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2-11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
1. 从如图中我们能获得的关于北京人的历史信息有( )A、头部带有猿的某些特征 B、懂得人工取火 C、有爱美的意识 D、栽培水稻,饲养家畜2. “元谋人遗址”作为世界级文化资源,具有唯一性和特殊性,被评为云南省第一张历史名片。这主要是因为元谋人( )A、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B、是黄河流域文明的代表 C、已经能够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D、生活在“旧石器时代”3. 图1和图2是我国新年期时代的两种房屋复原图,造成具样式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图1 图2
A、不同地区的审美观念 B、不同地区的生活习惯 C、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 D、不同地区的文化习作4. 追溯中国姓氏的起源,姓起源于母系社会,氏大量产生于周朝。有的以官职为氏,如司马、史等;有的以技艺为姓,如陶、屠等。宋、鲁、魏、韩等氏是什么制度的体现(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5.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
“七雄戈戟”目的是为了在兼并中获胜,实现统一
B
“秦王扫六合……诸侯尽西来。”
“扫六合”描述了秦始皇焚书坑儒
C
“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
诗句描绘汉高祖开创“文景之治”
D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诗中曹操“壮心”的是指打败袁绍…
A、A B、B C、C D、D6. 某历史博物馆展出的下列物品属于( )A、文献史料 B、实物史料 C、视频史料 D、口述史料7. 学会计算历史年代,了解纪年方法,制作年代尺,可以更有效地学习历史。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的时间大致位于下面年代尺的哪一处( )A、A B、B C、C D、D8. 秦王朝的统治由朝廷下至郡、县、乡(亭)里层层控制,国家权力自上而下延伸,又自下而上集中。这种统治模式( )A、为统一六国创造条件 B、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D、导致了秦朝迅速灭亡9. 文物承载着灿烂文明,传承着历史文化。下列文物按制作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③②④① C、②④③① D、④①③②10. 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联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历史事件之间因果关系不正确的是( )A、甲骨文的出现——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B、项羽刘邦起义——秦朝灭亡 C、西汉诸侯王势力大大减弱,从此一蹶不振——推恩令的颁布 D、佛教的传入——丰富了我国文化的内涵11. 汉武帝为推进我国大一统格局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在加强思想控制方面采取的措施是( )A、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B、焚书坑儒 C、百家争鸣 D、统一文字12. 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观察、分析历史事实所处的立场和看法。下列对汉武帝的叙述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A、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B、汉武帝时设盐铁丞,总管全国盐铁经营事务 C、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D、汉武帝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13. 如表列出了东汉中后期4个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这种情况导致的直接后果是( )皇帝
即位年
卒年
冲帝
2岁
3岁
质帝
8岁
9岁
桓帝
15岁
36岁
灵帝
12岁
34岁
A、统治者实行暴政 B、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C、陈胜、吴广起义 D、诸侯割据一方14. 邮票是国家的一张名片,也是历史的一面镜子。如图是我国2022年发行的4枚邮票,其纪念的历史事物( )A、强化了对西南地区的控制 B、给政府造成沉重经济负担 C、保证了汉王朝的长治久安 D、是东西方交流的重要象征15.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下列关于我国两汉时期科技文化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B、华佗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被后世称为“医圣” C、太平道和五斗米道是早期佛教的不同派别,受到下层民众的信奉 D、张骞通西域后,佛教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丰富了中国文化16. 如图为我国古代某时期民族内迁示意图。该图反映了( )A、战国时期民族交融逐步加强 B、魏晋时期北方各族大举南下 C、盛唐时代各族归附中央政权 D、两宋时期北方民族政权并立17. 关注历史教材的课目标题,可以准确把握历史的阶段特征。下表教材目录括号处应填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第16课三国鼎立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第18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A、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早期国家和社会变革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18. 小历围绕某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梳理了以下内容。他研究的主题是魏晋南北朝时期( )时间
史实
三国时期
孙吴开发江东
东晋
“荆扬晏安,户口殷实”
宋(南朝)
“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捻,则数郡忘饥”
A、局部统一的实现 B、朝代更替的频繁 C、江南地区的开发 D、北方民族大交融19. 有学者指出:“和其他游牧民族一样,鲜卑族拓跋部曾经相当落后、保守,并与华夏文明格格不入。孝文帝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的改革完全是自觉、积极、主动地接受汉文化。”这主要说明孝文帝改革( )A、促进了民族交融 B、促进民主制发展 C、结束了分裂状态 D、改变了国贫现象20. 以下是汉字“中国”演变的历程,据此可知(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A、汉字审美功能日益突出 B、汉字的演变趋势由繁到简 C、汉字传承演变没有关联 D、象形是汉字唯一造字方式二、综合题(本大题共四小题,第21题10分,第22题8分,第23题10分,第24题12分,共40分)
-
21.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进行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加。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1)、制作年代尺,可以更有效地学习历史。材料一是复习夏、商、周更迭知识时制作的年代尺。其中"?"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2)、材料二图1中①②处分别应填写的制度和人物分别是什么?图2反映了我国西周时期实行的一种什么制度,此制度实行的目的是什么?(3)、材料三中反映的是秦朝在地方推行的哪一制度,该制度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22.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
(1)、根据材料,写出这场改革的名称。(2)、根据以上材料,围绕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23. 某校七年级(3)班同学以“两汉:大一统王朝”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缔造鼎盛王朝】
材料一
【对外交往频繁】
材料二 丝绸之路示意图
【科技文化繁荣】
材料三 我国大约在公元前1世纪,就有了纸,东汉蔡伦对造纸术进行改进,提高了纸的产量和质量,此后纸张开始代替竹帛……
——摘编自刘燕华主编《生存与科技》
(1)、依据材料一、指出西汉初期中央面临的问题和汉武帝解决问题的方法?(2)、依据材料二、分析西汉时期丝绸之路得以开辟的历史条件(至少两条)。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对外交往方面的特征。(3)、依据材料三、指出张仲景在我国古代医药学方面的历史地位。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蔡伦改进造纸术的历史影响。24.探究历史发展的脉络和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某中学以“走进秦汉”为主题,设计了以下探究活动,请你完成下列探究任务。
【时空观念——四海归一】
秦朝形势图
(1)仔细观察《秦朝形势图》,请在图中方框内写出秦朝都城的名称。据图指出秦朝疆域的特点。
【加强集权——破旧立新】
材料一 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把全国分成三十六郡,以后又陆续增设至四十余郡,在那下设县。这些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是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单位。秦制以铜虎符发兵,虎符制半,右半由皇帝掌握,左半在领兵者手中,左右合符,才能调动军队。这是保证兵权在皇帝手中的重要制度。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以秦律为基础,参照六国律,制定了全境通行的法律。
——摘自《秦汉史》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在统一国家中的地位。根据材料一,归纳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史料实证——思想认同】
材料二 秦始皇及其臣下对战国以来蓬勃发展的思想心存畏忌,唯恐妨碍专制主义集权制度的巩固,因而采取了粗暴的扼杀政策。公元前213年,秦始皇下令烧毁民间收藏的诸子百家书籍,仅留下秦国的史书及医药、种植和占卜之类的书籍。第二年,他又将提出非议的460多个儒生和方士全部活埋,史称“焚书坑儒”。这一事件的后果极为恶劣,战国以来自由活泼的学术氛围遭到毁灭性打击,中国文化乃至社会发展因此遭受到难以估量的损失。
——摘编自《中国大通史·秦汉(上)》
材料三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禁止)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学术系统)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服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3)根据材料二,指出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影响。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董仲舒提出的建议。综上,指出秦始皇和汉武帝对特儒学的不同态度的共同目的是什么?
【唯物史观——总结规律】
(4)综合上述主题的探究内容,请你概括秦汉时期的时代特征,并谈一谈你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