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8-31 类型:期末考试

一、基础知识 (25分)

  • 1. 下列各句中,加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以他多年的办案经验,分析起案情真是洞若观火 , 令人心服。 B、做事要懂得分轻重缓急、先后次序,不能一律等量齐观 , 全部混淆在一起。 C、他在文学创作上挥洒自如、入木三分 , 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D、听了张老师的讲解,我真是春风得意
  • 2.  下列各句相关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功施到今 施:延续。 B、抑汝能之乎? 抑:还是。 C、辟邪说,难壬人 辟:开辟 D、思谦冲而自牧 牧:养。
  •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以膏泽斯民 B、太山不让土壤 C、必固其根本 D、瓜分之日可以死
  • 4.  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一致的一项是(  ) 

    例句:厅旁一室, 为吾与汝双栖之所。

    A、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B、至于怨诽之多 C、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 D、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 5.  下列各句相关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因:趁着,乘机。 B、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且:尚且,都,还。 C、吾与点也! 与:亲近,亲附。 D、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者:表示停顿,可不译。
  • 6.  下列对文化常识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九宾,也称“九仪”,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一种礼仪,由九名傧相(迎宾赞礼人员)立于殿廷,接引宾客上殿。 B、士,商、周时最低级的贵族阶层。卿大夫下面是士,这种“士”通常担任卿大夫统治区域的家臣。春秋以后 “士” 又成了武士、文士的称谓,再以后便逐渐成了统治阶级中知识分子的通称了。 C、古人用十二地支表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恰好等于现代的两小时。古人把第一个小时叫

    作正,把第二个小时叫作初。例如子时两个小时就叫子正、子初。

    D、阳春白雪,《阳春》《白雪》都是战国时代楚国的歌曲名,当时被认为是高雅的音乐。所以后来用“阳春白雪”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苏东坡之所以让无数的后人偏爱和崇敬,除了他的盖世才华之外,还因为他的天性。他的性格色彩层次丰富,极具魅力,人们会____地为之倾倒。观其一生,经历坎坷,然而他并没有因此整日里____,哀哀切切。困惑有过,烦恼也有过,但这些到底也还是如同____,他依然____地热爱着生活,乐观着人生。他的才华横溢一生,仿佛只要苏东坡稍一动弹,就会留下一道浓重的文化色彩。倘若将苏东坡连根带枝地从中国文化史中挖取出来,我相信整个中国文化史都会因之失色。( ),( ),( ),( )。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神魂颠倒 蓬头垢面 过眼烟云 义无反顾 B、不由自主 洗心革面 昙花一现 义无反顾 C、不由自主 蓬头垢面 过眼烟云 我行我素 D、神魂颠倒 洗心革面 昙花一现 我行我素
    (2)、将下面的四个句子分别填入文中括号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有了他的生活态度和人生精神的存在 ②什么叫做大家气度

    ③正是有了苏东坡的存在         ④才让我们后人真正见识到什么叫做天才诗人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①④② D、③④①②
  • 8. 下列句子中的“自然”与所给句中加点的“自然”,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稿子也可以不出声念,只在心中默默地说。一路念下去,疏忽的地方自然会发现。

    A、研究表明,人们可以从自然的声音中找到安慰。 B、他鼓励我,应该做的就去做,一切听其自然。 C、她身穿广袖长衫,动作自然而优美,目光专注。 D、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够。

二、现代文阅读(15分)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材料一: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将“保护”这一概念区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保存:“采取认定、记录、建档等措施予以保存。”更高的一个层次是保护:“采取传承、传播等措施予以保护。”这里所说的保存也类似基因保存的两种方法。从这些文件中的相关概念来看,基因保存的方式与非遗保护的确有可比较之处。然而这并不是非遗保护的全部涵义,甚至可能不是最重要的涵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公约中关于“保护”的完整表述是:“采取措施,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包括这种遗产各个方面的确认、立档、研究、保存、保护、宣传、弘扬、承传和振兴。”这是与遗传基因保存不同的观念:对DNA的保存——无论是对分子活性的封闭保存还是数据档案保存,都是离开了生物生命体的分离保存。这种保存的意义在于为未来可能的再生、复制或参考比较保留一些基本条件,而不在于保护现有生物的生命活力。

    非遗保护与以往关于遗产保护和文化传承的观念之间最明显的差异就在于保护生命力。保存文化要素与保护文化生命力,这是非遗保护观念的不同层次要求。我国非遗法中关于保护观念的“保存”与“保护”之区分正是体现了这种层次区别性。这种区别可以理解为非遗的消极保护与积极保护——对非遗的核心要素进行基因封存或档案式保存是一种对文化遗产的“临终关怀”,并为后代保存了可供提取、复制的原型模块;而保护文化生命力的延续性和成长性,则是一种“传宗接代”式积极保护,是为传统文化创造新的生存空间和成长机遇。

    (摘编自高小康《非遗活态传承的悖论:保存与发展》)

    材料二:

    “在传承中创新”,是传统手工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一直践行着的基本原则。

    手工艺与“纯艺术”不同,它的本源是日常生活需要。手工艺原本就是日用之物,因而,无论如何创新,都不应丢弃其生活器物之本性,成为“纯艺术”。 以苏绣为例,宋代就出现了艺术水准很高的“画绣”,但是,服务于美化服饰之日用需要一直是苏绣之主流,恰恰是日用需要,推动了明清时期苏绣技艺的发展,而到了当代,技艺超群的苏绣艺人几乎都在从事“画绣”制作,由于远离了日常生活需要,苏绣传承出现了危机。

    再拿紫砂壶制作来说,顾景舟之所以能将紫砂壶的影响力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主要得益于其超越前人的精湛技艺。据说,他仿制清代陈鸣远款的龙凤把嘴壶和竹笋小盂,曾被故宫博物院与南京博物院误作陈呜远传世真品收藏,可见其“传承”之功力。而几十年后,他之所以能帮博物院鉴定出这些仿作是出于己手,主要根据就是仿古壶的技术含量超越了陈鸣远。纵观顾景舟从艺生涯,虽然作品无数,但绝少新异之作,这并非是其创新精神不足,而是因为他秉承着一种古老的文化理念,即技艺上精益求精,臻于至善至美。与技艺革新相应的是,在审美观念上要不断推陈出新。推陈出新,“陈”是指不合乎时代精神的审美观念及其艺术形式,“推” 即推动其依靠内在逻辑发生转化,不断调适以适应外部变化。

    顾景舟年轻时以制作仿古壶成名,向来重视对传统器型的传承,但从不拘泥于古代形制,而是以现代审美意识去改进器型,如“子冶石瓢”壶早已成为经典器型,他却能潜心研究,推出“景舟石瓢”,通过身筒、壶嘴、壶把衔接等处的改进,使得“壶中君子”石瓢壶“稳重中见端庄、圆润中见骨架”,更为“精、气、神十足”。

    考诸传统手工艺品的形制、图案、色彩,无不暗含着一种吉祥的寓意,此间包含着一种文化理念,即手工艺品的审美并非是无目的的、非功利的,而首先是为了满足人们祝愿日常

    生活美满的精神需要。笔者曾见过云锦大师金文创作的一幅作品,画面是三朵牡丹,两只蝴蝶,空间切分恰到好处,整体色调和谐,合乎现代审美趣味。而制作者阐释说,牡丹寓意富贵,蝴蝶寓意“耄耋”、高寿,合起来就是富贵到老,三朵牡丹不设计成对称的品字形,而是斜着排成一线,寓意是“一路发”。

    (摘编自季中扬《论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性保护》)

    材料三:

    对于非遗传承人来说,其学识主要由技艺、素养、阅历三个方面构成,技艺知识主要来自于师承学习,是师傅心传口授示范与个人天赋悟性研习的结合,为传承人知识结构的核心。一般来说, 当传承人技艺达至一定水平之后就会面临事业发展不进则退的瓶颈阶段,技艺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则依赖于其个人素养和阅历。“非遗传承人”的可持续发展有赖于对其知识结构中的“素养”和“阅历”两个方面进行符合时代要求的进一步提升,以提高实践创新的能力。

    (摘编自张毅《非遗保护与传承的历史使命是推动其可持续发展》)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将“保护”概念区分为“保存”和“保护”两个层次,其中“保护”的层次更高。 B、非遗保护既要求对非遗的核心要素进行基因封存或档案式保存,也要求为传统文化创造新的生存空间和成长机遇。 C、顾景舟仿制的清代陈鸣远款作品,曾被误作传世真品收藏,可见其逼真,但因他创新精神不足,绝少新异之作。 D、尽管当代苏绣艺人技艺超群,但是由于他们远离了日常生活需要这一手工艺的本源,苏绣传承出现了危机。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非遗保护与遗传基因保存的方式相同,强调对DNA的保存,其意义在于为未来可能的再生、复制或参考比较保留一些基本条件。 B、认定、记录、建档等措施是保存非遗的基本手段,是对文化遗产的“临终关怀”,为后代保存原型模块,体现了非遗保护的消极主义态度。 C、传统手工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一直践行着“在传承中创新”的基本原则,如果一味传承,而不能创造新品种,传统手工艺就会面临消亡的命运。 D、非遗传承人的学识主要包含技艺、素养、阅历,其中主要来自师承学习的技艺是其知识结构的核心,他本人的素养和阅历也会对学识产生影响。
    (3)、根据对材料的理解,下列选项中不符合“非遗创新性发展”思想的一项是(  ) 
    A、四川“刘氏竹编”,传承人将传统竹编工艺与现代时尚设计元素相结合,推出的竹编新品系列设计新颖别致,既满足了当代人的审美诉求,又不失传统竹编的文化韵味。 B、在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影响下,中国现代水墨画在语言形态上与传统绘画相比发生了显著变化。艺术家思维不局限于传统的文人画,更多地关注西方绘画等其他艺术形式。 C、南京云锦,本是宫廷用品,追求富丽堂皇、繁复之美,传承人并不完全抛弃传统,而是不断改变一些传统图案,制作出一批简洁、 素雅的云锦制品。 D、秦淮灯彩制作讲究寓意讨喜。作狗灯,如卡通狗造型喜庆,笑眯眯,像是趴着给人拜年,寓意是恭喜发财;也作飞机灯,但不作枪炮子弹灯。
    (4)、鲁迅在谈文学时说“有地方特色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传统手工艺的存续和发展也是同理。请结合材料二,思考我们的传统手工艺如何才能更好地保全自己,走向世界。

三、古诗文阅读

  • 10. 文言文阅读

    材料一:

    夫物者有所宜,材者有所施,各处其宜,故上无为。使鸡司夜,令狸执鼠,皆用其能,上乃无事。上有所长,事乃。矜而好能,下之所欺;辩惠好生,下因其材。上下易用,国故不治。

    用一之道,以名为首,名正物定,名倚物徙。故圣人执一以静,使名自命,令事自定。不见其采,下故素正。因而任之,使自事之;因而予之,彼将自之;正与处之,使皆自定之。上以名举之,不知其名,复修其形。

    (节选自《韩非子·扬权》)

    材料二:

    秦拔魏邢丘。范雎日益亲,用事,因说王曰:“臣居山东时,闻齐之有孟尝君,不闻有王;闻秦有太后、穰侯,不闻有王。夫擅国之谓王,能利害之谓王,制杀生之谓王。今太后擅行不顾,穰侯出使不报,华阳、泾阳等击断无讳,高陵进退不请,四贵备而国不危者,未之有也。为此四贵者下,乃所谓无王也。穰侯使者操王之重,决制于诸侯,剖符于天下,征敌伐国,莫敢不听;战胜攻取则利归于陶,战败则结怨于百姓而祸归于社稷。臣又闻之,木实繁者披其枝,披其枝者伤其心;大其都者危其国,尊其臣者其主。淖齿管齐,射王股,擢王筋,悬之于庙梁,宿昔而死。李兑管赵,囚主父于沙丘,百日而饿死。今臣观四贵之用事,此亦淖齿、李兑之类也。夫三代之所以亡国者,君专授政于臣,纵酒弋猎。其所授者妒贤疾能御下蔽上以成其私为主计而主不觉悟 , 故失其国,今自以上至诸大吏,下及王左右,无非相国之人者,见王独立于朝,臣窃为王恐,万世之后有秦国者,非王子孙也!”王以为然。于是废太后,逐穰侯、高陵、华阳、泾阳君于关外,以

    范雎为丞相,封为应侯。

    (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五》)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其所授者妒贤A疾能B御下C蔽上以成D其私E不为F主G计H而主不觉悟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方,指失去方向,文中用来形容处理政事失去方向,不能办成。 B、举,指任用、举用,与《阿房宫赋》“函谷举”的“举”词义不同。 C、卑,使……卑微,与《谏太宗十思疏》“乐盘游”的“乐”的用法相同。 D、有秩,古代官名,乡官,掌管听讼收税等事,相当于后世的乡长。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非子强调,事物都需各展其才,让公鸡掌夜报晓,让猫捕捉老鼠,国家政事的处理也应如此。 B、韩非子认为君主喜欢自夸逞能,臣下就会借此欺骗他;臣下卖弄口才和智慧,君主就会被利用。 C、范雎认为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灭亡的原因都是君主把专权转授给臣下,自己纵酒行猎,不理政事。 D、范雎先分析太后、穰侯等人擅权的现状,再借用历史故事晓以利害,最后表达对秦国未来局势的担忧。
    (4)、与文中“未之有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西取由余于戎 B、虽董之以严刑 C、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D、灭六国者六国也
    (5)、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范雎日益亲,用事,因说王曰。

    (6)、材料一与材料二揭示的君主为政之道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
  • 11. 诗歌阅读

    蝶恋花

    陆游①

    桐叶晨飘蛩夜语。旅思秋光,黯黯长安路。忽记横戈盘马处,散关清渭应如故。

    江海轻舟今已具。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②。

    (注)①这首词是陆游晚年被罢官后所作。②《长杨赋》:汉代扬雄为讽谏汉成帝游幸长杨宫而作。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第一句写了桐叶飘零,寒蛩夜鸣,营造了静谧、祥和的氛围。 B、“黯黯长安路”一句具有象征的意味,感觉通向京城的路分外暗淡。 C、词人被罢官,无奈回乡隐退,但收复失地的军事韬略、无人托付,难以放心。 D、整首词的思路:抚今—思昔—现实—往昔,今昔交织,回环在复。
    (2)、这首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 12.  默写填空
    (1)、苏洵《六国论》中认为燕赵战败而亡有战争时势和智谋力量方面的原因,具体表述是:“”。
    (2)、《阿房宫赋》中将反问与对比融为一体,批判秦人竭力搜刮财物却又不珍惜的句子是“?”
    (3)、《平“语”近人一—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引用的“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这两句话,与《谏太宗十思疏》“”一样,都说明了人民的重要性。
    (4)、《答司马谏议书》》中“”,可以说是王安石的行事准则,也是历史上一切改革家刚决精神的一种概括。

四、写作(70分)

  • 1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英雄”的释义是:①才能勇武过人的人;②不怕困难,不顾自己,为人民利益而英勇斗争,令人钦敬的人。可见,英雄具备杰出才能和崇高品质,为普通人所不及。但歌中又如是唱:“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平凡普通的人身上也有闪光点,也有精彩的令人感动的故事,他们虽不在聚光灯下,却也算“英雄”。你如何看待这种分歧?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