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生物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4-07-16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以下均为单项选择题,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多选错选均不给分。每题2分, 共24分。)

  • 1. 下列有关生命的物质基础的阐述,正确的是(  )
    A、抗体、受体都是具有特异性识别作用的物质 B、ATP 中的“A”可参与DNA 基本组成单位的构成 C、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N 可用于合成脂肪和核酸 D、C、H、O、N、P是吲哚乙酸、核酸共有的化学元素
  • 2. 核孔复合体主要由核孔蛋白构成,是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并且危害严重的心律失常疾病,最新研究表明,其致病机制是核孔复合体的运输障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能通过核孔入核的蛋白质有组成染色体的蛋白质、解旋酶、DNA聚合酶等 B、核孔复合体在功能上具有双向性,既介导蛋白质入核转运,又介导RNA出核转运 C、核孔运输障碍发生的根本原因可能是编码核孔复合体的基因发生突变 D、核膜由两层磷脂分子组成,房颤的成因与核膜内外的信息交流异常有关
  • 3. 适量的有氧运动可使人体细胞中线粒体数量增多,嵴多而致密,有利于身体健康。但高强度的运动会使线粒体体积增大、嵴断裂等导致线粒体损伤。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嵴多而致密会使细胞对氧气的消耗速率增大 B、不同细胞中线粒体的有氧呼吸速率全都相同 C、线粒体体积增大使其与细胞质的物质交换效率提高 D、线粒体损伤导致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增多
  • 4. 选择正确的实验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生物学某些实验及其常用的实验方法(技术)如表所示,其中错误的是(  )

    序号

    实验内容

    实验方法(技术)

    A

    分离各种细胞器

    差速离心法

    B

    证明DNA 半保留复制

    同位素标记技术、离心技术

    C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对比实验

    D

    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标记重捕法

    A、A B、B C、C D、D
  • 5. 真核生物体内的DNA 分子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主要以线性的形式存在于细胞核中,直至 1965年发现了一种存在于染色体外的环状DNA 分子——染色体外环状 DNA(eccDNA),如图为eccDNA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关于eccDNA分子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每条链上的嘌呤碱基数一定等于嘧啶碱基数 B、基本骨架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形成 C、含C-G碱基对越多,其热稳定性就越高 D、若该分子含有 n个碱基对,且T有m个,则其氢键有(3n-m)个
  • 6. 中国科学家在植物中成功建立了一种高效、广适的新型基因组引导编辑系统(ePPE),研究人员利用ePPE将OsALS—T6基因上的碱基序列“TGG”替换为“ATG”,致使色氨酸变为甲硫氨酸,成功创制了对除草剂具备抗性的新水稻材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ePPE改变了旧水稻的碱基序列 B、ePPE改变了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 C、新水稻细胞内的蛋白质有所变化 D、ePPE使水稻产生了新的等位基因
  • 7. 原核生物的核糖体由大、小两个亚基组成,其上有3个 tRNA 结合位点,其中A位点是新进入的tRNA 结合位点,P位点是延伸中的tRNA 结合位点,E位点是空载tRNA结合位点,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tRNA 的密码子可以与mRNA 的反密码子互补配对 B、参与翻译过程中的RNA 都是以DNA 为模板转录的产物 C、翻译过程中的tRNA会依次进入E位点、P位点、A 位点 D、mRNA 合成后进入细胞质与核糖体结合并沿着核糖体移动
  • 8. 2024年3月,科学家首次将猪肾脏成功地移植到患者体内,并能正常产生尿液,为异种移植临床实践奠定了基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移植用的猪肾脏需抑制抗原决定基因表达或除去抗原决定基因 B、器官移植成败主要取决于供者与受者HLA是否一致或相近 C、免疫抑制剂可抑制T细胞和浆细胞增殖从而减少免疫排斥反应 D、可利用干细胞经诱导分化形成相应器官解决供体器官短缺问题
  • 9. 传统果树栽培采用的圈枝技术是“择一二年之嫩枝,于其纯直部之周围,剥去寸余长之一圈树皮,取软硬适宜之湿泥,裹于该部,复用稻草碾实”。下列与该技术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湿坭中有赤霉素,能够诱导开花、结果 B、有机物积累在环剥皮处,诱导细胞分化 C、利用嫩枝分泌的生长素来促进枝条的生根 D、湿坭有调控环剥皮处激素基因表达的物质
  • 10.  研究表明,森林和草原火灾是引起全球大气CO2浓度升高的关键因素之一。精细量化森林和草原火灾碳排放,对减排降碳等环境政策的实施具有指导作用,有助于我国更好地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森林和草原火灾降低了碳存储,增大了碳排放 B、火灾过后,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速度比草原生态系统的更快 C、森林火灾后,林下苗木的生长速度加快 D、火灾过后,森林、草原的恢复属于次生演替
  • 11. 藿香是一种重要的中草药,《本草纲目》记载“豆叶曰藿,其叶似之,而草味芳香,故名藿香”。科研人员利用藿香的叶片为外植体进行培养,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过程用酒精消毒后再立即用次氯酸钠溶液处理 B、②过程表示再分化、③过程表示脱分化 C、诱导生芽和生根的培养基中植物激素的比例相同 D、用X射线处理愈伤组织细胞可能获得优良突变体
  • 12. 关于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和动物细胞融合技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都突破了有性杂交的局限,使种间基因交流成为可能 B、融合后的细胞均为杂种细胞,遗传物质增加 C、技术原理都涉及细胞膜流动性、细胞全能性 D、细胞融合都可采用聚乙二醇促融或灭活病毒诱导

二、选择题(以下均为单项选择题,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多选错选均不给分。每题4分, 共16分。)

  • 13. 细胞器①~⑥的相关生理过程如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相关生理过程

    参与的细胞器

    与分泌蛋白合成、分泌有关

    ①②③④

    与有丝分裂有关

    ①③④⑤

    能产生 ATP

    ④⑥

    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

    ①④⑥

    A、①是“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B、③在分泌蛋白运输过程中处于交通枢纽的地位 C、④的膜上存在有运输葡萄糖的转运蛋白 D、⑤不具有膜结构,不只是存在于动物细胞中
  • 14. 某研究小组从野生型高秆(显性)玉米中获得了2个矮秆突变体,为了研究这2个突变体的基因型,该小组让这2个矮秆突变体(亲本)杂交得F1 , F1自交得F2 , 发现F2中表型及其比例是高秆:矮秆:极矮秆=9:6:1。若用A、B 表示显性基因,则下列相关推测错误的是(  )
    A、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 和AAbb B、F2中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所占比例为4/9 C、F2中高秆、矮秆的基因型均有4种 D、F2矮秆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3
  • 15. 下图表示三种遗传调控途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转录启动区域甲基化会干扰DNA 聚合酶与启动子结合 B、组蛋白与DNA 结合紧密程度在不同细胞中应大致相同 C、RNA 干扰可能通过影响特定基因的翻译使其无法表达 D、三种途径均可能导致该基因决定的蛋白质结构发生变化
  • 16. 生态位分为基础生态位和实际生态位,基础生态位是一种理论上的生态位,指在没有竞争压力的情况下生物所能占据的最大生态位,实际生态位是物种实际占据的生态位。下图是某区域甲、乙、丙三种生物捕食活动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研究生态位,通常还要研究栖息地、食物、天敌、种间关系等 B、甲、乙、丙不同时间活动频率不同是进化的结果 C、乙、丙之间可能存在种间竞争关系 D、不同生物的基础生态位部分重叠,一定存在种间竞争

三、简答题(共60分,以下均为必做题,所有考生都必需做答)

  • 17.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开展水稻高产攻关是促进粮食高产优产、筑牢粮食安全根基的关键举措。科研团队通过在水稻中过量表达OSA1蛋白,显著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其作用机制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水稻叶肉细胞通过分布于上的光合色素,将光能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该阶段产生的为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提供物质和能量。
    (2)、水稻叶片保卫细胞质膜表面的OSA1 蛋白受光照诱导后活性提高,其催化和运输功能增强,将H+大量运输到细胞外建立质子梯度,促进K+通过方式进入保卫细胞,导致细胞 , 从而促进气孔打开。
    (3)、研究者推测提高细胞内OSA1 蛋白含量能够提高水稻的光合产量,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进行实验,结果如下图。

    注:气孔导度代表气孔开放程度;OSA1 1组、2组、3组均高表达OSA1蛋白实验结果(选用“支持/不支持”作答)推测,理由是

  • 18. 自然界中存在一类称为“单向异交不亲和”的玉米,该性状由G/g控制,其中G决定单向异交不亲和。该性状的遗传机制是“含有G的卵细胞不能与g的花粉结合受精,其余配子间结合方式均正常”。玉米籽粒颜色紫色和黄色为一对相对性状,用A/a 表示,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研究人员选择纯种紫粒单向异交不亲和品系与正常纯种黄粒品系进行杂交,F1均为紫粒,F1进行自交获得F2(不考虑突变、互换)
    (1)、玉米的籽粒颜色中隐性性状是 , F1的基因型是
    (2)、F1产生的可接受g花粉的卵细胞的基因型及比例是 , F2中纯种育性正常黄粒的比例是
    (3)、单向异交不亲和性状在生产实践中能保持玉米某些优良性状稳定遗传。现有甲类型(GG)、乙类型(gg)两种植株,乙类型的植株具有诸多优良性状且每对基因均为纯合。为培育既具有稳定遗传优良性状又表现为单向异交不亲和的玉米新品种,研究者首先要以甲、乙类型植株为材料进行杂交,杂交时甲类型应作为(填“父本”或“母本”),理由是:
  • 19. 研究发现,人体长期过度紧张、焦虑等刺激会导致黑色素细胞和毛囊细胞数量减少引起白发、脱发。相关调节机制如下图所示,其中去甲肾上腺素和Gas6蛋白都能促进靶细胞增殖、分化,黑色素细胞干细胞异常增殖分化,会引发干细胞耗竭。回答下列问题:

    (1)、途径①(填“能”或“不能”)称为神经-体液调节,该途径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的形式进行传导。
    (2)、下丘脑通过垂体调节肾上腺分泌糖皮质激素的方式为 , 该调节方式能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形成多级反馈调节,其意义是有利于
    (3)、根据以上研究,可通过预防白发,可通过预防脱发。
  • 20. 通过在特定的海域中投放人工鱼礁和大型网箱、移植海藻等措施,可以形成海洋牧场,进而实现立体养殖。研究者提出“多营养层次”海水生态养殖模式,即在水的上层,挂绳养殖海带等藻类;在水的中层,挂笼养殖牡蛎等滤食性贝类或网箱养殖投饵性鱼类;而在底层,则投放了人工鱼礁(人为在海中设置的构造物),为海洋生物提供更多的栖息和产卵场所,并养殖海参等底栖杂食动物。
    (1)、“多营养层次”养殖模式,该养殖模式提升了群落结构的复杂程度;设置人工鱼礁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海洋出现局部赤潮现象,主要原因是人工鱼礁能通过改变周围海水的流向、流速,使等矿质元素均匀分布。
    (2)、如图表示某人工鱼礁生态系统各营养级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单位为J·cm-2·a-1)浮游动物同化的能量中,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的形式散失,一部分流向下一营养级,剩余部分。分析图示,小型鱼虾类和大型食肉鱼类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2%,远低于10%,其主要原因是

    (3)、与进行网箱养虾的养殖池相比,人工鱼礁具有更高的抵抗力稳定性,原因是
  • 21. 聚苯乙烯(PS)塑料在自然界中很难降解,俗称“白色污染”。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杨军教授成功从黄粉虫幼虫消化道中分离出能降解 PS塑料的降解菌——微小杆菌 YT2。下图是从黄粉虫肠道中分离、纯化目的微生物过程。

    Ⅰ号培养基:水、无机盐、氮源、碳源

    Ⅱ号培养基:水、无机盐、氮源、物质 X

    Ⅲ号培养基:水、无机盐、氮源、物质 X、物质Y

    (1)、物质X和物质Y 分别是。实验过程中对培养皿、锥形瓶、试管等玻璃仪器常用法进行灭菌。据上图分析,该接种方法是
    (2)、科研人员从挑选了3株能稳定降解PS塑料的菌种P1、P2和P3。将红色PS粉碎成粉末,均匀混合在无碳固体培养基中,之后再接种经过稀释的三种菌液,一段时间后可测得透明圈大小(D)与菌圈大小(d)(如下图所示)。若使用单一菌种进行扩大培养,应选用菌种,理由是

    (3)、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还有聚丙烯塑料袋、聚氯乙烯塑料袋等多种。为探究微小杆菌YT2对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的降解率差异,可将分别接种在 , 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下培养相同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相应物质的剩余量,计算出降解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