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2023-2024学年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4-09-20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 1. 世界大河流域的环境各不相同、文明的面貌各具特色。下列选项中,孕育了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的文明区域是(     )
    A、黄河流域 B、尼罗河流域 C、印度河流域 D、两河流域
  • 2. 考古学家在雅典发现了大量公元前5世纪的刻有相同姓名的陶片(如图所示)。如果文物会“说话”,这件文物告诉我们,它(     )

    A、制作于执政官梭伦在位时期 B、见证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 C、表明希腊古典文化丰富多彩 D、记录了债务奴隶的数量多少
  • 3. 罗马帝国是以地中海为中心,跨越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罗马帝国从公元前27年建立到公元395年一分为二,相距(     )
    A、421年 B、422年 C、367年 D、368年
  • 4. 19世纪后期,德国人施里曼根据《荷马史诗》的记述,通过考古发掘,在土耳其西北部的希萨利克山丘上,证实了长期被认为是文艺虚构的国度——特洛伊的存在。这说明《荷马史诗》(     )
    A、是可靠的第一手史料 B、为历史研究提供参考 C、真实再现了历史原貌 D、代表古代文学最高峰
  • 5. 下列选项中,被誉为“中世纪的遗产”,且被当今历史学家称为“12世纪文艺复兴”成果之一的是(     )
    A、行会的组建 B、城市的自治 C、大学的兴起 D、庄园的流行
  • 6. 日本孝德天皇召集群臣盟誓“天覆地载,帝道唯一”,又在中央仿效唐朝三省六部制实行“八省百官”制,在地方仿效唐朝州县制实行“国郡里”制。孝德天皇此举旨在(     )
    A、全面吸收唐朝文化 B、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C、精简国家机构设置 D、推动国家实现统一
  • 7. 示意图可以将复杂的历史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关于古代文明交流的示意图,其中的“角色”是指(     )

    A、雅利安人 B、斯巴达人 C、日耳曼人 D、阿拉伯人
  • 8. 17世纪初,讽刺小说《唐·吉诃德》问世,其主人公唐·吉诃德幻想自己化身孤胆骑士,跟风车开仗,以幻影为敌,荒唐可笑的行为其实体现了他对个性的追求、对改造社会理想的坚守。作者通过对唐·吉诃德这一人物的塑造,折射出这一时期的欧洲(     )
    A、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B、骑士阶层已彻底衰落 C、骑士领导了社会变革 D、已经完成了社会转型
  • 9. 15世纪以后,航海探险使人们对地球上的大陆和海洋有了新的认识,为新的世界地图的绘制提供了机遇。据此推断,下图世界地图的绘制,最早可能源于(     )

    A、迪亚士“发现”好望角 B、达·伽马到达印度 C、哥伦布“发现”美洲 D、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 10. 16世纪起,美洲加勒比地区出现来自西欧的海盗。17世纪中期,英国殖民当局允许海盗“合法”抢劫过往船只,并为其销赃提供方便。此后,西欧其他各国纷纷效仿,很快这里就成了各路海盗船横行的区域。加勒比海盗的行为被“合法”,表明该时期(     )
    A、西欧各国殖民争夺激烈 B、海盗活动遍布全球各大洋 C、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D、美洲发展为世界贸易中心
  • 11. 有学者提出,“政治妥协催生了英国特有的温和、渐进式政治变革模式”。下列史实中,最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A、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 B、克伦威尔就任“护国主” C、詹姆士二世反攻倒算 D、“光荣革命”的发生
  • 12. 独立战争结束后,“公民”一词的使用量在新制定的州宪法中急剧上升,并为1787年制定的联邦宪法所采用,而“臣民”一词则逐渐淡出相关的宪法性文件。由“臣民”到“公民”的变化,说明独立战争(     )
    A、真正实现了“天赋人权” B、推翻了封建王朝的统治 C、传播了自由平等的思想 D、消除了国内的阶级矛盾
  • 13. 《拿破仑法典》广泛吸收和借鉴习惯法、罗马法、王室法令以及革命时期的法律成果,将自由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确立为法典的基本原则。这表明《拿破仑法典》的制定(     )
    A、成为各国立法的典范 B、兼顾了传统与现实 C、杜绝了君主制的复辟 D、实现了人民的解放
  • 14. 1755年,英国郎卡郡开凿了第一条运河,到1830年左右,全国形成水路运输网。但是19世纪下半叶后,兴盛的运河开始逐渐走向衰落并淡出人们的视野。下列选项中,直接导致英国运河航运衰落的发明创造是(     )
    A、珍妮机 B、蒸汽机 C、蒸汽机车 D、飞机
  • 15. 历史文献《俄国近代社会转型的先行者》中写道:“他是率领俄国人打破孤立封闭走向世界,参与竞争的第一人。他的一系列改革,在相当程度上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这里的“他”是指(     )
    A、彼得一世 B、尼古拉二世 C、列宁 D、斯大林
  • 16. 下图是不同时期人们对亚历山大二世的评价,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后世观点总比当时全面 B、立场不同导致褒贬不一 C、人物评价没有客观标准 D、时代变迁决定评价差异
  • 17. 林肯政府于1863年颁布的《大赦与重建宣言》中指出,凡参加叛乱的人,只要宣誓效忠联邦,承认废除奴隶制,概行赦免,并恢复其财产权(奴隶除外)。林肯政府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
    A、维护国家统一 B、谋求民族独立 C、解放黑人奴隶 D、确立共和制度
  • 18. 从多角度认识历史事件,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能力。表中各视角共同聚焦的历史事件是(     )

    视角一

    1750年以后,人口开始稳步地增长。欧洲人口在1750年时有1.4亿,到1800年达1.88亿,1850年达到2.66亿。

    视角二

    越来越多的妇女走出家庭,成为工业劳动者,她们的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

    视角三

    19世纪后期的英国,汽船在河中冒着呛人浓烟;岸边工厂排放的污水,也使河水变得污浊不堪。

    A、欧美人口大幅提升 B、妇女社会地位得以提高 C、英国环境污染严重 D、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 19. 老葛朗台作为刻画得最成功的吝啬形象之一,已成为法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一个经典而被广为流传。这一形象的创造者是(     )
    A、但丁 B、莎士比亚 C、巴尔扎克 D、列夫•托尔斯泰
  • 20. 一战期间,德国人绘制了一幅将战争比喻成打牌的漫画(如图所示)。画中,德国是庄家和大赢家,其他人一脸沮丧,美国人则在一旁观看,并未参与。该漫画意在(     )

    A、说明美国在战争期间始终保持中立 B、鼓吹德国对取得战争胜利充满信心 C、反映世界各国都被德国打败的事实 D、揭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非正义战争
  • 21. 二月革命结束后,列宁认为“在这个国家里,社会主义不可能立刻直接取得胜利”,甚至在6月时,他还明确指出“在俄国不能实施社会主义”,但是到了11月,他却表示“10月25日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列宁观念的转变主要是由于(     )
    A、俄国革命形势的迅速变化 B、工人阶级力量的成长壮大 C、临时政府逐渐掌握了政权 D、国外武装势力的不断干涉
  • 22. 下图为1921——1937年苏联(含苏俄)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变化示意图。下列选项中,对下图解读正确的是(     )

    A、这一时期的工业增长呈现曲折反复的发展趋势 B、1921年,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苏俄经济下滑至历史最低点 C、1926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推行提高了苏联的工业产值 D、1928——1937年,两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使苏联工业实现快速增长
  • 23. “在甘地看来,真理是神,非暴力则是追求真理,即认识神的手段。这一策略实际上是把印度各种各样的宗教信仰‘众神归一’,有利于把印度各种族、宗教、教派、种姓的人们团结起来参加反英斗争”。这反映出甘地(     )
    A、以维护大众利益为出发点 B、强调文化价值观具有多样性 C、主张用和平方式开展斗争 D、领导反英斗争获得彻底胜利
  • 24. 在历史研究中,史料互证主要指的是不同类型的史料相互印证的一种方式,能促进我们对历史真相的认识。下列三则史料共同印证了(     )

    史料一

    A、反法西斯同盟逐渐扭转战局 B、欧洲第二战场的成功开辟 C、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 D、美国参战使战争发生转折

二、非选择题(第25题25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5分,共52分)

  • 25.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但由于国情差异,不同国家的现代化道路也不尽相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水到渠成启新篇】

    材料一   英国在建立了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后,有力保障了它在17世纪的对外战争中一直是获利者。对外战争胜利的影响对英国来说是巨大的,那就是资本和市场。强大的军事实力为国内生产提供了和平的环境,并打开了更多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而广阔的国内外市场需求反过来又刺激工业经济发展,如此良性循环。最终,英国开始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第一个敲开了通向现代世界的大门。

    ——摘编自王立本等《世界现代化历程·西欧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哪一事件标志着英国“第一个敲开了通向现代世界的大门”?归纳英国能第一个敲开“通向现代世界的大门”的原因。

    【另辟蹊径创新高】

    材料二   英、法、德三国的GDP占世界GDP的比例情况统计

    ——据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国别

    19世纪前期

    19世纪后期

    科技

    成果数

    儿童

    入学率

    科技

    成果数

    儿童

    入学率

    英国

    92

    11%

    106

    74%

    法国

    144

    52%

    75

    86%

    德国

    154

    68%

    202

    100%

    ——据殷起鸣、张杰威《科技管理》整理

    注:①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是衡量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②1870年前的德国是指德意志地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中德国经济发展呈现的趋势,列举德国在19世纪后期取得的科技成果,(列举两例即可)以德国为例,说明图表的关系。

    【自我调整施新政】

    材料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图中思维导图中空白处的内容。结合罗斯福新政的具体措施,对图中“主要内容”中的“救济”部分进行说明。

    【独立自主拓新路】

    材料四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为世界现代化提供了新理论新范式,对中国和世界都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据郭春丽《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世界意义》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

  • 26. 纪念邮票是为纪念重大历史事件或重要人物而专门发行的邮票。它于方寸间以精美的画面,“艺术的语言”,为人们打开了一扇了解历史的特殊窗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邮票①

    邮票②

    邮票③

    邮票④

    中市公司

    (( ))

    1908.

    明温百年起念

    纪念某历史事件发生90周年(1961年发行)

    纪念某历史事件发生100周年(1968年发行)

    纪念某文件发表110周年(1958年发行)

    纪念印度某历史人物逝世130周年(1988年发行)

    邮票⑤

    邮票⑥

    纪念某文件通过200周年(1976年发行)

    纪念南美洲某历史人物诞辰200周年(1983年发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其中两枚邮票,提取历史信息并完成表格。

    邮票番号

    邮票纪念的历史事件或人物

    历史事件意义或人物贡献







    (2)、材料中邮票纪念的内容反映了世界近代史的三条基本线索,写出其中一条基本线索,并用材料中的相关邮票加以佐证。(写出邮票番号即可)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纪念邮票的历史价值。
  • 27.

    20世纪上半期,重大国际会议的召开,重绘了世界政治地图,确立了新的国际格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                                                                 图2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图1到图2欧洲版图出现的变化。这些变化的出现主要与哪一国际会议相关?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重要国际会议

    会议名称

    开罗会议

    雅尔塔会议

    波茨坦会议

    召开时间

    1943年11月

    1945年2月

    1945年7月

    与会国

    中、美、英

    美、英、苏

    美、英、苏

    主要内容

    发表了《开罗宣言》,宣言明确规定: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土,例如东北地区、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

    决定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战后德国由美、英、苏等国家行分区占领;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以维持外蒙古现状等条件,承诺在欧洲战事结束后3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重申雅尔塔会议的精神,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收促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公告重申《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

    ——据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登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表3中三次国际会议的共同点。有人认为,“雅尔塔会议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结合会议内容,对这一观点进行解释。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影响20世纪上半期国际格局变动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