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 12级 2024年09月14日
试卷更新日期:2024-09-14 类型:单元试卷
一、填空题
-
1. 选词填空。
平静 宁静 寂静 安静 幽静 僻静
①五个孩子在海风呼啸声中地睡着,他们的呼均匀而。
②冬天的山村一到夜里格外
③蜜蜂边歌边舞,点缀着这个的小站。
④一天夜里,他在的小路上散步。
⑤他怕再遇见敌人,忙跑到的地方,把文件烧掉。
不但……而且…… 要么……要么……
之所以……是因为…… 虽然……但是……
⑥我们的新居宽敞,实用。
⑦蜜蜂能远游,远游的能力比不上小鸟。
⑧他能取得优异的成绩,能刻苦学习。
⑨星期天,我看书,听广播。
2. 给下面的一段话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把序号写在对应的横线里。
A.有板有眼 B.科班出身 C.对台戏 D.花架子 E.跑龙套 F.字正腔圆
每天晨读课上,刘老师都带着我们朗诵诗歌。他经常一句句地教我们读,从来不摆。虽然刘老师不是 , 但每一句都 , 非常动听。我们也学得 , 朗诵水平不断进步。二、单选题
-
3.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七律(lù) 云崖(yá) 等闲(xián) B、逶迤(yí) 铁索(suǒ) 泥丸(wán) C、长征(zhēng) 磅(páng)礴 磅(páng)秤 D、岷(mín)山 蒙(méng)骗 乌蒙(méng)4. 下列各项中“红”字的意思和颜色无关的一项是( )。A、红润润的小脸 B、红光满面 C、走红歌坛 D、红花绿叶5.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翠色欲流 欲:想要,希望。 B、摇摇欲坠 欲:将要。 C、馋涎欲滴 欲:将要。 D、欲言又止 欲:想要,希望。6. 下面词语中加点的“疾”字的意思与“群马疾驰”中的“疾”相同的一项是( )A、疾恶如仇 B、疾风劲草 C、积劳成疾 D、痛心疾首7. 用多种形式替化“说”表达不恰当的一项是( )。A、1.1万多名科学家严正警告:“地球正面临气候紧急状态,气候变化正威胁着我们生态系统的每一部分。” B、“请问您现在有时间吗?我想问您一道题目。”李乐诚恳地向老师请教。 C、爸爸提议:“我们去郊游吧!”“太好了!我们现在就出发吧!”我开心地脱口而出。 D、秋天的清晨,我漫步北京街头,看着满地落叶,唠唠叨叨:“霜树尽空枝,肠断丁香结。”8. 对下列句子中的语气助词“哉”的用法,理解正确的是( )。
①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②贤者奚由尽忠哉!
A、①表示感叹,②表示反问。 B、①表示感叹,②表示设问。 C、①表示设问,②表示感叹。 D、①表示设问.②表示反问。9. 学校组织了“祖国在我心中”主题演讲活动,下面哪一项不适合作为演讲中引用的材料?(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B、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孟子 C、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D、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10. 在成长的道路上,每个人都会面对一些错误,错误本身并不可怕,关键是对待错误的态度。李东犯了错误,却不肯承认。如果让你选择下面的一句名言劝劝他,你选择第( )句。A、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B、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 C、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1.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不仅是著名的行书字帖,但是富含哲理的散文佳作。 B、社区举办的“垃圾分类进校园”活动增强了同学们的环保意识和校园环境。 C、通过学校举行的消防演练,使同学们学会了快速、安全地逃生。 D、为了让青少年了解、传承历史文化,广东省博物馆准备了丰富的体验课程。12. 下面语段中,对省略号的意思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
A、语意未尽 B、心理活动断断续续 C、说话结结巴巴 D、语意跳跃13. 下列对句子的描写方法判断错误的是哪一项?( )A、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环境描写) B、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语言描写) C、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是把胳膊抢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动作描写) D、“没有一个人照顾她啊!”桑娜一边想一边敲着门。(心理描写)14. 与“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表达相同的一项是:( )A、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B、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C、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D、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15. 柳公权是唐代著名书法家,他的楷书用笔方圆并施,点画棱角分明,结构精妙。人们常说的“颜筋柳骨”之“柳骨”即形容其书法瘦硬挺拔,骨力遒劲。下列是柳公权的作品是( )。A、 B、 C、 D、16. 下列作品属于夏洛蒂三姐妹的是( )①《呼啸山庄》 ②《艾格尼斯·格雷》 ③《时间简史》 ④《简·爱》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17.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是( )
A、《阿Q正传》 B、《狂人日记》 C、《祝福》 D、《孔乙己》三、判断题
-
18. 判断题,用“正确”“错误”表示。(1)、“路转溪桥忽见”的“见”是“见识”的意思。( )(2)、可以用“妙笔生花”来赞美别人的书法作品。( )(3)、“位卑未敢忘忧国”是陆游所写的诗句。( )(4)、阅读文章时,与阅读目的关联性不强的内容,不需要逐字逐句地读,可以提高阅读速度。( )(5)、“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的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句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 )(6)、“高山流水”出自《伯牙鼓琴》用于比喻乐曲高妙,也用于比喻知己或知音。( )19. 判断题(1)、《鲁滨逊漂流记》中,在为海盗船长捕鱼的过程中,鲁滨逊联合同船的小男孩苏利(佐利),赶走了另外一个摩尔人。( )(2)、《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在荒岛上度过了二十八年后,终于回到了美国。( )(3)、《骑鹅旅行记》中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如“大海中的白银”“五朔节之夜”“鬼屋寻宝”等。( )(4)、《骑鹅旅行记》中,绿头鸭雅洛拜托尼尔斯去看一看可怜的老农妇。( )(5)、《汤姆•索亚历险记》中,道格拉斯寡妇为了感谢哈克贝利•费恩,把他当义子看待,教给他礼仪,穿干净衣裳,哈克很喜欢这种生活。( )20. 《草原》和《白杨》两课在写法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借物抒怀,托物言志。( )
四、古诗文阅读
-
2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朝三暮四
宋有狙公①者,爱狙② , 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③ , 充狙之欲。顷之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④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芧⑤ , 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怒。俄而曰:“与若芋,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选自《列子•黄帝》,有改动)
【注释】①狙(jū)公:养猴子的老人。②狙:猴。③口:口粮。④驯(xùn):驯服,顺从,听从。⑤芧(xù):橡树的果实,俗称“橡实”,一种粮食。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是( )A、狙亦得公之心 得:懂得 B、能解狙之意 解:了解 C、损其家口 损:减少 D、先诳之曰 诳:欺骗 E、俄而 俄而:过了几天(2)、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A、爱狙,养之成群 B、能解狙之意 C、先诳之 D、恐众狙之不驯于已也 E、顷之匮焉(3)、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项是( )A、损其家口,充狙之欲。译文:他宁可减少全家的食物,也要满足猴子的要求。
B、顷之匮焉,将限其食。译文:过了不久,家里猴子越来越多了,将要限全家人的口粮。
C、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译文:又怕猴子不顺从自己。
D、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译文:给你们的橡实(即橡子),早上三个晚上四个,够了吗?
E、众狙皆伏而喜。译文:猴子一听一个个都信服且非常高兴。
(4)、成语“朝三暮四”的近义词有( )A、喜新厌旧 B、反复无常 C、朝令夕改 D、见异思迁 E、变化多端五、现代文阅读
-
2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植树的牧羊人
①牧羊人让我喝了水壶里的水,又带我去了他山上的小屋。他从一口深井里给我打了一些水,井水甜丝丝的。井台上,装着简单的吊绳。这个男人不太爱说话,独自生活的人往往这样。不过,他显得自信、平和。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②他不住帐篷,而是住在一座结实的石房子里。看得出,他是一点一点地把一座破旧的房子修整成现在的样子的。房顶很严实,一滴雨水也不漏。风吹在瓦上,发出海浪拍打沙滩的声音。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猎枪也上过了油。炉子上,还煮着一锅热腾腾的汤。看得出,他刚刚刮过胡子。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
③我们一起喝了热汤。饭后,我要把烟袋递给他。可是,他回答说不吸烟。他的那条大狗也像主人一样,安静,忠厚,不张扬。
④牧羊人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一堆橡子,散在桌上。接着,一颗一颗仔细地挑选起来。他要把好的橡子和坏的橡子分开。我抽着烟,想帮他挑。但他说不用我帮忙。看他挑得那么认真,那么仔细,我也就不再坚持了。这就是我们所有的交流。过了一会儿,他挑出了一小堆好的橡子,每一颗都很饱满。接着,他按十个一堆把它们分开。他一边数,一边又把个儿小的,或者有裂缝的拣了出去。最后,挑出了一百颗又大又好的橡子,他停下手来,我们就去睡了。
……
⑤我们沿着山路,又向上爬了大约两百米。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然后,他轻轻地往坑里放一颗橡子,再仔细盖上泥土。他是在种橡树!我问他,这块地是你的吗?他摇摇头说,不是。那是谁的地?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他说不知道。看起来他并不在意,他只是一心一意地把一百颗橡子都种了下去。
⑥吃过午饭,他又开始选橡子。趁这个机会,我刨根问底,才从他嘴里知道了一些事。三年来,他一直这样,一个人种着树,他已经种下了十万颗橡子。在这十万颗橡子中,有两万颗发了芽。而在这两万棵树苗中,有将近一半,可能会被动物咬坏,或是因为其他原因死掉。剩下的一万颗树苗,会在这光秃秃的土地上扎根,长成大树。听到这儿,我开始琢磨牧羊人的年龄。他看上去五十多岁了。他说,他五十五岁,叫艾力泽•布菲,原来生活在山下,有自己的农场。可是,他先是失去了独子,接着,妻子也去世了。他选择了一个人生活,与羊群和狗做伴,平静地看着日子一天天地流走。他说,这地方缺少树;没有树,就不会有生命。他决定,____。
(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表述正确的是( )A、牧羊人用双手把荒漠变成绿洲,使万人享受幸福生活的故事,体现了人类的潜能和改变环境的能力。 B、作者通过牧羊人种树的故事让人相信,只要满怀无私的大爱,就可以创造奇迹。 C、牧羊人种植树木,改造荒原,表现出人类勇于承担责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D、只要心存美好的愿望并长期不懈的努力去做,人是可以改变恶劣生存环境的。 E、这位植树的老人之所以创造奇迹,是因为他有一种坚强执着、勤劳不懈的毅力和精神。(2)、下面对“牧羊人”的形象分析理解表述有误的项是( )A、选文中“他让我喝了水壶里的水,又带我去了他山上的小屋”,“他刚刚刮过胡子”,“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等表现了他是一个有着热心助人的品质和乐观向上的心态的人。 B、“他轻轻地往坑里放一颗橡子,再仔细盖上泥土。”运用动作描写,生动传神地写出牧羊人对工作极其认真、负责的性格特点。 C、“他一点一点地把破旧的房子收拾整齐,餐具很干净,地板没灰尘……”这些内容刻画出他是一个积极生活、勤劳不懈的人。 D、从选文中“我刨根问底,才从他嘴里知道了一些事。”可看出他是一个面对陌生人时比较沉默寡言的人。 E、“三年来,他一直这样,一个人种着树,他已经种下了十万颗橡子。”一系列的数字表现了牧羊人是一个“安静,忠厚,不张扬”的人。(3)、对“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赏析正确的项是( )A、将牧羊人比喻为“不毛之地的神秘泉水”,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B、传神地概括了牧羊人留给“我”的第一次印象——平和、自信又神秘。 C、写出了牧羊人将给这个荒凉的地方带来灌溉滋润和丰饶。 D、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在喝到了水后对牧羊人的感激赞美之情。 E、“不毛之地”是指牧羊人头上是秃的,家里也是很穷的。(4)、结尾横线处衔接最合适的句子是A、为了百姓的幸福,就动手种树吧。 B、为了荒原缠玉带,就动手种树吧。 C、既然没有重要的事情做,就动手种树吧。 D、为了消磨时光,就动手种树吧。 E、为了获得人生的意义,就动手种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