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昌平区2023-2024年八年级上学期地理期末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4-09-11 类型:期末考试
一、本部分共2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
1. 杭州第19届亚洲运动会始于秋分,历时16天圆满落幕。下图为二十四节气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北京(40°N,116°E)时间20:00时亚运会开幕式开始,此时安卡拉(35°N,51°E)当地时间为15:00,造成两地时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地球形状 B、地球大小 C、地球自转 D、地球公转(2)、亚运会举办期间,( )A、杭州昼变短,夜变长 B、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 C、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D、天安门旗杆正午影子变短(3)、亚运会结束时最接近的节气是( )A、白露 B、寒露 C、大雪 D、立冬2. 小明为全家登长城做行程规划。下图为某段长城附近的等高线地形图和天气预报。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小明计划周六登长城,需要准备( )A、防暑药 B、雨具 C、羽绒服 D、防晒物品(2)、图中( )A、关城位于鞍部 B、烽火台海拔为700米 C、道路东西延伸 D、长城城墙沿山谷修建(3)、索道MN升高约( )A、100米 B、250米 C、500米 D、1000米3. 长江三角洲地区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具有辐射带动作用。下图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简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长江三角洲地区( )A、地处长江下游地区,濒临南海 B、依托长江干流,联系京津冀地区 C、地处江海交汇之地,港口众多 D、依托京杭运河,联系粤港澳地区(2)、该地区的沪宁杭工业基地( )A、矿产资源丰富,以重工业为主 B、以首都为核心,科研力量雄厚 C、轻重工业发达,国际竞争力强 D、邻近香港澳门,消费市场广阔(3)、为提升辐射带动作用,该地区应进一步( )①完善基础设施建设②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③推进生态环境治理④发展高能耗的产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 蛇鱼川位于北京市密云区西北部石城镇,是白河的一条支流。某校中学生赴蛇鱼川流域进行野外研学。下图为该流域示意图及某同学撰写的考察报告节选。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蛇鱼川流域( )A、河流水量季节变化小 B、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C、海拔均在200米以上 D、河流发源于密云水库(2)、流域内村庄主要分布在( )A、山脊地区 B、山谷地区 C、东部地区 D、北部地区(3)、考察报告中显示该流域发展养蜂产业的优势条件有( )①生态环境好②养蜂历史悠久③政策支持④地形平坦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5. 从古至今,环境始终是决定民居样式的首要因素,呈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下图为亚洲部分地区图及土耳其岩石洞穴建筑和我国黄土高原窑洞景观。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土耳其岩石洞穴建筑和我国窑洞的相似点有( )A、均为了适应当地终年寒冷的气候环境 B、均就地取材,依势而建 C、都是利用火山喷发形成的岩石开凿的 D、都为城市中的常见民居(2)、与土耳其洞穴建筑相关的位置描述是( )A、位于北半球、西半球 B、地跨亚、非两大洲 C、北、东、西三面临海 D、位于板块交界地带6. 2022年11月15日世界人口达到80亿。图6为世界部分地区人口密度分布图和印度、日本的人口数量及变化统计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人口密度≥200/千米2的地区主要分布在( )①山地地区②北寒带地区③沿海地区④中低纬度地区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2)、图中( )A、印度人口数量持续增多 B、日本人口数量先减少后增多 C、两国人口增长率均高于2% D、日本人口增长速度比印度快(3)、据图推测,现阶段( )A、印度劳动力不足 B、日本养老负担逐渐加重 C、印度就业压力小 D、日本出生率高于死亡率7. 图(a)、图(b)为深圳市深南大道不同时期景观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从图(a)到图(b),( )①建筑密度增大②自然景观保护力度加强
③交通线路增多④基础服务设施更加完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造成两图景观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A、自然环境的变化 B、地域文化的差异 C、生产方式的差异 D、交通方式的变化8. 法拉吉和都江堰均是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法拉吉将山泉水和地下水通过水渠引到山麓地带的村庄,用于生产生活。都江堰通过渠、堰调节岷江水,引水保障成都平原的农业生产。下图为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局部)。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法拉吉和都江堰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分别是( )A、热带沙漠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C、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 D、热带沙漠气候、高原山地气候(2)、两工程均( )A、因全年降水稀少而引水 B、因降水季节不均而蓄水 C、通过减少蒸发避免水资源浪费 D、通过调配水资源提高利用效率(3)、两工程的主要作用是( )A、防风固沙 B、调节气候 C、蓄水发电 D、灌溉农田9. 地面气温观测是测定离地面1.5米处的气温。温度计、湿度计等观测仪器需放置在百叶箱中。百叶箱为四面通风的白色百叶式木箱,可以防止太阳光对仪器照射,保护仪器免受强风、雨、雪等的影响,保证测得的数据更加准确。北京市某校气象小组在8时、14时、20时、2时进行地面气温观测,下图为同学观测时拍摄的百叶箱照片。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百叶箱( )A、箱体四面通风,利于空气流通 B、箱体距地面的高度可以任意变化 C、箱体为白色,可以吸收更多的太阳光 D、箱体材料为铁质,利于保护箱内仪器(2)、为防止开箱时太阳光直接照射仪器,该百叶箱的门应朝( )A、东 B、南 C、西 D、北(3)、根据图中百叶箱影子的朝向,可判断该学生观测时间为( )A、2时 B、8时 C、14时 D、20时二、本部分共4个小题,共45分。
-
10. 川渝地区水电资源丰富,在满足本地区用电需求的同时,通过西电东送缓解我国东部地区电力短缺的问题。下图为川渝地区大型水电站分布及重庆市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川渝地区中的“渝”是指我国行政区划中的。川渝地区的大型水电站多分布在(单项选择)。A四川盆地中部 B长江中下游平原 C巫山以东地区 D西部山地地区
(2)、川渝地区位于我国西南部,地形以、、丘陵为主,地势起伏 , 河流落差大,流速;该地月降水量≥100mm约有个月,年降水量约mm,河流流量大,水能资源丰富。(3)、川渝地区水电向东部地区输送,可以____(双项选择)。A、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张 B、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C、完全取代煤炭、石油使用 D、增加农田灌溉面积(4)、2022年夏季,川渝地区出现了电力供应紧张状况。表1为重庆多年平均夏季气温和降水量,表2为重庆2022年夏季气温和降水量。
从发电量和用电需求等方面,分析川渝地区2022年夏季出现电力供应紧张的主要原因。
11. 信阳市是河南省重要粮食产区,下图为信阳市地形及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区域要素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结合材料完成框图。定位置→信阳市主要位于①以南,1月均温高于0℃
析气候→气候类型主要为② , 特征是③
看地形→地形以④为主,地势⑤
说水系→该河支流⑥(众多/稀少),多自⑦向⑧汇入干流
(2)、“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要米有米,要面有面。”依据图文资料,说出信阳市种植粮食作物的有利自然条件。
(3)、读图,举例说出科学技术在信阳市农业发展中的应用。
12.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以“海陆分布与变迁”为主题开展学习活动。下图为世界海陆分布示意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观察海陆轮廓,探究大陆漂移学说
(1)、读世界海陆分布示意图:全球海陆分布不均,海洋面积(大于/小于)陆地面积。观察发现:大西洋两岸,特别是南美洲大陆凸出的部分与州大陆凹进去的部分几乎是吻合的。通过查阅资料,大陆漂移学说可以解释这一现象:2亿年前,各个大陆是一个相互连接的整体,周围是一片海洋。原始大陆逐步分裂并漂移分离,形成了现在七大洲、大洋的海陆分布状态。(2)、模拟实验,探究板块构造学说
实验中,书本和纸张代表板块。实验甲:挤压书本,演示板块(碰撞/张裂),板块交界处隆起,形成高大山脉;实验乙:撕拉纸张,演示板块的(碰撞/张裂),板块交界处断裂,形成(双项选择)。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表层大致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 , 多地震、。
A裂谷B高大山脉C海洋
(3)、
迁移应用:结合图运用板块构造学说,任选其一对下列现象进行解释。
地中海面积不断(扩大/缩小),说出你判断的理由:
喜马拉雅山脉不断(增高/降低),说出你判断的理由:
红海面积不断(扩大/缩小),说出你判断的理由:
13. 我国是柑橘种植的起源地之一。柑橘通过多种途径向外传播。图1为我国柑橘传播路线示意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柑橘种植区____(双项选择)。A、北半球多于南半球 B、西半球多于东半球 C、主要分布在北温带气温 D、集中在中高纬度地区(2)、我国柑橘种植区主要分布在气候区(气候类型)。我国柑橘向(方向)传播至欧洲、非洲、南北美洲等地。南美洲东部的柑橘种植区主要分布在气候区、亚热带季风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欧洲南部的柑橘种植区主要分布在气候区(气候类型),根据图2,描述其气候特征:。(3)、柑橘种植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如欧洲南部的意大利,在政府的支持下,柑橘的育种、储存、运输等技术水平较高,农业机械的使用范围广,机械化程度高。列举意大利柑橘生产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
(4)、柑橘的传播可以____(单项选择)。①增加种植地的年降水量②促进世界农业技术进步③改变原产地的热量条件④丰富世界居民的饮食种类⑤促进世界区域之间的联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