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温州市九上科学第一单元物质及其变化拔高培优训练卷(浙教版)

试卷更新日期:2024-09-05 类型:单元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 1. 一定量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碳酸钠固体,直至过量。小金同学依据实验事实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至b段对应溶液的pH逐渐减小 B、b点对应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钠 C、ad段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逐渐增大 D、c点对应溶液中的溶质种类最少
  • 2. 某同学欲检验一瓶NaOH溶液是否变质,用了以下的方法判断:①滴入无色酚酞试液,若溶液变红则说明NaOH溶液一定没有变质;②滴加BaCl2溶液,若无沉淀生成则说明NaOH溶液一定没有变质;③滴加少量稀盐酸,若没有气泡产生则说明NaOH溶液一定没有变质。上述判断正确的是( )
    A、只有③ B、只有② C、①② D、②③
  • 3. 往含有少量 H2SO4 的 MgSO4 溶液中滴加 Ba(OH)2 溶液,最终得到 BaSO4 和 Mg(OH)2两种沉淀,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的 Ba(OH)2 溶液质量的关系图像为(   )
    A、 B、 C、 D、
  • 4. 小金分别向含有Ba(NO3)2、Na2CO3溶液的甲乙两支试管滴加稀硫酸,并将两只支试管反应后的物质倒入干净的烧杯中,对烧杯内的物质处理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烧杯中无色滤液b一定呈中性 B、白色沉淀a为硫酸钡沉淀 C、反应后的甲试管硫酸溶液过量 D、反应后的乙试管硫酸溶液过量
  • 5.  向100g硫酸铜和盐酸混合液中逐滴加入10%的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点坐标(40,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0A段与氢氧化钠反应的是盐酸 B、B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是氯化钠、硫酸钠、氢氧化钠 C、C点对应溶液的pH>7 D、混合溶液中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65%
  • 6. 下列关于科学实验的“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在某固体物质中加入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该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B、在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 C、某溶液用pH试纸测试,试纸变蓝色(pH约为10),该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D、在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后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则断定两者恰好完全反应
  • 7. 4mL质量分数为7.3%稀HCl和4mL质量分数为7.3%NaOH溶液混合后无明显现象,要证明两者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下列操作及实验现象(或结果),不能证明反应发生的是( )

    A、在混合液中加金属Fe,无气泡产生 B、在混合液中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紫色 C、在混合液中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 D、用pH试纸测混合液的pH,测得pH等于7
  • 8. 在托盘天平的两盘上各放一只质量相同的烧杯,分别注入100g7.3%的稀盐酸,天平平衡。向左盘烧杯中投入一定质量的碳酸钙粉末,向右盘烧杯中投入一定量的镁粉,均恰好完全反应,天平指针发生偏转。则下列各项操作中,能使天平重新达到平衡的是( )
    A、在左盘上放4g砝码 B、在左盘上放6g砝码 C、移动游码至3.4g刻度 D、移动游码至7.6g刻度
  • 9. 表面布满铁锈的铁钉放入盛有稀硫酸的密闭容器中,用压强传感器测得容器内压强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ab段压强变化不明显,说明还没有开始化学反应 B、bc段的化学反应:Fe2O3+3H2SO4 =Fe2(SO4)3+3H2O C、影响cd段压强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温度 D、d点时恰好完全反应,且d点温度高于a点
  • 10. 向Cu(NO3)2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可能出现的是(      )

    ①溶液中有Fe2+、Cu2+、不溶物Cu②溶液中有Fe2+、Cu2+、不溶物Fe③溶液中只有Cu2+、不溶物Fe④溶液中只有Fe2+、不溶物Fe、Cu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1. 打开浓盐酸试剂瓶,发现瓶口会有“白雾”出现。已知盐酸中含有水分子、氢离子和氯离子。下列实验能证明“白雾”中含有氢离子的是(       )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12. 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加入镁粉至过量,若下图中横坐标表示镁粉的质量,则纵坐标表示( )

    A、溶液的质量 B、稀盐酸的质量 C、氯化镁的质量 D、生成气体的质量
  • 13. 向盛有一定量氧化铁粉末的烧杯中不断加入稀盐酸,烧杯中相关量的变化与图像相符的是(  )
    A、 B、 C、 D、
  • 14. 刘谦在春晚上表演了魔壶,小徐在实验课上也进行了“魔壶”的实验。将“魔壶”中盛有的液体依次倒入两个分别盛有不同溶液的的烧杯中,现象如表,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魔壶”内盛有的液体

    烧杯1中形成的“饮料

    烧杯2中形成的“饮料

    稀硫酸

    “牛奶”

    “雪碧”

    A、此实验用的“魔壶”能用铁制的 B、烧杯1中盛有的溶液一定是Ba(NO3)2 C、烧杯2中得到“雪碧”饮料可能的原因是生成CO2 D、若将“魔壶”中的溶液改为稀硝酸溶液实验现象相同
  • 15. 向下表的甲物质中逐滴加入相应的乙溶液至过量,反应过程中生成气体或沉淀的质量与加入乙的质量关系,不能用如图所示曲线表示的是( )

    序号

    HNO3Mg(NO3)2的混合溶液

    KOH溶液

    AgZn合金

    H2SO4

    久置空气中的铝片

    稀盐酸

    含有Na2CO3NaOH溶液

    HNO3

    HClH2SO4的混合酸

    Ba(NO3)2溶液

    A、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 D、②③⑤
  • 16. 小陈探究氢氧化钙的性质,进行图甲所示实验。实验后,他向反应后的溶液中逐滴滴加碳 酸钠溶液,溶液 pH的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甲中仪器的使用操作无误 B、图乙中 d~m 段反应过程中有沉淀产生 C、图乙中 m~n 段反应过程中溶液质量变小 D、图乙中 n 点之后溶液中的溶质有 Na2CO3 和 NaCl
  • 17. 如图是稀盐酸和NaOH溶液反应的pH变化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将NaOH溶液滴入稀盐酸中 B、用湿润的pH试纸测量出A点溶液的pH将偏大 C、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水分子 D、B点时加入溶液的质量和另一种溶液的质量一定相同
  • 18. 下列实验设计及操作中,现象足以说明其结论的是( )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一未知固体中加入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该固体一定是碳酸盐

    B

    将一根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木条熄灭

    该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C

    点燃某种塑料

    无刺激性气味

    该塑料一定是聚氯乙烯

    D

    向一未知溶液中先加入足量稀盐酸,再滴加氯化钡溶液

    刚开始无明显现象,后产生白色沉淀

    该溶液中一定存在SO₄²-

    A、A B、B C、C D、D
  • 19. 氢氧化铯是一种可溶性碱,其化学式为CsOH,则有关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CsOH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CsOH=Cs+OH   B、CsOH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C、因为CsCl是易溶于水的盐,所以CsOH溶液与稀盐酸不发生复分解反应   D、CsOH溶液与MgCl2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有氢氧化镁沉淀生成
  • 20. 小Q同学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研究中和反应时,忘记了滴加酸碱指示剂。为了确认滴加的盐酸是否已经过量,从烧杯中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用某种试剂进行检验。下表是小Q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其中不正确的是( )

    实验方案

    使用的试剂

    判断的方法

    A

    铁粉

    如果有气泡产生,表明盐酸已经过量

    B

    pH试纸

    如果pH<7,表明盐酸已经过量

    C

    硝酸银溶液

    如果有白色沉淀产生,表明盐酸已经过量

    D

    紫色石蕊试剂

    如果溶液变成红色,表明盐酸已经过量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 37 分)

  • 21. 如图是将稀盐酸溶液慢慢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情况,请回答下面问题

    (1)、加入稀盐酸至过量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2)、反应中,数目减少的离子是(填离子符号)
    (3)、验证反应后溶液中稀盐酸有剩余,下列操作可行的是____。
    A、加入CuO粉末 B、滴加NaOH溶液 C、加入CaCO3粉末 D、滴加AgNO3溶液
  • 22. 学习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时,小嘉做了如表所示的四个实验。

    试管编号

    试管内试剂

    NaOH溶液

    MgCl2溶液

    Na2CO3溶液

    Ba(NO3)2溶液

    加入过量稀硫酸后的现象

    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产生气泡

    (1)、根据以上实验产生的现象,可以判断试管③④中发生了复分解反应。试管④中反应的现象为
    (2)、试管①中是否发生了复分解反应呢?小嘉在加入过量稀硫酸后的试管①中,再滴入少量 , 无明显现象,就能说明①中也发生了反应。
    (3)、小嘉通过查阅资料并结合上述实验,总结得出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为:反应后生成物中必须有水或产生。
  • 23. 海洋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可以从海水中制得粗盐,以粗盐水为原料综合利用的部分途径如下图所示:

    (1)、为除去粗盐水中的CaCl2、MgCl2和Na2SO4杂质,需将3种试剂分别加入至过量,除氢氧化钠外,还需要的试剂是:;(按加入顺序填写试剂名称)
    (2)、按正确顺序加入试剂充分反应,过滤后的滤液A中溶质有;(填化学式)
    (3)、若向分离出NaHCO3晶体后的母液B(含有NH4Cl)中加入过量Ca(OH)2 , 则可获得一种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是
  • 24. 兴趣小组研究酸碱反应时利用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紫色石蕊指示剂进行实验,实验操作和溶液颜色变化如下图所示。
    (1)、从微观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
    (2)、根据乙图颜色的变化,判断图甲中B溶液是。(填写溶液名称)
    (3)、图乙中M点时,溶液中除紫色石蕊外还存在的溶质有
  • 25. 酸和碱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小科同学利用图1实验研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过程,并测量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和温度的变化情况,得到图2和图3,请回答下列问题:

    (1)、胶头滴管中A溶液的溶质是:(填化学式)。
    (2)、结合上图小科同学推断出图3中V的值为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可多选)
    A、图2中b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HCl B、取图2中d点所示溶液加热蒸干所得固体为纯净物 C、图2中c→d所示溶液中NaCl的质量不断增加 D、图3中e→f变化趋势可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 26. 归纳和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小李同学在复习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化学性质时,发现许多不同类别的物质反应都能生成盐,于是他构建了如图1所示的知识网络图。

    (1)、图中①处可填入的内容是 (不能与图中已有的信息重复)。
    (2)、向Na2SO4溶液中滴入Ba(NO32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图2表示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反应后消失的离子“”“”分别表示(填离子符号)。
  • 27. 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发明的制碱方法,被誉为“侯氏制碱法”,其反应原理为:

    ①NH3+H2O+CO2=NH4HCO3

    ②NH4HCO3+NaCl=NH4Cl+NaHCO3

    2NaHCO3__Na2CO3+CO2H2O

    (1)、下列是某同学对“侯氏制碱法”有关化学反应的一些认识,其中不正确的是____。
    A、上述反应中,共有三种基本反应类型 B、“侯氏制碱法”制的不是碱而是盐 C、反应②析出NaHCO3固体后,溶液溶质只有NH4Cl
    (2)、侯氏制碱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写出步骤Ⅲ的名称:;为了提升制“碱”的效率,步骤Ⅰ和Ⅱ的气体分别是(填“A为NH3 , B为CO2”或“A为CO2 , B为NH3”)。

  • 28. 茶叶蛋的蛋黄表面有一层黑色的物质(如图甲),有人担忧它是否能食用。小明决定利用科学知识来揭秘。他取两个带有黑色物质的蛋黄开展实验,实验结果如图乙。

    (1)、根据实验结果可知该黑色物质的化学性质有
    (2)、小明推测黑色物质是课堂上学习过的一种含硫的化合物,其化学式是
    (3)、查阅资料得知Fe2+可被人体吸收和利用。因此,小明认为蛋黄中的黑色物质不但能食用,且能为人体补充铁元素,他推测的理由是
  • 29. 小科同学做的物质化学性质关系图。其中A是一种生活中最常见的金属,B是一种常见的化合物,图中短线表示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请根据图示回答有关问题。

    (1)、B可能是(填化学式);
    (2)、请你用文字描述反应⑤的实验现象
    (3)、写出图中烧碱的化学名称:
  • 30. 实验室有一瓶已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固体,小科想测定该瓶氢氧化钠固体的变质程度,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固定装置均已略去),以下是测定过程中的部分操作。

    (1)、小科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称取m1g氢氧化钠固体放入B装置,又称取了两份m2g的碱石灰分别放入D、E装置中;然后打开活塞P,将稀盐酸加入已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固体中,观察到溶液的温度升高,同时溶液中还产生
    (2)、当B装置中的反应停止后,小科打开弹簧夹,向A装置中通入一段时间的空气,目的是
    (3)、停止通空气后,小科称量了D装置中的固体质量为m3g,则该变质的氢氧化钠固体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 31. 盐酸、硫酸都是重要的酸,如图所示是探究酸的性质的实验。

    (1)、通过实验一,小明得出酸能与碱反应的结论,则他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
    (2)、实验二中,溶液甲能辨别稀盐酸与稀硫酸。则溶液甲为
    (3)、如图乙是实验三中锌片与稀硫酸反应前后溶液离子种类及个数比变化示意图,则“◯”代表的离子是
  • 32. 归纳总结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小明用图甲总结了H2SO4的四条化学性质(即H2SO4与四类物质能够发生化学变化)。

     

    (1)、请举一例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2)、小明用微观示意图(如图乙)来说明反应③的发生。在反应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离子是
    (3)、若将H2SO4改成NaCl,则四个反应中依旧成立的是
  • 33. 以镁矿石(主要成分MgCO3、SiO2)为原料生产MgO的工艺流程如下图。

    注:SiO2难溶于水和常见的酸;“沉镁”过程中有Mg(OH)2生成。

    (1)、滤渣X的主要成分为(填化学式)
    (2)、写出图示酸浸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8 分)

  • 34. 学习了酸雨及酸的性质后,同学们知道了煤(含有C、H、O、S等元素)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之一。同学们在老师指导下制作了“酸雨形成及危害的模型”来研究酸雨形成的原因及危害,并设计了评价表。图1是小科制作的模型。 

     

     评价表: 

                   
     

     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指标一 

     

     密封性好,能除去大部分污染气体 

     

     密封性好,能除去小部分污染气体 

     

     密封性不好,不能除去污染气体 

     

     指标二 

     

     能通过实验现象说明煤燃烧产生的气体是SO2 

     

     有实验现象,但不能说明煤燃烧产生SO2 

     

     没有明显实验现象 

     

     指标三 

     

     能通过多个实验现象显示酸雨的危害 

     

     能通过一个实验现象显示酸雨的危害 

     

     不能通过实验现象显示酸雨的危害 

    (1)、根据评价表,该模型的指标一可被评为优秀。因为该装置可以除去大部分污染气体,原因是氢氧化钠溶液具有 的性质。 
    (2)、该模型的指标二被评为合格的原因是,煤燃烧还能产生 气体,也能使浸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棉花变红。 
    (3)、该模型的指标三被评为待改进,于是小科设计了图2、图3两种模型。这两种改进模型中,图 的模型能被评为合格。 
  • 35. 某同学做“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的实验,设计了如图1所示装置。

    【发现问题一】使用过程中,他们发现使用锥形瓶和气球,要看见现象,所需药品量较多,于是将装置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装置如图2所示。

    (1)、改进后的装置中,细玻璃管的作用是:①显示小药瓶内外气压差,帮助判断瓶中是否有气体生成:②
    (2)、

    【发现问题二】有同学用图2装置,向盛有少量稀盐酸的小药瓶中滴加amL碳酸钠溶液,稀盐酸中立即有气泡一稀盐酸产生:但若是向盛有少量碳酸钠的小药瓶中滴加amL盐酸溶液,却没有出现明显的现象。这是为什么呢?查阅资料发现,①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其反应是分两步进行的,第一步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HC1=NaC1+NaHCO3:②碳酸氢钠与碳酸钠均呈碱性,氯化钙溶液呈中性:③碳酸氢钠与可溶性钙盐、钡盐不反应。

    【探究实验1】碳酸钠溶液中滴加少量稀盐酸,Na2CO3+HC1=NaC1+NaHCO3这步反应真的发生了么?

    同学们依据现象得出“碳酸钠溶液中滴加少量稀盐酸,第一步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确实为:Na2CO3+HC1=NaC1+NaHCO3。请你说明观察到的哪个实验现象能支持同学的结论? 
    (3)、为了完成探究目的,步骤I中的CaCl2溶液还可以用代替;

    【探究实验2】为进一步验证该反应分两步进行,同学们进行了如图3所示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

    步骤一:用注射器Ⅰ向小药瓶中缓慢注入一定量的稀盐酸,边注入边振荡,细玻璃管中液柱略微升高;

    步骤二:换注射器2从瓶中缓慢抽取气体,稀盐酸澄清石灰水不浑浊;

    步骤三:换注射器1向小药瓶中继续注入稀盐酸,至

    步骤四:换注射器2从瓶中缓慢抽取气体,图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补充步骤三中未全的实验操作和预期现象:

四、解答题(第37第3小题3分,其他每小题均2分,共15分)

  • 36. 向25gBa(OH)2溶液中先后滴加质量分数为8%的CuSO4溶液和质量分数为9.8%的H2SO4溶液,滴加过程中加入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a点对应溶液pH7。(填“>”、“=”或“<)
    (2)、生成Cu(OH)2沉淀的质量是g
    (3)、原Ba(OH)2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4)、取c点对应的溶液滴加NaOH溶液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 37. 在探究酸、碱性质时,小敏的操作过程如图甲所示,烧杯中固体质量与加入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乙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像分析,开始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直到过量的过程,烧杯内的现象是
    (2)、求实验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3)、通过计算,得出m的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