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2024-2025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学期(10月)学情诊断
试卷更新日期:2024-10-23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17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
-
1. 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下列属于研究虎门销烟的第一手资料的是( )A、
B、
C、
D、
2. 1842年,英国的一份报告指出:1839年,英国的各类商品及工业制成品对中国的出口额只有851966英镑,回到1800年的水平,同期鸦片贸易却在大幅度增长。对此,英国《泰晤士报》的一篇文章评论道:“这就好比瘦黄牛吞了肥黄牛,发霉的玉米腐蚀了好玉米。它就像是贸易机体上的脓包或浮肿……对肌体的损耗越来越大。”《泰晤士报》的文章认为( )A、鸦片贸易损害了正当贸易的利益 B、鸦片贸易合法化对英国利大于弊 C、鸦片战争的发动具有现实合理性 D、鸦片战争未改变中国的自然经济3. 1843年6月,英国设立香港总督。1844年10月,清政府设立五口通商大臣。这两个官职的设立说明( )A、今香港全境成为英国殖民地 B、中国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C、中英适应条约签订后的形势 D、清朝闭关锁国政策持续加强4. 历史学家蒋廷黻在谈到鸦片战争失败原因时写道:“我们的军器和军队是中古的军队,我们的政府是中古的政府,我们的人民,连士大夫阶级在内,是中古的人民。”从材料可以看出,蒋廷黻认为清政府鸦片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武器装备落伍 B、政府腐败无能 C、人民愚昧无知 D、社会制度落后5. 1857年3月22日前后,马克思在《英人在华的残暴行动》中写道:“自从关于英国人在中国采取军事行动的第一个消息传来以后,英国政府报纸和一部分美国报刊就不断地诬蔑中国人……可是,除了划艇‘亚罗号’事件以外,它们举不出一件确凿的罪名,举不出一件事实来证实这一切诬蔑。”马克思这段话意在说明( )A、英国蓄意挑起鸦片战争 B、英国教唆八国联军侵华 C、英国的战争理由不充分 D、英国的战争暴行无人性6. 2002年,欧美18家主要博物馆联合签署了《关于普世性博物馆重要性及价值的宣言》,强调无论收藏的文物原属何处,它们作为“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在这些“普世性”博物馆中能够得以保存并被更多的观众欣赏。这一论调( )A、反映出了各国人民的共同意愿 B、不利于圆明园被劫文物回归 C、表明博物馆文物更具文化价值 D、否认了英法联军的强盗行径7. 某历史探究小组用下方的示意图表示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历程,其中字母P代表的历史事件应该是( )A、永安建制 B、定都天京 C、北伐西征 D、天京事变8. 《资政新篇》于“太平天国己未九年”(即1859年)“旨准颁行”,但在太平军内部没有引起积极反应,也没有真正实行过。这主要是因为《资政新篇》( )A、背离时代发展方向 B、脱离农民战争实际 C、存在绝对平均主义 D、体现洋务运动主张9. “洋务派把办洋务作为将来进身之阶来经营,在具体事务上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不仅巩固了已有的地位,而且攫取了可观的军事、内政和外交大权,在一定程度上架空了清廷。”这一观点认为,洋务运动( )A、改变了晚清政局 B、瓦解了清朝统治 C、有利于列强侵华 D、反映了革命诉求10. 观察下列企业的创办信息,以下归纳正确的是( )企业名称
创办时间
创办地点
创办者
安庆内军械所
1861年
安庆
曾国藩
江南制造总局
1865年
上海
曾国藩、李鸿章
福州船政局
1866年
福州
左宗棠
轮船招商局
1872年
上海
李鸿章
湖北织布局
1888年
广州创办,后迁至武昌
张之洞
汉阳铁厂
1890年
汉阳
张之洞
A、创立时期:洋务运动期间 B、分布地区:东南沿海地区 C、企业类别:近代军事企业 D、企业性质:私人资本主义11. 19世纪中后期,清朝面临严重的边疆危机,清朝统治者内部也兴起了塞防与海防之争,左宗棠主张“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下列行动中,属于左宗棠重视塞防的具体实践的是( )A、镇压太平天国 B、成功收复新疆 C、筹建福建海军 D、取得廊坊大捷12. 下图漫画出自19世纪末日本浮世绘画家小林清亲根据甲午中日战争创作的讽刺画“百撰百笑”系列。漫画中,两名日本士兵正张开大网,对面的一个日本士兵拿着网兜盯着港湾里的清朝军舰,宛如瓮中捉鳖。漫画描绘的场景,最有可能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的( )A、丰岛海战 B、黄海海战 C、旅顺大屠杀 D、威海卫战役13. 在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时,日本进步党鼓吹“中国保全论”,倡导“中日提携”。1898年5月27日,进步党在日本众议院批评伊藤内阁对于德、俄、英瓜分中国的动向不进行强烈抗议,主张日本即使不惜与列强发生冲突也要占领威海卫。由此可见,所谓“中国保全论”的实质是( )A、图谋与列强共同瓜分中国 B、维护中国主权 C、不顾及列强,以独霸中国 D、实施全面侵华14. 郭嵩焘是晚清中国首位派驻英法的公使。通过对英法的考察,他觉得不但西洋的“坚船利炮”值得清政府学习,西洋的政治制度同样值得清政府学习。下列人物中,观点与郭氏最为接近的是( )A、林则徐 B、曾国藩 C、李鸿章 D、康有为15. 戊戌变法主张促进工商业的发展,允许私人投资设厂,强调奖励发明创造;然而在具体措施方面,却禁止贸易在前门大街进行,甚至禁止商店挂幌子,否则将受到重罚。这表明戊戌变法( )A、存在政治欺骗性 B、注重商业规范性 C、缺乏实际操作性 D、凸显变革紧迫性16. “这一天……部队举行穿过皇宫的盛大游行。……各部队人数规定如下:俄国兵八百名,日本兵八百名,英国的印度兵四百名,美国兵四百名,法国兵二百名,德国兵二百名,意大利兵六十名,奥地利兵六十名。”以上材料最有可能出自( )A、《道光洋艘征抚记》 B、《1860年征战中国记》 C、《八国联军目击记》 D、《戊戌政变纪事本末》17. 《辛丑条约》中一些针对百姓的惩罚性条款,被要求须由清政府在全国各府厅州县布告张贴两年之久,如“将诸国人民遇害被虐之城镇,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这说明( )A、主权丧失,人权也难以保障 B、西方侵略者害怕中国人民 C、满清政府开始与列强勾结了 D、中国已经成为西方殖民地二、非选择题(2大题,共36分)
-
18. 从不同的角度看,中国近代史呈现出不同的面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关天培是著名的爱国将领、民族英雄。关于关天培之死,有多种说法。
出处
内容
史料一
《英夷入粤纪略》
初四日,逆夷攻台……关公力竭自刎,阵亡。
史料二
《夷氛闻记》
一弹当胸至,洞焉不倒,夷众拥入。天培与都司署提标游击麦廷章俱阵亡……夷见天培屹立如生,反骇而仆。
史料三
《诰授振威将军广东水师提督关忠节公传》
昼夜驻炮台督战,创痕遍体,血濡衣襟。会事急,公顾其仆孙立使去。仆裵回不忍决,公以刃逐之……仆遂奔,至山半,回首视公,已为飞炮所中,陨绝于地。
材料二: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八年级历史上册
材料三:清政府有关铁路问题的讨论
何况有事之际,军情瞬息变更,倘如西国办法……有内陆火车铁路,屯兵于旁,闻警驰援,可以一日千数百里,则统帅尚不至于误事……
——李鸿章《筹议海防折》(1874年)
今日铁路之用,尤以开通土货为急。……苟有铁路,则机器可入,笨货可出,本轻费省,土货旺销,则可大减出口厘税以鼓舞之。
——张之洞《请缓造津通铁路改建腹省干路折》(1889年)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关天培死于哪一次战争。综合材料一的三份史料,提炼关于关天培之死的共同信息。关天培之死的多种史料,启示我们在历史探究过程中,要注意什么?(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发生在哪一事件前后?识读材料二的地图,简述1858年沙俄通过《瑷珲条约》割占的中国领土的范围。(3)、根据材料三,清政府有关铁路问题的讨论发生在什么时期?李鸿章与张之洞分别论及了修建铁路的什么益处?(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史的总体认识。19. 阅读下列有关近代中国翻译事业发展演变历程的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林则徐编译的《四洲志》(1839年开始编译)……以及魏源编写的《海国图志》(在《四洲志》基础上增补内容,于1842年写成)等译介作品,均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为价值理念,是近代中国最早“睁眼看世界”、学习西方文明的翻译著作。
材料二:1868年,清政府在曾国藩“盖翻译一事,系制造之根本”的倡议下,创立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官办西书翻译机构——江南制造局翻译馆。……江南制造局翻译馆自创立至解体期间共译书241种、出版201种,其中出版译著科技图书179种,译著规模、影响均为近代中国翻译机构之最。
材料三:1897年,梁启超等人创设上海大同译书馆和译书公会……1900年,在日本东京,中国留学生用于发展译书出版事业的机构——译书汇编社成立,并出版《译书汇编》杂志,大量编译卢梭《教育论》、孟德斯鸠《万法精理》、斯宾塞尔《政治进化论》等西学著作,对“促进吾国青年之民权思想,厥功甚伟”。
——以上均摘自李永兰、陈艳红《近代中国翻译事业的发展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林则徐、魏源等编译西方文明著作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二,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翻译出版最多的是哪一类图书?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与材料一相比,这一时期的翻译事业有了怎样的变化?(3)、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时期翻译出版的著作有了什么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从以上材料中提取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价值观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