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单元试卷(A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10-13 类型:单元试卷
一、基础知识
-
1.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园规。
我è( )然了。
(1)、给画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①凸颧骨( ) ②薄嘴唇( ) ③è( )然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正确的写法是:。(3)、文中“伶仃”的意思是( )A、形容瘦弱或细长 B、孤独,没有依靠 C、聪明,灵活 D、年老有经验的演员(4)、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是:。2. 古诗文默写填空:(1)、 ,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密州出猎》)(2)、欲渡黄河冰塞川,。(李白《行路难》)(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现诗人对仕宦浮沉、世事变迁的豁达心境,揭示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千古名句是: , 。(4)、诗仙李白,在《行路难》中,表现郁郁苦闷也保持昂扬向上精神风貌的句诗是: , 。(5)、苏轼的《水调歌头》中,参透人生“此事古难全”的词句是: , 。二、语言综合运用
-
3. [活动一]走近小说名家
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我们尊敬鲁迅先生,不单由于他的文学创作,更重要的是他的人格。面对着满目疮痍的祖国,他好像一个面对着自己身负重伤的孩子的医生,执着手术刀,含泪为之疗伤。面对着封建腐败现象,他毫不妥协地激烈斗争;面对着中国人性格中萎靡不振、麻木不仁的现状,他痛心疾首地大力鞭笞。他凝视着劣根深重的民众,如同严父一样既愤又爱,他的人格远远超越了普通作家的人格之上。
1994年春天,著名武侠小说家金庸先生回到浙江老家时,专程去绍兴参观了鲁迅纪念馆、三味书屋和百草园等地。金庸感慨万千地说道:“鲁迅先生是一位了不起的大人物,他有悲天悯人的心怀,不顾自身安危而投身于唤醒民众的事业,为了振兴悲惨的中华民族而甘愿牺牲自己,这样伟大的人,中国人称之为“志士仁人’。”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的诗歌《自嘲》里的名句,表现了他坚决与反对派斗争到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志向,是他一生的写照。
(1)、请你从以下三幅书法作品中选择一幅来体现鲁迅先生的精神。你会选择哪一幅?请结合文段说明理由。(2)、根据语境,文中画线句有两处表达不妥,请修改。4. 参观“三星堆”主题展览后 ,小文决定国庆期间前往成都 “三星堆”博物馆看一看 。她从 网上找到两条前往目的地的路线 (如下图) ,并选择其中一条向爸爸妈妈介绍 。小贴士 :注意运用连接词 ,使说明更为有序 。 100 字左右。
三、阅读理解
-
5.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各 题。
行舟忆永和①兄弟
周必大②
一挂吴帆③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
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
数点家山常在眼④ , 一声寒雁正关情。
长年⑤忽得南来鲤⑥ , 恐有音书作急烹!
【注释】①永和:地名,今吉安市永和镇。②周必大:南宋诗人,吉州庐陵人,此诗写于诗人乘舟北赴吴地(今江苏)途中。③吴帆:指舟行的目的地。④家山:家乡之山。常在眼:家山虽从视线中消失,它的形象却时时浮现在眼前。⑤长年:古时对船工的称呼。⑥鲤:《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有“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诗句。
(1)、下列对这首诗的内容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紧扣“行舟”写自己水路离家渐行渐远,“不计程”和叠用“几回”反映此行路途遥远。 B、颔联“有日”“江阔”“浪自生”表现诗人虽觉远行艰辛,但前途光明,将劈波斩浪、一展身手的心志。 C、全诗以“行舟”为线索,由挂帆离家开始,至船上烹鱼结束,一路行来,写景叙事,自然流畅。 D、诗人巧妙地借用船工捕得鲤鱼一事,在“鲤”前冠以“南来”二字,让鱼有了家乡的味道,从而表现自己深沉的思乡之情。(2)、请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一下颔联中所表现的情景。6.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留守乡村的爷爷
(蒋曼)
①孩子的爷爷在乡下,八十多岁了,嗓门洪亮,身体硬朗,还能参加各种劳动。他似乎从未有退休打算,每天都很忙碌,忙着照顾他的鸡、鸭、蔬菜和庄稼。
②前不久,接他到城里住过几天,可他老是记挂着乡下:菜该灌肥,该撒点草木灰,寄养在邻居家的看门狗还是天天回来睡,水沟要刨刨,不然树苗的根要烂了,母鸡们都下蛋在山上,便宜了黄鼠狼。在他的土地上,有太多需要他的物和事,从未有被生活丢弃的感觉。
③从孩子的爷爷身上,我看到这样一个老人,面目黝黑,衣衫褴褛,在与土地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大自然慷慨地把尊严和自豪传给他,二十四节气镌刻进他的血脉,知道什么时候劳作,什么时候休息。
④平常日子,他会仔细地安排家里地里的活计。菜长出来了,鸡长大了,就在它们之间编一道竹篱笆;赶场时,买点不常见的菜苗,种出来,看着都感觉稀奇。天燥地旱,他不着急:“没啥,油菜今年长得好,天干油分足。”如有阴雨,他也会安慰家里人:“稻子灌浆的时候,雨水多,不空壳。”某年洪水来犯,他也如此淡定:“这土肥沃啊,明年又种嘛。”数十年与土地亲密相守,其经验足够让他从容不迫。
⑤乡村老人对死亡有一种独特豁达,生死本是自然轮回,荣衰不只是庄稼和草木。爷爷能在一岁一枯荣的山野田间洞悉生命秘密。在乡村,死亡从来不是禁忌,到了高龄岁数,他们会早早地请来风水先生,选好墓地,准备好寿木,放在堂屋里,每年会亲自刷一遍漆,红色的或者黑色的,平时用来储存需要干燥的粮食,最后,存放自己。
⑥孩子的爷爷喜欢种树。我老公考上大学,他高兴地在村里小学种下一排香樟树,现在还都郁郁葱葱,生长在已被废弃的小学校里。我们结婚时,他建议我们种一棵树,然而在水泥森林的城里,连人都难以安顿,我们在哪里可以种下属于自己的树呢?
⑦有了小孙女,爷爷说:“我在乡下给孙女种了棵香樟树,以后她大了,树也大了。”爷爷说不来动听的话,小孙女却记住了爷爷的礼物。这个城市出生的孩子,从此与遥远的乡村老家有了心灵相通的所在:一棵树,一棵和她一起成长的树。
⑧有一次,我们回老家时,女儿终于见到了这世界上属于她的那一棵树。爷爷领着孙女,骄傲地走在自家的土地上,满怀一个勤劳庄稼人的自豪感,大声地告诉孙女:“这地是我的,也是你的,小池塘是你的,大公鸡是你的,坡上的柏树全是你的,那只叫团团的狗也是你的……”
⑨不由地凝神驻足,聆听又感动。我们给了孩子生命,留守乡村的爷爷则给了她广袤而丰盈的故乡,我由此豁然开朗,哀而不伤。
(摘自《长春日报》)
(1)、文中“爷爷”做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答出四点即可)(2)、从爷爷身上,我看到这样一个老人,面目黝黑,衣衫褴褛,在与土地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大自然慷慨地把尊严和自豪传给他,二十四节气镌刻进他的血脉,知道什么时候劳作,什么时候休息。(结合全文,请你谈谈句中加点词“镌刻”在文中的含义。)(3)、不由地凝神驻足,聆听又感动。我们给了孩子生命,留守乡村的爷爷则给了她广袤而丰盈的故乡,我由此豁然开朗,哀而不伤。(为什么说爷爷给孙女的故乡是“广袤而丰盈”的?)(4)、结合全文,谈谈标题“留守乡村的爷爷”的作用。(5)、请简要概括文中“爷爷”的形象特点。(6)、爷爷为什么要在乡下给孙女种一棵香樟树?请谈谈你的理解。四、写作题
-
7. 灯,陪着我们学习,伴随我们长大。班级决定以图片展的形式举办灯展,请你为灯展出份力,从下面两项任务中选择一项完成。
任务一:书桌上的台灯、校门口的路灯、节日里的红灯笼……总有一盏灯让你觉得有参展价值,请为它写一段推荐语(80字左右)。
任务二:“灯”或许引发了你的联想和想象,请写一首小诗在灯展上与同学分享。(不少于4行;如超过4行,诗行之间用“/”标示。)
任务一:雪落成诗,美景如画,请写首有关“雪”的小诗与同学分享。(不少于4行;如超过4行,诗行之间用“/”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