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光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4-06-16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9~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 1. 下列关于重力势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重力势能Ep1=2J,Ep2=-3J,则Ep1与Ep2方向相反 B、同一物体重力势能Ep1=2J,Ep2=-3J,则Ep1>Ep2 C、在同一高度的质量不同的两个物体,它们的重力势能一定不同 D、重力势能是标量,负值没有意义
  • 2. 如图所示,一质点在恒力作用下做曲线运动,从M点运动到N点的过程中,质点的速度方向恰好改变了90° , 则(  )

    A、质点在M点受到的合力方向水平向右 B、质点在N点受到的合力方向竖直向下 C、质点从M点到N点的速率不断增大 D、质点从M点到N点做匀变速曲线运动
  • 3. 如图所示,图甲为吊威亚表演者的照片,图乙为其简化示意图。工作人员A以速度v沿直线水平向左拉轻绳,此时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此时表演者B速度大小为(  )

    A、vsinθ B、vcosθ C、vsinθ D、vcosθ
  • 4. 如图所示为脚踏自行车的传动装置简化图,各轮的转轴均固定且相互平行,甲、乙两轮同轴且无相对转动。已知甲、乙、丙三轮的半径之比为1∶9∶3。传动链条在各轮转动中不打滑。当丙转一圈时,乙转过的圈数为(       )

    A、13 B、1 C、2 D、3
  • 5. 运动员将排球从M点以初速度v1水平击出,排球飞到P点后被对方运动员击出,排球又斜向左上飞出后落到M点的正下方N点。若N点与P点等高,排球从P到N运动轨迹的最高点Q与M等高,不计空气阻力,则排球经过Q点时的速度大小为(       )

    A、v02 B、v0 C、2v0 D、4v0
  • 6. 如图所示,长度为L=0.50 m的轻质细杆OA,A端有一质量为m=1kg的小球,小球以O点为圆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已知小球过最高点时的速率为1m/s,取g=10 m/s2 , 则此时小球受到杆(  )

    A、8 N向下的拉力 B、8 N向上的支持力 C、12 N向下的拉力 D、12 N向上的支持力
  • 7. 我国已经成功发射北斗COMPASS-G1地球同步卫星。据了解这已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射的第三颗地球同步卫星。则对于这三颗已发射的同步卫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它们的运行速度大小相等,且都大于7.9km/s B、它们的运行周期可能不同 C、它们离地心的距离可能不同 D、它们的角速度与静止在赤道上物体的角速度相同
  • 8. 把动力装置分散安装在每节车厢上,使其既具有牵引动力,又可以载客,这样的客车车厢叫做动车。而动车组是几节自带动力的车厢(动车)加几节不带动力的车厢(也叫拖车)编成一组,如图所示,假设动车组运行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与其所受重力成正比,每节动车与拖车的质量都相等,每节动车的额定功率都相等,若2节动车加6节拖车编成的动车组的最大速度为120km/h,则9节动车加3节拖车编成的动车组的最大速度为(  )

    A、120km/h B、240km/h C、360km/h D、480km/h
  • 9. 关于开普勒第三定律的公式a3T2=k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公式中的T是行星公转周期 B、该公式对其他星系不适用 C、研究太阳系时,式中的k值与太阳的质量有关 D、研究太阳系时,式中的k值与太阳及其行星的质量有关
  • 10. “套圈圈”是许多人都喜爱的一种游戏。如图所示,小孩和大人直立在界外同一位置,在同一竖直线上不同高度先后水平抛出小圆环,并恰好套中前方同一物体。假设小圆环的运动可视为平抛运动,则(  )

    A、大人抛出的圆环速度大小较小 B、两人抛出的圆环速度大小相等 C、小孩抛出的圆环运动时间较短 D、大人抛出的圆环运动时间较短
  • 11. 科学家威廉·赫歇尔首次提出了“双星”这个名词。现有由两颗中子星A、B组成的双星系统(不考虑其他星球的影响),可抽象为如图所示绕O点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模型。已知A的轨道半径小于B的轨道半径,若A、B的总质量为M,A、B间的距离为L,A、B运动周期为T,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的线速度一定大于B的线速度 B、A的质量一定大于B的质量 C、若L一定,则M越大,T越小 D、若M一定,则L越大,T越小
  • 12. 如图甲所示,质量m=1kg的物体以8J的初动能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滑行(不受其他外力),其动能Ek随位移x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的初速度大小为4m/s B、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1m/s2 C、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为1N D、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为2N

二、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6分)

  • 13. 未来在一个未知星球上用如图甲所示装置研究平抛运动的规律。悬点O正下方P点处有水平放置的炽热电热丝,当悬线摆至电热丝处时能轻易被烧断,小球由于惯性向前飞出做平抛运动。现对小球采用频闪数码照相机连续拍摄。在有坐标纸的背景屏前,拍下了小球在做平抛运动过程中的多张照片,经合成后,照片如图乙所示。a、b、c、d为连续四次拍下的小球位置,已知照相机连续拍照的时间间隔是0.10s,照片大小如图中坐标所示,又知该照片的长度与实际背景屏的长度之比为1:4,则:

    (1)由以上信息,可知a点(填“是”或“不是”)小球的抛出点。

    (2)由以上及图信息,可以推算出该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由以上及图信息可以算出小球平抛的初速度是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 14. 如图甲所示,用质量为m的重物通过滑轮牵引小车,使它在长木板上运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记录小车的运动情况。利用该装置可以完成“探究动能定理”的实验。

       

    (1)、实验中,需要平衡摩擦力和其他阻力,正确的操作方法是(填“把长木板右端垫高”或“改变小车的质量”),在不挂重物且(填“计时器不打点”或“计时器打点”)的情况下,轻推一下小车,若小车拖着纸带做匀速运动,表明已经消除了摩擦力和其他阻力的影响。
    (2)、接通电源,释放小车,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将打下的第一个点标为O,如图乙所示。在纸带上依次取A、B、C…若干个计数点,已知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测得A、B、C…各点到O点的距离分别为x1x2x3…,实验中,因为重物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可认为小车所受的拉力大小为mg,从打O点到打B点的过程中,拉力对小车做的功W= , 打B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v=。(均用题中所给字母表示)
    (3)、假设已经完全消除了摩擦力和其他阻力的影响,若重物质量不满足远小于小车质量的条件,则从理论上分析,下列各图中正确反映v2W关系的是(  )
    A、    B、    C、    D、   

三、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36分。作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 15. 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固定一倾角θ=37°的斜面体ABC,A正上方一小物体距离地面高h=8m , 物体以水平速度v0=4m/s向右水平抛出。(g=10m/s2sin37°=0.6cos37°=0.8)求:

    (1)物体做平抛运动t1=0.3s时的速度大小v;

    (2)物体击中斜面的时间t2

  • 16. 某卫星在赤道上空飞行,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重合,轨道半径为r , 轨道高度小于地球同步卫星高度。设地球半径为R , 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1)若忽略地球自转的影响,求该卫星运动的周期;

    (2)已知该卫星飞行方向与地球的自转方向相同,地球的自转角速度为ω0 , 若某时刻该卫星通过赤道上某建筑物的正上方,求该卫星下次通过该建筑物正上方所需的时间。

  • 17. 如图1所示,游乐场的过山车可以底朝上在竖直圆轨道上运行,可抽象为图2的模型。倾角为45°的直轨道AB、半径R=10m的光滑竖直圆轨道和倾角为37°的直轨道EF,分别通过水平光滑衔接轨道BC、C'E平滑连接,另有水平减速直轨道FG与EF平滑连接,E、G间的水平距离l=40m。现有质量m=500kg的过山车,从高h=40m的A点静止下滑,经BCDC'EF最终停在G点,过山车与轨道AB、EF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1=0.2 , 与减速直轨道FG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2=0.75 , 过山车可视为质点,运动中不脱离轨道,求

    (1)过山车运动至圆轨道最低点C时的速度大小;

    (2)过山车运动至圆轨道最高点D时对轨道的作用力;

    (3)减速直轨道FG的长度x。(已知sin37°=0.6cos3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