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4)生物学七(上)2.2.2(二)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24-10-27 类型:同步测试

一、填空题

  • 1. 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动物类群是;最早真正适应陆地生活的脊椎动物是
  • 2. 两栖动物的特征:幼体生活在中,用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上,也可在游泳,用呼吸,可辅助呼吸。
  • 3. 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体表覆盖角质的;用呼吸;在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
  • 4. 大鲵和鳄鱼都既可以在水中生活,也能在陆地上活动,它们外形相似,但却属于不同的类群。请根据所学知识补全下表: 

    比较项目

    体表特征

    (1)

    体表覆盖角质鳞片

    呼吸器官

    幼体:(2);成体:肺和皮肤

    产卵场所

    (3)

    陆地上

    所属类群

    两栖动物

    (4)

    通过比较,上述两种动物中,真正适应陆地生活的是(5)

二、素养提升

  • 5. (传统文化)“稻花乡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诗句中提到的生物,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其所属的类群是( )
    A、 B、爬行动物 C、两栖动物 D、哺乳动物
  • 6. 潘氏闭壳龟为水栖龟类,生活于山溪、岩缝和河边,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下列对其描述错误的是( )
    A、生殖过程不能摆脱水环境 B、体内有脊柱,体表覆鳞甲 C、卵具有卵壳,起到保护作用 D、属于爬行动物,体温不恒定
  • 7. 下列关于两栖动物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①大鲵、蝾螈、蟾蜍都属于两栖动物

    ②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是两栖动物

    ③由于环境污染和水域面积缩减,两栖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在减少

    ④抱对提高了青蛙精卵结合的成功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8. 深圳巨腹蟹、深圳后棱蛇是以深圳地名命名的物种(如图),它们的相同点为(  )

    A、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B、都属于无脊椎动物 C、体表鳞片或外骨骼都能起到保护作用 D、生殖和发育都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
  • 9. 两栖动物不能成为真正适应陆地生活的动物,主要原因是( )
    A、体温不恒定,属于变温动物 B、肺结构简单,需皮肤辅助呼吸 C、发育过程中有变态现象 D、生殖和发育过程离不开水
  • 10.  黑蹼树蛙,常年生活在热带雨林,是典型的树栖蛙类,因有巨大的足蹼,在大树间跳跃时可以滑行很长的距离,又被称为飞蛙。下列与黑蹼树蛙的生殖发育方式相同的动物是( )
    A、蟾蜍 B、家蚕 C、企鹅 D、鲨鱼
  • 11.  2022年2月,广东省揭阳市发现了3个新物种,分别是揭阳角蟾、普宁角蟾和潮州湍蛙(如下图)。下列相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 B、皮肤湿润,可辅助呼吸 C、体内受精,卵生 D、体温不恒定
  • 12.  2023年3月,我国科研团队在舟山群岛发现了两栖动物新物种——舟山陆蛙。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舟山陆蛙属于脊椎动物 B、舟山陆蛙只依赖肺进行呼吸 C、舟山陆蛙在水中产卵,体外受精 D、舟山陆蛙的体色与其生活的环境相近,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
  • 13.

    如图中圆圈表示三种生物本身具有的特点,重合部分则表示它们的共同特点,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E可以表示肺呼吸 B、P可以表示真正的陆生动物 C、F可以表示体温恒定 D、Q可以表示有脊柱
  • 14. 2020年8月,华东师范大学科学家因护送99只海龟回大海而上了热搜。海龟属于爬行动物,这类动物真正适应陆地环境的最关键原因是(   )
    A、用肺呼吸 B、生殖和发育可以摆脱对水环境的依赖 C、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 D、头部后面有颈
  • 15. 爬行动物比两栖动物更适应陆地生活的特征有( )

    ①体表覆盖鳞片或甲                ②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③有脊柱                ④在陆地上产卵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 16. 王锦蛇耐寒、适应性强,主要生活在山地地区的一种蛇。它性情凶猛,动作敏捷,爬行速度快且会攀爬上树,主要以蛙类、鸟类、鼠类及各种鸟蛋为食。王锦蛇属于爬行动物的特征不包括( )
    A、幼体、成体均用肺呼吸 B、运动速度很快 C、陆地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D、身体表面覆盖角质的鳞片
  • 17. 距今2亿多年前的中生代是“爬行动物的时代”,中生代末期,因为环境的剧烈变化,很多爬行动物灭绝,以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古代爬行动物一些类别牙齿有了分化,说明它们与哺乳类有亲缘关系 B、体温不恒定是爬行动物不能适应环境剧烈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C、爬行动物真正的适应陆地生活,是因为它们的卵有坚韧的卵壳保护 D、爬行动物体表的角质鳞片或甲,具有类似节肢动物外骨骼的作用
  • 18. 地球上生存的生物都是经过长期进化而来的,生物体结构与其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对此描述不正确的是( )
    A、青蛙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在陆地生活用肺呼吸,且用皮肤辅助呼吸 B、人工养殖的娃娃鱼终生在水中生活,但仍然属于两栖动物 C、蛇能适应陆地生活的主要原因是能在陆地产卵,生殖和发育摆脱了水的依赖 D、蜥蜴在春天的早上先晒太阳再觅食,目的是防止体内水分散失
  • 19. 科学家研究爬行动物时发现,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不同动物的受精卵发育成雌雄个体受孵化温度的影响不同。下面是实验测得的一组数据,据此判断以下说法不合理的是( )

    温度/℃

    20

    24

    26

    28

    30

    32

    34

    种类及雌/雄的比例(%)

    密西西比鳄

    100

    100

    100

    90

    80

    50

    0

    红海龟

    0

    0

    0

    10

    50

    80

    100

    100

    80

    40

    0

    40

    70

    100

    绿草蜥

    49

    50

    49

    50

    51

    49

    50

    A、本实验选取的四种动物都属于爬行类 B、绿草蜥性别发育基本不受温度影响 C、表格中最适宜孵化雌性龟的温度是28℃ D、本实验启发恐龙灭绝可能与环境温度有关
  • 20. 如图为青蛙的形态结构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日常生活中我们所见到的生活在河边绿草丛中的青蛙是色的,这是一种保护色,不易被敌害发现。
    (2)、青蛙的头部是感觉中心,眼睛能对活动的物体形成视觉,其后面有[] , 可感知声波;头部前端有一对[] , 是呼吸时气体的通道。
    (3)、青蛙适应陆地生活,用呼吸,用皮肤辅助呼吸。
    (4)、青蛙的这些特点,使它既能在上生活,也能在水中生活。
  • 21. 中国大鲵和扬子鳄都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它们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大鲵和扬子鳄身体内都具有脊柱,称为动物。
    (2)、图1所示的中国大鲵需要生活在山间溪流中,这是因为其过程离不开水。图2所示扬子鳄的皮肤表面覆盖有 , 卵具有坚硬的 , 这些结构都有助于减少体内 , 因而其更适应陆地环境。
    (3)、图3中A和B分别为大鲵和扬子鳄肺的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与大鲵的肺相比,扬子鳄的数量多,大大增加了气体交换的。而大鲵肺的结构简单,不能满足其对氧气的需求,还需要靠鳃和湿润的辅助呼吸。综上所述,大鲵属于从水生到陆生过渡的动物类型,扬子鳄属于动物,是真正适应陆地环境的动物。
  • 22. 《小蝌蚪找妈妈》邮票是我国发行的首版动画题材邮票,全套共5枚,依次描绘“巧遇虾公公”“金鱼妈妈大眼睛”“螃蟹妈妈白肚皮”“乌龟妈妈四条腿”“找到妈妈啦”五个故事情节,如下图所示。

    (1)、小蝌蚪找妈妈(青蛙)的过程,是依据妈妈“大眼睛”、“白肚皮”、“四条腿” 等特点为线索的。小蝌蚪生活在水中,用呼吸,而妈妈则长出四肢,消失,用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过着水陆两栖的生活。妈妈具有的(填“大眼睛”、“白肚皮”或“四条腿”)让她不易被水中天敌发现,起到保护作用。由于妈妈的形态结构发生了较大改变,给小蝌蚪找妈妈带来了困难。
    (2)、找妈妈的过程中,小蝌蚪遇到了虾、蟹、金龟、金鱼等动物,它们的生活环境不完全相同,呼吸器官也有所不同,但呼吸器官在结构上有着共同的特点,即在湿润的皮肤中和肺泡周围均密布着 , 有利于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氧气进入血液后,最终被运输到肌细胞等组织细胞,在细胞中的内参与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的过程。
    (3)、虾公公启发小蝌蚪,可以根据动物的特征作为线索,来寻找自己的妈妈。请在下面①~③的横线上填写小蝌蚪找妈妈过程中,用来区分这些动物的关键特征。

      ②  ③

    (4)、杀虫剂的使用,污染了水域,使得蝌蚪妈妈的生存遇到威胁。某农田施用农药后,近三年青蛙相对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数据表明,近三年来该农田中青蛙的数量

三、拓展应用

  • 23. 分析资料,回答问题:蛇,是人们熟知的一种冷血爬行动物。

    在自然界中,蛇的运动方式最为独特。蛇虽然没有脚,却是速度最快的爬行动物。又细又长的非洲黑毒蛇,其百米速度仅为5秒左右.蛇的运动方式有好几种,对不同的接触面,它采用不同的运动方式。

    一种是蜿蜒运动,所有的蛇都能以这种方式向前爬行。爬行时,蛇体在地面上作水平波状弯曲,使弯曲处的后边施力于粗糙的地面上,由地面的反作用力推动蛇体前进。

    第二种是履带式运动,蛇没有胸骨,它的肋骨可以前后自由移动,肋骨与腹鳞之间有肋皮肌相连。当肋皮肌收缩时,肋骨便向前移动,这就带动宽大的腹鳞依次竖立,即稍稍翘起,翘起的腹鳞就像踩着地面那样,但这时只是腹鳞动而蛇身没有动,接着肋皮肌放松,腹鳞的后缘就施力于粗糙的地面,靠反作用力把蛇体推向前伸,得到支持物,后部再缩向前去,这样交替伸缩,蛇就能不断地向前爬行。在地面爬行比较缓慢的蛇,如铅色水蛇等,在受到惊动时,蛇身会很快地连续伸缩。加快爬行的速度,给人以跳跃的感觉。

    (1)、蛇的运动方式是
    (2)、蛇没有足,却可以快速运动,它依靠的是
    (3)、蛇运动时所需的能量来自于体内的
  • 24. 箭毒蛙主要分布于巴西、中美洲等地的热带雨林中,通身鲜艳多彩。箭毒蛙的雌蛙将卵产在积水处,约8至15天孵化成蝌蚪,大约2至3个月,蝌蚪可发育成1厘米大小的幼蛙,从幼蛙发育到成蛙大约需要9至14个月。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箭毒蛙蝌蚪阶段的呼吸器官是。大多数箭毒蛙栖息在潮湿的热带雨林里,这是因为箭毒蛙的幼蛙和成蛙除了依靠进行气体交换外,还需要辅助呼吸,才能满足自身对氧气的需要。
    (2)、箭毒蛙的(填“前肢”或“后肢”)发达,适于跳跃,趾间有蹼,也能划水。
    (3)、《科学》公布的一项报告称,从1980年至今,两栖动物物种的灭绝数量已经从9种上升到了122种。花箭毒蛙等两栖动物被列入了世界保育联合会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单中。请你为保护箭毒蛙提出一项措施:
  • 25. 阅读以下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今年6月4日,在石景山京门路沿线黑石头段永定河上游,数以万计的小林蛙泳上河岸,形成一道奇特景象,数不清的笔头大的小林蛙集中在永定河饮水河上游河岸边,形成了两岸一公里多长的、一米左右宽的林蛙带.数不清的小林蛙叠了一层又一层,还形成了一堆半尺高的“小山”.因为数量太多,大量的小林蛙已经在挤压堆积中死亡.

    资料二:成都附近的环境污染严重的地区出现过类似的现象.

    资料三:现在正是北京蛙类上岸的季节.

    (1)、以下两种解释哪种有道理?         

    A、原因是环境污染严重,其他适合上岸生存的地方被破坏,迫不得已,就竞相在一个地方上岸. B、是对异常天文现象的反应.
    (2)、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中对环境有什麽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