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11月)

试卷更新日期:2024-08-29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小题,共40分

  • 1. 遗址是古人无声的语言,是与我们跨越时空的对话。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考古学者在云南、北京等地发现了多处不同时期的古人类遗址。如图位于M处的遗址最有可能是(   )

    A、北京人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半坡遗址 D、二里头遗址
  • 2. 发现于1930年的山顶洞人遗址中发掘出很多兽牙、石珠等装饰品。这表明山顶洞人(   )
    A、已经能够制作工具 B、已开始栽培粟 C、已经具有审美观念 D、已会制作乐器
  • 3. “人类第一次通过自己的活动来增殖天然的产品,从而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面貌,对人类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下列先民中从事这一“活动”的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山顶洞人
  • 4. 距今约5000年的大汶口文化遗址部分墓葬中出土了象牙梳、象牙雕筒等,同时期的良渚文化遗址权贵墓葬中,出土了玉琮、玉钺、漆器、象牙器等。这说明,当时(   )
    A、原始农业形成 B、社会分化出现 C、禅让制度盛行 D、中央集权确立
  • 5. 海内外华人以炎黄子孙自称。每年,满怀虔诚与崇敬的中华儿女会以多种形式祭祀炎帝和黄帝。其原因是( )
    A、他们创造了使用至今的汉字 B、他们带领人们根治了水患 C、他们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国家 D、他们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 6. 据古文献记述,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时候,都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自认为是黄帝的后裔。这表明(    )
    A、夏、商、周均秉承“无为而治”理念 B、夏、商、周的祭祀活动十分频繁 C、推崇“君权神授”是先秦政治特点 D、中华民族同宗共祖意识源远流长
  • 7. 二里头遗址的考古发现,让夏朝由传说成为信史。这说明( )

    ①传说故事毫无史学研究价值②考古发现是重要的史料来源

    ③实物资料可以证实文献记载④文献资料所载历史完全可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8. 据《礼记.礼运》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任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材料中“大同”到“小康”的变化(   )
    A、反映了该时期的道德水准 B、表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C、反映了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D、说明分封制重视血缘关系
  • 9. 周武王时的“利簋”记牧野之战;周成王或康王时的“何尊”记述营建东都成周的史事;周共王时的“史墙盘”记周开国以来的史事。关于上述材料说法正确的是(   )
    A、青铜冶铸工艺的不断发展 B、西周青铜器宗教色彩浓厚 C、青铜器的数量众多功能丰富 D、实物史料利于研究相关史事
  • 10. 西周时期,天子“授民授疆土”,将王畿(ji)以外的土地连同土地上的人民赐给诸侯,由他们去建立诸侯国。材料描述的是(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 11. 河南安阳市殷墟商王陵区及周边遗存入选“2022年中国考古十大新发现”。殷墟自发掘以来,出土了大量文物,其中有(    )

      

    A、司母戊鼎 B、勾践剑 C、铁农具 D、五铢钱
  • 12. 图1是商代甲骨文中多次出现的文字。据此可以推断当时(   )

    图1

    A、青铜农具晋及 B、丝织业已产生 C、商业贸易发达 D、等级制度严格
  • 13. 如图是1978年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文物之一铜冰鉴,中间有夹层,可放冰块,是战国时期贵族使用的青铜冰酒器,是已考古发现的最早“冰箱”。它可说明(   )

    A、随州手工业领先世界 B、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C、商朝青铜器工艺高超 D、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 14. 夏商西周时期,水利工程兴修较少,少有山林开发;春秋战国时期,大量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兴修水利工程。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 B、诸侯国势力此消彼长 C、铁制生产工具的使用 D、新政治经济秩序确立
  • 15. 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某工程建成后,“水旱从人,不知饥谨。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请问此项“某工程”是什么?(   )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万里长城
  • 16. 《史记·商君列传》“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这反映了商鞅变法( )
    A、注重法治,稳定社会秩序 B、承认土地私有,发展经济 C、推行县制,便于国家管理 D、推动民族交融,国富民强
  • 17. 王国维说:“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于九流各创其学说。”他意在说明(    )
    A、分封制的崩溃 B、商鞅变法的作用 C、兼并战争的后果 D、百家争鸣的原因
  • 18. 班上有位同学喜欢上课说话,小明作为班长对此很苦恼。历史老师建议他思考问题时学学古人的智慧,对于该问题,假如他向孔子请教,孔子可能回答(   )
    A、这是违纪行为,应该严格惩罚 B、这是品德问题,应该以德教化 C、这是意识问题,要让同学自我觉悟 D、这是认识问题,要树立兼爱尚贤意识
  • 19. 有人称他为“千古一帝”有人称他为“暴君”。在西方人看来他是东方世界的凯撒大帝,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他”的主要贡献是(   )
    A、统一中国 B、焚书坑儒 C、轻徭薄赋 D、重文轻武
  • 20. 汉文帝时,大臣贾谊上书建议“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大臣晁错提出“务民于农桑,薄赋敛”。这反映了他们主张(  )
    A、以农为本 B、戒奢从简 C、兴修水利 D、重农抑商

二、综合材料分析题(共4小题40分,21题10分,22题6分,23题12分,24题12分

  • 21.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朝代,对秦朝的评价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汉初贾谊《过秦论》

    “昔秦皇帝任战胜之威,蚕食天下,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

    ——主父偃《谏伐匈奴书》

    (1)、根据材料,指出贾谊认为秦朝灭亡的原因和主父偃对秦朝(秦始皇)的评价。
    (2)、与秦朝的统治政策相比,汉初实行什么样的统治政策,这种政策对社会的安定和发展有怎样的好处?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秦朝的看法。
  • 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大人世及以为礼。——《礼记·礼运》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中的四位人物,说出与我国上古时期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有关是哪几位?(只要写序号)这一制度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判断这种“天下为家”的局面是从哪个朝代开始的?它破坏了原有的制度后,采取了什么制度?
    (3)、材料三的两幅图反映了西周初年实行的哪种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制度实行的目的。
  • 23.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汉书》

    材料三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韩非子》

    材料四

    这时,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联系的加强,民族联系的加强,“四海之内若一家”,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础;另一方面,秦国变法比较彻底,政权巩固,经济发展,国富兵强,在实力对比上较之山东六国有着明显的优势,已经有了进行统一战争的可能性。充分运用这些有利条件,秦王政“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果断地发动大规模的兼并战争。从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灭韩起,至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灭齐止,前后只用了十年时间,便“初并天下”,统一了六国。——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材料一的两幅图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这些信息说明的问题是什么?
    (2)、秦孝公为什么要用商君进行变法?用材料二中的一句原话来概括商君所为的历史作用。
    (3)、韩非子是战国时期哪一学派的代表人物﹖秦始皇据此思想创立了什么制度?
    (4)、根据材料四概括指出秦始皇为什么能完成统一大业?
  • 24.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仔细观察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刻写在图--文物上的文字被称为什么﹖由此文物可以推断,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哪个朝代开始?
    (2)、2002年1月18日,图二作为--级文物,被国家文物局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请写出此文物的名称,并根据你的理解说说为什么此文物会被列入该名录?
    (3)、概括图三中人物的思想主张。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