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义乌丹溪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10月独立作业检测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10-21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 下表为人体部分体液正常pH范围,其中碱性最强的是( )

    液体

    血浆

    胰液

    胃液

    胆汁

    pH

    7.35-7.45

    7.5-8.0

    0.9-1.5

    7.1-7.3

    A、血浆 B、胰液 C、胃液 D、胆汁
  • 2. 实验是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                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要求的是( )
    A、测定溶液pH B、添加试剂 C、闻气味 D、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 3. 下列化学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一致的是(    )
    A、碳酸钠、小苏打、Na2CO3 B、氢氧化钠、纯碱、NaOH C、氢氧化钙、生石灰、Ca(OH)2 D、氯化钠、食盐、NaCl
  • 4. 下列每组中的两种固体物质,只用水作试剂不能将其鉴别出来的是( )
    A、NaOH、NaCl                 B、CaCO3、Na2CO3 C、CuSO4、Na2SO4 D、BaCl2、AgNO3
  • 5. 小乐按图示操作进行酸和碱反应的实验,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①中NaOH溶液易潮解和变质,需密封保存 B、②中酚酞试液变红,其原因是溶液中存在Na+ C、③中反应的实质是H+和OH- 结合生成水 D、⑤中浓硫酸的稀释中,甲物质是水
  • 6.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下列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A、KCl B、(NH4)2HPO4 C、NH4NO3 D、CO(NH2)2
  • 7. 除去下列溶液中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溶液

    杂质

    试剂和方法

    A

    NaOH

    Na2CO3

    滴入足量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B

    KNO3

    K2SO4

    滴入适量BaCl2溶液、过滤

    C

    CaCl2

    HCl

    加入过量的CaCO3、过滤

    D

    NaNO3

    NaCl

    滴入过量AgNO3溶液、过滤

    A、A B、B C、C D、D
  • 8. 如图是一种简易的自动化彩色喷泉实验装置。注射器中是滴有紫包菜汁的氢氧化钠溶液(pH=10),小药瓶中充满氯化氢气体(极易溶于水)。实验开始时,推动注射器活塞,使少量溶液进入小药瓶,然后松开手,可以观察到注射器活塞向左移动,小药瓶中出现了美丽的彩色喷泉。已知紫包菜汁的变色范围如表所示,则以下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PH

    <6.5

    7.0~7.1

    7.5~8.5

    8.5~12.0

    >12.5

    颜色

    粉红色

    紫色

    蓝色

    绿色

    黄色

    A、滴有紫包菜汁的氢氧化钠溶液呈绿色 B、小药瓶中液体颜色变化依次为:粉红色→紫色→蓝色→绿色 C、液体颜色为粉红色时,小药瓶中所含的溶质是NaCl D、紫包菜汁可以用作酸碱指示剂
  • 9. 如图所示,锥形瓶中有物质甲,将胶头滴管中的液体乙加入锥形瓶中,若要使小气球鼓起,则下列组合中,能达成此目的的有( )

    ①甲:NaOH固体        乙:水        ②甲:CO2        乙:NaOH溶液

    ③甲:生石灰        乙:水        ④甲:水        乙:浓硫酸

    A、一项 B、两项 C、三项 D、以上组合均不符合
  • 10. 在长途运输中,通常将鱼苗养在相对密闭的容器内,因此加入某种药品,使容器内满足下列条件才能保持鱼苗的存活:充足的氧气、及时除去鱼苗呼出的CO2、水的pH调节在8左右,碱性不能太强。现有下列四种物质供选择:双氧水(H2O2)、过氧化钙(CaO2)、过氧化钠(Na2O2)和氯酸钾。它们的有关化学性质如下:

    ①2H2O2=2H2O+O2↑                ②2CaO2+2H2O=2Ca(OH)2+O2

    ③2CaO2+2CO2=2CaCO3↓+O2                ④2Na2O2+2H2O=4NaOH+O2

    ⑤2Na2O2+2CO2=2Na2CO3+O2                ⑥KClO3不与H2O、CO2反应

    在鱼苗长途运输中最适合加入的物质是( )

    A、双氧水 B、过氧化钙 C、过氧化钠 D、氯酸钾
  • 11. 在天平的两个托盘上各放一个烧杯,杯中盛有等量、等浓度的稀硫酸,此时天平平衡。如果一边放少许锌粒,另一边放入相同质量的铁,两者完全溶解后,天平指针(      )
    A、偏向有锌的一边 B、偏向有铁的一边 C、不偏转 D、无法判断
  • 12. 海水晒制的粗盐中往往还含有少量的硫酸钠、氯化镁、氯化钙等杂质,它们在溶液中主要以SO42-、Ca2+、Mg2+的形式存在。为将这些杂质除净,可向粗盐溶液中分别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碳酸钠、氯化钡溶液,然后加入盐酸调至溶液pH=7,最后经过滤、蒸发得到精盐。下列操作及加入溶液顺序错误的是( )
    A、BaCl2、NaOH、Na2CO3、过滤、HCl B、BaCl2、Na2CO3、NaOH、过滤、HCl C、NaOH、BaCl2、Na2CO3、过滤、HCl D、Na2CO3、BaCl2、NaOH、过滤、HCl
  • 13. 关于NaOH与盐酸的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一定量的稀盐酸逐滴滴入NaOH溶液中,pH减小说明两者发生了反应 B、将一定量的稀盐酸滴入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溶液仍为红色,说明两者不反应 C、将一定量的稀盐酸与pH=12的NaOH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7,说明两者发生反应 D、将NaOH固体放入稀盐酸中,放出热量,说明两者发生了反应
  • 14. 推理是科学学习的一种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B、pH<7的溶液呈酸性,则pH<7的雨水是酸雨 C、单质只含一种元素,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复分解反应只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则复分解反应一定没有改变元素化合价
  • 15. 往含MgSO4、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渐滴加Ba(OH)2溶液,产生的沉淀质量m与加入的液体体积V之间的关系,不可能是下图中的( )
    A、 B、 C、 D、

二、填空题(8小题,20空格,每空2分,共40分)

  • 16. 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从下列物质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序号):

    ①生石灰        ②氢氧化钠        ③熟石灰        ④氢氧化铝        ⑤浓硫酸

    (1)、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是
    (2)、可用来做食品干燥剂的是
    (3)、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 17. 小文通过实验测得石灰水、碳酸饮料、食醋、食盐水四种溶液的pH。图中箭头方向表示pH逐渐增大,其中表示食盐水的是点填字母)。在测定碳酸饮料的pH时,若先将试纸用水湿润,则测出的pH值(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 18.
    (1)、稀硫酸在烘干的过程中成为浓硫酸,使富含纤维素的竹片呈现黑色或褐色,这是利用了浓硫酸的性,在这个过程中竹片发生了变化。
    (2)、以下物质属于合金的是(填序号)。

    ①不锈钢    ②金刚石    ③氧化铁    ④黄铜    ⑤活性炭

  • 19. 《梦溪笔谈》中记载了用“苦泉水”制取铜的方法:“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烹胆矾则成铜;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此文记录了两种冶铜的方法,主要流程如图所示:

    (1)、从硫酸铜溶液中分离得到硫酸铜晶体的操作过程为:先将溶液加热蒸发浓缩后,再降温至有大量晶体析出,最后经(填操作名称)得到晶体。
    (2)、铸造“铁釜”的单质铁会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 , 该反应属于(填“置换”或“复分解”)反应。
  • 20. 如图甲所示为探究铁钉锈蚀条件的实验,如图乙所示为用稀盐酸除铁钉表面的铁锈的实验。

    (1)、图甲实验中,若实验结果是试管①、③中的铁钉不生锈,试管②中的铁钉生锈,则可得出铁钉生锈的条件是:铁与发生反应。
    (2)、图乙实验中,若观察到试管中的铁钉变得光亮且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呈黄色,此时溶液中存在的微粒除H、Cl和H2O外,还有
  • 21. 将金属X插入烧杯内的AgNO3溶液中(如图),观察到溶液颜色变蓝后取出X,向烧杯内再加入一定量锌粉,振荡后,溶液蓝色逐渐消失。

    (1)、金属X是
    (2)、实验结束后,过滤烧杯内的液体,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 22. 将m1g7.3%HCl溶液和m2g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溶液温度,实验结果如右图所示(实验中始终保持m1+m2=50)。

    (1)、图中A点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
    (2)、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23. 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碳酸钠、氯化钾、硝酸钡、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兴趣小组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实验:

    Ⅰ.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逐渐加水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水的质量的变化如图甲所示;

    Ⅱ.取少量B点的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试液不变色;

    Ⅲ.继续向烧杯中滴加稀硫酸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稀硫酸的质量的变化如图乙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原白色固体的组成一定无
    (2)、BC段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3)、小组同学根据乙图判定实验Ⅰ后的溶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钡,你同意吗,并说出你的观点和理由。

三、实验探究题(5小题,20空格,每空2分,共40分)

  • 24.                 
    (1)、用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反应实验时,反应过程溶液

    pH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该实验操作是将(写溶质的化学式)溶液逐滴加入到另一种溶液中。

    (2)、若用稀硫酸代替(1)中的稀盐酸,将稀硫酸逐滴加入至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当滴加到一定量并充分反应时,请对烧杯中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此时烧杯中的溶质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Ⅰ:Na2SO4        Ⅱ:        Ⅲ:Na2SO4和NaOH

    【实验与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上述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

    滴加溶液

    猜想Ⅱ正确

  • 25. 工业生产的氢氧化钠常含有碳酸钠杂质。为测定某样品中氢氧化钠纯度,设计以下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每一步骤反应完全,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实验设计】

    【实验过程】主要步骤如下,请填空:

    ①按图组装仪器,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将10g试样放入B瓶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得到试样溶液;

    ③打开弹簧夹a,先对装置A、B、C(已连接)通入空气一会儿,以排尽装置含有的 , 再关闭弹簧夹a,接上装置D和E,打开弹簧夹c;

    ④从分液漏斗中滴入20%的稀硫酸,直到不再产生气泡为止;

    ⑤反应结束后,待装置冷却后直接称量装置(填字母序号)质量。

    【数据分析】

    ⑥根据该装置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差得到CO2的质量,由此计算出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最后得到样品中氢氧化钠纯度;

    【实验反思】⑦E装置的作用是

    ⑧最后计算得到样品中氢氧化钠纯度比实际数据偏大,反思整个实验过程,造成误差可能的原因:

  • 26. 小乐做了“铝与酸反应”的系列实验,回答问题:

    实验1:小乐在试管中放入一枚未打磨的铝片,然后注入适量pH=4的稀盐酸。铝片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甲所示。

    (1)、铝片和稀盐酸在开始阶段不产生氢气原因(用相关化学反应方程式解释)。
    (2)、从a点到b点,曲线上升的原因可能是
    (3)、实验2:小乐将另一枚打磨过的铝片与适量pH=4的稀硫酸反应,结果生成氢气速率很慢。针对铝片与稀盐酸和稀硫酸反应速率不同的现象,小乐提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1:盐酸中的氯离子对反应起促进作用;猜想2:硫酸中的硫酸根离子对反应起阻碍作用。

    为了验证猜想,小乐设计了如图乙所示实验。

    加入的两种固体物质A和B分别是

  • 27. 实验室有两瓶标签模糊的药品(编号X和Y),其中一瓶是碳酸钠,另一瓶是碳酸钾;现要将两种药品区别开来,小实进行了如下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分别将相同质量的两种待检药品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并用电子天平测得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其质量如表所示。

    方案二:利用如图乙所示装置,分别将相同质量的两种待检药品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并用量筒测出排出水的体积,其体积值如表所示。(常温常压下二氧化碳的密度约为3克/升)

    待检药品

    二氧化碳的质量

    待检药品

    排出水的体积

    m克X

    0.4克

    m克X

    0.22升

    m克Y

    0.3克

    m克Y

    0.17升

    (1)、 方案一中要获得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则需要测量甲图中的装置前后的质量差。(选填“a”“b”或“ab”)
    (2)、两次实验结束后,锥形瓶内都会有二氧化碳残留,试分析此现象对两次实验结果的影响。实验一中;实验二中(选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3)、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分析确定待检药品X为
  • 28. 一次用餐中,小丽同学对“固体酒精”产生好奇,于是她决定买回一袋,对其进行研究。

    【收集资料】通过阅读标签及查阅资料,她获得如下信息:

    ①该固体酒精中含有酒精、氯化钙、氢氧化钠三种物质;

    ②酒精的化学式为C2H5OH;

    ③氯化钙、氯化钡的水溶液均呈中性。

    【提出问题】酒精的化学式与NaOH相比,都有“OH”,那么酒精的水溶液是不是显碱性?

    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及变质的程度如何?

    【实验探究】实验一:她取少量酒精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未观察到蓝色沉淀,说明酒精溶液(填“显”或“不显”)碱性。

    实验二:她先取少量固体酒精于烧杯中,加入足量水溶解后静置,发现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再取沉淀于试管中加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说明氢氧化钠已变质。请写出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的化学方程式

    她取上述烧杯中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先滴加足量澄清石灰水,发现生成白色沉淀,再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液体呈红色,她认为氢氧化钠部分变质。老师发现后,提示她由该实验得出的结论不可靠。你认为只要将上述实验中的澄清石灰水变为(填化学式)溶液,即可得到氢氧化钠部分变质的结论。

四、分析计算题(4小题,10+7+8+10,共35分)

  • 29.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针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国政府向全球承诺,力争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使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与吸收总量平衡,实现“零排放”。实现“碳中和”通常可采取如下措施:

    Ⅰ.碳减排:减少人类生产和生活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1)、下列做法不能实现“碳减排”的是____
    A、加高烟囱排放工业废气 B、推进新能源汽车使用 C、废弃物分类投放并回收利用 D、养成节约用水用电习惯
    (2)、Ⅱ.碳吸收:①利用植物光合作用,这是自然界消耗二氧化碳的最重要途径;②利用“碳捕捉与封存技术”,即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CO2分离出来进行储存。在实际生产中,经常用NaOH溶液来“捕捉”CO2 , 流程如图所示(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

    用该技术进行“碳捕获”有效利用了原材料,该过程中被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3)、写出分离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现有溶质质量分数为10.6%的Na2CO3溶液100千克,求完全反应后,理论上可生成CaCO3的质量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 30. 在研究“酸与碱之间发生的反应”过程中,取一洁净的锥形瓶,往其中加入25g氢氧化钠溶液,然后逐滴滴入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

    (1)、为了获取酸能与碱反应的证据,滴加稀盐酸前,锥形瓶中还需加入的是
    (2)、滴加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锥形瓶及溶液总质量随加入稀盐酸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①a的值是

    ②求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 31. Cu与Zn的合金称为黄铜,有优良的导热性和耐腐蚀性,可用作各种仪器零件。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某黄铜的组成,取20g该黄铜样品于烧杯中,向其中分5次加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使之充分反应。每次所用稀硫酸的质量及剩余固体的质量记录于下表: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g

    第1次

    40

    m

    第2次

    40

    14.8

    第3次

    40

    12.2

    第4次

    40

    11.2

    第5次

    40

    11.2

    (1)、从以上数据可知,最后剩余的11.2g固体的成分是;表格中,m=
    (2)、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3)、计算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 32. 实验室有一瓶敞口放置一段时间的氢氧化钠固体,为测定这瓶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做如下实验:现取Wg样品放入盛有足量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向烧杯中逐滴加入200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实验数据如图所示。试分析计算回答:

    (1)、恰好完全反应时,产生气体的质量是g,与P点对应的溶液溶质是
    (2)、Wg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精确到0.1%)
    (3)、在往烧杯内逐滴加入稀盐酸的过程中,烧杯中溶液各个量随盐酸质量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则正确的有(可多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