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三等角全等模型——浙教版数学八上知识点训练
试卷更新日期:2024-10-22 类型:复习试卷
一、选择题
-
1. 如图, 点 在线段 上, 且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B、 C、 D、2. 已知,如图,B、C、E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AC=CD,∠B=∠E=90°,AB=CE,则不正确的结论是( )A、∠A与∠D互为余角 B、∠A=∠2 C、△ABC≌△CED D、∠1=∠23. 数学活动课上,小亮同学用四根相同的火柴棒 AB,BC,CD,DE 在桌面上摆成如图 所示的图形,其中点A,C,E在同一直线上,BC⊥CD,若AE=10,则点B,D到直线AE的距离之和为( )A、5 B、2 C、5 D、10
二、填空题
-
4. 如图,在Rt中, , 以其三边为边向外作正方形ABDE,正方形BCFG,正方形ACMN,点G,N到直线DE的距离之和为9,则AB的长为;若点到直线DE的距离为4,连结GN,则GN的长为.5. 如图,点D,C,E在直线上,点A,B在的同侧, , 若 , , 则CE的长为.6. 如图,在Rt△ABC中,AB=AC , 点D为BC上一点,过B、C两点分别作射线AD的垂线,垂足分别为点E , 点F . 若点F为AE中点,BE=2,则BC的长为 .7. 小李用7块长为 , 宽为的相同长方体小木块,垒了两堵与地面垂直的木墙,木墙之间刚好可以放进一个等腰直角三角板点在上,点和分别与木墙的顶端重合,则两堵木墙之间的距离为 .
三、解答题
-
8. 如图所示,为了测量一幢楼的高AB,在旗杆CD与楼之间选定一点P,在P处仰望旗杆顶C和楼顶A,两条视线的夹角正好为90°,量得点P到楼底的距离PB与旗杆的高度相等,都等于8 m,量得旗杆与楼之间的距离DB为33 m,求楼高AB.9. 如图,在四边形中,是边上一点, , 求证: .10. 如图,这是某市工业开发区设计图纸的局部平面图,直线AB是一条河流,河旁边建有一个工厂P,点O,E在直线AB上,O是工厂P的进水口,E是污水净化后的出水口,且PE⊥AB,现计划在河旁边工厂P的同侧再建一座工厂Q,设计要求是:工厂Q也从点O处引水,OQ⊥OP,OQ=OP,污水净化后的排污出口为AB上的点F处,且FQ⊥AB.(1)、 请根据设计要求把图形补充完整(不需要尺规作图)。(2)、已知QF=350米,PE=150米,求两个出水口E,F之间的距离(不计河的宽度).11. 如图①,P是线段AB上与点A,B不重合的任意一点,在AB的同侧分别以A,P,B为顶点作∠1=∠2=∠3,其中∠1与∠3的一边分别是射线AB和射线BA,∠2的两边不在直线AB上,我们规定这三个角互为等联角,点P为等联点,线段AB为等联线.如图②,在Rt△APC 中,∠A=90°,AC>AP,延长AP 至点B,使AB=AC,作∠A的等联角∠CPD和∠PBD.将△APC沿PC折叠,使点A落在点M处,得到△MPC,再延长PM交BD的延长线于点E,连结CE并延长交PD的延长线于点F,连结BF.请确定△PCF的形状,并说明理由。12. 综合与实贱
问题情境:数学活动课上,王老师出示了一个问题:
如图1,中, , , 点E为外一点, , 过B作 , 垂足分别为E、F.求证:.
(1)、独立思考:请证明王老师提出的问题.(2)、实践探究:王老师把原题作如下的更改,并提出新问题,请你解答.如图2,中, , , 点D是BC上一点, , 于E , 求证:.问题解决:
(3)、数学活动小组同学进一步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之后发现:如图3,中, , , 点D为BC上一点, , 过点A作 , 且 , 连接BM.若 , 请直接写出AG的值为.
13. 综合运用:(1)、【模型建立】如图1,等腰中, , , 直线经过点C , 过点A作于点D , 过点B作于点E , 求证: .(2)、【模型应用】如图2,已知直线与x轴交于点A , 与y轴交于点B , 将直线绕点A逆时针旋转至直线 , 求直线的函数表达式;14. 【概念建构】在中, , 直线MN经过点A , 于点D , 于点E . 如图1,当直线MN在外部时,称和是的“双外弦三角形”,如图2,当直线MN在内部时,称和是的“双内弦三角形”,依据“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基本事实,我们得到“双外弦三角形”和“双内弦三角形”都是全等三角形,即 .
(1)、【概念应用】如图3,在中,于点M , , E是BC边上的点, , , 连接AD , BD , 若 , 求BD的长.
小亮同学在阅读与理解【概念建构】的基础上,作于点N构造出如图4所示的“双内弦三角形”,并应用“双内弦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的结论求出了BD . 请你依照小亮的解题思路,写出解答过程.
(2)、请你应用“双内弦三角形”和“双外弦三角形”都是全等三角形的结论或者按照自己的解题思路解答下列问题.如图5,在中, , D是AB边上一点, , DE交BC于点N , 延长EB , CD交于点F , 猜想DB , DF , CN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3)、【学以数用】如图6, , 和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 直接写出和的面积和.
(4)、【拓展延伸】如图7,在中, , 点D在AB边上,过B作交CD延长线于点E , 延长EB至点F , 连接CF , 使 , 连接AF交CD于点G , 若 , 直接写出的面积.
15. 通过对下面数学模型的研究学习,解决下列问题:【模型呈现】
某兴趣小组在从汉代数学家赵爽的弦图(如图1,由外到内含三个正方形)中提炼出两个三角形全等模型图(如图2、图3),即“一线三等角”模型和“K字”模型.
(1)、【问题发现】如图2,已知,△ABC中, , , 一直线过顶点C , 过A , B分别作其垂线,垂足分别为E , F.求证:;
(2)、如图3,若改变直线的位置,其余条件与(1)相同,请直接写出EF , AE , BF之间的数量系;(3)、【问题提出】在(2)的条件下,若 , , 则△BFC的面积为.
(4)、如图4,四边形ABCD中, , △ACD面积为18且CD的长为9,则△BCD的面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