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防城港市上思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考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9-26 类型:月考试卷

一、积累(21分)

  • 1. 语段阅读

    想象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借着想象的翅膀,我们可以超越自身局限,体会更宽广的世界。借着想象的翅膀,我们可以在色彩斑斓的世界里翱翔,可以捕捉到寻常生活中的不寻常之美。

    (一)童话

    《皇帝的新装》是经典的童话故事,它以皇帝想穿漂亮的新装为主线展开故事,两个骗子提出“任何不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的说法。皇帝为了表示他的称职,穿上并不存在的“新衣”举行了游行大典,他赤身裸体,昂首挺胸,招摇过市。这滑 jī可笑的骗局最终被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孩以一句真话揭穿。

    (二)神话

    天地开辟之初,莽莽榛榛的大地上并没有人类,女娲觉得十分孤独寂寞,于是用黄泥捏成了人形,泥捏的小家伙落到地上就马上活了起来,他们兴高采烈地喊着“妈妈”。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美丽聪明的生物,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她用自己的辛勤和智慧创造了人类,让天地间焕发出勃勃生机。

    (三)寓言

    寓言一般比较短小,常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寓言是一座奇特的桥梁,通过它,可以从复杂走向简单,也可以从单纯走向丰富。在这座桥梁上来回走几遍,我们既看到五光十色的生活现象,就发现了生活的内在意义。寓言又是一把钥匙,这把钥匙可以打开心灵之门,启发智慧,让思想活跃。

    (1)、阅读以上文段(一),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称

    ②滑 jī 

    (2)、以上两段文字中有不少成语,请写出其中三个。
    (3)、解释文段(二)中的加点词语。

    ①莽莽:

    ②眉开眼笑:

    (4)、根据对联的要求,请从以下句子中选出跟“神话故事”有关的对联,按上下联顺序填写。

    ①忠君爱国真气节 ②后羿射日抚生灵 ③悬壶济世铸医魂

    ④女娲补天安百姓 ⑤神手仁心书大爱 ⑥经天纬地大诗篇

    ⑴上联: ⑵下联:

    (5)、下面从以上几个文段中选出来的句子,属于病句的一项是( )。
    A、借着想象的翅膀,我们可以在色彩斑斓的世界里翱翔,可以捕捉到寻常生活中的不寻常之美。 B、皇帝为了表示他的称职,穿上并不存在的“新衣”举行了游行大典,他赤身裸体,昂首挺胸,招摇过市。 C、女娲看着它亲手创造的美丽聪明的生物,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 D、在这座桥梁上来回走几遍,我们既看到五光十色的生活现象,就发现了生活的内在意义。
  • 2. 请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整理诗句,按要求填写与抒发“自我情感”相关的内容。

    作者

    题目

    诗句

    自我情感

    刘禹锡

    《秋词》(其一)

    一反悲秋常态,以明丽的秋景抒发积极豪迈的情怀。

    谭嗣同

    《潼关》

    抒发渴望冲决罗网、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铁马冰河入梦来。

    借风雨梦境,抒发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

    杜甫

    《江南逢李龟年》

    抒发了对国事凋零和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

二、阅读(39分)

  • 3. 现代文阅读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有毒的动物为什么自己不中毒

    ①自然界身怀剧毒的动物很多,如箭毒蛙、水母、蝾螈、毒蛇等,毒素是它们保护自己或者捕获猎物的武器。那么,这些动物是如何避免被自己的毒素所伤害呢?它们有两种避毒策略:一是隔离存放,二是进化出抗毒性能。

    ②射炮步甲、水母和毒蛇都采用第一种策略。在射炮步甲体内,有两个分别独立的腔室,各盛放着一种化学物质。当甲虫受到威胁时,两个腔室的阀门同时打开,两种化学物质喷出并结合在一起,瞬间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产生具有强烈腐蚀性的高温喷雾。水母身体中有刺细胞,把毒液安全地包裹在刺细胞里的刺丝囊中,刺丝囊发射刺丝,将毒液注入猎物或捕食者体内。而毒蛇则把毒液储存在头部的一个隔间中,这个隔间只有一个出口——牙齿,当它咬住猎物时,毒液从牙齿流入猎物的身体中。

    ③毒蛇也采用第二种避毒策略:自带生化抗性。例如,响尾蛇就会制造特殊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能与血液中的毒素结合,消除毒性。箭毒蛙是剧毒之王,有的箭毒蛙一只所含有的毒素可以致10个成年人死亡。它们的毒素并非自己产生的,而是来自它们猎食的小型动物,如螨虫、蚂蚁。这些动物体内含有一种叫“生物碱”的物质,这种物质在箭毒蛙体内累积,并在它捕猎时释放到猎物体内。那么,为什么箭毒蛙不会中生物碱的毒呢?我们可以把生物碱能影响的生物分子想成一个锁,而生物碱是一把钥匙,当用这把钥匙开锁时。会启动一连串的生化反应,导致生物体瘫痪、休克,最终死亡。但是,如果你换了一把锁,原来的钥匙也就失去了作用,而箭毒蛙就是自身的基因发生了改变,相当于换了锁。以至于生物碱无法开启以上的生化反应过程。

    (选编自《百科新说》,有删改)

    (1)、下面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水母把毒液安全地包裹在刺细胞里的刺丝囊中,避免被自己的毒素所伤害。 B、毒蛇既采用隔离存放的避毒策略,也采用第二种避毒策略:自带生化抗性。 C、箭毒蛙是剧毒之王,它们的毒素来自它们猎食的小型动物,如螨虫、蚂蚁。 D、螨虫和蚂蚁体内含有的“生物碱”能导致所有生物体瘫痪、休克,最终死亡。
    (2)、下面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事理说明文,运用逻辑顺序,介绍了有毒动物的避毒策略。 B、本文主要说明方法是打比方,此外,还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等说明方法。 C、第③段把生物碱比作一把钥匙,生动形象地说明生物碱的剧毒性。 D、第③段加点词“有的”从范围上限制,表示不是全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
    (3)、请你根据文章内容,解释生物碱毒性发作的原理。(60字以内)
  • 4. 现代文阅读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烛(节选)

    安徒生

    “再给你一支烛,我的小朋友!”她说道,“你的母亲要坐在那里工作到深夜,她用得着它!”

    这家人的小女儿在一边站着。在小女儿听到“到深夜”这几个字的时候,她高兴地说道:“我也要待到深夜!我们有舞会,我会戴上大蝴蝶结的!”

    她的脸上多么亮啊!她那么欢乐!没有任何蜡烛的光能比孩子眼里闪出的光更亮!

    “见到她这副样子我真幸福!”"油烛想道,“我永远不会忘记,我肯定永远也见不到了!”于是它被搁进篮子,盖起来。小男孩带着它走了。

    “现在我去哪儿?”油烛想道,“我要到贫苦人家里去,那里可能连一只铜烛台都没有。而蜡烛要插在银烛台里,看着那些最高贵的人。为最高贵的人照明该是多么美啊!我命中注定是油烛而不是蜡烛!”

    油烛来到了穷苦人家。一个寡母带着三个孩子。

    “祝福那位善良的夫人!她送给我这些东西。”母亲说道,“这是一支很好的烛!它可以一直燃到深夜。”烛被点燃了。

    “呸——呸!”它说道,“她拿来点燃我的火柴,气味刺鼻!在富人家里,是不会用这些来款待蜡烛的!”

    那边的蜡烛也都点燃了,烛光射到了街上。这时音乐响了起来。

    “那边开始了!”油烛想。它想着那个富有的小姑娘闪亮的面孔,比所有蜡烛都要明亮的面孔。“那个情景我再也看不到了!”

    这时,贫苦人家最小的孩子进来了,这是一个小姑娘。她搂着哥哥姐姐的脖子,她有一件很重要的事要讲,所以必须悄悄地说:“我们今天晚上——想想看!——我们今天晚上吃热土豆!”

    她的脸发出幸福的光亮,烛光正射在她的脸上。她脸上露出的欢乐和幸福,和富人家的小姑娘一样。那边的小姑娘说:“我们今天晚上有舞会,我要戴上那个红色的大蝴蝶结!”“吃热土豆也那么重要吗?”油烛想道,“这边的小孩也同样这么高兴!”它打了一个喷嚏,就是说,它啪啪地响了一下。再多的动作,油烛就做不到了。

    桌子摆好了,土豆也吃掉了。哦,味道多美呀!真是一顿节日的美餐。然后,每人还分到一只苹果。最小的那个孩子念起了一首小诗。

    孩子们都上了床。每人得了一个吻,很快便都睡着了。母亲坐着缝衣,一直缝到了深夜,为了挣钱养活他们和她自己。富人那边烛光闪闪,乐声悠扬。星星照着千家万户,照着富家也照着穷人,同样明亮,同样慈祥。

    “这真是一个十分美好的夜晚!”油烛想着,“真不知道蜡烛在银烛台里是不是更舒服一些。要是我在燃尽以前能知道该多好!”

    它想到了两个同样幸福的孩子,一个被蜡烛照着,一个被油烛照着!

    (有删改)

    (1)、根据短文内容,填写表格。

    油烛

    穷人家

    铜烛台也没有

    蜡烛

    富人家

    小女孩参加舞会

    (2)、请对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做简要赏析。

    星星照着千家万户,照着富家也照着穷人,同样明亮,同样慈祥。

    (3)、结合语境说一说:文章中画横线的两处文字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写出了油烛怎样的心情? 
    (4)、文章结尾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 5.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二句一个“涨”字,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暗示诗人孤夜听雨、长夜难眠的离情别绪,衬托出诗人深重绵远的愁思。用词准确,富有动态感。 B、“巴山夜雨”在诗中出现了两次,第一次是虚写,表现的是他日对此时此地此景的回味;第二次是实写,表现了诗人当下不能与家人相聚的愁苦感受。 C、“何当”为想象的希冀之词,表现了诗人对团聚的企盼。从“何当共剪西窗烛”中引出来的“剪烛西窗”已成为表达思念朋友、渴望团聚之情的成语。 D、这首诗运用联想,借巴山夜雨以抒发旅思乡愁、怀旧念远的感情,恰切地表现了时间与空间回环往复的意境之美,笔势灵动,充分显示出李商隐诗作的艺术个性。
    (2)、请从炼字角度赏析“君问归期未有期”中连用两个“期”的妙处。
  • 6.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匡衡勤学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②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③,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④给以书,遂成大学。

    (选自《西京杂记》)

    [注释]①不逮:指烛光照不到。②邑人:同县的人。③怪:感到奇怪。④资:借。

    (1)、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非淡泊无以明 吾十有五而于学 B、须静也 勤而无烛 C、不接世 家富 D、意与去 吾三省吾身
    (2)、下面对甲、乙两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躁”,对比鲜明。 B、甲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严谨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和殷切希望表达得非常深刻。 C、乙文中匡衡在主人家做佣人却不求报酬,只希望能够读遍主人家的书,主人很同情他的遭遇,于是把书借给他。 D、乙文中匡衡虽然家里条件艰苦,但穷苦并没有成为他学习的障碍,他努力创造条件学习,最终学有所成。
    (3)、将甲、乙两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②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4)、请说出乙文引申出的成语及其给你的启示
    (5)、乙文中匡衡的故事与甲文中的哪句话相契合?诸葛亮用这句话表达了对儿子怎样的期盼?请结合两文内容说一说。

三、综合(10分)

  • 7. 班级拟开展以“话说成长”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阅读下面几则关于成长的名言,说说它们分别是从哪个方面解读“成长”的。

    ①先相信你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

    ——屠格涅夫

    ②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冰心

    ③有些路看起来很近,可是走下去却很远,缺少耐心永远走不到头。

    ——沈从文

    (2)、小博读完《朝花夕拾》《西游记》两本名著后,发现它们都隐藏着“出走一归来”的成长秘密,即展现了作者或主人公不断辗转、寻求理想的一生,请根据提示完成下表。

    名著人物

    鲁迅

    孙悟空

    出走路线

     S 城→南京→①

    (填国家)→回国

    花果山→灵台方寸山→……→灵山

    出走原因

    出走国门:想逃离清国留学生的乌烟瘴气,“寻救国道路去学医”。——《②》(填篇目名)

    出走花果山:想逃离规则,“躲过轮回,不生不灭”,到“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寻心。

    寻的结果

    回国后,弃医从文,写世人的冷眼,揭露国民劣根性。

    在灵山,修成正果,成为③(填封号)。

    (3)、鲁迅和孙悟空“出走一归来”的经历,让人想到网络上流行一时的句子:“愿你出走半

    生,归来仍是少年。”请在他们两个中任选其一,结合名著内容,阐述你对他们归来“仍

    是少年”的认识。

    我选择:

    认识:

四、写作(50分)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如果生命可以选择,你是想成为一只盘旋的鹰、一条快乐的鱼、一只轻盈的蝴蝶,还是那一株静静生长的小树?如果生命可以选择,你是想成为富甲全球的比尔·盖茨,还是遨游太空的聂海胜,还是勇救他人的黄福荣,还是支教灾区的老师……请展开想象,以《如果我是》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⑴将题目补充完整并抄写到答题卡指定位置;⑵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⑶不得透露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⑷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