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高考生物一轮实验专题复习
试卷更新日期:2024-10-17 类型:一轮复习
一、选择题
-
1. 有一瓶酵母菌和葡萄糖的混合培养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产生的酒精和CO2的量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氧浓度(%)
a
b
c
d
产生CO2的量
30mol
9mol
12.5mol
15mol
产生酒精的量
0mol
9mol
6.5mol
6mol
A、氧浓度为a时,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 B、氧浓度为b时,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 C、氧浓度为c时,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产生的CO2多 D、氧浓度为d时,有2/3的葡萄糖用于酒精发酵2. 甲、乙、丙三位同学将葡萄榨成汁后分别装入相应的发酵瓶中,在温度等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发酵,如图所示。发酵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均需排气一次。下列评价错误的是( )A、丙装置设置有误,排气时可能会导致发酵液溢出 B、三个装置中酵母菌均先有氧呼吸,再酒精发酵 C、用酸性的重铬酸钾溶液鉴定装置中是否有酒精产生 D、导致三个装置中发酵液pH下降的原因不同3. 为验证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某小组进行了实验,实验方案和结果如下表。下列对①—④的判断错误的是( )培养液
葡萄糖溶液浓度
是否通入氧气
BTB检测
酸性重铬酸钾检测
酵母菌培养液
5%
①
黄色
④
酵母菌培养液
5%
②
③
灰绿色
注:BTB为溴麝香草酚蓝溶液。
A、①为“是” B、②为“否” C、③为“蓝色” D、④为“橙色”4. 以酵母菌和葡萄糖为材料进行“乙醇发酵实验”,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该实验过程与结果的说法,错误的是( )A、将煮沸的酵母菌悬液加入盛有葡萄糖溶液的甲试管后要振荡混匀 B、在甲试管混合液的表面滴加一薄层液体石蜡,能制造无氧环境 C、拔掉装有酵母菌与葡萄糖混合液的甲试管塞子后,可闻到酒精的气味 D、乙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可判断酵母菌进行细胞呼吸产生了CO25. 某同学将酵母菌、等量的酵母菌细胞质基质分别放入甲、乙两支试管,向两支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的相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均供氧充足,一段时间后,检测葡萄糖和CO2的相对含量变化情况,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甲试管细胞质基质中产生CO2的速率更快 B、两支试管中的葡萄糖消耗速率基本相同 C、两支试管中的反应产物均有CO2 D、用酸性重铬酸钾检测反应结束后乙试管中的溶液,可出现灰绿色反应6. 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菌,便于研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下列关于“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葡萄糖溶液煮沸后,立即加入新鲜食用酵母 B、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遇酒精变为灰绿色 C、该探究实验属于对比实验,自变量是氧气的有无 D、二氧化碳使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7. 学生研究小组将酵母菌和葡萄糖溶液放入一个保温瓶中,并用带有两个孔的塞子封口,如下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保温瓶内的温度将一直慢慢升高 B、保温瓶中氧气的含量对酵母菌细胞呼吸的类型有重要的影响 C、该实验中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可用来测定酵母留细胞呼吸释放的CO2量 D、锥形瓶中的指示剂应为酸碱指示剂,目的是检验酵母的的呼吸作用的类型8. 如图所示,装置1和装置2用于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装置1中H2O2溶液和猪肝研磨液混合,可以为酵母菌提供氧气 B、装置1中溴麝香草酚蓝溶液变色,说明酵母菌未发生无氧呼吸 C、装置2应静置一段时间后,再将软管插入溴麝香草酚蓝溶液中 D、装置1和装置2之间形成相互对照,因变量是CO2的产生速率二、非选择题
-
9. 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某兴趣小组利用葡萄糖溶液培养酵母菌,并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1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 , 装置1测量的是 , 装置2测量的是。(2)、实验过程中不考虑温度和其他微生物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若装置1中的液滴左移,装置2中的液滴不移动,则培养液中酵母菌呼吸作用的反应式为:;若装置1中的液滴左移,装置2中的液滴右移,说明培养液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为。(3)、向酵母菌的培养液通入不同浓度的O2时,产生的酒精和CO2的量如图2所示。当氧浓度为a时,酵母菌细胞只进行;当氧浓度为d时,酵母菌细胞只进行;当氧浓度为c时,酵母菌消耗的葡萄糖中用于无氧呼吸的占。10.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想进一步探究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产生等量CO2时,消耗多少葡萄糖的问题,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将无菌葡萄糖溶液与少许酵母菌混匀后密封(瓶中无氧气),按图甲、乙装置进行实验,当测得甲、乙装置中CaCO3沉淀相等时,撤去装置,将甲,乙装置两锥形瓶中的溶液分别用滤菌膜过滤,除去酵母菌,分别得到滤液1和滤液2。
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乙组装置中,酵母菌可以进行的细胞呼吸方式是。甲、乙两组实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产生等量CO2时,消耗葡萄糖的比例是。(2)、甲、乙两组的自变量是。(3)、将等量的滤液1和滤液2分别倒入U形管的A、B两侧并标记(已知滤液中的葡萄糖不能通过U形管底部的半透膜,其余物质能通过),一段时间后观察的变化。预期的实验结果和结论:
①若A侧液面下降,B侧液面上升,则;
②若 , 则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一样多。
11. 科研人员为探究已活化的酵母菌的细胞呼吸速率,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实验中以葡萄糖为细胞呼吸底物,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上图所示装置中活化的酵母菌初期的细胞呼吸速率可以用单位时间内的来表示。一段时间后,装置中的红色液滴会向(填“左”“右”)移。(2)、实验应该在适宜且相同的温度条件下进行,温度属于实验要控制的变量。若要排除活化的酵母菌自身因素(实验误差)的影响或干扰,需要完善的设计是。(3)、若将装置中的酵母菌换成新鲜的绿色叶片,用来测定其细胞呼吸速率,则必须进行的操作是。(4)、若要继续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分解、利用丙酮酸的场所,需要设法将分离,补充以作为反应底物的实验。12. 某研究小组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酵母菌细胞呼吸的研究。图中刻度玻璃管可以用来读取液面的高度(假设水压对气体体积变化的影响可忽略不计)。实验步骤:
步骤一,将10mL酵母菌培养液和10mL加热煮沸后冷却的酵母菌培养液分别加入甲、乙两个烧杯中;
步骤二,将甲、乙两个烧杯分别放入气密性完好的两个气球中,排尽空气后分别向两个气球内注入等量且适量的氧气,扎紧气球保持密闭状态,再分别放入上图所示实验装置中;
步骤三,两组装置均放入20℃恒温水浴锅中,从注水口注入等量的温水,调节刻度玻璃管液面至起始刻度;
步骤四,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分析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 因变量是。(2)、实验刚开始的短时间内,两组装置的刻度玻璃管液面均不发生变化的原因分别是。(3)、一段时间后,装有甲烧杯的装置中刻度玻璃管液面上升,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