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顺义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9-04 类型:期中考试
一、完成下列选择题。(30分)
-
1. 下列加点字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嫁奁(lián) 烦燥(zàn) 孛(bèi)老 不胜杯杓(sháo) B、庸(yōng)蔽 桃杌(wù) 祗(zhī)候 吮(yǔn)舐(shì) C、汙涔(yin)涔 绣闼(tà) 忤(wǔ)逆 盗跖(zhí) D、罪愆(qiān) 错勘(kān) 鳏(guān)寡孤独 尸骸(hái)2. 下列各项信息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察秋毫:形容对很小的事情也能看得清清楚。《齐桓晋文之事》 孟子 战国 B、目无全牛:形容所见不全面或略有所得。《庖丁解牛》 庄子 春秋 C、居安思危:指身处安逸中也要提高警惕防止祸患。《谏太宗十思疏》 魏征 唐朝 D、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比喻生杀大权掌握在别人手里,处在被宰割的地位。《项羽本纪》 司马迁 汉朝3. 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鼓瑟希,铿尔 鼓:弹奏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爱:吝惜,舍不得
B、举先王之政 举:施行德不厚而思国之理 理:安定
C、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中:合乎族庖月更刀,折也 族:众,一般的
D、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军:军队既东封郑,又欲肆共西封 封:边界
4. 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微;微小的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飨:犒劳
B、素善留侯张良 善;善良范增数目项王 目:递眼色
C、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术:方法,主张你道是暑气暄 , 不是那下雪天 暄:炎热
D、着这楚州亢旱三年 亢:极,大从哪山下,道芷阳间行 道:道路
5. 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 )A、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鉴:镜子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让:谦让
辟邪说,难壬人 , 不为拒谏 壬人:仁爱的人
B、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敬:敬重总此十思,弘兹九德 弘:光大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董:懂得
C、六王毕,四海一 一:统一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族:灭族
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 牧:养
D、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恤:顾念,忧虑永保无疆之休 休:停止
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使……活命
6. 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王见之曰:“牛何之?”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B、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C、夜缒而出 善刀而藏之 D、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7. 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冀君实或见恕也 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B、纵一苇之所如 沛公起如厕 C、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D、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8. 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C、若入前为寿 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D、且焉置土石 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9. 下列各句句式与例句相同一项的是( )例句:异乎三子者之撰
A、百姓之不见保 B、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C、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D、而刀刃若新发于硎10. 下列各项加点词,词类活用现象不相同的一项是( )A、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 籍吏民,封府库 B、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辇来于秦 C、越国以鄙远 , 君知其难也 人君当神器之重 D、素善留侯张良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11. 下列各项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振之以威怒 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 B、不复一一自辨 失其所与,不知 C、盖亦反其本矣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D、终苟免而不怀仁 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12. 下列选项对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代的文章中为避李世民的名讳,“民”字通常改为“人”,例如“怨不在大,所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B、季父:叔父。在我国古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为: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季是老三。孟春,指春季的首月。 C、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D、《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13.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创办这所山区女子高中,她四处奔波,真可谓跑断了腿,磨破了嘴,而今学校已经培养出了五届毕业生,张校长真可谓是劳苦功高。 B、他知识渊博,头脑灵活,又经过了多年外交战线的洗礼,现在不管遇到多么棘手的问题,都能够从容不迫,游刃有余。 C、这次战斗中,我军派出两个小队佯攻日军炮楼,吸引敌军注意力、另派一个连偷袭日军弹药库,可谓是“项庄舞剑 , 意在沛公”,让敌军损失惨重。, D、参加工作没几年,他就成为业务骨干,在他主持下,单位顺利完成了几个国家重点项目,受到有关部门表彰,张宇也是信心倍增,踌躇满志。14. 下列《红楼梦》人物信息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林黛玉 潇湘馆 潇湘妃子 B、探春 秋爽斋 秋爽居士 C、薛宝钗 蘅芜苑 蘅芜君 D、李纨 稻香村 稻香老农15. 《红楼梦》写她“行为豁达,随分从时”“罕官寡语,人谓装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你若为此人画像,应参选的文段是( )A、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B、品格端方,容貌丰美。脸若银盆,眼似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 C、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D、面如敷粉,唇若施脂。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二、古诗文阅读(共42分)。
-
16.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①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左师触龙愿见,太后盛气而揖②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③也,故愿望见。”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鬻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嗜食,和于身。”曰:“老妇不能。”太后之色少解。
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没死以闻!”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
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 , 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
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曰:“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令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本文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长安君:战国是赵国太后(赵威后)的小儿子,封于赵国的长安,封导为长安君。②揖:应作“胥”,“胥”同“须”,等待。③郄(xì):身体不舒适。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入而徐趋 , 至而自谢 趋:小步快走。 B、日三四里,少益嗜食 益:增加。 C、老臣贱息舒祺,最少 贱息:息,儿子:贱息是对别人谦称自己的儿子。 D、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 质:人质。(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太后不肯,大臣强谏 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 B、赵氏求救于齐 对曰:“甚于妇人。” C、曾不能疾走 曾不若孀妻弱子 D、太后盛气而揖之 位尊而无功(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日食饮得无衰乎 (您)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了吧? B、太后之色少解 太后的怒色稍微消解了些。 C、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 您过分了!比不上长安君那样厉害。B.祭祀必祝之 祭祀的时候一定为她祈祷(4)、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17.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病柏①
杜甫
有柏生崇冈,童童状车盖。偃蹙龙虎姿,主当风云会。
神明依正直,故老多再拜。岂知千年根,中路②颜色坏。
出非③不得地,蟠据亦高大。岁寒忽无凭,日夜柯叶改。
丹凤领九雏,哀鸣翔其外。鸱鸮④志意满,养子穿穴内。
客从何乡来,伫立久吁怪。静求元精理⑤ , 浩荡难倚赖。
注释:①此诗作于上元二年(761)秋,杜甫时居成都草堂。②中路:中途。③出:生长。④鸱鸮:猫头鹰。⑤元精理;事物根本的道理。
(1)、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六句写柏树枝繁叶茂、高大轩昂之态,表现出诗人的赞美之情。 B、“岂知”两句写柏的衰败,“岁寒”两句写凋零,流露出惋惜之情。 C、“客从何乡来”两句,诗人由病柏而想到故乡,抒发了思乡之情。 D、这首诗在结尾两句抒发胸臆,表达了世事无常、难以意料的感慨。(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善用比兴手法,此诗中的病柏与刘禹锡“病树前头万木春”有相同的寄托。 B、文似看山不喜平,此诗运用转笔形成了诗意的转折,其色调也从明朗转为黯淡。 C、杜甫借物抒怀,用柏树的“蟠据亦高大”之姿隐喻了当时藩镇的龙盘虎踞之势。 D、此诗情感复杂而深沉,既有对现实的不满,也有对未来的希望,可谓沉郁顿挫。(3)、咏物诗注重通过意象表达主题,这首诗中的主要意象有哪些?分别说明这些意象有何意蕴。18.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冉有在总结自己对礼的志向时,谦虚地表示,“ , ”(2)、《诗经·大雅》中“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与《谏太宗十思疏》“ , ”两句的意思相近。(3)、杜甫在《登岳阳楼》中“ , , 二句写出了洞庭湖的磅礴气势和恢宏气象。(4)、《念奴娇·过洞庭》中词人借明亮的月光和灿烂的银河,说自己“表里俱澄澈”的两个句子是“ , ”(5)、《桂枝香·金陵怀古》中词人感叹六朝的历史像流水一样逝掉,未曾给当朝的人留下什么教训和反思的句子是“ , ”(6)、在《答司马谏议书》中,“ , ”,可以说是王安石的行事准则,也是历史上一切改革家刚决精神的一种概括。(7)、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 , 思国之安者,。(8)、 , 所宜深慎; , 其可忽乎?(9)、盖儒者所争, , , 而天下之理得矣。(10)、 , 枉用相存。 , 心念旧恩。(11)、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 , 。19. 根据要求,完成小题。。《红楼梦》第五回中晴雯的判词是: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 , 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 , 多情公子空牵念。
请从判词的画线部分选择三处,各举出原著中的一个具体情节加以印证。
三、现代文阅读(共18分)。
-
20.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小题。
从北京到北京的距离
我到北京的距离是一个晚上。头一天夜里从我居住的城市坐上火车,睡一觉,睁开眼时,到处都亮了,一个伟大而神秘的城堡,呈现在天地旷野的正中央,浑身闪烁出圣洁的光芒。此时,我完全被唤醒了。
北京很大,这体现在距离上。我算过,从东土城到北京西站,差不多要一小时。这在我们那儿,是两座城市的距离。而在你尚未精确地计算出这个数字之前,往往就已经堵车。奇怪的是,这样大的一座城市却感觉不到混乱。被堵住的车辆不会像别的地方那样四处泛滥,依然秩序井然地排着队。就如尼采所说,一切都是顺序,包括堵车,包括等待。
我时常会为北京担忧,我不知道如此漫长的等待会让北京的脚步该怎样疲惫拖沓。然而就在这等待中,你突然发现哪里又冒出了几座高楼。我想,在这等待中隐藏着某种力量,外人难以发现,北京自有其节奏,我这个旁观者的担心其实是多余的。
在北京,我住得最多的地方是菜市口。傍晚时我喜欢在这里闲散地踱步,在夕阳的余晖中与一条条老胡同相随而行,穿过一个又一个朝代,从元、明、清延续到现在,现实与岁月交织在一起,难以分辨。这是北京到北京的另一个距离。谭嗣同的故居莽苍苍斋,其实不难找,沿菜市口大街西边往南走几十步,土坡上就是。我没想过要去,那里,但不知不觉地走近了,这让我感到意外。我感觉我已走进了一个世纪前的某个傍晚,这是我第一次走得离北京这样近,以无意的方式。这院子里现在居然还住着人,我看见煤炉里冒出的黑烟。我看着烟雾后面那个生炉子的大爷,他走过来了,蹒跚着,仿佛是从历史的幕后走过来的。
从里边出来,我看见门口有一棵树,不知是什么树,是那种可以一边落叶一边又同时长出树叶的树。我慢慢溜达着,老胡同里静极了,夜色突然变得很深。脚底下有了一点闷闷的回声。这才觉得,北京很大,也很深。
老舍茶馆也是我喜欢的。红色的门廊,眼睛被一盏一盏的红灯笼照着,一派朱红,中国红。那八仙桌,那靠背椅,却是别出心裁的黑。这样的红与黑,深厚、恒久。二三好友围坐一席,嘴里有吃的,耳里有听的,眼里有看的。一个个优雅细长的女子,穿着旗袍,仿佛正从清朝走来,在满座的宾客中来回斟茶。而你往这椅子上一坐,也成了这里的一种布景和效果。叫板的痛快,品茶的悠闲,完完全全的老北京的风韵。只有茶是不老的,杯中香气缭绕,台上余音绕梁。这座上闲情,已不是消遣,已经是一种忘我的境界,您呐,已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老北京了。
从北京到北京,还有一种距离,在一个人的仰望中。每次我这样仰望时,似乎是在观察一个距离更远的北京。太多的蓝图,太多的挖掘机和脚手架、脚手架上的小旗子,太阳在头顶上威严地移动,一群寂静地飞过的鸽子……
从理性的视角看,保存是必要的,拆也是必要的。一座永恒的经典性城市,每个时代都该有属于自己的表达价值。北京是古都,更是一座现代化的国际大都会。它也己不能老那样匍匐着。尽管许多人对北京拆老房子持否定态度,但有一个事实是谁都看得见的,北京的腰杆子迅速地硬起来了,它站起来了,以最快的速度超越一个又一个的距离。北京正在获得它前所未有的世界性高度。
去看鸟巢的那天,日光温暖。秋天,一些残叶正在凋零,更多的树叶则在等待被季节染红。在亲眼看到之前,它是我心中的一个悬念,一座古老的东方古都同21世纪有多远?只看了一眼,我一下放心了,大气!舒服!我看到了那些坦率地暴露在外的结构,那相互支撑的网络状的构架与中国传统的镂空手法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东方与西方的大美被天衣无缝地铆接在一起。当我知道它被《泰晤士报》评为全球在建的最强悍工程时,我更加深信,美是无国界的,这是人类的建筑,人类的艺术。
偶尔,我会抬头瞅瞅天空,看见半天云里的脚手架,那是我到达不了的一个高度。这个充满了对速度和效率渴望的时代,有一股激越的力量在汹涌,而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一个正在血汗与泥浆中分娩的新北京,仿佛只属于咬紧牙关的生命和那些愿意为之竭尽全力的人。这是这个城市的真正骨骼。此时,我知道自己是多余的。我这样左顾右盼地走着时,发现我是走在最后的一个人,是被这个时代和城市落下的一个人。
北京很大,但每一个北京人其实都活在某一个属于自己的角落里。他们安静地凝望,时间长了,会发现自己与这城市有着微妙的对应关系。那种生死不渝的维系,以及坚守下去的那份信心,是我这样一个匆匆过客难以理解的。北京仿佛是一个我行将抵达却又一直没有到达的城市。天才的卡夫卡早已替我描述出了那种最真切的感觉,北京是我远远就看得见的城堡,我一直没有找到进入它的方式。最后,我只能选择——离去。
每次离开北京时,我都会下意识地深深凝望。火车已经飞奔了很久,但仍未跑出北京。回头,我看见的是一个北京,再回头,我看见的是另一个北京。
(取材于陈启文发表于2008年的同名散文)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京的脚步该怎样疲惫拖沓 拖沓:迟缓 B、而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 眼睁睁:形容急切地盼望 C、我这样左顾右盼地走着 盼:看 D、那种生死不渝的维系 渝:改变(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前后两处称北京为“城堡”,是为了突出北京历史的悠久。 B、文章两次写到树叶,含蓄地表达了对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思考。 C、作者喜欢老舍茶馆,不仅是因为悠闲,更因为能体验历史韵味。 D、将“鸽子”与“脚手架”等同框,画面内容更丰富,意味深长。(3)、文章题为“从北京到北京的距离”,请根据文章内容,解释“从北京到北京”有怎样的“距离”。(4)、联系全文,分析文章结尾画波浪线句子的作用。四、习作(共60分)。
-
21. 微写作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150字左右。
⑴高一年级举行“一言行终身”主题活动,你认为哪一个字自己应该奉行终身?请写一段话阐释你选择的理由。要求:语言简明,条理清晰。
⑵校学生会发出“校园劳动我有责”的倡议。请你为学生会拟写一份倡议书,号召同学们积极参加校园清扫劳动。要求:语言得体,有号召力。
⑶请以“听雨”为题,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要求:感情真挚,语言生动,有感染力。
22. 大作文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⑴底气有“信心或勇气”之意,积蓄底气需要广泛地学习,积极地实践,不断地磨练……我们新时代青年人生逢盛世,前途无量;面对世界,面对未来,我们要以实际行动积蓄自己的底气;底气越足,我们就越能够有成就、有建树、有贡献、有发展……
请以“蓄底气”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700字。
⑵“主场”一词,原指体育比赛中主队所在地的赛场。在主场比赛时能获得有利条件,也会承受更大的压力。现在这个词也常用于其他领域。
请以“这是我的主场”为题,联系现实生活,展开联想或想象,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合理,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