻了全国的封建土地制度 B、增强了敌后战场的经济实力 C、全面实现了“耕者有其田” D、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保障
  • 16. 重庆谈判中,中国共产党的和平诚意和“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建国口号,赢得了全国民众的认可。解放区“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让农民无偿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土地,使中国共产党赢得了农民的衷心拥护。这段话主要揭示了人民解放战争的( )
    A、发生背景 B、发展历程 C、胜利原因 D、历史意义
  • 17. “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材料中“打到外线去”开辟大别山根据地的主力部队是( )
    A、东北人民解放军 B、刘邓大军 C、中原野战军 D、华北人民解放军
  • 18. 1946年,当国民党公然违背“双十协定”发动全面内战时,周恩来说:“我们并不因为蒋(介石)破坏了这些协定,就以为没有了收获。因为全国人民都承认了这样的事实,认为中共的地位是不可抹杀的。”这表明(____)
    A、中国共产党通过重庆谈判赢得了民心 B、美国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 C、中国共产党在战场上接连打败国民党 D、国民党承认了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 19. “有一种胜利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占领。”用这句话可以概括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因中共中央主动撤退而取得了战争胜利的某一典型事件。这一事件发生的地点是(____)
    A、延安 B、北京 C、沈阳 D、南京

二、材料分析题

  • 20. 中国近代化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中国不断向西方学习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李鸿章晚年这样评价自己的洋务事业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吴永《庚子西狩丛谈》

    材料二 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有: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等。

    材料三   一百多年前,辛亥革命爆发。武昌首先爆发起义,汉口、汉阳的新军随之响应,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随后,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旗帜第一次飘扬在中国上空。百年后的今天,国家举办了一系列活动来纪念这一伟大的革命。

    材料四   孙中山早年在香港学医,毕业后做医生。他擅长外科和治疗肺病。孙中山对待病人,真诚亲切,有求必应。通过行医实践,孙中山认识到“医术救人,所济有限”,而“医国”比“医人”更重要。他决计借行医来积极结识不满清朝统治的爱国青年和知识分子,互相议论时政,寻求救国救民道路,开始从事挽救民族危亡的政治运动。

    (1)、材料一中这段话反映的观点是什么?你怎样看待他的说法?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戊戌变法中有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戊戌变法期间开办的“新式学堂”是指?
    (3)、联系材料三,简述我们纪念辛亥革命的原因。
    (4)、材料四中孙中山先生放弃从医生涯走上革命道路的历史背景是什么?通过上述材料内容,你认为我们应该向孙中山先生学习哪些优秀品质?
  • 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五四爱国运动为起点,马克思列宁主义开始在中国大地上以波澜壮阔的规模广泛传播……已经有那么多的先进分子奔集到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到了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时候。

    材料二 1927年3月至1928年上半年,在“清党”的名义下,共产党党员从近6万人迅速减少到1万人,中国共产党正面临被瓦解和消灭的危险。……1930年年初,红军已有13个军,在国民党统治薄弱的几个省的边界地区,先后建立了大小15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有几万甚至几十万农民团结在共产党周围。

    (注:以上两则材料均摘编自金冲及《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的道路抉择》)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关系。
    (2)、中国共产党在不断地成长。面对国民党的屠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了一系列的起义。请列举两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起义。
    (3)、“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期间面临一个又一个危机,他们从实际出发作出正确的革命道路抉择。”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一条革命道路是什么路,并指出这条道路的起源。
  • 22. 长达14年的抗战,使中华民族经历了空前灾难的考验和战火洗礼,浴火重生,中华民族开始站在伟大复兴新起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风雨浮沉 唯有坚持】

    材料一

    【东方欲晓 历史抉择】

    材料二 我们应当用全力去争取光明的前途和光明的命运,反对另外一种黑暗的前途和黑暗的命运。

    ——摘编自《两个中国之命运》

    【中华号角 胜利之歌】

    材料三

    (1)、汪精卫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与日本走得这么近的?面对这样的历史环境,中共是怎样做的?
    (2)、材料二是毛泽东在哪次会议上的开幕词?这次会议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3)、材料三反映的史实发生在哪一年的哪一天?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天到来的原因是什么?
  • 2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解放战争开始时国共力量对比

    国民党

    中国共产党

    拥有军队

    430万人

    130万人

    武器装备

    接收100万日军的装备,取得美国大量武器

    基本上是步枪

    拥有人口

    3亿多

    1亿多

    拥有地区

    大城市,绝大部分铁路交通线

    小城镇、乡村、偏远地区

    材料二

    材料三 电视剧《解放》深刻地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全面而又形象地告诉观众:是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是历史选择了新中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解放战争初期国共两党的力量对比表现出怎样的态势。这种态势决定当时双方各处于怎样的战略地位?
    (2)、材料二中图片反映了解放战争时期哪一重大事件?为什么说它揭开了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3)、材料三中“是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是历史选择了新中国”,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4)、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请你说说电视剧《解放》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