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检测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9-11 类型:期中考试

一、班级将承办“青春有为·自强不息”主题活动,你作为活动组织者需完成下列任务。(22分)

  • 1. 请你在开场白横线上填写正确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读音。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道运行刚健有力,永无止息,而君子处世,也应该遵(xún)天道,奋发进取,持之以恒。正是因为有了自强不息的精神,广(mào)的中华大地上才能谱写浩浩丝路长歌,创造万国衣(A.guān  B.guàn)会长安的盛唐气象,灿烂的中华文明才能延续至今。亲爱的同学们,我们的未来充满了机遇与挑战,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将是我们实现价值、成就未来的动力。现在,让我们一起开启今天的主题班会——“青春有为·自强不息”。

    遵 (xún)   广(mào)衣(A.guān   B.guàn)

  • 2. 同学们发现古诗词中也有生生不息的青春力量,试把古诗词中的励志经典编入结束语,请

    你将其中一部分补充完整。

    前路曲折时,我们或许踌躇停留如“云横秦岭家何在?  ”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但我们终会高歌“ ,”(李白《行路难》);落后沮丧时,我们也会如刘长卿感叹 “ , 怜君何事到天涯!”(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不 过我们仍会欢唱“ ,  ”(刘禹锡《酬 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用豁达乐观的态度,等待木秀于林的时刻……愿我们都能 拥有“ , ”(范仲淹《岳阳楼记》)的 良好心态,笑对风雨人生。

  • 3. 同学们在网上收集了四幅以“自强不息”为内容的书法作品作为展示,对这四幅书法作品 的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字体属于篆书,古朴均匀,体正势圆。 B、字体属于楷书,形体方正,刚健坚劲。 C、字体属于隶书,横平竖直,古朴典雅。 D、字体属于草书,笔意纵横,潇洒流畅。
  • 4. 综合性学习
    (1)、活动一和活动三的方案已制定完毕,请你参考后再设计一个活动环节。

    活动一:诵青春之诗,感成长得失

    活动二: 。

    活动三:创励志对联,抒自强之志

    (2)、小文同学准备选取《艾青诗选》中的诗篇作为自己的朗诵篇目参与活动一,为了取得更好的朗诵效果,小文制作了配套PPT,小语认为封面还不够贴切。请结合《艾青诗选》内容补全优化方案并说明理由。

    《艾青诗选》PPT封面(初稿)

    优化方案

    理由

    添加构图要素:①

    ② 

    添加背景色彩:

    A.以斑驳暗沉的棕色作为主色调

    B.以鲜艳亮丽的红色作为主色调

二、班级开展小说专题阅读活动,请你参与。(17分)

  • 5. 阅读

    沼泽地

    (日)芥川龙之介

        ①一个雨天的午后,我在某画展的一个房间里发现了一幅小油画。说“发现”未免有些夸大,然而,惟独这幅画就像被遗忘了似的挂在光线最幽暗的角落里,框子也简陋不堪,所以这么说也未尝不可。记得标题是“沼泽地”,画家不是什么知名的人。画面上也只画着浊水、湿土以及地上丛生的草木。恐怕对一般的参观者来说,是名副其实的不屑一顾吧。

        ②而且奇怪的是,这位画家尽管画的是郁郁葱葱的草木,却丝毫也没有使用绿色。芦苇、白杨和无花果树,到处涂着混浊的黄色,就像潮湿的墙上一般晦暗的黄色。莫非这位画家真的把草木看成这种颜色了?也许是出于其他偏好,故意加以夸张吧?——我站在这幅画前面,一边对它玩味,一边不由得心里冒出这样的疑问。

        ③我越看越感到这幅画里蕴蓄着可怕的力量。尤其是前景中的泥土,画得那么精细,甚至使人联想到踏上去时脚底下的感觉。这是一片滑溜溜的淤泥,踩上去噗哧一声,会没到脚脖子。我在这幅小油画上找到了试图敏锐地捕捉大自然的那个凄惨的艺术家的形象。正如从所有优秀的艺术品感受到的一样,那片黄色的沼泽地上的草木也使我产生了恍惚的悲壮的激情。说实在的,挂在同一会场上的大大小小、各种风格的绘画当中,没有一幅给人的印象强烈得足以和这幅相抗衡。

        ④“很欣赏它呢。”有人边说边拍了一下我的肩膀。我觉得恰似心里的什么东西给甩掉了,就猛地回过头来。

        ⑤“怎么样,这幅画?”对方一边悠然自得地说着,一边朝着《沼泽地》这幅画努了努他那刚刮过的下巴。他是一家报纸的美术记者,向来以“消息灵通人士”自居,身材魁梧,穿着时新的淡褐色西装。这个记者曾经给过我一两次不愉快的印象。

    ⑥我回答了他一句:“是杰作。”

    ⑦“杰作——吗?这可有意思啦。”记者捧腹大笑。

        ⑧“真有意思。这幅画本来不是会员画的。可是因为作者本人曾反复念叨非要拿到这儿来展出不可,经他的遗族央求审查员,好容易才得以挂在这个角落里。”

    ⑨“遗族?那么画这幅画的人已经故去了?”

    ⑩“死了。其实他生前就等于是死了。”

    ⑪ 终于,好奇心战胜了我对这个记者的反感。我问道:“为什么呢?”

    ⑫“这个画家老早就疯了。”

    ⑬“画这幅画的时候也是疯着的吗?”

        ⑭“当然喽。要不是疯子,谁会画出这种颜色的画呢?可你还在赞赏,说它是杰作哩。这可太有趣儿啦!”

        ⑮记者又得意洋洋地放声大笑起来。他大概料想我会对自己的无知感到羞愧;要不就是更进一步,想使我对他鉴赏上的优越留下印象吧。然而他这两个指望都落空了。因为他的话音未落,一种近乎肃然起敬的感情,像难以描述的波澜震撼了我的整个身心。我十分郑重地重新凝视这幅《沼泽地》的画。我在这张小小画布上再一次看到了为可怕的焦躁与不安所折磨的艺术家痛苦的形象。

        ⑯“不过,听说他好像是因为不能随心所欲地作画才发疯的呢。要说可取嘛,这一点倒是可取的。”

        ⑰记者露出爽快的样子,几乎是高兴般地微笑着。这就是无名的艺术家——我们当中的一个人,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从人世间换到的惟一报偿!我浑身奇怪地打着寒战,第三次观察这幅忧郁的画。画面上,在阴沉沉的天与水之间,潮湿的黄土色的芦苇、白杨和无花果树,长得那么生气蓬勃,宛如看到了大自然本身一般……

    ⑱“是杰作。”我盯着记者的脸,斩钉截铁地重复了一遍。

    (摘自《世界文学名著经典文库》,有改动)

    (1)、【小说•关注变化的内容】

    结合全文,梳理“我”三次看画的心理变化,并概括出“我”从这幅画中感受到的“可怕力量”的具体内容。

     

    心理变化

    感受到的“可怕力量”

    第一次

    好奇、质疑

    找到了试图敏锐地捕捉大自然的那个凄惨的艺术家的形象,使人产生恍惚的悲壮的激情。

    第二次

    第三次

    从中能体会到生气蓬勃的生命力量

    (2)、【小说•关注次要人物】

    次要人物的作用不可忽视,请你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作者设置“美术记者”这一形象的用意。

    (3)、【小说•关注重复的情节】

     “我”先后两次评价《沼泽地》“是杰作”,请你依据相应情节说说这两次“是杰作”的含义有何不同。

    (4)、【从“读小说”到“读自己”】

    针对“怎么看待人生中的努力却未必有报偿”的问题,文中不知名的画家借助《沼泽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请结合《沼泽地》创作背景和寓意,联系你自己的生活实际,参与到小江、小北对这个问题的讨论中去。

三、班级开展议论性文章专题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任务。(16分)

  • 6. 阅读

    不做别人思想的“跑马场”

        ①转发的热门文章,原来是炒作;欣赏的名人名言,居然是代笔;分享的养生知识,竟是伪科学;各种心灵鸡汤、励志灵文,其实似是而非……你是否有过这样的体验。如今,而对海量信息,该给自己提个醒:不要让自己的头脑,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

        ②信息爆炸的时代,一种相反的体验却是“信息收缩”。面对海量资讯、多元观点,些人仿佛置身迷宫之中,因为通道太多而束手无策,不知道该如何筛选甄别。所以,"转发" “跟帖”的热度,成了信息选择的风向标;“点击”“点赞”的数量,成了观点参考的指牌。于是,分享同一个段子,阅读同一篇网文,转发自同一个大V……在信息的狂涌中,难免失去了独立思考的宁静。

        ③思考是一种能力,需要不断练习才能提升。然而,走捷径总是更简单。【A】喜欢大而化之,喜欢立竿见影,喜欢流于表面的现象,喜欢一看可知的结论,这样的“认知取向之下,对思辨性、专业性强的内容,对复杂的哲理、深刻的思考,反而不再感兴趣。长此以往,思考力就在简化中退化,自己的头脑变得空空如也,没了沉潜深流,徒剩一地鸡毛。

        ④技术的演进对人类思维的影响,是一个引人思考的哲学命题。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曾忧心,电视的流行让人越来越不愿阅读,越来越不愿思考,甚至造成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隔绝。如果说电视因其直观性、娱乐性而弱化了思考力,那么互联网信息的碎片化、芜杂化,也可能给我们的心灵带来同样的影响。波兹曼的思考,是向时代的发问:当技术在获取知识的途径上做了一个减法,我们如何给自己的思想做一个加法?

        ⑤实际上,网络并没有改变人们的思维实质,只是改变了抵达思考的方式。面对触手可及的庞大信息,是迷失方向还是有效整合,取决于思考习惯的养成。满足于当复读机、传声筒,不愿思考;满足于浅阅读、浅吸收,不会思考;满足于囫囵吞枣、一知半解,不善思考,最终就是人云亦云、亦步亦趋。即便是碎片化阅读,也需要系统性积累,才能把握住背后的思维路径、认识方法,从而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如果是简单化观点,更需要想想其中的逻辑误区、认识盲点,不仅是否定肯定,而且要理解分析。

        ⑥在易如反掌地拥有“观点”“态度”和“感受”之时,更需防止盲目、偏见和极端挤占了逻辑与理性的空间。不管哪个时代,也不会每个人都是思想家。然而,每个人却都可以成为一个思考者。不是只当数据丛林中的猎人和采集者,也应该有不甘为“信息传播者”而愿为“思想睽望者”的志趣。叔本华说,经过自己思考获得的真理像自己天生的四肢——也只有这些东西才真正属于我们。只有保持独立思考和理性思辨,才能真正带来人类智慧的增长,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⑦“思考是勤奋的一部分,人最大的懒惰是思想懒惰”。【B】身处这个时代,有太多声音萦绕耳边。要在花繁柳茂中拨开、雨骤风狂里站定 , 不仅需要“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的眼界,也需要“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思考,唯如此,“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顿悟,才能于众里寻他中浮现眼前。

    (选自《人民日报》)

    注释:在《人间词话》中用三首词概括了人生的三种境界: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

    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1)、【议论·思路】

    通读全文后,有同学绘制了以下思维导图,请你帮忙补充完整

    (2)、【议论·论据】

    请你从下面两则材料中再选一则作为选文第⑤段的论据并陈述理由。

    【材料一】当我在上下班途中刷手机时,无论我是看知乎还是微信,我一定会打开一个便签工具,随时把自己觉得有必要深究的东西在便签里记一笔,并对便签做好分类。空闲时,我就会把这些碎片化的知识成体系地加以积累和思考,使自己对许多问题有了独到的见解。

    【材料二】每天早上起床后,小邱习惯性地边洗漱边刷微博,随后在食堂买了早餐匆匆赶往教室。在短短五分钟的路上,她仍然不停地滑动手机点击微博热搜榜。到了教室,她一边吃早饭一边和朋友在微信上分享最新信息。第一节课结束后的课间五分钟也没有休息,而是打开了新闻APP,浏览起了时事新闻……

    (3)、【议论·语言】

    本文虽为议论文,但语言很有感染力。请从【A】【B】划线句任选一处加以分析。

    (4)、【议论·思想】

    学校将在文学社公众号“成长”栏目刊发本文章,并配发一段推荐语。作为该栏目编辑,请你写一段100字左右的推荐语(提示:可以从推荐文章的内容和目的两方面考虑)

四、学校开展“古人山泉之乐”探究活动,请你参与。(22分)

  • 7. 阅读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冷泉亭

      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由寺观,冷泉亭为甲。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高不倍寻,广不累.丈,而撮奇得要 , 地搜胜.概,物无遁形。
        春之日,吾爱其草熏熏,木欣欣,可以导和纳粹,畅人血气。夏之夜,吾爱其泉渟渟,风泠泠 , 可以蠲烦析酲 , 起人心情。山树若盖,岩石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平。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卧而之者可垂钓于枕上。矧又潺湲洁澈 , 粹冷柔滑。若俗士,若道人,眼耳之尘,心舌之垢,不待盥涤.,见辄除去。潜利阴益.,可胜言哉?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

    (选自《白氏长庆集》,有删减)

    【丙】山下泉

    [唐]皇甫曾

    漾漾带山光,澄澄倒林影。

    那知石上喧,却忆山中静。

    【注释】①冷泉亭:于杭州西湖灵隐寺西南角。白居易被贬杭州刺史期间,“在郡六百日,入山十二回”。冷泉亭是他最爱逗留休息的地方。②撮奇得要:亭子选取了奇妙和重要的地势。③渟渟:水停止不动的样子。泠泠:形容风清凉。④蠲(juān)烦析酲(chéng):清除烦闷,解除困乏。蠲:消除,去除。⑤矧(shěn):况且。潺湲:水慢慢流动的样子。⑥皇甫曾:工诗,出王维之门,历官伺御史。后被贬舒州司马。

    (1)、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下列加点字。

    文言词句

    方法

    解释

    地搜

    课内迁移法: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

    广不

    查阅词典法:①积累,重叠;②古代重叠单位;③牵连,连累;④忧患,祸害。

    不待盥

    扩词组词法

    潜利阴

    语境推测法

    (2)、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断三处)

    坐 而 玩 之 者 可 濯 足 于 床 下 卧 而 狎 之 者 可 垂 钓 于 枕 上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

    (4)、请从不同角度赏析诗文中的“山泉之美”,完成下面表格。

    语句

    角度

    赏析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 ,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醉翁亭也。

    移步换景

    这两句不仅写出醉翁亭①的地理位置,而且营造出强烈的身临其境之感,同时使琅琊山幽深秀丽的特点更加鲜明

    吾爱其泉渟渟,风泠泠……

    叠词

    那知石上喧,却忆山中静。

    (5)、山泉清音,声声入心,请结合以上诗文内容,探究古代文人喜爱山泉的原因。

五、请你参与写作活动。(40分)

  • 8.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大风可以吹起一张白纸,却无法吹走一只蝴蝶,因为生命的力量在于不顺从。

    ——冯骥才

    这句话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选择以下一个任务进行写作。

    【任务一】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写一篇记叙性文章。

    【任务二】发挥联想与想象,进行文学创作。

    【任务三】提炼观点,展开论述,写一篇议论性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套写抄袭;④不得透露个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