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2024年中考地理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4-08-12 类型:中考真卷
一、本部分共包括15小题,每小题1分。下列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
1. 2024年12月20日是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纪念日。回归以来,在祖国强有力的支持下,澳门发展日新月异。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简称是( )A、粤 B、港 C、澳 D、台(2)、澳门新增陆地的形成原因是( )A、板块张裂 B、填海造地 C、火山喷发 D、地球运动2. 斑海豹每年都会从远方洄游到辽东湾,在海冰上栖息产仔,成为一道奇妙景观。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辽东湾位于( )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南海(2)、斑海豹在辽东湾海冰上产仔的时间可能是( )A、1~2月 B、4~5月 C、7~8月 D、9~10月(3)、海冰的生成和消融与季节变化有关。产生季节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海陆分布 B、地球自转 C、地球公转 D、大陆漂移3. 维提岛是太平洋上的一个岛屿。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苏瓦的经纬度位置大约是( )A、18.1°S,178.5°W B、18.1°S,178.5°E C、18.1°N,178.5°W D、18.1°N,178.5°E(2)、山峰的海拔可能是( )A、300米 B、500米 C、724米 D、1324米(3)、甲河流( )A、有结冰期 B、是内流河 C、注入北冰洋 D、自西北流向东南4. 219国道是我国第一条长度超过1万公里的国家级公路,也是一条生态人文景观大道,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东兴所在的省级行政区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 )A、朝鲜族 B、壮族 C、蒙古族 D、藏族(2)、途经219国道新疆段时,人们能欣赏到( )A、热带海滨 B、成片椰林 C、大漠风光 D、万亩茶园5. 加拿大地广人稀,城市和交通线的分布与自然环境关系密切。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加拿大的首都是( )A、渥太华 B、穆索尼 C、温尼伯 D、埃德蒙顿(2)、加拿大的铁路主要分布在( )A、北部岛屿 B、拉布拉多高原 C、南部地区 D、哈得孙湾沿岸(3)、加拿大北冰洋沿岸地区人口稀疏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雨林茂密 B、台风频发 C、山地广布 D、气候寒冷6. 汽车产业是体现国家制造业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国已形成多个汽车产业群。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中国生产汽车零部件的主要城市多位于( )A、西北内陆 B、三江平原 C、青藏高原 D、东部地区(2)、能为长三角、珠三角汽车产业群所在区域提供能源的是( )A、西气东输工程 B、京哈高速铁路 C、南水北调工程 D、坎儿井引水工程二、本部分共包括4小题,每空1分。
-
7.
某中学地理社团进行了“高大山脉对气流的阻挡作用”的模拟演示。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部分地区平均每年寒潮出现次数及移动路径图
【发现问题】四川盆地平均每年寒潮出现的次数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少。
【模拟演示】
演示材料:毛巾、挡板、厚手套、干冰、水、烧杯等
演示步骤:①将裹住毛巾的挡板立于桌面上,模拟高大山脉;
②戴厚手套取适量干冰放入烧杯,放在挡板的一侧;
③向烧杯中加入清水,出现大量白雾;
④面向挡板,用适当力度扇动白雾,借助白雾的移动模拟气流运动状态。

观察记录:
(1)读图2,大部分白雾被阻挡在挡板的(A/B)侧。
演示结论:不考虑其他因素,当气流运动方向与山脉走向不一致时,高大山脉对气流有阻挡作用。
【解决问题】
(2)读图1,四川盆地北部的(甲山脉名称),大巴山脉对来自北方的寒潮有阻挡作用,因此平均每年寒潮出现的次数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少。
【拓展延伸】
(3)读图1,与西双版纳地区北部的高大山脉相比,广州北部的南岭海拔较低,对寒潮阻挡作用较。
【链接生活】
(4)寒潮属于(气象/地质)灾害,寒潮过境多出现大风、降温、雨雪等天气。在生活中,你要准备哪些物品应对寒潮?请举一例:。
8.太阳能的开发利用是当今世界发展清洁能源的重要方向之一。中国与世界多个国家在太阳能发电领域开展合作。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清洁能源】
(1)太阳能清洁、无污染。从资源是否可再生角度看,太阳能属于资源。
【开发优势】
(2)印度所处的纬度比德国 , 光热条件更好。
(3)中国的青藏高原海拔 , 空气稀薄,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烈。
(4)沙特阿拉伯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晴天多,比同纬度大陆东岸地区日照时数(多/少)。
【国际合作】
(5)众多国家与中国在太阳能发电领域开展合作,根据国家间发展水平的差异,德国、澳大利亚属于国家。
(6)中国企业将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提高到世界最高水平,这主要得益于的进步。
【大国担当】
(7)近年来,中国与世界多个国家在太阳能发电领域的合作为减排二氧化碳做出重要贡献,有效应对了这一全球性环境问题。
9.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某校地理兴趣小组以长江三角洲和湄公河三角洲为案例,探究水稻生长的自然条件及中国对中南半岛水稻生产的积极影响。读图1~3,回答下列问题。

探究一:水稻起源
(1)读图1,目前已发掘的水稻遗址绝大多数分布在中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名称)。
探究二:共同条件
(2)读图1,长江三角洲和湄公河三角洲地势低平,地形类型均以为主,土壤肥沃,河流为水稻生长提供了充足的。
(3)读图2,长江三角洲和湄公河三角洲的气候类型分别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气候,这两种气候的共同特点是 , 有利于水稻生长。
(4)兴修水利工程是应对旱涝灾害、保障水稻稳定生产的主要措施之一。中国在这方面经验丰富,成就显著,请写出图1中我国一个著名水利工程的名称:。
探究三:积极影响
(5)越南从1992年开始大量引进中国杂交水稻,读图3,2020年越南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比1992年增加了吨/公顷,单位面积产量居东南亚第一位,成为世界主要的水稻出口国之一。
10. 黄土高原自实施一系列生态工程以来,主色调实现了由“黄色”向“绿色”的转变。人民生活不断改善,日益富足。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黄土高原地处我国半湿润区与区的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脆弱。(2)、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共同影响,黄土高原出现的主要生态问题是 , 导致地表支离破碎、千沟万壑。(3)、为修复生态,生活在黄土高原的人们摸索出许多成功经验,结合所学知识补全框图。
①;②。
(4)、延安是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成功典范。据图2分析,延安的草地和面积增加,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5)、以杨家岭革命旧址为代表的传统民居——(图3)承载着革命精神的宝贵记忆,助推了延安旅游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