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3-11-27 类型:期中考试

一、

  • 1. 我国拥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入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湖北十堰学堂梁子(郧县人)遗址,是旧石器时代遗址,填补了元谋人与北京人之间的空隙。该遗址属于我国( )
    A、百万年人类史范畴 B、一万年文化史范畴 C、五千多年文明史范畴 D、原始农耕时代范畴
  • 2.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参观河姆渡遗址时说,河姆渡先民开拓了人类稻作文明史,表明浙江余姚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这反映了( )
    A、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B、手工业成为当时主要的生产部门 C、河姆渡居民开始饲养家禽家畜 D、长江中下游是亚洲稻起源地之一
  • 3. 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以下材料可作为我国原始手工业发展证据的是(     )
    A、 北京人制作的石器 B、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 C、农耕生活想象图 D、曲辕犁模型
  • 4. 五六千年前,黄河流域出现的华夏族逐渐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的主体。其首领被后人尊奉为“人文初祖”的是( )
    A、黄帝和蚩尤 B、炎帝和蚩尤 C、黄帝和炎帝 D、尧、舜、禹
  • 5. 西周初期,周王朝为稳定政治形势,巩固疆土,以保证对地方的控制,扩大统治范围,确立的社会等级制度是(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 6. 夏、商、西周三代是中华文明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这一时期精神文明的表现是甲骨文的应用,物质文明的集中表现则是( )
    A、磨制石器 B、青铜铸造 C、彩色陶器 D、瓷器烧制
  • 7. 夏商西周时期,水利工程兴修较少,少有山林开发;春秋战国时期,大量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兴修水利工程。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 B、诸侯国势力此消彼长 C、铁制生产工具的使用 D、新政治经济秩序确立
  • 8. 丹江口市正在开展守水护水行动,古代劳动人民就已经知道水的重要性。下列人物中,对水利做出重大贡献的有(     )

    ①禹     ②齐桓公     ③李冰     ④秦始皇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③
  • 9. 中国文明社会经过长期的沉积和发酵,到战国时期出现了文化大喷发,思想大爆炸,造就了中国思想史上的黄金时代。其中“文化大喷发”“思想大爆炸”是指(    )
    A、诸侯争霸 B、私学兴起 C、商鞅变法 D、百家争鸣
  • 10. 认知和探究历史地图,从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观察《战国形势图》,你从中可以获取哪一重要的历史信息?(     )

    A、北方各国修长城主要是为了抵御秦国攻击袭扰 B、战国七雄的名称、战国时期重要战役的地点和战役的结果 C、战国时期最强大的诸侯国是秦国 D、战国七雄中位置居南和靠东的分别是楚国和齐国
  • 11.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
    A、修建了秦始皇陵 B、修建了万里长城 C、统一了文字 D、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
  • 12.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是( )
    A、陈胜吴广起义 B、黄巾起义 C、黄巢起义 D、李自成起义
  • 13. 下图是某同学整理“秦统一中国”的资料卡片,其中“                 ”处是(     )

                 年,秦王嬴政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                。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征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是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A、公元前230、咸阳 B、公元前221、咸阳 C、公元前221、长安 D、公元前207、长安
  • 14. 《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懂。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针对这种状况,汉初的统治者采取的政策是(       )
    A、严刑峻法 B、休养生息 C、盐铁官营 D、重文轻武

二、非选择题

  • 15. 观察下列两幅图片,探究下列问题。

    (1)、图一和图二分别是我国哪一原始居民的房屋?
    (2)、黄河流域的原始居民的住房是图一还是图二?为什么要这样建造?
    (3)、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的住房是图一还是图二?房屋的名称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建造?
    (4)、根据以上问题,思考一下,建造房屋样式不同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 16. 秦国是战国七雄之一,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战国策·秦策一》

    材料二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材料三

    材料四   秦朝时,农民每年要将收成的2/3以上文给国家。当时,全国人口约2000万,被征发去打仗、服劳役的有二三百万,连妇女也被迫转运军粮,许多服役的人活活累死……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商鞅是怎样推行改革的?材料中商君的支持者是谁?
    (2)、材料二中的“秦王”是指谁?他最大的功绩是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写出朝代名称)。写出他确立一整套的政治制度名称。
    (3)、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秦朝在哪两个方面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
    (4)、据材料四概述导致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17.

    七年级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们针对“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展开了充分的探究。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相关探究问题。

    【探究一:实物史料】

    (1)小张同学收集的实物史料,结合实物介绍,你认为考古发现能证明什么?

    实物名字

    实物照片

    实物解释

    司母戊鼎

    后母戊鼎(原称司母戊鼎),又称后母戊大方鼎、后母戊方鼎。原器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出土,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重达832.84千克。

    甲骨文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我们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汉字,主要指中国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是中国及东亚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商代文字的一种载体。

    铁农具

    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农具,大多数在木器上套一层铁制的锋刃。在湖南、河南等地的春秋墓葬中,发掘出一批铁制农具。

    ①司母戊鼎考古发现证明了:________

    ②甲骨文考古发现证明了:________

    ③铁制农具考古发现证明了:________

    【探究二:文字史料】

    材料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

    材料二: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

    ②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

    ——《孟子》

    (2)材料一反映的是哪家学派的思想?该学派在政治上的主张是什么?

    (3)材料二的这些名言分别是谁说的?概括他们两人思想的共同之处?

    【探究三:归纳论述】

    材料:建于公元前3世纪,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的都江堰,是中国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2200多年来,至今仍发挥巨大功效。李冰治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不愧为文明世界的伟大杰作,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对都江堰的评价

    (4)阅读上述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1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