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同步课课练(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试卷更新日期:2024-09-22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西晋后期,数以十万计的中原人迁往江南。形成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与这一现象有直接关系的是(       )
    A、统治阶级的昏庸腐朽 B、八王之乱 C、魏、蜀、吴的连年战争 D、游牧民族内迁
  • 2. 历史课程理念中强调:“以中外历史进程及其规律为基本线索,突出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  )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B、孕育统一和民族交融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D、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 3. 魏晋南北朝时期,丝绸之路东端形成多元并存的局面,武威、平城、洛阳、长安都曾担负起丝路起点的重任。这表明当时(  )
    A、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空前 B、北方经济得以恢复发展 C、丝路沿线大量城市兴起 D、政治格局变动较为频繁
  • 4. 西晋时期,陕西关中地区出现了“百万余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的局面。这种局面的出现是因为(  )
    A、北方游牧民族内迁 B、中原人口大规模南迁 C、西晋大封同姓诸王 D、统治者实行开明的政策
  • 5. 晋武帝为了拱卫皇室,大封同姓诸王。晋惠帝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这说明“八王之乱”发生的原因是(  )
    A、连年不断混战局面 B、西晋采取分封制 C、晋惠帝昏庸无能 D、北方各族的内迁
  • 6. 朱绍侯在《中国古代史》中写道:“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又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还有在血与火的民族斗争中的附带同化。”以上材料说明(    )
    A、汉族在民族交融中占居主导 B、民族交融方式多样 C、斗争是民族交融的主要方式 D、胡汉之别观念淡化
  • 7.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继春秋战国后我国历史上又一个大分裂的时期,其间曾经短暂统一过全国的政权是 ( )
    A、曹魏 B、西晋 C、东晋 D、北魏
  • 8. 西晋的大臣石崇和国舅王恺斗富,王恺用麦糖洗锅,石崇就用白蜡当柴烧,王恺用丝绸做成长40里的步障,石崇就用织锦花缎做出50里的步障。这充分说明了(    )

    A、统治阶级的腐朽 B、社会经济的繁荣 C、制糖技术的发达 D、丝织技术的高超
  • 9. 以下是一位同学绘制的某单元的知识结构示意图,其中空格处应为( )

    A、人口迁徙 B、八王之乱 C、水利的兴修 D、经济重心的南移
  • 10. 从东汉末年以来,北方和西北的少数民族陆续内迁。在内迁的少数民族中灭掉西晋的是( )
    A、氐族 B、匈奴 C、鲜卑族 D、羌族
  • 11.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结束三国时期,实现南北统一的标志是( )
    A、魏灭蜀 B、定都洛阳 C、西晋灭吴 D、西晋迁都
  • 12. 西晋末年以来,北方人口大量南移,广泛散布于长江中下游各地区,并在各地形成新聚落。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   )
    A、八王之乱 B、经济重心南移 C、农民起义 D、自然灾害频繁
  • 13. 匈奴左贤王刘宣等私议:“今司马氏骨肉相残,四海鼎沸,兴邦复业,此其时矣。” 材料中“司马氏骨肉相残”是指(  )
    A、八王之乱 B、七国之乱 C、牧野之战 D、国人暴动

二、材料分析题

  • 1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昏庸统治]

    材料一:

    ①西晋初年,晋武帝封二十七个同姓王,以郡建国。之后不断扩大宗室诸王的权力。诸王可自行选用国中文武官员,收取封国的租税。

    ②左贤王刘宣等私议曰:“今司马氏骨肉相残,四海鼎沸,兴邦复业,此其时矣。”

    ——《晋书·刘元海载记》

    [民族迁徙]

    材料二:

    [相关链接]:各族内迁以后,与汉人杂处,西晋统治者向各族人民收取重税,征兵派.役……各少数民族对西晋统治者“怨恨之气,毒于骨髓”。

    (1)、材料一①反映了西晋哪一历史事实?以前还有哪些朝代采取过类似的措施。
    (2)、材料一②中的“司马氏骨肉相残”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其危害。
    (3)、材料二图片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4世纪后期曾经统一黄河流域的是哪一少数民族?
    (4)、各少数民族对西晋统治者“怨恨之气,毒于骨髓”导致了怎样的结果?
    (5)、通过以上材料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