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玉林市北流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初中历史
试卷更新日期:2024-02-01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答案填入答题卡的对应题号)
-
1. 实物史料是历史研究的重要证据。下面河姆渡遗址的考古发现共同证明了( )
A、原始农业兴起 B、阶级分化产生 C、早期国家产生 D、早期城市出现2.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规定要在每年的每个季度对耕牛进行评比,那些把耕牛养得很壮实、很健康的,还能得到奖励;反之,如果耕牛养的不好、瘦了,当地负责管理耕牛的官,要跟着受到处罚。通过该材料可以了解当时( )A、保护动物观念 B、百家争鸣局面 C、诸侯纷争状况 D、重视农业生产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治国理政的政治智慧。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战国时期与这一理念最为相近的思想主张是( )A、道家批判贵族的奢侈生活 B、儒家认为取得民心才能得天下 C、墨家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D、法家主张治国要靠法令权术等4. 如图为都江堰工程,其主体体现了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从北往南运动的物体会向右偏移的这一原理,并借助地势和弯道来排沙和泄洪。这说明都江堰( )A、同时具备防洪和灌溉的功能 B、是世界最早大型水利工程 C、是中国先民高超智慧的结晶 D、完全迁就自然地势因素5. 《史记·孝文本纪》载:“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2021年重大考古发现,陕西省西安市白鹿原江村大墓即为汉文帝霸陵,陵墓中的陪葬物以陶器为主,金银器很少。二者相互印证了汉文帝( )A、勤俭治国 B、以法治国 C、重视农业 D、推崇孝道6. 近年广为传唱的《如愿》歌词“盛世,如你所愿”引发众网友无限感慨,出现在东汉初年的盛世局面是( )A、秦并天下 B、百家争鸣 C、汉武帝大一统 D、光武中兴7. “他以坚韧不拔的勇气和毅力,克服了重重的困难,终于完成了出使的任务。从此以后,西域天山南北各国相继归汉,横贯东西的丝绸之路亦由此开辟”。“他”指的是( )A、商鞅 B、张骞 C、班超 D、甘英8. 新疆地区是我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该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统辖开始于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设置管理此地的最高长官是( )A、御史大夫 B、西域都护 C、丞相 D、刺史9. “中世纪欧洲印刷一部《圣经》,至少需要三百多张羊皮。这种状况如果继续下去,那么除了少数富有的人以外,没有人买得起书,文化信息的传播就会受到极大的限制。”中国两汉时期的一项发明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一状况,它是( )A、火药 B、指南针 C、造纸术 D、活字印刷术10. 小明在期末复习时,对一些容易混淆的知识进行了梳理。下列史实表述正确的是( )A、曹丕率军南下和孙刘联军在官渡大战 B、曹操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 C、诸葛亮在成都称帝,国号汉 D、孙权在建业称帝,国号吴11. 如图是三国鼎立形势图,据图判断,我们的家乡广西玉林当时是处在哪个政权的管理之下( )A、魏国 B、蜀国 C、吴国 D、北魏12. 正确区分历史史实与史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表述属于史论的是( )A、汉武帝是具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 B、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 C、东汉末年,张角创立了太平道 D、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13. 历中的时空观念是指历史时序观念和历史地理观念。下面时间轴空白处的政权名称是( )A、秦朝 B、西汉 C、西晋 D、东晋14. 学习历史需要了解和掌握历史纪年方法。淝水之战发生在公元383年还可以表述为( )A、公元3世纪初 B、公元3世纪末 C、公元4世纪初 D、公元4世纪末15. 下图是一本中国简史类图书的目录(节选)。判断第三章的题目应该是( )导言 中国的诞生
第一章 先秦:中华文明的气质来源
第二章 秦汉:中华帝国的框架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____
……
A、民族与思想大融合 B、帝国的盛放与凋残 C、现代的“拂晓时辰” D、没能进入的“大航海时代”16. 魏晋南北朝时期,本是胡人喜食的乳酪,成为北方汉人广泛流行的副食,原是羌人的羌煮,也有不少人喜欢。这反映出当时( )A、丝绸之路始通 B、北方经济发达 C、民族交融加强 D、南北政权分立17. 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提出“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这反映了农业生产要( )A、总结生产经验和技术 B、遵循自然规律 C、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 D、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18. 三国时刘徽首创“割圆术”,祖冲之运用他的方法,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近千年。据此可知( )A、科技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B、生产技术在实践中提高 C、书法艺术已经发展成熟 D、雕刻技艺堪称炉火纯青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40题11分,41题13分,42题15分,共39分)
-
19. 古代农业是立国之本,固国之本。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未、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粟、稻的种植,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内部大小血缘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之间,关系平等和睦。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 汉高祖时期,下令军队官兵复员为民;把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负担.文帝、景帝时期,进一步推行轻徭薄赋政策,把田赋降至三十税一、并成为汉朝定制。这些措施促进了西汉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国力有了很大增强,出现了历史上称为“____”的统治局面。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下)
材料三 (东晋建立后)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物产丰富),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会土(会稽郡)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土地……荆城(今荆州)跨南楚之畜,扬州有全吴之沃……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1)、根据材料一、写出我国原始农业的发展表现。(至少写出两点)(2)、请将材料二中的“____”处补充完整。并根据材料二、概括西汉农业政策的特点。(3)、根据材料三、归纳东晋建立后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状况。(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农业发展与国家强盛之间的关系。20. 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历代王朝都从思想、文化、经济、民族关系等方面采取措施巩固统治。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回答问题。材料一 如下图
材料二 董仲舒非常强调“大一统”,从这个观点出发,他主张政治上必须统一于天子,思想上也必须统一、……这种思想是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论依据。
——摘编自《文物秦汉史》
材料三 北魏孝文帝进一步推行改革措施,规定以汉语代替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革的守旧贵族。其一系列举动推动了北魏发展,有效地缓解了民族隔阂,促进了文明进步和民族交融。
——摘编自《孝文帝改革》
(1)、史料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依据,主要包括: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等多种类型。材料一所示均属于哪一类型的史料?它们分别体现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哪两项措施?(2)、根据材料二、指出董仲舒主张的核心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汉武帝在思想上采纳他的什么建议?(3)、根据材料三指出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措施。(至少写出两点),简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意义。(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促进古代社会进步的因素。(至少写出两点)21. 七年级一班同学参观我国古代文化长廊主题展,并围绕“社会发展”主题进行了探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完成下列相关学习任务。领域
重要成果
建筑
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使得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A”,至今,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
秦始皇修筑长城,长城西起B,东到C,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科技
D人名改进造纸术,使得纸的使用日益普遍,也促进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发展,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张仲景写成的《E》,总结各种疾病的症候,历代医家对之推崇备至,赞誉有加,是后世从医者必修的经典著作.
生产工具
汉代楼车,是古代世界先进的农业工具,形状与构造已初步定型,直至今天农村使用的耧车仍没有多大变化,可以算是现代播种机的雏形。
马钧制作的翻车,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最常用的水利灌溉器械之一、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改革
公元前356年,商鞅主持变法.商鞅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迁都中原后,这场改革更加积极地吸收中原先进文化和制度,例如,尊孔子,为群臣“班赐冠服”,并“行幸鲁城,亲祠孔子庙”,依汉律制定礼乐刑罚……这场改革,对北魏社会政治生活乃至中国历史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1)、补全表格中A、B、C、D.E五处的内容。(2)、结合所学知识,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哪项措施有利于“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3)、综合以上材料,从“建筑”“科技”“生产工具”“改革”“杰出人物”中任选取一个角度,以“社会发展”为主题提炼观点,运用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总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