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河池市宜州市2023年秋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8-29 类型:期中考试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 分)

  • 1. 下列加粗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然( qiāo ) 荒(miù) 退 (kuì )    锐不可(dāng) B、(sài) 见(piē) 仲( cái )    灭(qiān) C、首( qiáo ) (xìng) 寒 (jìn)     寒(zhàn) D、息( bǐng ) 问(jié) 教(huǐ)    素绿潭(tuān)
  • 2.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中考临近,室友们都在认真复习,丁刚同学却殚精竭虑地沉迷游戏。 B、这道数学题很难,在老师的反复讲解下,同学们终于如梦初醒了。 C、电信诈骗正以锐不可当之势渗透进我们的生活。 D、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不折不挠的毅力,还要有信心。
  •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由于受阴雨天气影响,使得部分地区的天文爱好者没能欣赏到“金星凌日”的奇观。 B、《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的实施,可以有效避免校车交通安全事故不再发生。 C、是否保持为政清廉,是关系到党和政府能否取得广大群众信任的大事。 D、在央视的文化栏目《国家宝藏》中,通过明星守护人的讲述,使观众看到国宝的“前世今生”。
  • 4. 下列关于汉语知识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贵阳市正式开通全国首条青少年禁毒教育热线。”句中加点的词依次是动词和名词。 B、“女排夺冠”“丝绸之路”“登顶珠穆朗玛峰”依次是主谓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 C、“贵州平塘‘天眼’位居‘中国首批十大科技旅游基地’榜首。”句中加点的部分是定语。 D、“天舟一号只送货、不载人,被形象地称为‘太空快递员’。”这一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 5. 把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想,这是对读书意义的深刻体悟和精辟总结

    ②我们的社会难以传承深邃的智慧、伟大的精神

    ③读书不仅仅是为了生存,更是为了充实我们的精神世界,提升我们的生命质量

    ④缺少书籍的滋养,我们的精神世界会是一片荒芜和狼藉

    ⑤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举动

    ⑥我们的文化也会缺乏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

    A、③①⑥④②⑤ B、④②⑥①③⑤ C、⑤③①④⑥② D、⑤①③④②⑥
  • 6. 古诗文名句默写。
    (1)、 , 徒有羡鱼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是故 , 教然后知困(《礼记·虽有嘉肴》)
    (3)、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礼记·大道之行也》)
    (4)、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风格和博大胸襟的诗句是:
    (5)、白居易《卖炭翁》中展现诗人深刻理解卖炭翁矛盾的内心活动和艰难处境的诗句是:
    (6)、韩愈《马说》中表达作者对统治阶级有眼无珠、不识人才的愤慨的句子是:

二、文言文阅读。(15 分)

  • 7. 文言文阅读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节选自《礼记·学记》)

    (乙)君子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 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节选自《孟涂文集》,有删改)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不知其旨也 

    ②然后能自强也 

    ③学学半 

    ④而或不达于事  

    (2)、下列对文中划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B、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C、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D、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②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4)、甲文阐述的观点是“ ”;乙文阐述的观点“ ”。
    (5)、阅读甲、乙两文,说说文章的论述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启发。

三、现代文阅读。(30 分)

  • 8. 现代文阅读

    玉白菜

    李世营

    ①杨石头南山采石,采了半辈子,偶得一彩石,青白相间,纯净天然,状若 白菜,稍经打磨便光泽鲜亮。杨石头携带回家,视若珍宝,闲暇时常拿出把玩,取名“玉白菜”。

    ②有一日,杨石头老伴身体不舒服,到县城医院检查,医生说心脏异常,必 须做一个大手术。手术费和医药费算下来要好几万, 这可愁坏了杨石头。儿女们都在外地打拼,杨石头不想给他们添麻烦,就惦记起自己的“玉白菜”来。

    ③杨石头带上“玉白菜”,找到县城石头坊的老板赵德茂,请他估个价。杨 石头和赵德茂并不陌生, 两人早年曾一起在南山采石场当石匠。后来杨石头听说 赵德茂结识了不少大人物, 承包南山采石场发了财, 生意越做越大, 从当地扩展到周边几个县。

    ④赵德茂托起“玉白菜”,先是一惊,接着微微一笑,看了两眼就随手撂在桌子上。 “老杨,亏你干了半辈子采石匠,这能算上品奇石?看在我们往日的情分上,你在难处急用钱,我给你顶码价,五千。”

    ⑤杨石头的脸,立马羞成柿子红。他带着“玉白菜”悻悻返回医院,医生却 给他一个好消息。杨石头老伴的病情, 经省城来的专家复诊, 已确认并不需要做 手术,采用普通治疗手段就能痊愈。经过这场风波,老伴虽然没事,杨石头却有了心结。此后,那个“玉白菜”,他再没侍弄过。

    ⑥没想到两个月后,赵德茂竟主动上门,还带来两瓶三十年的陈酿, 一句一个“杨哥”,直喊得杨石头脑袋发蒙。

    ⑦赵德茂问起“玉白菜”,说上次没看仔细, 还想再过过眼。拿到“玉白菜”, 赵德茂掏出放大镜,从色泽到纹理仔细端详了好久。 “杨哥,这石头虽不是绝佳 上品,但也是个好看的玩意儿,成色不错。而且‘玉白菜’,就是‘遇百财’, 招财纳宝寓意好啊! 我想买来送给一位新交的朋友, 他名字里正好有个‘玉’字。五万,怎么样?”

    ⑧杨石头拿过“玉白菜”,沉吟不语。赵德茂有点急了:“价格你还可以抬,但看在往日的情分上,可一定得卖给我!”

    ⑨突然, 杨石头的手机响了。接通电话, 他先是三个“哦”,接着是三个“好”。挂了电话,杨石头拿出旱烟袋,燃上一袋,吧嗒吧嗒抽了几分钟。“怎么样啊,兄弟?”迎着赵德茂乞求的眼神,杨石头像是下定了决心。他磕磕烟灰,把旱烟袋往腰间一别,说:“上品也好,普通石头也罢,我决定不卖了。”

    ⑩赵德茂失望而去。

    ⑪三天后,杨石头独自一人带着“玉白菜”坐车去了县城,费了一番周折,找到县长的办公室。县长开了门, 一见杨石头, 又惊又喜地说:“爹, 您咋来了?”

    ⑫杨石头不言语,大步进屋,取出“玉白菜”,双手捧着放到办公桌上。屋 里沙发上坐着的赵德茂,脸色霎时变得通红,他偷偷瞄了一眼放在脚边的袋子,里面是一份没来得及送出的厚礼。

    ⑬原来三天前杨石头接的那通电话,就是小儿子杨玉洁打来的。儿子被组织上安排到家乡任职,特地打电话向父亲报告喜讯。

    ⑭窗外一抹阳光洒进屋子,照得“玉白菜”熠熠生辉。如今的“玉白菜”,上面比三天前多了两行醒目小字:清白坚贞,两袖清风。那字迹,熟悉的人一看就知道,是杨石头刻碑常用的魏碑体。“儿子,得守住这八个字啊。”抽着旱烟的杨石头心里默默念叨着,笼在头上的那一片旱烟雾,久久不散。

    (选自《2017 年微型小说年选》,有改动)

    (1)、请根据小说主要情节填空。

    杨石头偶得彩石并取名“玉白菜” 杨石头拒绝赵德茂高价购买“玉白菜”

    (2)、结合语境,品味文中画线的句子,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①赵德茂托起“玉白菜”,先是一 , 接着微微一 , 看了两眼就随手在桌子上。(句中加点词有什么作用?)

    ②挂了电话,杨石头拿出旱烟袋,燃上一袋,吧嗒吧嗒抽了几分钟。(这个句子写出了杨石头怎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

    (3)、第③段中写“赵德茂结识了不少大人物”这一内容,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
    (4)、小说为什么以“玉白菜”为标题?请结合全文进行探究。
  • 9. 阅读理解

    丝路“糖史”

    ①中国人食用及制作蔗糖的历史十分悠久, 其发展历程同陆上丝绸之路及海上丝绸之路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②甘蔗原产热带,公元前传播、种植于印度及南洋地区。先秦时期中国南方 就已开始种植及食用甘蔗,常见的食用方法为生啖或榨取“柘(zhè)浆”直接饮 用。后来,人们也尝试对蔗浆粗加工,即以曝晒煎煮去掉蔗浆中的部分水分,制 成浓度较高的“蔗饧(táng) ”。 “蔗饧”乃是一种稠厚的糖浆, 若是进一步冷凝, 可以固结为赤褐色的糖块,因其形色似石,味甜如蜜,得名“石蜜”。不过,这 种粗制糖块水分含量大,极易溶解,不易运输。而在不产甘蔗的北方,人们要想 品尝石蜜的滋味, 就得依靠沿丝绸之路远道而来的外国使团和西域胡商。他们带 来的“西极石蜜”产于西域,因经过高超的脱水处理而呈干燥的饼块状,不但易携带,易储存,而且滋味品质都优于南方粗制的蔗饧。

    ③公元 661 年,唐高宗命人从印度请来 10 位制糖专家,利用印度的“竹甑(zèng)法”制出了颜色较浅亮的精沙粒糖“煞割令”。自此,天竺制糖法在中华 神州落地生根, 而印度的制糖技术也在新的环境、新的理念下获得富有想象力的改进与完善,为中国在世界蔗糖文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奠定了基础。

    ④北宋时期, 四川一带的匠人凭借“窨制法”,造出了一种异常细腻、净白、 美味的结晶糖霜。苏轼有诗云“冰盘荐琥珀,何似糖霜美”,黄庭坚也以“我舌犹能及鼻尖”的俏皮诗句,极言糖霜的美味。

    ⑤到了南宋绍兴年间,随着甘蔗种植面积的扩大和制作技术的推广,糖霜在 满足南方本地用糖需求的同时尚有富余。于是,产于南方的糖霜不但乘船北上, 而且也漂洋过海,向南销往占城、真腊、三佛齐、单马令等南洋国家,甚至到达波斯、罗马等地。“中国糖”由此开始在世界舞台崭露头角。

    ⑥元朝崛起后,中外文化交流达到新的高峰。 一些阿拉伯制糖人来到中国,将他们较为先进的“树灰炼糖法”传授给了福州糖工, 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白糖的 质量。《马可·波罗游记》中提到,福州人能大量炼制“非常白的糖”。这种大 规模、高效率的白糖生产, 对于提升中国糖的国际竞争力、激发进一步技术革新,是很有帮助的。

    ⑦到了明清时期,中国人在以往制糖技术的基础上精益求精,发明出“黄泥水淋脱色法”,生产出洁白如雪、颗粒晶莹的精制蔗糖,其中最为雪白细腻的被称为“西洋糖”。此时中国人已凭借手工脱色技术,在世界蔗糖生产领域占据了领先地位,在国际市场上的主要角色是输出而非输入。 “西洋糖”出口的目的地 也较以往更多,航线距离更长,不仅包含占城、暹罗等“老主顾”,还覆盖了日本、波斯湾及欧洲多个国家。

    ⑧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制造的白糖与脱色技术在明代传入印度孟加拉,此后 在印地语、孟加拉语等几种印度语言中,白糖均被称为“继尼(cī nī)”,意为 “中国的”。 “继尼”与唐代的“西极石蜜”“煞割令”遥相呼应,分别在陆上、 海上丝绸之路上, 见证了千百年来中外各国因蔗糖结下的缘分, 以及彼此间互通有无、愿结友好的恒久心意; 也见证了中国在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中国古人于蔗糖制作历程中展现出的开阔胸怀与精进精神, 在古老丝路重焕新生的今天,仍可成为烛照文化传承的一盏明灯。

    (1)、选文主体部分以  为序,条理清晰地介绍了 
    (2)、下面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蔗饧”与“西极石蜜”相比,在干燥程度、运输方便性、滋味品质方面都有较大差距。 B、唐代引进的印度制糖技术在中国获得改进与完善,为中国在世界糖文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奠定了基础。 C、“竹甑法”“树灰炼糖法”是从国外引进的制糖技术,“窨制法”“黄泥水淋脱色法”是中国人发明的制糖技术。 D、石蜜、糖霜、“煞割令”是中国生产的蔗糖品种,“西极石蜜”“西洋糖”是外国生产的蔗糖品种。
    (3)、第④段引用苏轼和黄庭坚的诗句,有何作用?
    (4)、第⑦段画线句中加点词语“主要”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此时中国人已凭借手工脱色技术, 在世界蔗糖生产领域占据了领先地位, 在国际市场上的主要角色是输出而非输入。

    (5)、请简要分析第⑧段画波浪线句子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四、写作题(40 分)

  • 1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步入八年级,日益繁重的学业,也许让你烦恼沮丧,但也激发了你的斗志,

    磨砺了你的意志,让你更乐观、更坚强;日趋激烈的竞争,也许让你倍感压力, 但师长的关爱,朋友的鼓励,让你更懂得了珍惜,懂得了付出;学习之余,各项体育活动或兴趣爱好,不仅调节了你的身心,也让你的生活更丰富,更充实。

    请以“八年级,让我更”为题写一篇文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700 字;④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⑤不得抄袭。