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第22课《梦回繁华》同步练习(基础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11-07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知识

  • 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题

     料

    舳舻 

    摩肩接不绝

  • 2. 根据意思选词语 

     :写在书籍、碑帖、字画等前面的文字叫做题,写在后面的,叫做跋。 

     :独具某种特长  

     :考核订正。 

     :很多人紧紧围绕着或卫护着。 

     :往来的旅客。 

     :高大宽敞。 

     :抓取;获取。 

     :强劲有力;刚健有力。 多指书画的运笔。 

     :形容初春的寒冷。 

     :形容路途遥远,行路辛苦。 

     :形容人多拥挤。 

     :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 

     :形容船与船相接,数量多 

  • 3. 文学常识填空。
    (1)、张择端,字 , 中国时期的画家。擅长画楼观、屋宇、林木、人物。所作风俗画市肆、桥梁、街道、城郭刻画细致,界画精确,豆人寸马,形象如生。作品有《》《》等。
    (2)、《清明上河图》的时代背景是时期的市,它位于河南省中部,古称 , 为我国七大古都之一,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
  • 4. 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1)、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5.5厘米,横525厘米。( )
    (2)、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便是北宋风俗画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幅。( )
    (3)、汴河上有一座规模宏敞的拱桥,其桥无柱,以巨木虚架而成,结构精美,宛如飞虹。( )
    (4)、画中的“孙羊店”“脚店”等,与《东京梦华录》中所记“曹婆婆肉饼”“正店七十二户?其余皆谓之脚店”等,无有不符。( )
  • 5. 下列语段中有三处画线句出现语病,请选择两处写出修改意见:

    在今天,拥有一部电脑就如同拥有整个世界。于是,有的人开始厌倦纸质图书,更愿意在网上快速阅读。但是网上阅读好像乘火车出差,直来直去毫无悬念;而阅读纸质图书则好像坐牛车去姥姥家,慢悠悠地观景赏花心含喜悦。① 对纸质图书的命运,即使怎样担忧,我都始终抱有希望 , 因为只要你想借助阅读享受快乐,这种方式就永远不会消亡。而且,② 随着整个社会浮躁心态的改变,使传统阅读方式将会受到大众的钟爱。③ 目前,古典著作图书受到读者追逐,就是最好的印证。

    修改  处: 

    修改  处:  。

二、阅读理解

  • 6.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梦回繁华(节选)

    毛宁

    ①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作品描绘了都城汴京从城郊、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由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声,留下无尽的回味。

    ②画面开卷处描绘的是汴京近郊的风光。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赶集的乡人驱赶着往城内送炭的毛驴驮队。在进入大道的岔道上,是众多仆从簇拥的轿乘队伍,从插满柳枝的轿顶可知是踏青扫墓归来的权贵。近处小路上骑驴而行的则是长途跋涉的行旅。树木新发的枝芽,调节了画面的色彩和疏密,表现出北国早春的气息。画面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汴河是当时南北交通的孔道,也是北宋王朝国家漕运的枢纽。巨大的漕船,舳舻相接,忙碌的船工从停泊在河边的粮船上卸下沉重的粮包,纤夫们拖着船逆水行驶,一片繁忙景象。汴河上有一座规模宏敞的拱桥,其桥无柱,以巨木虚架而成,结构精美,宛如飞虹。桥的两端紧连着街市,车水马龙,热闹非凡。一艘准备驶过拱桥的巨大漕船的细节描绘,一直为人们所称道:船正在放倒桅杆准备过桥,船夫们呼唤叫喊,握篙盘索。桥上呼应相接,岸边挥臂助阵,过往行人聚集在桥头围观。而那些赶脚、推车、挑担的人们,却无暇一顾。这紧张的一幕,成为全画的一个高潮。后段描写汴京市区的街道。在高大雄伟的城楼两侧,街道纵横,房屋林立,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寺观、公厕等一应俱全。各类店铺经营着罗锦布匹、沉檀香料、香烛纸马。另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应有尽有。街上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备。

    ③《清明上河图》采用了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手卷形式,以移动的视点摄取对象。全图内容庞大,却繁而不乱,长而不冗,段落清晰,结构严谨。画中人物有五百多个,形态各异。采用兼工带写的手法,线条遒劲,笔法灵动,有别于一般的界画。《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写实性很强的作品,画中所绘景物,与文献中有关汴京的记载基本一致。《东京梦华录》中所记述的街巷、酒楼、饮食果子,以及“天晓诸人入市”“诸色杂卖”等,都能在这画面中找到生动的图释。画中的“孙羊店”“脚店”等,与《东京梦华录》中所记的“曹婆婆肉饼”“正店七十二户……其余皆谓之脚店”等,无有不符。画面细节的刻画也十分真实,如桥梁的结构,车马的样式,人物的衣冠服饰,各行各业人员的活动,皆细致入微。它不是一般热闹场面的记录,而是通过对各阶层人物活动的生动描绘,深刻地揭示出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状况。画中丰富的内容,有着文字无法取代的历史价值,在艺术表现的同时,也是为12世纪中国城市生活状况留下的重要形象资料。

    (1)、作者用一句话概括了《清明上河图》这幅画作的主要内容,请从文中找出这句话。
    (2)、说说文中第②段划线句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 有什么作用

    桥上呼应相接,岸边挥臂助阵,过往行人聚集在桥头围观。

    (3)、请分析下列句子在遣词造句上的特点。

    全图内容庞大,却繁而不乱,长而不冗,段落清晰,结构严谨。画中人物有五百多个,形态各异。采用兼工带写的手法,线条遒劲,笔法灵动,有别于一般的界画。

三、语言综合运用

  • 7. 课文以《梦回繁华》为题,介绍《清明上河图》这一国宝级画作,描摹北宋时期繁华的市井风情,丰富了人们对当时社会风貌的认识,激发了人们对古代生活的想象。请任选两个角度,仿照示例,在下表中记录阅读感受。

    表5-9《梦回繁华》阅读感受

    角度

    摘录

    感受

    描摹市井风情繁华

    桥的两端紧连着街市,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以古人的建筑工艺,要造出如此规模而又结构精美的大桥,没有一定的财力、人力和驱动力是不可能完成的。桥的两端连接着街市,人来人往,买卖兴隆,可见当时的繁华

    了解当时的社会风貌

    赶集的乡人驱赶着往城内送炭的毛驴驮队。

    从这句话中我读出了当时的农村和城市的联系。乡人是贫苦而勤劳的,早起赶驴送炭;城市是富庶的,像炭这样的生活物资都实现了规模化供给,城市发展规模宏大,体系完备

    想象古代人们的生活

    近处小路上骑驴而行的则是长途跋涉的行旅。

    古人骑着毛驴长途跋涉,一路艰辛可想而知,就算有船只和车马,但大部分古人远行的舒适度不高,行进速度不快,若不是为了生计,这样的长途跋涉有多少人愿意承受

  • 8. 片段练笔

    结合本课内容写一段介绍《清明上河图》的说明性文字。
    要求:⑴运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⑵不超过80字。

  • 9. 2022年除夕夜,三星堆“青铜大面具”亮相虎年春晚,引发了人们对神秘古蜀文明的探寻。下图这尊1986年发掘的青铜面具,让我们对“目纵”(眼球极度夸张且明显突出眼眶)有了更直观的感受。请仔细观察,按照一定的说明顺序,向大家介绍它。(80字左右)

  • 10. 请你根据课文《梦回繁华》中所描述的场景,绘制一幅“我眼中的《清明上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