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铜仁市第十一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质量监测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11-06 类型:期中考试

一、基础积累(20分)

  • 1. 语段阅读

    深秋已至,我颠来倒去,难以入眠,对秋日的夜色有了些许qǐpàn①____,来到院子里,看到墙上的爬山虎,色彩与夏日碧玉似的绿截然不同,而是换上了烟霞般的藻红。“霜重色愈浓”,不错的,这一片片叶子红得浓烈,红得烂漫,像把终年zhù②____蓄的红色全拿出来了。秋风吹起,这一把把红色的小扇子随风起舞,它们被秋风吹得左右攲斜。于是那红色流动起来,真是美不胜收,我确信,这与夏日时的风采不能混为一谈。风停了,夕阳染红了云霄。仿佛化了zhuāng③____的爬山虎,沐浴在霞光里,显得绚丽而又灵动。

    (1)、请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汉字。
    (2)、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颠来倒去 B、浓烈 C、美不胜收 D、灵动
  • 2. 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
    (1)、 , 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2)、杨花落尽子规啼,。(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 , 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4)、 , 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5)、夕阳西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6)、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朱自清《春》)
    (7)、我们应该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生活方式,做到好学、乐学,正如《<论语>十二章》中所说:
    (8)、《<论语>十二章》中用“”强调学习和思考相结合的重要性。
  • 3.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志怪小说,记载时间为汉末至东晋。 B、《天净沙·秋思》是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马致远所写,“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C、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作家。主要代表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 D、海伦·凯勒是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其代表作是《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二、阅读能力(50分)

  • 4. 整本书阅读
    (1)、下面语段中描写的人物是( )

    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

    A、范爱农 B、陈连河 C、藤野先生 D、寿镜吾
    (2)、读《朝花夕拾》,消除了我们与经典的隔膜,拉近了我们与鲁迅的距离。在这十篇散中,我们看到的是具有战斗精神的鲁迅,是饱含深情的鲁迅,是富有童真童趣的鲁迅……你看到了怎样的鲁迅呢?请结合相关篇目及阅读体验,仿照示例,谈你的看法。

    示例:具有战斗精神的鲁迅。如《《二十四孝图>》中,鲁迅坚决捍卫白话文,对虚伪的封建孝道进行猛烈抨击,展现了鲁迅勇猛的“斗士”的一面。

  • 5. 现代文阅读

    捅马蜂窝 冯骥才

    ①爷爷的后院虽小,它除去堆放杂物,很少人去,里边的花木从不修剪,快长疯了,枝叶纠缠,阴影深浓,却是鸟儿、蝶儿、虫儿们生存和嬉戏的一片乐土,也是我儿时的乐园。我喜欢从那爬满青苔的湿漉漉的大树干上,取下又轻又薄的蝉衣,从土里挖出筷子粗肥大的蚯蚓,把团团飞舞的小蜢虫赶到蜘蛛网上去。那沉甸甸压弯枝条的海棠果,个个都比从市场买来的大。这里,最壮观的要数爷爷窗檐下的马蜂窝了,好像倒垂的一只大莲蓬,无数金黄色的马蜂爬进爬出,飞来飞去,不知忙些什么,大概百十只之多,以致爷爷不敢开窗子,怕它们中间哪个冒失鬼一头闯进屋来。

    ②“真该死,屋子连透透气儿也不能,哪天请人来把这马蜂窝捅下来。”奶奶总为这个马蜂窝生气。

    ③“不行,要蜇死人的!”爷爷说。

    ④“怎么不行?头上蒙块布,拿竹竿一捅就下来。”奶奶反驳道。

    ⑤“捅不得,捅不得。”爷爷连连摇手。

    ⑥我站在一旁,心里却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欲望。那多有趣!当我给这个淘气的欲望鼓动得难以抑制时,就找来妹妹,趁着爷爷午睡的当儿,悄悄溜到从走廊通往后院的小门口。我脱下褂子蒙住头顶,用扣上衣扣儿的前襟遮盖下半张脸,只露一双眼,又把两根竹竿接绑起来,作为捣毁马蜂窝的武器。我和妹妹约定好,她躲在门里,把住关口,待我捅下马蜂窝,赶紧开门放我进来,然后把门关住。

    ⑦妹妹躲在门缝后边,眼瞧我这非凡而冒险的行动。我开始有些迟疑,最后还是好奇战胜了胆怯。当我的竿头触到蜂窝的一刹那,好像听到爷爷在屋内呼叫,但我已经顾不得别的,一些受惊的马蜂“轰”地飞起来。我赶紧用竿头顶住蜂窝使劲摇撼两下,只听“嗵”一声,一个沉甸甸的东西掉下来,跟着一团黄色的飞虫腾空而起,我扔掉竿子往小门那边跑,谁料到妹妹害怕,把门在里边插上,她跑了,将我关在门外。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这复仇者不顾一死而拼死的气势使我惊呆了。我抬手想挡住脸,只觉眉心像被针扎似的剧烈地一疼,挨蜇了!我捂着脸大叫。不知道谁开门把我拖到屋里。 

    ⑧当夜,我发了高烧。眉心处肿起一个枣大的疙瘩,自己都能用眼瞧见。家里人轮番用醋、酒、黄

    酱、万金油和凉手巾把儿,也没能使我那肿包迅速消下去。转天请来医生,打针吃药,七八天后才渐渐复愈,这一下好不轻呢!我生病也没有过这么长时间,移至消肿后的几天里不敢到那通向后院的小走廊上去,生怕那些马蜂还守在小门口等着我。

    ⑨过了些天,惊恐稍定,我去爷爷的屋子,他不在,隔窗看见他站在院里,摆手召唤我去,我大着胆去了。爷爷手指窗根处叫我看,原来是我捅掉的那个蜂窝,,知一只马蜂也不见了,好像一只被丢弃的干枯的大莲蓬头。爷爷又指了指我的脚下,一只马锋,我惊吓得差点叫起来,慌忙跳开。

    ⑩“怕什么,它早死了!”爷爷说。

    ⑪仔细瞧,噢,原来是死的,仰面朝天躺在地上,几只黑蚂蚁在它身上爬来爬去。

    ⑫爷爷说:“这就是蜇你的那只马蜂。马蜂就是这样,你不惹它,它不蜇你。它要是蜇了你,自己也就死了。”

    ⑬ “那它干吗还要蜇我呢,这样它不就完了吗?”

    ⑭ “你毁了它的家,它当然不肯饶你。它要拼命的!”爷爷说。

    ⑮我听了心里暗暗吃惊。一只小虫竟有这样的激情和勇气。低头再瞧瞧这只马蜂,微风吹着它,轻轻颤动,好似活了一般。我不禁想起那天它朝我猛扑过来时那副视死如归的架势,与毁坏它们生活的人拼出一死,真像一个英雄……我面对这壮烈牺牲的小飞虫的尸体,似乎有种罪孽感沉重地压在我的心上。

    ⑯那一窝马蜂呢,无家可归的一群呢,它们还会不会回来重建家园?我甚至想用胶水把这只空空的蜂窝粘上去。

    ⑰这一年,我经常站在爷爷的后院里,却始终没有等来一只马蜂。

    ⑱转年开春,有两只马蜂飞到爷爷的窗檐下,落到被晒暖了的木窗框上,然后还在去年的旧窝的残迹上爬了一阵子,跟着飞去而不再来。

    ⑲空空又是一年。

    ⑳第三年,风和日丽之时,爷爷忽叫我抬头看,隔着窗玻璃看见窗檐下几只赤黄色的马蜂忙来忙去。在这中间,我忽然看到,一个小巧的、银灰色的第一间蜂窝已经筑成了。

    ㉑于是,我和爷爷面对面开颜而笑,笑得十分舒心。我不由得暗暗告诉自己:再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

    (选自《冯骥才散文精选》,有删改)

    (1)、阅读全文,梳理文章内容,完成填空。
    得知如何捅马蜂窝(1)看到死去的马蜂等来筑巢的马蜂
    好奇、渴望(2)(3)舒心
    (2)、作者的语言极具画面感,请品析第⑦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我”对马蜂的认识都被巧妙地记录在称呼的变化中。仿照示例,谈谈你对第15段中“小虫”这一称呼的理解。

    示例.“冒失鬼”是“我”从爷爷处听来的对马蜂的称呼,略显俏皮亲昵,体现了孩童的天真与无知。

    (4)、自我批判的认错心理,是道德的第一课,是人格深化的阶梯。请你说说文中这个事件带给作者的感悟和思考。
  • 6.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一 首届全民阅读大会于2022年4月25日在北京落幕,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数字化阅读成为中国国民新的阅读方式。现场的全民阅读成果展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数字阅读产业总体规模达415.7亿元,增长率达18.23%,人均电子书阅读量已由2010年的0.73本增长至2021年的3.30本。

    《2021年度中国数字阅读报告》显示,在阅读形式偏好方面,电子阅读形式使用度高达96.81%,同时电子阅读中用户阅读2小时以上的占比57.97%,电子阅读已成为当下的主流阅读方式。

    近年来,中国数字阅读加速出海,2021年出海作品总量超40万,呈现出多地区、多语种、多题材、多类型、多模式的发展态势,成为书写和传播中国故事的重要力量。越来越多的数字阅读领域从业人员感到,数字阅读正在为全民阅读带来新增量,数字阅读的未来有无限可能。

    (选自新华网2022年4月27日,有删改)

    材料二 阅读对于儿童成长至关重要。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对于少年儿童来说,培养阅读的兴趣、学会阅读的方法、养成阅读的习惯,对其心灵滋养、审美塑造、知识储备等,均大有裨益。

    用阅读照亮孩子的成长之路,“有书读”是基本要求。有教育学家曾说,当偏僻乡村学校的孩子们有了与中心城市的孩子一样多的优质图书时,他们精神发展的起点就在同样的起跑线上。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拉乌彝族乡,拉乌完全小学校长谢红芬常常在周末背上书包、装满精心挑选的书籍,到学生家中和孩子、家长一起读书。对这些孩子而言,一本薄薄的书,就能让他们看见更广阔的世界。目前,在一些中西部地区,很多儿童拥有的课外读物数量还很少。如何为这些孩子提供更多的优质图书,保障他们阅读的权利,是值得深思的问题,也是推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任务。

    “有书读”“读好书”的目的是让孩子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阅读是教育的重要方式和重要内容,为少年儿童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让孩子爱上读书、读有所得、读有所乐,需要社会各方协同努力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以在某个固定时间段,放下手中的工作,开展亲子阅读,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教师应不断提升阅读鉴赏能力、教学设计能力,开发出符合学生特点的阅读指导课程。此外,图书馆、书店、书展等公共阅读空间,也应强化配备和管理,创造良好的儿童阅读环境。

    (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4月24日,有删改)

    材料三 为促进广大青少年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快乐阅读博览群书、积累学识、增长才干、涵养道德、坚定理想,根据“喜迎二十大 水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部署安排,2022年4月23日,在团中央宣传部、全国少工委办公室的指导下,中国青年出版总社联合国家图书馆等部门联合举办“世界读书日·成长与担当”网络主题直播活动。

    从选书到读书,从阅读到写作,从个体到社会,从品书到荐书,直播活动不仅有力引导了广大青少年认知阅读的意义、找到阅读的乐趣,掌握科学的方法,还为他们推荐了《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等一批优秀的出版物,送出了一批优秀图书、文创和阅读器。不到两个小时的直播,有近300万人次收看互动,很多网友表示,将在阅读中汲取知识与力量,书写更出色、更全面的人生,为实现中国梦贡献一份青春的力量。

    (选自《中国青年报》2022年4月25日,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数字化阅读成为中国国民新的阅读方式,正在为全民阅读带来新的增量,未来可期。 B、阅读兴趣的培养、阅读方法的掌握、阅读习惯的养成,对于少年儿童来说大有好处。 C、在如今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学生并不缺乏书籍,可以任意选择喜欢的书籍阅读。 D、国家图书馆等部门联合举办的网络主题直播活动在青少年阅读的认知、方法等方面提供了帮助。
    (2)、在数字化浪潮下,我国的数字化阅读呈现出哪些特点?请结合材料一概括。
    (3)、结合材料二,就“如何用阅读照亮孩子的成长之路”这一问题,向家长、教师和社会各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
  • 7. 古代诗文阅读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求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①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②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注释】1.低回:徘徊,流连。2.六艺: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1)、对有关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B、【甲】文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的“三”表示确数。 C、【乙】文中“折中于夫子”中的“折中”可解释为:取正;调节,使之适中。现多指协调不同意见,使各方都能接受。这里指以孔子为榜样。 D、【乙】文中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是司马迁引用《诗经》的诗句来赞美孔子崇高的德行。
    (2)、请结合【甲】【乙】两文概括学者们敬仰孔子的原因。
    (3)、下列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人不知而不愠 择其善者而从之 B、学而时习之 学者宗之 C、传不习乎  传十余世 D、学而时习之 诸生以时习礼其家
  • 8. 诗歌鉴赏

    江宁夹口①三首(其三)

    [宋]王安石

    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②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舟下建溪③

    [宋]方惟深

    客航收浦④ 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

    倒出岸沙⑤枫半死⑥,系舟犹有去年痕。

    【注】①夹口:应在沿江口左右一带。诗人南来北往,途经此处,在纵览风光的同时,心头不由泛 起千丝愁绪,付诸笔端。②侧出:斜侧着从岸堤上长出。 ③建溪:闽江的北源,在今福建省。④收浦: 即停船靠岸,“浦 ”是水滨。⑤倒出岸沙:是指溪水从下面往岸上冲刷,在树木根部冲出一个缺口。⑥半死:即偏枯,树木的一种特异现象。

    (1)、两首诗句均用了“月黄昏 ”三个字,下列对诗人借此营造的氛围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萧索 B、凄迷 C、喧闹 D、沉寂
    (2)、两首诗的末句,一用“应有 ”,一用“犹有 ”,哪个更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三、语言运用(15分)

  • 9. 阅读传递书香,经典润泽心田。为积极响应全民阅读活动,班级举行以“爱上读书”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请仿照示例设计两种活动形式。

    示例:举办“读书知识”讲座

    活动一:

    活动二:

    (2)、第一小组认为“书籍的类别”对是否“爱上读书”的影响较大,他们在班级进行了数据调查(见下图)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调查图所反映的主要问题并提一条建议。

    所反映的问题:

    建议:

    (3)、某校团委决定召开一次“读书报告活动”的筹备会,小明同学代写了此次会议的通知,通知

    有两处表达不妥,请找出并修改。

    通知

    ①各班团支部书记:

    ②为了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水平,③校团委定于本周五下午四点在学校多媒体教室召开“读书报告活动”筹备会。请准时参加。

    ④2022年10月11日

四、写作能力(60分)

  • 10. 花开花谢,春去秋来。我们正在慢慢长大。回首逝去的岁月,总有一些人让我们心存感激:或许是相依相伴的家人、老师,或许是短暂相逢的同学、朋友,或许是擦肩而过的陌生人。他们体贴入微的照顾,严厉中带着善意的批评,看似平常的只言片语都化作一份厚重的情感沉淀在心底,伴我们成长,让我们难忘。

    请以《让我心存感激的人》为题,写一篇600--700字的文章。

    写作提示与要求:

    ⑴在记叙过程中能够体现六要素;

    ⑵详略得当,充分展现“令我感激”的过程;

    ⑶能够表达自己从中获得的感悟、发现、思考等;

    ⑷符合生活常理,内容健康,文体明确;

    ⑸勿抄袭、套作,勿出现真实人名、校名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