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4年秋季四年级上册语文《 爬山虎的脚》同步练
试卷更新日期:2024-09-09 类型:同步测试
一、积累与运用
-
1. 读拼音,写词语。
cāo chǎng
nèn hóng
shū fu
chóng dié
kòng xì
láo gù
kū wěi
jūn yún
2. 下面加点字的读音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曲折 B、曲解 C、舞曲 D、委曲求全3. 和“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意思不同的一句是( )A、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渐渐变成灰色。 B、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步变成灰色。 C、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慢慢变成灰色。 D、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变成灰色。4. 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是(多选)( )A、这篇课文是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细节的顺序进行描写的。 B、课文启发我们要细致、连续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C、课文重点描写了爬山虎“脚”的样子,以及它是怎样向上攀爬的。 D、课文主要描写了爬山虎叶子的形状以及爬山虎的生长环境。5. 比一比,再组词。瞧 占 萎 固
焦 站 委 涸
6. 照样子写词语。例:滴溜溜
例:说说话
例:翩翩飞舞
7. 补全下列四字词语,并完成练习。(1)、无无故
人山人
若若现
百百中
愤愤不
疑不解
心急如
胆心惊
(2)、仔细观察第一行的词语的特点,再照样子写两个:、。(3)、第二行的四个词语都是描写人物的的,我还能再一个:。(4)、像画横线的那样AABC式结构的词语我能再写两个:、。(5)、用其中一个词语造句。8. 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反义词。(1)、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 , 看着非常舒服。(2)、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3)、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4)、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9. 学了《爬山虎的脚》一课,同学们在班级微信群里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小豆子:《爬山虎的脚》一文作者 , 江苏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代表作有《倪焕之》等。
小蜜蜂:《爬山虎的脚》一文,作者先介绍了爬山虎的 , 再介绍爬山虎的、的特点,最后介绍爬山虎的过程。
小海豚:《爬山虎的脚》从三个方面介绍了爬山虎脚的特点:先讲 , 再讲 , 最后讲。
毛毛虫:“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句中的“漾”字说明满墙的叶子像 , 使句子具有动态美。
10. 信息匹配;给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新鲜:①没有变质,也没有经过腌制、干制等。②(事物)出现不久。③新奇;稀罕。④(空气)经常流通,不含杂类气体。
(1)、瞧他兴奋的样子,不知又有什么新鲜事儿发生。(2)、这条鱼是刚从湖里捞上来的,趁新鲜清蒸了吃。(3)、一场雷雨过后,空气格外新鲜。11. 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1)、牢固
巩固
①爬山虎的脚巴在墙上相当。
②新学的知识要及时 , 否则就会被遗忘。
(2)、均匀
平均
①这次抽考,我们班的分在全市排第一。
②爬山虎的叶子在墙上铺得十分。
12. 语言表达;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1)、一本好书是一把钥匙,它将开启智慧宝库之门;一本好书是 , 它将。(仿照画线句子,补全句子)(2)、这些领悟是课外读物的馈赠。(改为反问句)(3)、几年后,当我再拿起那首诗,我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把双重否定句改为肯定句)(4)、窗外下起了大雨。(扩写句子,将画面写具体)二、现代文阅读
-
13. 阅读感悟·理解
____(节选)
①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②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③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
(1)、把选文题目写在文前横线上。文章作者是我国著名的作家、教育家。(2)、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修辞手法,把比作 ,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细丝、、的特点。(3)、第一段话主要写了爬山虎脚的、和。(4)、读句子填序号。A细致观察 B长期观察
①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②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
(5)、请用波浪线勾画出文中具体描写爬山虎怎样往上爬的句子。这些句子中的动词有、、、、 , 这些动词表明了作者进行了的观察。
(6)、“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这个句子中“逐渐”一词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7)、“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这个句子中“巴”一词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