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九年级中考二模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初中历史
试卷更新日期:2024-06-06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6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的要求,请将选出的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
1. 两汉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为科技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下面对于这一时期科技文化成就描述错误的是( )A、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使纸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 B、东汉末张仲景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一书 C、东汉末年华佗发明了“麻沸散”,创编出了“五禽戏” D、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用十多年的时间写出了历史巨著《史记》2. “文成公主进藏时,带去了医药、历法、科学技术等书籍,促进了吐蕃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汉藏之间的民族交融”;“北宋与辽和西夏的边界开设“榷场”用来作为贸易场所,边界贸易的往来,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也加深了各族人民之间的了解”,上述材料是分别对唐宋民族关系的( )A、背景 B、过程 C、性质 D、影响3. 史料是认识历史的主要依据,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从下图的史料当中能认识到哪一段历史信息(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八国联军侵华4. 为了推进“传承红色基因”工程,从红色基因中汲取奋进力量,某中学组织全校同学们观看红色革命电影,其中有个场景是:1948年10月4日,中央军委复电林彪等东北野战军领导人,指出:“你们决心攻锦州,甚好甚慰。”由此可知,此时同学们正在观看(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5.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对外开放加速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下面关于对外开放的叙述错误的是( )A、目前我国有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共5个经济特区 B、形成了“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的由点到面的对外开放格局 C、深圳是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D、经济特区“特”是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6. 下图分别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旗,这两面旗帜分别于什么时候正式开始在香港和澳门升起( )A、1997年7月1日;1998年12月20日 B、1998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 C、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 D、1999年7月1日;1997年12月20日7. 为了响应学校开展的“新中国的建设成就”历史展览活动,九(2)班的同学决定制作一个关于“国防与外交成就”的主题墙报,同学们收集了下列内容,其中那些可以入选( )
①
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
④
1973年袁隆平选育杂交水稻成功
②
1955年周恩来率团参加万隆会议
⑤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③
1970年, 我国研制出第一艘核潜艇
⑥
2012年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号”入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⑥ D、④⑤⑥8. 他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对许多学科都有贡献,创立了逻辑学等新的学科。他的经典名言是“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他是( )A、德谟克利特 B、亚里士多德 C、苏格拉底 D、柏拉图9. 反抗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是亚非拉美人民的共同夙愿,二战后,亚、非和拉美掀起了空前高涨的民族民主运动,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向纵深发展,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瓦解。下列不属于殖民地人民抗争史实的是( )A、玻利瓦尔率领拉美人民英勇抗击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赢得了“南美解放者”的称号 B、英国在英吉利海峡击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逐渐取得了海上霸主的地位 C、甘地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的嚣张气焰 D、北美人民在总统华盛顿的领导下,摆脱了英国殖民统治,促进了北美资本主义发展10. 《全国工业复兴法》是整个新政的核心和基础。该法规定了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水平和工作小时数,规定工人具有集体谈判的权利,规定了资本家必须接受的最高工时数和应付工资额。由此可见,罗斯福新政( )A、消除了经济危机的冲击 B、增强了政府对经济的调控 C、损害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D、废除了美国自由企业制度11. 当今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下列事件最能表明这一点的是:A、马歇尔计划的实行 B、联合国的成立 C、独立国家联合体的结成 D、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12. 中国的发展绝不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我们绝不做损人利己、以邻为壑的事情。我们将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义出发,贡献处理当代国际关系的中国智慧,贡献完善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为建立国际新秩序,中国应该( )①走单边主义道路,突破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的制约
②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推动各国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
③通过对话协商,妥善化解分歧
④承担大国责任,展现大国担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题1分,共5分)
-
13. [忧国忧民.正气浩然]公元1278年兵败被俘,誓死不屈,就义于大都,其诗忠愤慷慨、气势豪放、情调高亢。曾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他是14. [重要会议.经验总结]绘制时间轴梳理历史发展脉络是常用的历史学习方法之一,有助于我们建立历史事件的时空关系。根据时间坐标轴内容?处应填写15. [创新理念.治本之策]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的新发展理念。16. [重要战役.历史转折]“这场伟大的战役,歼灭德军150万人,解放了苏联南部大片国土,它不仅是德国法西斯走向最后灭亡的开始,也是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伟大转折!”这场战役是17. [科技创新.引领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迅速发展,计算机网络使人们能够进行远距离、高速度、大容量的信息交流,拓展了人类的生活空间,极大地方便了人们之间的沟通,人类社会开始进入 时代。
三、综合问答题(15分)
-
18.
研究历史有多种渠道,我们可以通过对历史文献、考古发掘、图像识别等多种反映历史的材料进行研究,从而了解和认识历史。历慎思同学开展了以下历史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共同完成。
活动一【看图学史】
(1)将活动一中的图①、图②、图③、图④与下列要求相对应。(填写序号即可)
中华文明在文化交流中的体现是:
中华文明在农业发展中的体现是:
中华文明在军事强大中的体现是:
中华文明分布在南方的实物史料是:
活动二【数字析史】
(2)指出活动二中图⑤南北方人口的变化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南方人口变化的原因。
活动三
【文献证史】
文献一
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水浮多荡摇。指爪及碗唇上皆可为之,运转尤速,但坚滑易坠,不若缕悬为最善。其法取新矿中独茧缕,以芥子许蜡缀于针腰,无风处悬之,则针常指南。
---[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二十四《杂志》
文献二
(开宝)四年,置市舶司于广州,后又于杭、明州置司。凡大食、古逻、阁婆、占城、勃泥、麻逸、三佛齐诸蕃并通货易,以金银、缗钱、铅锡、杂色帛、瓷器,市香药、犀象、珊瑚、琥珀、珠琳、镔铁、玳瑁、玛瑙、车渠、水精、蕃布、乌横、苏木等物。
——[元]脱脱等《宋史》卷一百八十六《食货志》下八
(3)指出活动三中文献一的发明名称?并分析文献一反映的历史现象与文献二反映的历史现象之间内在联系。
(4)综上所述,请你为历慎思同学的历史探究活动拟定一个主题。
四、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3题16分,第34题15分,共31分)
-
19. 习近平就任国家主席以来,带火了一系列热词,“中国梦”就是其一。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智慧之光,照亮了中国崛起之路。某校九年级学生以“智慧之光”为题设计了下面学习任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任务一【制度创新——汲取政治智慧】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时,《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但是当时召开人民代表大会的条件还不成熟。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中央人民政府于1953年2月公布了选举法。地方各级人大的逐步召开,选举产生了560余万名基层人大代表,16680名省、直辖市和自治区人大代表以及1226名全国人大代表。1954年9月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实施。
——摘编自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任务二【理论创新——诠释建设智慧】
材料二:1992年;明确提出……这一伟大创举,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创造性的成果,使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中国经济的繁荣,已成为带动国际经济增长的新热点,充分显示出通过改革以自我完善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
——摘编自《打开中国奇迹的问号》解说词
任务三【制度创新——感悟统一智慧】
材料三: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呢?并不是我们参加谈判的人有特殊的本领,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而且是个值得信任的国家……当然香港问题能够解决好,还是由于“一国两制”的根本方针或者说战略搞对了,也是中英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邓小平《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任务四【道路创新——体会领导智慧】
材料四: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
——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3月)
(1)、根据材料一,说明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意义。(2)、根据材料二中的“这一伟大壮举”与中共十四大上提出建立的哪一新体制有关?指出这一“伟大创举”的意义。(3)、根据材料三,回顾中国近现代历史,想一想:为什么香港能够顺利回归?(4)、材料四中的“中国道路”指的是什么道路?沿着这条道路,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党将带领人民实现怎样的奋斗目标?2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世纪的法国大革命从许多方面来看都是美国革命的一个直接结果,但它要解决的问题却不同于美国革命,而和一个半世纪以前的英国革命如出一辙……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是对现代民主政治的创新具有重大意义,而法国大革命是全球性政治民主化潮流开启的标志。….…从结果看,法国做得相当不错,到19世纪末,法国的国家制度问题终于得到解决。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工业革命并未随着铁路、跨大西洋汽船和电报通信的出现而结束,它一直持续到今天,在其发展过程中有几个阶段清晰可见。第一阶段到19世纪中叶,包括棉纺织工业的、采矿业的和冶金业的机械化以及蒸汽机的发明及其在工业和运输业中的运用。第二阶段持续到19世纪整个下半叶,它以科学在工业上更直接的应用和大规模生产技术的发展为特征。尽管科学在其发展伊始对工业没有产生什么影响,但它却逐渐成为所有大工业企业的一个组成部分。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政治体系上,资本主义民主议会制度确立,资本主义政治模式最终定型。经济体系上,生产关系的调整,垄断组织的出现,科学技术与私人资本密切结合,资本主义开始向垄断资本过渡。殖民体系上,19世纪末出现了列强瓜分世界的高潮,至20世纪初,世界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世界连成了一个整体。
——摘自《世界史大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革命和英国革命如出一辙的原因?指出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对现代民主政治创新的表现。(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蒸汽机在运输业中”的表现?据材料二,指出工业革命第二阶段的特征。(3)、据材料三,指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的表现。(4)、根据上述材料,试分析三则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