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历史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七)
试卷更新日期:2024-10-10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右图是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石器。这说明半坡人( )A、以捕鱼狩猎为生 B、已从事农业生产 C、居住半地穴式房屋 D、懂得人工种植水稻2. 考古学家在北京人地层处发现了大量的朴树籽,还有榛子、胡桃、松、榆等植物孢粉;在北京人居住的洞穴里,发现了不同动物的化石。由此可知北京人( )A、已经会人工取火 B、以采集狩猎为生 C、开始种植农作物 D、会使用磨制石器3. 科学家通过对北京人的骨骼化石的分析发现,“北京人的头骨,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吻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他们身高平均为157厘米,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下肢较上肢略长,能够直立行走。”这段材料说明( )A、北京人已经学会用火 B、北京人已能制作工具 C、北京人完全具备现代人的特征 D、北京人兼具古猿和现代人特征4.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请问已经能够走出洞穴盖房定居的远古人类是( )A、元谋人、北京人 B、北京人、山顶洞人 C、山顶洞人、河姆渡原始居民 D、半坡原始居民、河姆渡原始居民5. 半坡居民会制作精美的生产工具,种植粟、白菜,饲养猪、狗等家畜。河姆渡人用耒耜耕地,人工栽培水稻,过定居生活。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半坡人和河姆渡人( )A、是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 B、已开始了原始农业生产 C、逐渐形成了华夏族 D、已进入奴隶制社会6. 1929年, 青年学者裴文中发现头骨化石的地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7. 有学者认为,都江堰的开凿使成都平原渠河纵横,“灌溉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灌溉之利与航运之便使成都成为古代著名的繁华都市之一。该学者意在说明( )A、成都平原在古代的地位 B、成都平原水旱灾害减少 C、都江堰工程技术水平高 D、都江堰产生的社会功效8. 我国古代儒家主张“仁”、“信”,墨家主张“兼爱”,法家主张以“法”治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有“和谐”、“诚信”、“友善”、“法治”等内容。这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A、照搬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 B、是现代中国建设经验的总结 C、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 D、根植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9. 武王克商以后周王朝进行了相当规模的封邦建国活动。荀子说,周公(武王之弟)当政时曾封71国,其中与周王同姓(姬)者就有53国。可见分封制的实行重视( )A、论功行赏 B、血缘关系 C、扩充疆域 D、君主集权10. 战国时,它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它是( )A、灵渠 B、长江 C、都江堰 D、大运河11. 班固在《汉书》中记载“秦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为此,秦始皇为加强对地方管理,开始实行( )A、分封制 B、世袭制 C、推恩令 D、郡县制12. 秦始皇规定皇帝自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 “诏”, 印章称“玺”,其他人都不许使用,对皇帝的名字也要避讳。他这样做的目的是( )A、巩固统治 B、满足虚荣心 C、统一文字 D、规范度量衡13. “官吏作为秦朝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和赋役的催征者,被百姓看作国家的化身和反抗的对象,再加上秦朝法律本就细密严酷,吏治逐渐败坏,使得官吏可以借法欺民,加重了官吏与人民的对立。”由此可知,秦朝速亡的原因之一是( )A、赋税沉重 B、徭役繁重 C、吏治败坏 D、刑法残酷
二、材料分析题
-
14. 良渚古城的考古发现证实中华文明源远流长。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良渚古城距今约5300—4300年,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 内城长1900 米,宽1 700 米,面积约300 万平方米;外城面积约630 万平方米。古城北面丘陵地带一个延绵20余千米的外围水利系统,影响面积达100 平方千米,这是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 内城中部,有一个人工堆筑、高十几米、总面积达30万平方米的高台,上面建有大型广场和多组高等级建筑。据估算,古城和水利系统的工程总量,超过1000万立方米。上述考古发现,反映了当时良渚社会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统治者较强的调动、组织能力。城内外的贵族墓地里,随葬有数十件至数百件精美的玉器,包括祭祀用的玉琮、玉璧和象征军事指挥权的玉钺。这和城外随葬品较少的普通墓地对比鲜明,说明当时的社会阶级分化已经相当明显。良渚古城的考古发现证实,距今约5000年,长江下游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进入了文明社会。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2016版)
【示例】
观点:良渚古城规模宏大。
阐释:良渚古城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 内城长1900 米,宽1700米,面积约300万平方米;外城面积约630万平方米。古城北面丘陵地带一个延绵20余千米的外围水利系统,影响面积达100 平方千米,这是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
综上所述,从良渚古城的面积大小和影响范围可见,良渚古城的规模宏大。
(1)、请在材料中任意提炼一个历史观点,参照示例,对观点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明确,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阐释,史论结合,条理清晰)(2)、根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请谈谈你对中华文明的认识。1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A(时期)形势图 B(时期)形势图
材料二
时间
秦与六国交战
战争结果
全胜
失败
互有胜负
C 到秦王嬴政即位前(共 109 年)
65 次
58 次
3 次
4 次
注:秦国的 C 效果最为显著。C 顺应历史潮流,集列国变法之长,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 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
材料三
(1)、请你仔细分辨两幅形势图分属于哪两个不同时期?例举出一例发生在 A(时期)的战役。(2)、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表格中的字母 C 所代表的变法运动及其特点。C 中直接关系到秦与六国交战胜多负少的相应措施是什么?(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观点 D、G 分属于哪两个学派?综合上述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性特征。16.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的一份宝贵财富。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纷争,社会急剧变化。儒、法、道、墨、阴阳的学派针对治理国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主张,各家学派之间进行激烈的论争,出现大放异彩的局面。
(1)、材料一中图一是一片龟甲,请写出上面文字的名称。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何时?图二中秦朝统一推行的文字是?统一文字有什么作用?(2)、材料二中“大放异彩”局面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依据材料指出各家学派争论的共同问题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