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单元主题阅读:08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试卷更新日期:2024-10-16 类型:复习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
1. 阅读
做个快乐的读书人(节选)
①读书就跟到博物馆一样。你可以“精读”,从头到尾只待在一间展览室里,研究一两样东西;你也可以“浏览”,到处走走,遇到感兴趣的,就多读一下展品的说明。读书也可以像是参加“发现之旅”的比赛。大家拼命读,拼命冲,比谁读得多,谁考得好。只是到头来,很可能没见到多少,没学到多少,徒然得个虚名,却既浪费了时间又搞坏了身体。
②在这儿爸爸要告诉你两句孔子说过的话孔子说:[甲]“把已经学过的东西,常常拿出来温习,不是很喜悦的事吗?”孔子又说:[乙]“只知道学习,却不加思索,到头来等于白学;只靠思索却不去学习,则会疑惑。”孔子的这两句话里提到了三个词,也就“习”和“思”。“学”是指“学新的东西”。“习”是讲“温习”,也就是把学过的东西再温习一下。“思”是讲“思索”,让学到的东西能在脑海里多打几个转,甚至形成一些自己的想法,产生一些自己的创意。现在,爸爸要问你,你这个礼拜读了两千多页书,算是“学”,是“习”,还是“思”?你的答案大概只有“学”吧!2-1-c-n-j-y
③孩子!你总是去图书馆,那里的书是不是好多好多,让你一辈子也读不完?如果有个人天天都去读书,一辈子读了几千万页的书,他还有时间写文章、写书,或把学到的东西拿来使用吗?这也好比前两个月,爸爸说要种番茄,从图书馆里借了七八本种番茄的书,要是爸爸一页一页看,只怕到现在还在读书,我们的后院又怎么能有已经红了的番茄呢?所以,书虽然不会动,像是“死的”,但是里面的学问是“活的”。那活的学问又好像种子,你必须把它拿出来,播到土壤里,每天浇灌,常常施肥,才能长出果实。如果你根本不把种子拿出来,或播完种却忘了,任它自生自灭,长出一大堆杂草来,是不可能有收获的。
④孩子!爸爸不要你拿第一,只希望你做个快乐的读书人:快乐地读,快乐地用,常常温习,常常思索。
(1)、文中提到甲、乙两句孔子的话,其原文依次是(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③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③②(2)、文中提到的孔子的两句话,其关键词不包括( )。A、学 B、习 C、思 D、用(3)、下列说法中,符合短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者主张“读书也可以像是参加‘发现之旅’的比赛”,读得越多越好 B、书里的学问是“活的”,阅读时用心思考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才会受益无穷 C、书本是“死的”,一本书就是一本书,里面的内容不会因为读者不同而有所变化 D、作者的孩子一个礼拜读了两千多页书,做到了学以致用(4)、第③段中作者用“种番茄”打比方形象地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5)、作者给孩子写这封信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 课外阅读。韦编三绝
“韦编三绝”,讲的是孔子晚年勤读《周易》的故事。
孔子是终身学习的楷模。他幼年时聪明好学,二十岁就有“博学好礼”之名,到了晚年,更是读书入迷。孔子晚年花了很大的精力研究《周易》。这是一部晦涩难懂的古书,即便以孔子的学识水平,要完全搞懂也有难度。
孔子生活的那个时代还没有纸,书是用竹子做的,把竹片烘干后在上面写字,一片竹子写一行字,再用一根牛皮绳将这些竹片(也叫竹简)穿起来,就成了书册。《周易》的内容十分丰富,一部《周易》要用很多片竹简穿成,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孔子经常翻阅《周易》,穿竹简的牛皮绳都被磨断了。
“韦编三绝”后来被普遍用来赞扬勤学。
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写道:“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
(1)、根据短文,解释句子中加点的字。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
喜: 韦:
三: 绝:
(2)、孔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读了孔子“韦编三绝”的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3.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读书的方法多种多样,下面介绍三种常见的阅读方法。
____
这是一种跳跃式的读书方法。可以把书中无关紧要的内容放在一边,抓住书的筋骨脉络阅读,重点掌握各个段落的观点。有时读书遇到疑问处,反复思考而不得其解时,也可以跳过去,向后继续读,就可前后贯通了。
____
这是一种快速读书的方法,即陶渊明提倡的“好读书,不求甚解”。一目十行,把文章迅速浏 览一遍,只了解文章大意即可。这种方法可以加快阅读速度,提高阅读量,适用于阅读同类的书 籍或参考书等。
____
在读书的过程中,根据已知的内容,推测未知的内容。这种读书方法有利于读思结合,使阅读插上联想、想象的翅膀,提高读者阅读的兴趣。在读一篇文章时先看题目,猜想这篇文章会写些什么,可能会采用什么方法来写,会不会采用什么议论的方法来写,然后再读下文。
(1)、根据短文内容,选取相对应的阅读方法,填写在文段前面的横线上。跳读 猜读 速读
(2)、在介绍第三种阅读方法时,作者是从、和三个 方面来介绍的。(3)、联系自己的阅读体会,从短文中选择一种阅读方法并阐述这种方法给你的启发。4.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耐磨的人生
我的一个朋友在一次意外中答去左手。在炎炎夏日里,我到他的小书屋去选 书。我本来打算要穿一件凉爽的短袖汗衫出门的。可是,临行前我毅然换了一件长袖衫——我忘不掉两年前他在酷暑时穿一件长袖衫对我说:“我今生再也无福穿短袖汗衫了”的悲苦神情,我希望这件长袖衫从身上蒸 出淋淋汗水,希望这淋淋潜水能多少减淡一点朋友的哀伤和痛楚。当我出现在那间小书屋时,朋友热情地迎上来与我握手。两只左手紧紧相握的瞬间,我俩都忍不住看着对方的衣衫大笑起来——因为,朋友竟然穿了一件短袖汗衫。
朋友说:“谢谢,我积压物资你的良苦用心。倒退两年,我还真有特别需要你这样做,但现在不同了……不瞒你说,铡出事那阵子,我认为我活不下去了,我说什么也接受不了没有右手的残酷事实。我笨拙地穿衣,歪歪扭扭地写字,刮胡子的时候,把脸刮得鲜血淋漓,上厕所都十分不方便……我哭,我闹,我摔东西,我把脑袋剃得溜光发亮。后来,我就劝自己,别想那只手,行不?瞧瞧人家古人多豁(huò huō)达,满嘴的牙齿都掉光了,却说:‘口中无碍,咀嚼(jiáo jué)愈健’ 一个叫达克顿的外国人,曾以为除双目失明以外可以忍受生活上的任何打击,可在他60岁的时候,却真的双目失明了。这时候,他说:‘噢,原来失明也是可以忍受的呀!,人可以忍受一切不幸,即使所有器官都丧失知觉,我也能在心灵中继续活着。’慢慢地,我平静下来。我开始穿着短袖汗衫出门,坦然面对人们异样的目光。我终于明白,我其实有一条韧(rén rèn)性十足的命,它远比我想象中的那条命耐磨得多……”
那一天,我倒(dǎo dào)空了自己的钱袋,我跟自己说:多选一些书吧,这间书屋的书一定富含灵魂的钙。
(1)、给文中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2)、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表示出乎意料,
坚决地,毫不迟疑的。
性格开朗,气量大。
(3)、填写合适的词语。的汗衫 地穿衣 地面对 的目光
(4)、找出短文中的中心句。(5)、在炎炎夏日,“我”为什么穿长袖衫去朋友的书屋?(6)、“我”的朋友是如何走出人生低谷的?5. 课外阅读。爱书如命的人
在鲁迅的全部生活中,书籍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他被人们称为“爱书如命”的人。
幼年时期的鲁迅,随着识字渐渐多起来,就开始攒钱买书。过年时,大人给了他压岁钱,他总舍不得随便花,一点一点攒起来买书看。成年以后,鲁迅阅读的范围更加广泛了,他对于买不到的稀有的好书,就亲自动手,一笔一画地把它抄下来。显然,抄书使得他得益匪浅。鲁迅的记忆力那么好,读过的书能够经久不忘,这与他抄书的爱好是密切相关的。在鲁迅博物馆里,陈列着一盒修书的工具,鲁迅就是用这些极其平常的东西进行修书,使得他的书历久常新,没有一册书里有污损,也没有一册书是破散的。
鲁迅读过的书浩如烟海。他购置的书,仅据《鲁迅日记》上的“书账”统计,从1912年到1936年,就有9000多册。他收藏的书,总是捆扎保存得井井有条。鲁迅一生清贫,最大的财产就是他的这些宝贵的藏书了。
(1)、根据意思写出短文中的词语。①形容读过的书很多。
②经过了很长的时间也不会忘记。
③做事很有条理,思路清晰。
④得到的利益很大。
⑤经历很长时间还是新的。
(2)、鲁迅抄书使他“得益匪浅”,从“”这句话可以看出;鲁迅的书“历久常新”具体表现在:“”,从中可以看出鲁迅是个的人。(3)、看到“从1912年到1936年,就有9000多册”,你有何感想?请把你想说话写下来。6. 课外阅读。____
英国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十分好学。他读书就像海绵碰到水那样,尽量吸收。他读到不懂的地方总是很愉快,因为弄清不懂的地方就可以学到新的知识了。
达尔文读书非常认真,对不理解的内容绝不放过一点。如果书是借来的,他就把重要的内容摘记下来。这样的笔记本,达尔文整整保存了一大柜子,还有三四十个大纸箱,里面全是辛勤收集的各种资料。达尔文曾风趣地说:“这里的知识,够我一生使用了。”
达尔文到了晚年,身体很不好,经常生病,但他仍然坚持每天学习,一直到去世。
(1)、写出文中的中心句。(2)、从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愉悦— 辛劳—
幽默— 依然—
(3)、写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4)、短文用哪些事例介绍了达尔文好学的精神?(5)、达尔文好学与认真的态度,给了你哪些启示?(6)、在文前横线上给短文加一个恰当的题目。7. 课外阅读。童年读书(节选)
莫 言
①我童年时的确迷恋读书。
②那时候既没有电影更没有电视,连收音机都没有。在那样的文化环境下,看“闲书”便成为我的最大乐趣。父亲反对我看“闲书”,大概是怕我中了书里的流毒,变成个坏人;更怕我因看“闲书”耽误了割草放羊;我看“闲书”就只能像地下党搞秘密活动一样。
③我偷看的第一本“闲书”,是绘有许多精美插图的神魔小说《封神演义》,那是班里一个同学的传家宝,轻易不借给别人。我为他家拉了一上午磨才换来看这本书一下午的权利,而且必须在他家磨道里看并由他监督着,仿佛我把书拿出门就会去盗版一样。这本用汗水换来短暂阅读权的书留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那骑在老虎背上的申公豹、鼻孔里能射出白光的郑伦、能在地下行走的土行孙、眼里长手手里又长眼的杨任,等等等等,一辈子也忘不掉啊。
④后来又用各种方式,把周围几个村子里流传的几部经典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儒林外史》之类,全弄到手看了。后来又把“文革”前那十几部著名小说读遍了。记得从一个老师手里借到《青春之歌》时已是下午,明明知道如果不去割草羊就要饿肚子,但还是挡不住书的诱惑,一头钻到草垛后,一下午就把大厚本的《青春之歌》读完了。身上被蚂蚁、蚊虫咬出了一片片的疙瘩。从草垛后晕头涨脑地钻出来,已是红日西沉。我听到羊在圈里狂叫,饿的。我心里忐忑不安,等待着一顿痛骂或是痛打。但母亲看看我那副样子,宽容地叹息一声,没骂我也没打我,只是让我赶快出去弄点草喂羊。我飞快地蹿出家院,心情好得要命,那时我真感到了幸福。
⑤有一次他借到一本《破晓记》,藏到猪圈的棚子里。我去找书时,头碰了马蜂窝,嗡的一声响,几十只马蜂蜇到脸上,奇痛难挨。但顾不上痛,抓紧时间阅读,读着读着眼睛就睁不开了。头肿得像柳斗,眼睛肿成了一条缝。我二哥一回来,看到我的模样,好像吓了一跳,但他还是先把书从我手里夺出来,拿到不知什么地方藏了,才回来管教我。他一巴掌差点把我扇到猪圈里,然后说:活该!我恼恨与疼痛交加,呜呜地哭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可能是怕母亲回来骂,便说:只要你说是自己上厕所时不小心碰了马蜂窝,我就让你把《破晓记》读完。我非常愉快地同意了。
(1)、本文是围绕那一句话写的?在文中用横线画出来。(2)、在文中,作者讲述了自己童年时因为迷恋读书而遭遇的一些事情,请用简洁的话依次概括。为读《封神演义》 , 为读《青春之歌》 , 为读《破晓记》。
(3)、读第2段,说说父亲为什么反对我看闲书?(4)、文中作者说:“那时我感到幸福”,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8.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问题。读书要有选择
当我们在新华书店或图书馆里,看到那一排又一排图书的时候,你是否会有一种如入“书城”的感觉呢?是呀,在我们的一生中,有多少书在等着我们去读哇!可是,要读完所有的书是根本做不到的,这就要求我们要对读物进行认真的选择。
我们小学生可以选择哪些读物呢?
第一,可以选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特别是那些已有定评的古今中外名著。这类书籍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较高的艺术水准。读了这些书,我们就能很形象地知道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什么样的感情才是美好的……在得到精神陶冶的同时,我们还会明白,什么样的文章才是真正出色的文章。
第二,可以选读一些名人传记。领袖人物、爱国先贤和科学家的传记,会向我们展现他们成长的足迹、奋斗的历程和光辉的业绩,展现他们高尚的情操和执着的追求。这类书曾经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为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作出巨大贡献,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读这些人物的传记,我们也仿佛是在聆听他们的教诲,接受他们的思想,这对我们的成长是非常有意义的。
第三,可以选读一些科普类的书。这类书通俗易懂,生动有趣,既可以学到各方面的科学知识,也可以启迪智慧,帮助我们插上幻想的翅膀,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此外,还可选择一些工具书,如字典、词典、百科全书等。这些都是最好的“无声老师”,我们在学习中遇到疑难问题,就可以随时向它们“请教”。
选择合适的读物是一种本领。掌握了这种本领,就能帮助你用有限的时间去读更多的好书,去获取更多的知识。
(1)、判断下列句子中引号的作用,选一选。A.表示引用。 B.表示强调。
C.表示特殊含义。 D.表示特定称谓。
①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
②我们在学习中遇到疑难问题,就可以随时向它们“请教”。
(2)、短文中作者认为适合我们小学生阅读的书有、、和等。(3)、有选择地读书,有什么好处呢?(4)、短文中作者推荐我们选读的几种读物中,你最喜欢哪一种?或者你认为哪一种读物对你的帮助最大?简要说明原因。9. 作品三:知读书意义生命中的一部分
刘心武
①书,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②我每天都离不开书,每天必看书。有时忙得团团转,似乎不可能看书,但再忙总得如厕。如厕时我总要读一点儿东西,如果不是书,那就一定是报纸杂志。所以,最忙的时候我也仍然在看书。
③有一回出差,路上竟把手提包丢了,到了下榻的招待所,丧得不行。 手提包里的钞票及一些生活用品固然可惜,但最可惜的是一本心爱的书。我每次出差总要带上一本或几本最提神的书,同在家一样,躺在床上后也要 读书。我不能想象,自己可以上床后不读书便坦然入眠。那一晚真够狼狈,临时去借书又不可能,躺在床上后,百无聊赖,浑身不自在。忽然,我眼光扫到了桌上的台历,啊,那不也可当作一本书读吗?于是,我兴奋地跳下床,抓 过台历。那是一本有关中外历史知识的台历,真棒!于是我津津有味地翻
阅起来,那一个夜晚我没有感到空虚和寂寞,因为像往常一样读了书。
④在旅行途中,在火车上,在飞机上,我自然更要读书。
⑤人不可一日无书。古人早就倡导过抓紧枕上、厕上、马上的时间读书。仔细想来,马背上何等颠簸,古人却仍要抽空读书,我们今天的条件无 论如何总要比马背上好,怎能荒废时间,整天不读一页书呢?
⑥自然,读书要力求读好书,读讲真理的书,传知识的书,陶冶性灵的书,赏心悦目的书。但世上的书多如繁星,也很难说我们遇到的书都那么有价值,那么美妙。怎么办呢?我的做法是选择经过几代读者考验,即经过时间老人筛选成为名著、经典的书,要重点读;时下热门的书,可以拿出来翻阅,但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如果觉得确实好,则细读,倘若觉得虚有其名, 粗读可矣;有一些偶然遭逢的书,不妨翻翻,发现某本书是“瞎糊弄”,也不失为一种收获,因为可以悟出一些关于社会人生的道理,绝大多数读过一定数量好书的人会自然而然地排拒那坏书的影响。
⑦当书构成我们生命中一部分以后,我们的灵魂必将变得充实而丰富,我们的眼睛必将变得明亮而深邃,我们的行为也必将变得理智而富于创造性。
⑧爱书吧,从你识字开始,书应该是你不可离异的终身伴侣。
(文章有删改)
【批注一】第③段写了____的事情,突出了“我”离不开书,每天都必须看书。
【批注二】画线句是一个____句,强调了我们应该 ____。
【批注三】从第⑥段可以学到许多读书的方法。【批注四】结尾这句话和前文照应。
(1)、新考法批注法 请在下面横线上补全【批注一】和【批注二】的内容。【批注一】第③段写了的事情,突出了“我”离不开书,每天都必须看书这一特点。
【批注二】画线句是一个句,强调了我们应该。
(2)、拓展【批注三】。你从第⑥段中学到了哪些读书方法?请补全下面导图。(4分)(3)、【批注四】所标注的句子和前文“”一句相照应。(4)、针对第②段中作者如厕的时候都要读书,奇奇和妙妙产生了以下观点,请你结合自身经历说说你支持哪种观点。奇奇:我们应该充分利用零碎时间读书,充实自我。 妙妙:我们应该拿出固定的时间读书,养成习惯。
10. [读书明智]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与书结缘
周国平
①我此生与书有缘,在书中度过了多半的光阴。上小学的时候,在老师的号召下,班上同学把自己的图书凑集起来,放在一只箱子里,办起了一个小小图书馆。我从中借了一本书,书中有趣的内容让我对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一本书,不管是否读得懂,都使我神往。
②小学刚毕业,拿到了初中的准考证,听说凭这个证件就可以进到上海图书馆的楼内,我喜出望外。整个暑假,我几乎天天坐在上海图书馆的阅览室里看书。这是知识的圣殿,我为自己能够进入这个圣殿而自豪。
③我渴望收集自己所喜欢的书,于是养成了买书的爱好。
④初中三年级时,我家搬迁,从家到学校乘电车只花四分钱,走路要用一小时。父亲每天只给我四分钱的单程车费,我连这钱也舍不得花,总是徒步往返。因为我心里惦记着这一段路上的两家旧书店,便以目不旁视的气概勇往直前。这两家旧书店是两座精神灯塔,我每次路过必进。如果口袋里的钱够,就买一本我看中的书。
⑤读高中时,我住校,从家到学校往返票价五角。我每两周回家一次,父亲每月给我两元钱,一元乘车,一元零用。这使我在买书时仿佛有了财大气粗之感,为此总是无比愉快地跋涉在十几公里的路上。
⑥不过,虽然我酷爱读书,却并不知道该读什么书,始终是在黑暗中摸索。
⑦直到进了北京大学,在郭世英的影响下,我才开始大量阅读世界文学名著。一开始是俄国文学,接着是西方文学和哲学,一发而不可收。我永远感谢我的这位朋友,在我求知欲最旺盛的时候,他做了我的引路人,把我带到了世界文化宝库的大门前。
⑧那一年我十七岁,在我与书结缘的历史上,这是一个转折点。一个人一旦走进宝库,看见过真正的珍宝,他就获得了基本的鉴赏力,懂得区分宝物和垃圾。在那以后,我仿佛逐渐拥有了一种内在的嗅觉,能够嗅出一本书的优劣 , 本能地排斥那些平庸的书,不肯再为它们浪费宝贵的光阴。
⑨我的读书旨趣有三个特点。第一,虽然我的专业是哲学,但我的阅读范围不限于哲学,我从文学作品和各类人文书籍中同样学到了哲学。第二,虽阅读范围很宽,但对书籍的选择却很挑剔,以读经典名著为主,其他的书只是随便翻翻,对媒体宣传的畅销书完全不予理睬。第三,虽然读的是经典名著,但我喜欢把它们当作闲书来读,不端做学问的架子。
⑩我的经验告诉我,大师绝对比追随者可爱无比也更加平易近人,直接读原著是通往智慧的捷径。直接与大师交流,结识和欣赏人类历史上那些最优秀的灵魂,真是人生莫大的享受。
(选文有删改)
(1)、请你阅读全文,完成下面的导图。(2)、一篇文章发表前会进行多次删改。仔细阅读下面的原稿和改定稿,谈谈修改之后的句子好在哪里。原稿
改定稿
①我每次路过这两家书店必进。
这两家旧书店是两座精神灯塔,我每次路过必进。
②我拥有了能辨别一本书的优劣的能力。
我仿佛逐渐拥有了一种内在的嗅觉,能够嗅出一本书的优劣。
①
②
(3)、请你阅读文章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下自己的阅读感悟。(不少于6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