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9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试卷更新日期:2024-09-29 类型:二轮复习

一、选择题

  • 1. 朱鹮曾广泛分布于东亚,一度濒临灭绝。我国朱鹮的数量从1981年在陕西发现时的7只增加到如今的万只以上,其中北京动物园38岁的朱鹮“平平”及其27个子女对此有很大贡献。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北京动物园所有朱鹮构成的集合是一个种群 B、朱鹮数量已达到原栖息地的环境容纳量 C、“平平”及其后代的成功繁育属于易地保护 D、对朱鹮的保护有利于提高生物多样性
  • 2. 某水果的W基因(存在多种等位基因)影响果实甜度。研究人员收集到1000棵该水果的植株,它们的基因型及对应棵数如下表。据表分析1的基因频率是(      )

    基因型

    W1W2

    W1W3

    W2W2

    W2W3

    W3W4

    W4W4

    棵数

    211

    114

    224

    116

    260

    75

    A、16.25% B、32.50% C、50.00% D、67.50%
  • 3. 李花是两性花,若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柱头上,萌发产生的花粉管在花柱中会停止生长,原因是花柱细胞产生一种核酸酶降解花粉管中的rRNA所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这一特性表明李不能通过有性生殖繁殖后代 B、这一特性表明李的遗传多样性高,有利于进化 C、rRNA彻底水解的产物是碱基、核糖、磷酸 D、该核酸酶可阻碍花粉管中核糖体的形成
  • 4.  青藏高原隆升引起的生态地理隔离促进了物种的形成。该地区某植物不同区域的两个种群,进化过程中出现了花期等性状的分化,种群甲花期结束约20天后,种群乙才开始开花,研究发现两者间人工授粉不能形成有活力的种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花期隔离标志着两个种群间已出现了物种的分化 B、花期隔离进一步增大了种群甲和乙的基因库差异 C、地理隔离和花期隔离限制了两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D、物种形成过程实质上是种间生殖隔离建立的过程
  • 5. 我国科学家成功用噬菌体治疗方法治愈了耐药性细菌引起的顽同性尿路感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运用噬菌体治疗时,噬菌体特异性侵染病原菌 B、宿主菌经噬菌体侵染后,基因定向突变的几率变大 C、噬菌体和细菌在自然界长期的生存斗争中协同进化 D、噬菌体繁殖消耗宿主菌的核苷酸、氮基酸和能量等
  • 6. 某二倍体动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雌性和雄性个体数的比例为1:1。该动物种群处于遗传平衡,雌性个体中有110患甲病(由Z染色体上h基因决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种群有11%的个体患该病 B、该种群h基因的频率是10% C、只考虑该对基因,种群繁殖一代后基因型共有6种 D、若某病毒使该种群患甲病雄性个体减少10%,H基因频率不变
  • 7. 研究发现,某种芦鹀分布在不同地区的三个种群,因栖息地环境的差异导致声音信号发生分歧。不同芦鹀种群的两个和求偶有关的鸣唱特征,相较于其他鸣唱特征有明显分歧。因此推测和求偶有关的鸣唱特征,在芦鹀的早期物种形成过程中有重要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芦鹀的鸣唱声属于物理信息 B、求偶的鸣唱特征是芦鹀与栖息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C、芦鹀之间通过鸣唱形成信息流,芦鹀既是信息源又是信息受体 D、和求偶有关的鸣唱特征的差异,表明这三个芦鹀种群存在生殖隔离
  • 8. 鲟类是最古老的鱼类之一,被誉为鱼类的“活化石”。我国学者新测定了中华鲟、长江鲟等的线粒体基因组,结合已有信息将鲟科分为尖吻鲟类、大西洋鲟类和太平洋鲟类三个类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鲟类的形态结构和化石记录可为生物进化提供证据 B、地理隔离在不同水域分布的鲟类进化过程中起作用 C、鲟类稳定的形态结构能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D、研究鲟类进化关系时线粒体基因组数据有重要价值
  • 9.  痕迹器官是生物体上已经失去用处,但仍然存在的一些器官。鲸和海牛的后肢已经退化,但体内仍保留着后肢骨痕迹;食草动物的盲肠发达,人类的盲肠已经极度退化,完全失去了消化功能。据此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后肢退化痕迹的保留说明鲸和海牛起源于陆地动物 B、人类的盲肠退化与进化过程中生活习性的改变有关 C、具有痕迹器官的生物是从具有这些器官的生物进化而来的 D、蚯蚓没有后肢的痕迹器官,所以和四足动物没有共同祖先

二、多项选择题

  • 10. 土壤中纤毛虫的动态变化可反映生态环境的变化。某地实施退耕还林后,10年内不同恢复阶

    段土壤中纤毛虫物种数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统计土壤中某种纤毛虫的具体数目可采用目测估计法 B、退耕还林期间纤毛虫多样性及各目的种类数不断增加 C、调查期间土壤纤毛虫丰富度的变化是一种正反馈调节 D、退耕还林提高了纤毛虫的种群密度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三、非选择题

  • 11. 花葵的花是两性花,在大陆上观察到只有昆虫为它传粉。在某个远离大陆的小岛上,研究者选择花葵集中分布的区域,在整个花期进行持续观察。
    (1)、小岛上的生物与非生物环境共同构成一个
    (2)、观察发现:有20种昆虫会进入花葵的花中,有3种鸟会将喙伸入花中,这些昆虫和鸟都与雌、雄蕊发生了接触(访花),其中鸟类访花频次明显多于昆虫;鸟类以花粉或花蜜作为补充食物。研究者随机选取若干健康生长的花葵花蕾分为两组,一组保持自然状态,一组用疏网屏蔽鸟类访花,统计相对传粉率(如图)。

    结果说明由此可知,鸟和花葵的种间关系最可能是(单选)。
    A.原始合作
    B.互利共生
    C.种间竞争
    D.寄生

    (3)、研究者增加了一组实验,将花葵花蕾进行套袋处理并统计传粉率。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
    (4)、该研究之所以能够揭示一些不常见的种间相互作用,是因为“小岛”在生态学研究中具有独特优势。“小岛”在进化研究中也有独特优势,正如达尔文在日记中写道:“……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物种的特征一直深深地触动影响着我。这些事实勾起了我所有的想法。”请写出“小岛”在进化研究中的主要优势。
  • 12. 研究群落时,不仅要调查群落的物种丰富度,还要比较不同群落的物种组成。β多样性是指某特定时间点,沿某一环境因素梯度,不同群落间物种组成的变化。它可用群落a和群落b的独有物种数之和与群落a、b各自的物种数之和的比值表示。
    (1)、群落甲中冷杉的数量很多,据此(填“能”或“不能”)判断冷杉在该群落中是否占据优势。群落甲中冷杉在不同地段的种群密度不同,这体现了群落空间结构中的。从协同进化的角度分析,冷杉在群落甲中能占据相对稳定生态位的原因是
    (2)、群落甲、乙的物种丰富度分别为70和80,两群落之间的β多样性为0.4,则两群落的共有物种数为(填数字)。
    (3)、根据β多样性可以科学合理规划自然保护区以维系物种多样性。群落丙、丁的物种丰富度分别为56和98,若两群落之间的β多样性高,则应该在群落(填“丙”“丁”“戊”“丙和丁”)建立自然保护区,理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